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全部 課程 貼文 證照 教室
投資股票相關的課程 (7)
投資理財組合包
一、基礎介紹 (一) 這堂課適合那些人?1.對投資理財有興趣者2.想更深度了解投資者3.正在投資卻不順遂者4.想淺顯易懂上手理財5.對本課程有興趣的人 (二) 這堂課能學到什麼?1.投資的基本概念與技巧2.搞懂常用的產業與財報名詞3.學會基礎的四大面分析(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心理面)4.學會判讀各類行情變化5.活用交易策略和風險控管(三)補充說明1. 有專屬社團,讓學員一同討論。2. 可重複觀看,讓你複習與精進。3. 有精美講義留存得以重複複習。 二、課程特色 三、精選三大主題 (一) 股市投資基礎入門1.股市基本概念2.我該如何選一支好的股票?3.投資的正確觀念4.其他常見商品與資源推薦 (二)快速上手「投資學」1.為什麼要投資與如何入門2.探討臺灣股市與總體經濟找買點3.股價指數與電子產業分析選股術4.選股哪個好?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5.股票質與量誰重要?雞蛋別放同個籃子裡6.商品投資術:基金、ETF、定存、債券7.原物料投資:黃金、農產、能源商品 (三)ETF投資基礎入門1.什麼是ETF?2.該買股票、基金或ETF?3.投資前必須知道的風險4.國內外重點ETF商品5.ETF的買賣時機6.常見的買進策略7.法人機構坑殺散戶的秘密8.建議與討論補充說明|是否常聽到ETF呢?卻不知道需要搞懂ETF需要學會哪些事。 光是台灣,市場上就超過100檔的ETF投資標的,無論是常聽到的(0050)台灣50、(0056)高股息或是(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等,甚至還有各種國家型(那史達克、香港、日本)、產業型(5G、生技)與原物料型(原油、黃豆...),當然還有近年來流行的美股ETF投資。 然而,在你投入資金前,你有認知到什麼是ETF嗎?或是只是盲目地跟隨著大眾而投資呢?本堂課會告訴你,投資前的必備常識與相關的選擇技巧,不再讓你做個冤大頭。講者介紹| 四、作者介紹
104人資市集
總經投資入門術
1.投資的基本概念與技巧2.搞懂實用的總經名詞3.正確認識基本面與挑選商品4.學會判讀各類行情變化5.建立交易策略和投資心法 一、基礎介紹 (一) 這堂課適合那些人?1.對投資理財有興趣者2.想了解總體經濟運行3.指數投資者 (ETF與基金)4.想解讀宏觀經濟影響者5.對本課程有興趣的人 (二) 這堂課能學到什麼?1.投資的基本概念與技巧2.搞懂實用的總經名詞3.正確認識基本面與挑選商品4.學會判讀各類行情變化5.建立交易策略和投資心法(三)補充說明1. 有專屬社團,讓學員一同討論。2. 可重複觀看,讓你複習與精進。3. 有精美講義留存得以重複複習。 二、課程特色 三、講者介紹 本名|馮泉富經歷|1.三十多年總體經濟分析與產業研究經驗2.曾任多家券商自營部&研究部主管3.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 講師4.《57金錢爆》總經常態性來賓5.《理財周刊》專欄作家6.網路節目《老馮連珠炮》主講人7.《我是金錢爆》常態性來賓 四、精選內容 1.瞭解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 2.解讀各類重要數據與影響 3.商品價格與總體環境之關聯 4.你不可不知的重要數據 5.搞懂交易策略與心法
104人資市集
一位交易者的告白
1.認識真正的自營商2.一位交易員需具備的條件3.散戶、自營、大戶各在想甚麼?4.交易員的真心話5.交易風險從何而來6.破解市場老師的迷思7.台灣業界花絮 一、基礎介紹 (一) 這堂課適合那些人?1.認識真正的自營商2.一位交易員需具備的條件3.散戶、自營、大戶各在想甚麼?4.交易員的真心話5.交易風險從何而來6.破解市場老師的迷思7.台灣業界花絮 (二) 這堂課能學到什麼?1.認識真正的自營商2.一位交易員需具備的條件3.散戶、自營、大戶各在想甚麼?4.交易員的真心話5.交易風險從何而來6.破解市場老師的迷思7.台灣業界花絮(三)補充說明1.可重複觀看,讓你複習與精進。2.有精美講義留存得以重複複習。3.無需特別經驗,可立即學習! 二、課程特色 三、作者介紹 四、內容精選 1.基本認識不同屬性的交易員 2.操盤者與你想的不一樣! 3.難道真的有內線交易? 4.破解高勝率的迷思 5.你看到的光鮮亮麗?是否真實
104人資市集
Python全方位期貨課程 - 從基礎、爬蟲、回測、LINE提醒到AI應用(2025年2月更新)
