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識學院 詹翔霖

管理知識學院 詹翔霖、人力與知識管理、管理知識學院 詹翔霖老師、知識管理詹翔霖、檢驗、品質管理 顧客滿意 以人為本 本誠為商、製程、管理知識學院 詹翔霖副教授、願意學習、產品品質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2023/09/16

品質管理 顧客滿意 以人為本 本誠為商

1900年代初期,美國的一場鍋爐與壓力槽的爆炸事件,造成許多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因而引發人們探索品質存在與否的好奇心,或許我們更可將它視為重視消費者權益與人權之萌芽,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為克服此一問題,制訂了一套「檢驗方案」,被稱之為「交貨前檢驗制度(Quality Inspection, QI)」,這個制度管理品質的標的是最終完成的『成品』。
然而,交貨前檢驗制度似乎為消費者建構了一道保護防線,但對製造者而言,不良品、瑕疵品衍生了倉儲與產能的額外支出,如何排除類此無謂的耗費,成為工程人員研討的新課題。然而,期望不要在產品完成後才發現產品良窳的最佳法則,就是不要製造不符合規定的產品,在這樣的理念之下,『製程』成為新的品管標的(Quality Control, QC),透過嚴謹的製程規劃,並藉由檢驗停留點(Hold Point)的設置,階段性的確認品質符合,進而確保最終的品質無虞。
但是,再嚴密的生管與最終品檢制度,以及再精良的生產工藝技能,都無法防杜因設計階段的考量不周,所埋入的品質不良潛因。而且諸如可靠度、維護度、壽年、安全性或人因工程等產品的最基本要件,並無法透過製程管制的改善,而有所增進或改變。除此之外,人們也發現,設計的複雜度、製程的複雜度與精度要求(可施工度),直接影響產品最終品質達成率,而要因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因此,品質管理的工作跨越生產製造,而進入整個工程技術的範疇,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 QA)應運而生。
整體而言,此刻控管的範疇已涵蓋技術作業的每一階段,品質應該可以高枕無憂!可是事與願違,因為工業社會的發達,參與產品開發與生產過程的成員越來越多,影響產品品質的環境因素也越來越複雜,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失,都可能導致最終產品的瑕疵,或因此導致企業必須付出額外的成本或延誤交期,喪失市場的競爭力。而這些問題已經超越了工程師的工作範疇,必須是整個企業、組織、團隊的偕同合作。此刻,人們已經深切體認,產品品質的表現是組織所擁有整體資源(人、物、設備、資訊)的表現,真正的關鍵是在於:對達成品質目標所需的資源,做適切的調度與運用,也就是「管理」。因此,管理品質技術的探討,從工學院的知識領域,跨入了商學院,建構一個持續生產優良品質的經營環境,成為品管技術的新課題,權責、制度、流程等成為新的品管標的,稽核制度也因此誕生。
當品質以「管理」為主後,傳統品管或品保單位的功能與組織定位也產生重大的改變。品管單位(人員)驗證品質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確認產品的品質,而應是透過產品品質無虞,確認管理系統的正常與有效運作。由於這種轉變,「品質稽核」也成為品管人員應具備的必要技術。
品質管理制度與品質稽核-品質管理是公司每個人的責任-詹翔霖副教授神秘客教材
0 0 203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