霹靂舞(Breaking),也稱為「Breakdancing」,是一種充滿活力和創意的街頭舞蹈,起源於1970年代的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本文將詳細介紹霹靂舞的起源、為何被納入奧運項目、評分標準,以及台灣代表選手孫振的背景和奧運比賽台灣時間賽程表。
【霹靂舞的起源】
霹靂舞起源於1970年代的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作為街頭舞蹈的一部分,它與DJ、MC(說唱)和塗鴉一起構成了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霹靂舞結合了多種舞蹈和運動的肢體元素,包括踢踏舞、林迪舞(Lindy Hop)、體操、武術和巴西戰舞(Capoeira)等
【為何霹靂舞被納入奧運項目?】
霹靂舞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這標誌著街頭文化獲得了更廣泛的國際認可。納入奧運的主要原因包括:
1. 多元文化代表:霹靂舞起源於街頭文化,代表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符合奧林匹克精神中的團結和友誼。
2. 吸引年輕觀眾:霹靂舞以其活力和創意,深受年輕人喜愛,有助於吸引更多年輕觀眾關注奧運。
3. 推廣健康生活:霹靂舞是一種高強度的體能活動,能夠鍛煉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耐力,促進健康生活方式
【霹靂舞的評分標準】
奧運霹靂舞比賽採用以下評分標準:
1. 創意 (Creativity):舞步的創新和獨特性,展示舞者的個人風格和創意。
2. 個人風格 (Personality):舞者在表現中的獨特個性和自信。
3. 技術 (Technique):動作的難度和準確性,包括旋轉和定格等高難度技巧。
4. 多樣性 (Variety):動作和舞步的多樣性和變化。
5. 表現力 (Performativity):舞者的舞台魅力和觀眾互動能力。
6. 音樂感 (Musicality):舞者與音樂的契合度和節奏感,即興表演的能力
技術、表現力和創意三項占總分的60%,多樣性、音樂感和個人風格占其餘的40%。
【台灣代表選手孫振】
孫振(綽號Quake)是台灣首位進入奧運的霹靂舞選手。他出生於1999年9月21日,自12歲起開始自學霹靂舞。孫振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資格賽中脫穎而出,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登上奧運舞台的霹靂舞選手。他在上海站和布達佩斯站的比賽中取得積分排名第10,最終獲得奧運參賽資格。
【孫振的奧運比賽台灣時間賽程表】
以下是2024年巴黎奧運霹靂舞比賽的台灣時間賽程表:
晚上8:00 - 10:00(台灣時間8月11日早上2:00 - 4:00)
霹靂舞在奧運中的首次亮相,標誌著這項運動的進一步發展。讓我們期待孫振在巴黎奧運會上的精彩表現,為台灣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