課程範例展示 完整分析期貨策略風險與報酬,並快速優雅的產出精美圖表。(圖上報酬為模擬示意) 利用回測框架演算期貨策略最適參數及其對應的報酬、MDD及Sharpe Ratio,迅速算出策略最適合參數。 (下欄位與參數數值為模擬,實際值以課程為主) 利用手邊現有資料,開發出市場警示、提醒程式,利用排程自動執行並透過Line Notify服務通知。 除基本的介紹與機器學習模型應用,我們使用一些深度學習及強化學習模型預測期貨價格、漲跌、交易等。(強化學習將於500%解鎖章節教授) 課程說明 您最需要的Python期貨程式交易,都盡在此課! 使用Python做出程式交易全方位的應用,讓你在程式交易的領域面對何種需求都能輕鬆應對,尤其是針對期貨保證金交易的模式,仍然能得心應手。當你學會期貨程式的撰寫之後,就算轉戰股票市場你也會覺得相當輕鬆,反之由股票交易程式轉戰期貨交易程式時常讓人手足無措。 (本課程包含三堂少量的用於股票的應用,因考量到台股高權值股對於台指的重大影響,因此在一些市場偵測的章節會有部分股票應用) 您是否有以下疑問? 還在人工看技術指標評估自己的策略? AI看起來很高深的樣子,完全不敢接觸 想出了好策略或是好的輔助指標卻不知道如何做成服務 市面上大多數是股票課程,課程偏少,網路上資源也較少 1.學會用程式,幾秒鐘即可獲得全面的策略分析! 許多投資者仍然是看著手機APP與技術指標來驗證自己的策略,這樣不僅速度慢,而且不全面。許多人人工驗證了其中一年就確信了自己的策略可行,實際操作時虧損慘重。如果你懂了程式,十年的資料可以在數秒鐘就回測完成,並且透過套件可以獲得非常全面的策略分析,我們會帶著你應用backtrader回測框架快速驗證期貨策略。 2.強大的AI模型,就算是程式小白也可以應用! AI確實是一門非常學術且具備高門檻的領域,但你我可能都並非是走研究學術路線,有了許多巨人替大家開發許多好用強大的AI模型,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呼叫這些強大的模型去學習自己的目標,應用並不困難。在本課程中我們將會示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如何快速簡易的應用在期貨市場,並於解鎖課程中加入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應用。 3. 運用程式進行盤中檢測 當你有好策略或是好的市場掃描程式,卻不知道如何做成服務嗎? 我們會教你如何使用windows排程自動執行你的程式,並讓程式透過Line Notify很簡單的發送Line訊息給你的使用者。時刻監控市場,並達到及時提醒。 4. 少見的全方位期貨課程 是的,不僅是課程,網路上的資源期貨也是偏少。股票的受眾較廣,且程式設計上較為容易,但期貨為保證金交易模式,許多程式設計或是回測框架這部分都會顯得比較複雜,本課程會點出一些關鍵的要點,讓你掌握期貨這方面的程式設計。 這堂課適合誰 苦於人工驗證交易策略,想要高速回測期貨策略 對期貨交易軟體感到無法滿足需求,想要高度自由化 對於Python於期貨市場的應用有高度興趣的初學者 對於爬蟲感到陌生,尤其是動態網頁更是不知所措 有良好的想法,但苦於不知道如何自動化並作成簡單的服務 想要生成專業又漂亮的策略回測結果圖表,卻不知從何下手 對於AI模型無基礎,但又想要嘗試看看,體驗模型的效果 教師介紹 張峮瑋 Arleigh Chang 黃仕勳 Ryan Huang 【老師的話】 大家好,我是《Python全方位期貨課程》的老師峮瑋(Arleigh)。 我曾經待過野村投信(NOMURA),也曾在東吳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研究過模型與金融市場的議題 現在則替私人操盤手撰寫交易程式, 以Python為主,範圍包含程式交易、策略回測、AI應用於市場、資料採集、市場監測機器人等。 這些範疇正是我在課程中想要教給你的,我會將現在的工作環境會使用到的技術,在課程中透過實戰的方式讓你融會貫通。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這門線上課程!有任何問題歡迎提問,我會親自回覆。 【出版書籍】 - 著有《Python金融市場賺錢聖經》,曾榮登多個平台新書暢銷榜 【學歷】 - 就讀臺科大資管所,研究 AI 應用於金融交易市場 - 畢業於臺科大資工系 輔系財金系 【工作資歷】 - 現任野村投信(NOMURA) IT部門實習生 - 臺科大資工系資料探勘與社群網路分析實驗室成員 - 曾任臺科大 資管所行動計算與資料探勘實驗室成員 - 曾任程式語言家教,協助多位無程式經驗學生從0開始 - 多項AI產學合作經驗,涵蓋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社群網路分析 - 曾任 IOH 開發開放個人經驗平台校園大使,演講 10 所高中職 - 曾於 IOH 分享個人講座 課程大綱 PART 1:PYTHON基礎教學 – 基礎講解+2道實戰上手PYTHON 1-1:Python下載、編譯器推薦、pip管理套件、虛擬環境 1-2:變數、運算元、運算子、資料型態及應用場景 1-3:for迴圈、while、if else判斷式、class簡介、def函式、經典套件介紹Pandas & numpy、Enumerate、Break/continue/pass、try/except 1-4:刷Leetcode簡單Two sum - 實戰演練1 1-5:手寫經典指標移動平均 – 實戰演練2 PART 2:資料來源與技術指標 – 熟悉爬蟲,資料來源無虞 2-1:台指資料分K轉換與計算技術指標 2-2:爬蟲介紹與基本SOP、Selenium應用場域 2-3:爬蟲實戰1: 證交所三大法人資訊 2-4:爬蟲實戰2: 期交所報價爬取 (Selenium) 2-5:爬蟲實戰3: 三大法人多空方口數與未平倉口數 2-6:即時資料 - 永豐API基本使用介紹(Shioaji) PART 3:盤中監測市場 – 計算專屬指標,LINE隨時提醒 3-1:Line Notify介紹 3-2:Windows排程呼叫程式自動運行 3-3:實戰1 – 三大法人買賣超統計資訊(股票) 3-4:實戰2 – 各大類股漲跌情況統計(股票) 3-5:實戰3 – 開盤前,昨日收盤指標有觸發訊號的提醒 PART 4:BACKTRADER回測策略+風險分析套件 – 高速回測策略,檢視完整報告 4-1:Backtrader介紹& Pyfolio示範 4-2:實戰回測1: 5ma & 60ma交叉策略 4-3:實戰回測2: 布林通道策略 4-4:實戰回測3: Momentum + 移動停利停損 4-5:實戰回測4: 以實戰1-3擇一為例,完整示範回測流程、演算最佳參數到pyfolio評估 PART 5:AI+期貨 – 玩玩模型應用在市場,體驗最新潮流 5-1:Deep Learning & Machine Learning & Reinforcement Learning簡介與資源推薦 5-2:實戰1: ML預測期貨漲跌 5-3:實戰2: DL預測期貨價格 5-4:實戰3: DL預測期貨漲跌 解鎖章節 200%:backtrader回測成果網頁可視化 500%:強化學習用於期貨交易學習範例 700%:python結合永豐API程式自動交易台指期範例 800%:回測配對交易範例
Mastertalks
技術分析常用入門
1.判斷股市的環境變化2.選出優良股票的方法3.把握划算的進場時機4.規劃停損停利的方式5.計畫地審視投資標的6.型態量價的簡易關係 【思維的大小、決定財富的多寡】 輕鬆學會「常用的技術分析」,為自己的投資做好規劃與負責! 一、基礎介紹 (一)這堂課適合那些人?1.想學「技術分析」的人2.精準抓準「買賣時機」者3.對技術分析還是無法掌握者4.學習投資心理與心態5.有興趣尚未開始者 (二)這堂課能學到什麼?1.判斷股市的環境變化2.選出優良股票的方法3.把握划算的進場時機4.規劃停損停利的方式5.計畫地審視投資標的6.型態量價的簡易關係(三)補充說明的事1.提供「完整的課程講義」。2.歡迎加入課程社團,一同討論。3.提供1對1諮詢,可至Line@預約。4.完整課程,可以重複觀看! 二、課程大綱 三、本課重點 四、精選內容 1.學習技術分析前,必知道的投資心理學。 2.認識基礎型態與指標 3.比較常見指標的用法與商品對應 4.提供各式練習模擬,讓你深刻了解 5.常見型態與實務解析 五、講者介紹 相關照片: 六、其他補充 1.著作(1)《【財經週報】深入淺出的評論與觀察》- 至2021年超過110集http://bit.ly/financialweeklyreport(2)《2020年-下半年投資趨勢分析》 http://bit.ly/2020stockanalysis(3)《2021年-投資趨勢分析》 https://bit.ly/3r63qC1 2.【說股市】四個投資上常見的問題https://youtu.be/zFonATOaGxI
104人資市集
投資股票 相關的貼文 (26)

股票該什麼時候賣?學會這3個停損原則,少賠才是贏家關鍵 

買進靠技術,賣出靠藝術。真正的投資高手,不是賺得最多的人,而是能守住每一次停損紀律的人。這篇文章教你:在什麼情況下一定要出場、如何面對市場貪婪與誘惑,以及為什麼「情報買股」最終總讓你後悔。股票路上,先學會活下來,再談如何獲利。 文/遊牧民 、圖片/Anna Tarazevich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買進是技術,賣出是藝術  適合出場的位置、必須出場的位置  「已經大概知道什麼時候該買進了,那什麼時候賣出比較好呢?」  這是我在投資股票的路上,聽到最讓人氣餒的問題。  會問這種問題,首先代表他「已經獲利」了,現在想做的是把收益放到最大。但是,「獲利最大化」這種事,連神都辦不到,這就是一種「欲望」罷了。  各位首先要練習實現獲利。初學者時期,就算只賺100 元,也要練習把股票賣出。必須要把股票賣出,我們才能體會什麼叫做「在哪裡賣出,可以把獲利最大化」的遺憾。持續練習實現獲利 ,才會開始形成屬於你自己的出場原則,例如在分K 線圖轉跌的時候賣出⋯⋯之類的。  股票是一場與貪婪的鬥爭。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賣出,代表你實力還不夠堅強。實力不夠強的人,能賺到多少呢?如果連面對小錢都無法控制欲望,又有什麼條件能夠賺大錢呢?  不管在什麼時候,一旦起了貪念,就開始賣出股票吧。要記得,當你期待股價繼續上漲,想著要加碼還是等一會再出場的時候,已經有比你更有錢、實力更堅強的一群人,正在勤奮地賣出股票了。  不管買進還是賣出,其實都屬於一種洞見。如果出場時機真的有所謂的公式,那誰還會賠錢呢?不要想著額外學習如何出場,我希望各位透過實現獲利,打造出屬於自己簡潔俐落的出場原則。  我在2015 年的時候,創下29.9% 的周轉率,這真的是一個無法突破的數字。利用同一筆錢無止盡地周轉,提高報酬率,從某個角度看來就是如夢一場。所以說,經常有人問我「要如何大幅提升周轉率?」  答案很簡單。不斷操作,就像我說過的,大量積累知識就可以了。等知識累積起來之後,你就會看見無數的信號。問我該如何提升周轉率的人,其實大多都沒有認真鑽研股票。如果認真鑽研,發現很多可以交易的股票,反而會忍不住想買,只要稍微獲利就把股票賣出,反覆操作之下,周轉率自然會上升。學到多少,就能看見多少。  「比起周轉率,更重要的是如何應對進退。」  交易次數增加後,自然會經歷許多令人出乎意料的狀況。我們不可能每次都獲利,但這種時候,不管是要停損還是加碼,都必須要有所行動,這其實違反人類的本性。人類在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時,往往會僵住,大腦停止運作。  但如果是專家,就會立刻採取行動。我們會去了解現在的情況是不是有高度不確定性,是否有風險,還是有突發性的利空,然後快速做出決策。新手其實如果不確定眼前是什麼情況,最好直接先把股票拋售。如果待在原地不動,戶頭很可能在轉瞬間化為烏有。  股票最好的賣點在哪裡?就是別人瘋狂買進的時候。這種時候,連持有該股票的人都會想著要大撈一筆,很容易就會「加碼」進場。各位務必要記得,當別人再買進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用高價賣出持股。不管股價再高,如果委買量不夠,沒有人願意接手,那也不過是座空中閣樓罷了。當你心裡出現「想多賺一點」的期待,就要認知到自己是在逞強,開始賣出股票吧。  「股票應該要賣在什麼位置?」應該賣在一定要賣的時候。我個人認為就是「停損點」。不管你聽到再好的消息、線圖表現再優秀、距離支撐線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只要股價走到你設定好的停損點,就算是先拋售部分,也要先賣出再說。如果一點一滴練習停損,日後等虧損滾到如雪球般龐大,就絕對無法停損了。  此外,還有一個一定要賣出的時候。當利多消息傳出,但股價卻走跌,千萬不要猶豫,請賣出股票吧。當你還在「呃⋯⋯」的時候,股價已經賠了一半了。股價在利多出現時走跌,表示利多早以反應在股價上了。特別是股價在已經大幅上漲的狀態下,卻在利多出現時開始崩跌,請盡快在0.1 秒內出場。這種股票大多都會從高點回跌50%。  股價雖然常常會在我們賣掉後又上漲,不過遺憾總比後悔來得好。不要讓自己後悔「當時應該賣掉」,請讓自己留下「當時不應該賣」的遺憾。就算有點可惜,重點還是必須遵守原則。  確立停損的標準  「股票跌了耶⋯⋯該怎麼辦?」  「現在該不該出場停損?」  如果你會問這種問題,就代表還沒準備好該如何投資股票。只要有清楚明確的停損標準,就能把虧損最小化,真正的股票高手是很會停損的。我也有過幾次很掙扎的停損經驗,現在就讓我們來談談停損這件事吧。  「買股票首先第一個要決定的,就是停損標準。」  這句話蘊含了很多道理。  一般我們購買股票的時候,會依據下列三個條件來選擇要買進的股票。  ① 線圖  ② 概念股  ③ 情報(他人推薦)  在這三個條件下都有不同的停損標準,所以我們必須要先回歸到購買這個股票的原因。  首先,如果以線圖來選股的話,停損的標準會非常明確,前面我們長篇大論的支撐與壓力線,就會成為停損與停利的標準。當股票的支撐線無法發揮功能,就會變成停損線。  接下來是以概念股購買的情況。會以題材來選股的人,一般是自認為自己的投資能力已經到一定水準的人,如果你對概念股不了解,是因為別人說這個題材好才買進,那就是適用於第三個情況,也就是透過情報(他人推薦)而購買。如果你是非常了解概念股而購入股票,那麼就要有能力確認概念股的持續性,當概念股失去持續性時,就是停損的時候。  最後一項,根據情報(他人推薦)買賣股票的風險是最高的。我的股票生涯中虧損最慘的時候,就是聽從來路不明的情報與因為他人推薦而購買股票的時候。  情報跟聽從他人推薦,通常都是基於強烈的信任之上而選擇這檔股票,因此很難做出理性冷靜的判斷。透過這個絕佳好情報賺到錢的期待,會讓你誤以為「現在賠點錢,接下來股票漲停就會賺回來了」,而隨著這種期待心理越高昂,多數情況下就越容易對停損這件事造成妨礙,這種時候虧損的金額就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透過他人推薦購買的情況下,通常你對股票的信任程度就等同於你相信對方的程度,所以就不容易因為虧損而被動搖,因為你會相信「股價總有一天會漲回來」。  所以第三種交易條件,壓根就沒辦法決定出停損點,連我自己也因為這種交易方式,經歷過重大虧損。  最好的選擇就是不要透過情報進行股票交易,就像前面所述,傳到各位耳裡的情報很有可能已經是末日股票了。如果你還是覺得這個情報太好,不買覺得可惜的話怎麼辦?那就回到原點,回頭看線圖上的支撐與壓力是不是值得買進的股票,如果股票已經在高點,或是跟支撐線的距離過遠,那就不應該買進。不管是多麼令人垂涎三尺的情報,如果沒辦法像線圖買賣一樣,決定好停損點,那就最好不要買。但如果經過百般糾結最後買進的股票,股價還是開始下跌怎麼辦?  如果在經過線圖分析後,這檔股票仍然具有未來性的話,那就值得繼續抱下去。但如果是中國的公司,或是你無法進行線圖分析,尤其是連推薦你這檔股票的人都已經出場的話,那就請無條件停損。就算停損後股價上升,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只能埋怨自己在還沒準備好的狀態下就買了股票。  情報買賣法最必須小心的情況,就是推薦的當事人曾經任職在那間公司,因為他已經離開公司了,所以到手的情報可能已經不是第一手情報,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請無條件停損。  還有,請銘記一件事。  傳出好消息的公司,絕對不會在一天暴跌5% 以上,好消息會以各種方式四處散播。一堆人都會虎視眈眈等著陰線出現時進場,因此股價絕對不會跌到5% 以上。萬一這檔股票一天內跌超過5%,請無條件減少一半的持有比重。  節錄自:樂金文化 《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作者:遊牧民,譯者: 蔡佩君 
【104職場力】

你也中了嗎?常見的理財心理偏差,悄悄讓你錢越變越少!

你自認理性理財,卻總存不到錢?其實你可能已經落入常見的財務心理陷阱:從「確認偏差」到「沉沒成本謬誤」,這些看不見的思維錯誤,正在悄悄侵蝕你的資產。掌握常見的財務偏差,找回做對金錢決策的主導權! 文/肯恩, 瑪麗.奧科羅福爾 、圖片/Pixabay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你在理財上犯了這些錯嗎?常見的財務偏差心理  為了達到財富喜悅的生活,有幾種類型的偏差需要說明。為了幫助認識常見的行為偏差以及如何應對,我們將列舉一些大家常感到困擾的實際例子。  確認偏差  你習慣從訊息中印證既有觀念,而忽略與這些觀念相矛盾之處。  示例:朋友從股票市場中賺了快錢,而你也想這樣做。因此,你只會閱讀收集相同投資策略的文章。  克服偏差:尋找不同的觀點和資訊來源。包括閱讀挑戰既有觀念的內容、向持不同觀點的財務顧問尋求諮詢,或從信賴的朋友和家人那裡尋求意見。  錨定偏差  在做出決定或判斷時,過於依賴一開始獲得的資訊(錨定)。  示例:你看到喜歡的房子,想要躋身有房階級,不過房子的價格高於本身的價值。但因為你太中意了,所以在沒有進一步的研究下,提了一個高額的報價。  克服偏差:徹底研究附近相似房型最近的銷售情況,計算負擔能力,並諮詢房地產專業人士,以確定公平合理的報價。  厭惡損失偏差  你更有動力去避免損失,而不是獲得收益。  示例:你對投資股票市場猶豫不決,因為害怕賠錢。儘管歷史數據顯示,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股票市場提供了強勁的回報。  克服偏差:關注潛在的收益而不是潛在的損失。請記住,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短期損失往往是暫時的。  沉沒成本謬誤  因為已經投入了很多,即使這樣做不再有意義,也繼續投入時間、金錢或其他資源。  示例:你用500英鎊(約合台幣2萬元)開啟了副業,但經營兩年後賠掉5,000英鎊(約合台幣20萬元),但你不能也不會放棄,並繼續希望它好轉。  克服偏差:根據當下和未來的潛力做決策,而不是依據過去的投資來評估,不要只因為你已經投資了很多,就放棄好賺的錢,留下不好賺的。  從眾心理偏差和社會認同偏差  你常跟隨人群——例如社交群組中的朋友、有影響力的人及其在社交媒體上的社群——即使這不符合你的最佳利益。  示例:你可能只是因為別人都在談論,沒有進行自己的研究,就投資一檔受歡迎的股票。  克服偏差:做自己的研究,並在做出決定之前考慮需求和目標。此外,要求自己當第一次覺得什麼東西是必買時,等待24小時後再決定。  過度自信偏差  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風險。  示例:你買了一檔股票,它給你帶來了異常高的回報,所以你相信你是偉大的選股人,並開始尋找下一個亞馬遜或蘋果來擊敗市場。  克服偏差:尋找客觀數據,了解投資專業人士實際打敗市場的百分比。考慮資金的所有可能結果,例如,能否分散投資並仍能獲得豐厚的報酬?  現狀偏差  你更喜歡事情保持不變,而不是做出改變。  示例:即使有更好的選擇,你也堅持使用同樣昂貴的投資帳戶,被收取高額的退休金費用。  克服偏差:定期檢查財務狀況並尋求更好的交易帳戶。  當前偏差  優先考慮短期的滿足而非長期目標。  示例:雖然經濟上很困難,但你認為你逐漸變老,你不是為退休儲蓄,而是因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YOLO),所以就預訂了一個假期。  克服偏差:你需要達到平衡。設定明確的長期目標,例如自動儲蓄或投資,並制定實現目標的計畫,然後為你的假期計畫建立一個單獨的帳戶。  這些是最常見的偏差。請記住,越是意識到這些偏差,了解它們如何影響決策,你就越能對你的錢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擊敗那些花費數十億美元說服你花在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上的廣告商,然後在努力實現財富喜悅的生活時克服它們。  節錄自:商業周刊《財富喜悅》,作者:肯恩, 瑪麗.奧科羅福爾,譯者:唐傑克 
【104職場力】

如何讓中年「危機」轉變成中年「重塑」,先從拯救自己開始!

克莉絲汀·海耶斯的人生在40多歲迎來巨變。從失去愛情的婚姻到全然改變的生活方式,她不僅找回了自我,更踏上了追求財務自由的旅程。她的故事是一場自我拯救與財務重塑的啟發旅程,提醒我們幸福不僅僅取決於金錢,而是對人生的主動掌控與內心的滿足感。 文/喬納森.克雷蒙、圖/Nataliya Vaitkevich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拯救自己 這是克莉絲汀.海耶斯的故事 克莉絲汀.海耶斯擁有生物學碩士學位,並在奧勒岡州的一所小型文理學院擔任生物系主任24年。她的消遣包括馴狗和競技手槍射擊。她和丈夫最近退休搬到亞利桑那州。 我認為在40多歲時發生在我身上的不是中年危機,而是中年重塑。 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改變了自己。我減掉了近10公斤的體重;我開始了混合健身(CrossFit);我學會射擊,並開始參加手槍射擊比賽取得勝利。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評估生活的各方面,我苦苦思索了很久,什麼事讓我快樂、什麼事讓我不快樂。我發誓要清除一切不再帶來快樂的東西—我心愛的威爾斯柯基犬被我留了下來,而我丈夫沒有。 在結婚近20年後離婚,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痛苦。多年來,我一直覺得自己被困在一段沒有愛的婚姻中,我和丈夫一直像大學室友般生活,而不是一生的伴侶。我們分開度假、財務也分開、幾乎沒有共同的朋友,從我們對音樂的品味到追求的愛好,所有事情都截然不同。 我們同意賣掉房子,以及在過去20年中取得的大部分東西,這是離婚協定的一部分。在短短幾天裡,我搬出3,000平方英尺(約85坪)、徹底翻新的房子,搬進600平方英尺(約17坪)、至少30年沒有重新裝潢的公寓裡。我需要的幾件家具都是從網路上買的二手貨。 儘管我生活的每個方面幾乎都被打亂了,但我覺得自己比過去那些年來得更快樂。然而,我的腦海裡有一股沉重的壓力,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下半輩子的財務。 2013年,當我的離婚手續完成時,我已經為同一個雇主工作了15年,我每年賺5萬7,000美元,當時居住在生活成本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30%的地區。我對理財或投資幾乎一無所知。 我離婚時只剩下一輛二手車、兩隻狗和大約8萬美元的現金。我設法保留了403(b)退休金帳戶的全部,但是我也失去了幾十年前得到的一小筆州退休金福利的一半。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我花了大部分時間來適應我的日常財務狀況。我開始記錄我花的每1元,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我有一個小筆記本,詳細記錄我的收入以及每筆支出,無論金額大小。到了2014年底,我很滿意自己的收入和消費習慣處於平衡狀態,每個月的錢都綽綽有餘,可以支付房租、水電費、保險費和食物,還能應對任何額外的支出。我決定該是時候自學投資和退休計畫,以確保我繼續擁有穩定的財務生活。 很快地,我就把所有業餘時間都花在學習個人理財上。我的閱讀清單包括:蘇西.歐曼(Suze Orman)的《女人與金錢》(Women and Money)、湯瑪斯.史丹利(Thomas Stanley)和威廉.丹柯(William Danko)的《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以及後來變成HumbleDollar網站的年度財務指南。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聽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的播客,我讀了金錢鬍子先生(Mr. Money Mustache)的部落格文章,也讀遍了Bogleheads論壇上發布的大量資訊。 要理解我所得到的資訊並非總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經常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可能會因過度分析而無法做決定。我知道我需要制定一個計畫,對我的財務管理方式進行微小、系統性的改變。 我的旅程開始了 2015年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要把我的財務狀況整理好。第一步是計算我的淨資產,因為我沒有負債,所以計算並不困難。我的退休帳戶、現金儲蓄、汽車的總價值僅略高於25萬美元。我很高興能知道,在47歲時,這個數字代表我已超過了這個年齡層的淨資產中位數。 接著我回顧自己的退休基金是如何投資的。我投資於TIAA 403(b) 退休金帳戶,我的雇主每個月都會在這個帳戶存入相當於我薪資10%的金額。從1998年到2004年,我所有的提撥金額都存入了一個保證報酬的帳戶。當時我以為安全地投資我的資金—帳戶保證每年至少賺到3%—是確保累積可觀退休金的最佳方式。 2005年時,TIAA的一位代表說服了我,以我這個年齡來說,我的投資太保守了,他建議我考慮撥款至共同基金帳戶。那一年稍後,我選擇將新的提撥金額直接投入股票共同基金。 當我2015年回顧403(b)帳戶的績效時,我對自己獲得的報酬率並不滿意。17年來,我的錢一直在增加,只不過速度很慢。但是我確信我需要投資於能夠長期提供更高報酬率的帳戶,我也知道我需要開始將更大比例的薪水用於退休儲蓄,這樣我的積蓄就會增加得更快。 我的財務路線圖最後一部分是建立一個具體的目標。我知道,如果沒有一個目標可以奮鬥,我更有可能失敗。我決定讓退休帳戶達到25萬美元,我打算穩定地將一部分薪資提撥至股票共同基金來實現這一目標。從2015年開始,我每月從薪水中提撥500美元,投資於成長型股票指數基金。我的雇主向我帳戶提撥的金額分別投入2035年目標日期退休基金和國際成長型基金。 隨著我的帳戶餘額增加,我有了動力存更多錢。很快地,我每個月就要提撥1,000美元了;到了2016年,我每個月從薪水提撥的金額將近50%。節儉的生活變成了一種遊戲—一個我很喜歡的遊戲。我從圖書館借書,而不是從亞馬遜買書;我每天都自煮午餐,這樣我就不會被誘惑出去吃飯了;我的娛樂僅限於那些我可以使用Amazon Prime會員資格免費觀看的節目和電影。 我也開始接受自由寫作案件,以此來補充我的收入。我賺到的錢差異很大,有些月份一毛錢也沒多賺,有些月份我多賺400或500美元。到了2016年底,我實現了第一個財務目標—退休帳戶首次突破25萬美元大關。 著眼退休 2017年5月,滿50歲時,我開始認真思考我想全職工作多久。在我的個人理財教育過程中,曾經認識到「財務獨立、提前退休」(FIRE)的運動。我讀過一些故事,有些人在60多歲之前就停止了工作。 我開始認為,等到了我55歲時可能會結束全職工作,那時,我有資格透過雇主獲得提前退休的醫療保險。這項福利代表我可以自由地從事兼職工作,而不必擔心能否獲得醫療保險。 我有信心在接下來的5年保持我的儲蓄速度。雖然我不是特別喜歡住在公寓裡,但我還是願意在那裡多住幾年,我並不預期會有任何阻礙我繼續儲蓄大部分薪資的大額花費。我決定我的第二個主要財務目標是—有足夠的財務穩定性,以便在55歲時轉向兼職工作。 我在成年後第一次感覺自己有了一個堅實的財務計畫和一個崇高的目標。讓我感到安慰的是,當我55歲時,隨時可以重新評估自己的情況;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繼續全職工作,直到達到財務安全為止。 計畫改變 生活會為每個人帶來挑戰,而對我來說,2018年是重大變動的一年。與2012年不同的是,當年我清除了人生中所有令我感到空虛的事,而2018年是充滿幸福感的一年。我又養了一隻幼犬、搬出了破舊公寓並買房再次成為屋主。而帶給我最大快樂的改變是—我再婚了。 在我身為單身女性時制定的財務計畫,突然不再適用了。以前提撥至我退休帳戶的錢,現在被用來繳房貸。一夜之間,我從一人兩犬的家庭,變成了兩人四犬家庭中的一員。我不知道提前退休的目標是否仍然可以實現。 我先生比我大13歲,我們結婚時他已經退休了,我們倆都期待著我可以停止工作的那一天。我們渴望搬到別的地方,因為我們都受夠了太平洋西北部的天氣和政治。 2019年,我們參觀了兩個考慮退休後要居住的地點。在我們首選的地方,房屋市價超出了我們的預算;第二個選擇是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外一個55歲以上者的社區,那裡的房屋仍在預算範圍內,我們對三間房子出價,最終成功買下了其中一間。這個社區擁有我們想要的一切:多個休閒設施、便捷的醫療服務,以及一群活躍的退休居民。如果日後需要一份兼職工作,社區內有就業機會可選擇,這令我感到放心。 在不到一年內買了兩間房子,讓我有點緊張。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房子都是簡陋的建築,每一間都是在1980年代建造的。這兩間房子從蓋好以來都沒有進行過重大的更新或翻修,因為我有能力自己動手做,所以需要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來修理房子這件事,並沒有讓我因此退縮。 在房價開始以創紀錄的速度飆漲之前幾個月,我買了兩間房子,這是我做過最有益、最幸運的財務決定之一。這兩間房屋在2020年到2022年間都大幅升值,當我們在2022年初出售在波特蘭的房子時,我們獲得了豐厚的收益,那時我向雇主遞出辭呈,然後開始享受提前退休的生活。 此時此地的我 在2021年底,我將總退休投資組合的40%轉移到了TIAA傳統帳戶中,因為這個帳戶結構的關係,部分資金保證以1%的利率成長,但大部分以3%的保證報酬率成長,實際的成長率一直高於這些保證的最低水準。我TIAA帳戶餘額的其餘部分,則投資於幾個指數型基金。我的州退休金基金保證每年賺取7.5%的報酬。 如果我選擇將TIAA傳統帳戶變成年金帳戶,到時候我可以有好幾種領取選擇,我可以選擇僅領取利息或終身月給付,或者我可以在10年內有系統地提領所有資金。雖然年金選項沒有保證隨著每年生活成本增加,但該基金通常會增加支付給受益人的分配金額,包括2022年增加了5%。 我希望在65歲之前不必動用退休金帳戶裡的任何一毛。在我們退休的最初幾年裡,我和丈夫計畫靠他的退休收入生活。我們也有出售奧勒岡州房屋的收益,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在62歲時申請我的社會保障金,我丈夫則將他的福利金延後到70歲。 當我回想我的個人理財旅程時,我會思考哪些事情能用不同方式做。真希望我當初爭取保留我的州退休金,而不是放棄一半給我前夫;真希望我在20幾歲時就開始將部分薪資提撥於退休基金,而不是等到40幾歲才這麼做;真希望我在年輕時就投資了更積極的共同基金。 但我無法改變過去。我的人生在此之前,充滿了我沒有預期到的曲折,我也知道幸福是用錢買不到的。在生命中的這一刻,當我坐在廚房的桌子旁寫作,看著我們的四隻狗在後院嬉戲時,我一如既往地滿足。 三個教訓 如果你設定了具體的目標,包括目標金額,就更有可能取得財務進展。 人們經常說出的兩個遺憾:他們希望自己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開始儲蓄、希望當初分配更多錢投資股票。 制定計畫,但要做好重新制定計畫的準備:我們的生活經常發生變化—有時是好事,有時不是—這可能需要重大的財務變化。 節錄自:今周刊《我的金錢之旅》,作者:喬納森.克雷蒙、譯者:呂佩憶
【104職場力】

財務專家教你掌握「黃金四比例」 理財這樣做最有效 

新年伊始,許多人開始規劃自己的理財目標,思考如何做好理財規劃。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王鈺棻指出,許多人對理財存有誤解,認為理財就等於投資股票或基金,導致在規劃時往往忽略了更全面的財務管理。她強調,理財規劃應該從了解自身財務體質開始,為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全面性的盤點與檢視。  文/高年級不打烊 x 中年來作伙、圖/Lukas 「很多人一談到理財,就直接聯想到投資股票或基金,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鈺棻老師表示,理財的範疇遠比投資來得廣泛,它是一個完整的資產管理過程。她強調,不需要等到擁有大筆資產才開始理財規劃,只要開始有收入、與金錢有往來,就應該及早開始進行理財管理。 推薦給你:退休理財必學第一課-【資產配置】 財務健檢:檢視資產負債與收支狀況 「就像每年要做身體健康檢查一樣,財務狀況也需要定期檢查。」那麼什麼是財務健檢呢?財務健檢是檢視個人或家庭財務狀況的過程,就像身體健康檢查能幫助我們了解身體狀態,財務健檢則能評估資產、負債及現金流是否平衡,並為未來的財務目標進行有效規劃。 鈺棻老師指出,進行財務健檢最基本的工具是兩張表:「資產負債表」和「家庭收支表」。 「資產負債表」用於記錄個人或家庭的流動資產(如現金、存款、股票、基金)、非流動資產(如房產、汽車),以及短期負債(如信用卡帳單)和長期負債(如房貸)。家庭收支表則用於追蹤每月的收入來源和支出情況。 「家庭收支表」則詳細記錄每月的收入來源和支出情況。鈺棻老師接著說明,收支表的重點不僅是記帳,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份表格達到兩個關鍵功能:「第一是讓你清楚知道每個項目的花費大概是多少,避免不知不覺中花費過多;第二是幫助你做預算規劃,預先了解各項支出可能的金額。」她建議可以採用較為簡單的「預算規劃法」,例如每月預留固定金額作為生活費、娛樂費等,並定期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預算額度。 「很多人一看到要填表就害怕,認為太過複雜。」鈺棻老師說,但這些表格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出更好的理財決策。 她進一步分享了一個簡單的財務健康檢測公式:將年齡乘以年收入後除以10,若個人淨資產大於此參考值,即表示財務狀況健康。已婚夫妻則需分別計算後相加,再與家庭淨資產比較。 想手把手教學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歡迎預約一對一理財諮詢 家庭資產配置 遵循黃金比例 透過「資產負債表」和「家庭收支表」兩張表清楚目前才務狀況,接下來要進行家庭的資產配置。鈺棻老師提到根據標準普爾的研究建議,家庭資產配置可以依循「四比例原則」進行規劃。 10%應該保留作為日常開銷資金,用於支付日常生活支出及定期付款 20%作為保命資金,其中一半用於保險支出,一半作為緊急預備金(建議為年收入的10%)(其中一半用於保險支出,) 30%用於積極投資,,進行資產增值 40%用於保值,例如養老金或子女教育基金等長期需求 在緊急預備金的準備上,鈺棻老師還提供了具體建議:「正在工作的人,建議準備3到6個月的基本生活支出金額。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應付突發狀況,例如失業或緊急開銷。」不過,她特別指出,隨著年齡增長,緊急預備金的準備金額可能需要調整:「對於接近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人來說,由於收入來源較少,建議可以準備更長期的緊急預備金。」 對於創業者,鈺棻老師則建議需要準備更多的緊急預備金:「創業過程中收入較不穩定,加上可能需要資金投入,建議準備更充足的緊急預備金。如果是已婚的創業者,最好先與配偶討論,共同規劃緊急預備金的額度。」 「這個配置比例並非絕對,而是需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裕芬特別提醒,對於月收入較低的民眾,應該優先確保日常開銷和保命資金,有餘裕再考慮進行投資理財。 資產配置 不等於資產分配 至於在投資策略方面,鈺棻老師指出一個常見誤解:許多人以為購買不同的投資標的就是資產配置,但這其實只是資產分配。「真正的資產配置是要在相同期望報酬下,透過投資組合來降低風險。」她建議採用簡單的股債配置方式,以年齡作為參考指標:以年齡作為防守部位(債券)的配置比例,剩餘則為進攻部位(股票)。 舉例來說,一位30歲的投資者可以配置70%在股票型ETF,30%在債券型ETF。不過,這個比例可以根據個人風險承受度調整。 更重要的是, 「最重要的是要記得每年進行資產再平衡。」裕芬強調,由於市場波動可能導致原本的配置比例失衡,因此每年都需要重新調整,確保投資組合維持在原定的目標比例。 理財規劃無關年齡,及早開始最關鍵 鈺棻老師特別強調,理財規劃不需要等到擁有大筆資產才開始,只要有收入、與金錢有往來,就應該開始進行理財管理。「理財規劃就像種樹,最好的開始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透過正確的理財規劃,我們才能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選擇與機會。」 對於中年以後的民眾,鈺棻老師也提出建議:「永遠不嫌晚!關鍵是要開始行動,從了解自己的財務體質做起,循序漸進地建立完整的理財規劃。」她建議可以從記帳開始,逐步了解自己的收支狀況,再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合適的理財計畫。 最後,鈺棻老師也提醒大家,理財規劃需要持續關注和調整,定期檢視並根據情況適時修正,才能確保財務健康,實現理財目標。 【在線收聽本集Podcast】 - 想做好退休後的理財規劃,別錯過鈺棻老師的線上課: 即買即看,立即開啟新年度的理財規劃
【104職場力】
投資股票 相關的教室 (1)
教室
投資股票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104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