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熱門證照排行榜大公開! 了解更多

104學習精靈

一零四獨家新知識

nabi總知識長

2023/09/12

Outlook 預約寄信:只須多2道步驟,可操縱最佳送信時間

在現代的專業環境中,「Outlook預約寄信」不僅是一個方便的功能,更是讓你走在時間的前面,對工作流程有絕對的控制。當我們談到「Outlook預約寄信」,我們談論的是預見性、計劃性和效率。這項功能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調整與同事、客戶或夥伴的交互,確保我們的訊息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人。經常使用「Outlook預約寄信」的人們發現他們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更精確地預測工作流程,並減少因忘記發送郵件而造成的壓力。每當您想要確保郵件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發出時,「Outlook預約寄信」都是您的得力助手。
📬 為什麼要使用預約寄信?
✔️ 時效性:確保郵件在最合適的時候送達,例如在收件人上班時間。
✔️ 計劃性:能夠提前編輯郵件,然後設定在特定日期和時間發送。
✔️ 減少遺忘:提前準備好的郵件,不怕到時忘記發送。
📋 如何設定預約寄信?
1. 撰寫郵件:在Outlook中,如同平常那樣撰寫一封新郵件。
2. 訪問選項:在郵件編輯視窗的上方,點擊「選項」標籤。
3. 選擇發送時間:在出現的功能表中,找到「不在以下時間之前傳送」,然後選擇希望郵件發送的日期和時間。
4. 完成設定:設定完畢後,按下「發送」。郵件會在指定的時間自動寄出。
🚫 注意事項
✔️ 確認Outlook開啟狀態:若使用Outlook桌面版,確保在預設寄信的時間Outlook是開啟的,否則郵件將不會被發送。
✔️ 確認日期和時間:避免設定了錯誤的發送日期或時間。
✔️ 時區問題:如果你與收件人處於不同的時區,確保你設定的發送時間是按照你想要的時區。
🔗 其他相關功能
Outlook 不只提供預約寄信,還有其他許多強大的功能,如郵件規則、自動回覆等,值得深入研究和使用。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您能夠更熟悉Outlook的預約寄信功能,並有效地利用它來優化您的郵件管理。
2 0 38990 2

0/1000

你可能會想看
01
Kate ・諮詢師・07/11 15:22
做個有界限的好人,活得更有自我覺知,不是誰說什麼就做什麼。
🌿延伸文章:做個有界限的好人 【從討好別人,到學會保護自己】這不是你變了,而是你能勇敢做自己 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對誰都好,卻總是沒有人真正在意你的感受; 如果你明明很累了,卻還是不忍拒絕別人的請求; 如果你偶爾也會想:「我到底要忍到什麼時候,才可以為自己說一次話?」 那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是如此,我也是。 【討好型人格】 習慣掩飾真實自我,透過重視他人的感受或積極幫助他人,希望能因此被他人認可,並避免遭到他人的排斥 這對我來說很有感觸,從小不大敢表達自己的情緒,為了想得到一句稱讚,而去幫媽媽做家事(即使我很累了)、猜測爸爸想說的話(即使我不認同)。 這樣的我,從小就被認為是家裡的長女(到現在也都還是,我是二女兒),大家給我的評價總是「你做事很獨立、你看起來穩重」...等等。 但,這跟我的內在完全不相符,為了得報別人的讚許默默當提線木偶。 【好人=隱形人】很多人習慣你的好,習慣你的順從,所以你的需求總是被默默推到角落 我很常聽見一句話: 「我不是討厭某某某,我只是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了。」 如果你也一樣有類似的想法,我想跟你說:「你不是玻璃心,也不是抗壓性差;他們只是一直用力把別人放在前面,把自己往後退,直到退無可退。」 【不是要你變成討人厭,只是要你做自己】 我過去的諮詢經驗,討好型人格的來訪者在第一次談話時,很少能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他們通常會從「我最近壓力很大」、「好像怎麼做都不對」開始,接著談工作、家庭、感情,話語中夾雜著無數的「我怕他不高興」、「我應該要體諒他吧?」、「是我太敏感嗎」。 在我心裡,這不是「你該不該拒絕」的問題,而是「你第一直覺想到的是什麼?」的自我了解。 ✨今天想換工作時,但她卻因為家人反對,堅持了5年 她:我的父母會覺得,在銀行業也是體面工作,收入也穩定,不明白我壓力很大想離職,每天想到要去上班就會感覺要喘不過氣。 我:那你怎麼與父母溝通的呢? 她:我就跟他們講,主管很多時候不合理,同事也不好相處,我每天只想著下班逃離,日復一日真的太痛苦了... 我:我能理解你的痛苦,過去我也經歷了不少職場上的傷害,那你父母怎麼說的呢? 她:我媽說,你就把公司當作賺錢的地方,錢拿到了不就好了,管那麼多幹嘛?我爸又說,你就是做事不得大家喜歡啦,你從小就這樣,嘴不夠甜啦,不會人情世故,才會這樣啦!你就好好繼續做啦,不准換工作! 在她的敘述中,感受到滿滿的無奈,以及從小就被父母所控制在他們所認為的 「對的做法」之中,無法好好真實地做自己。 想邀請你: 用情緒當線索:「最近哪一件事讓你最悶?有沒有一個情境,讓你忍不住翻白眼?或者讓你忍不住落淚」 →從小事入手,找出那個心底冒出來的「不爽/不悅」,重新承認它的存在。 練習換位思考,以第三者角度看待自己:「如果你現在是你最親愛的朋友,看到你這樣,你會說什麼?」 →很多人對自己特別嚴苛,卻對別人充滿同理。 這個練習幫助他們重新建立內在對話。 辨識『應該』與『想要』的差別:「你做這件事,是因為你真心想做,還是因為你覺得你應該做?」 →這是我最常問的一句,幫助他們區分出「自願」與「自我壓抑」的界線。 💡每個人都不會一夕發生改變,但會在一點一滴中開始變得不同: 有人第一次鼓起勇氣,在群組裡說:「這週我真的太累了,不能幫忙。」 有人開始練習不再秒回別人的訊息,而是回到自己想不想說話的節奏。 有人第一次在戀人面前說出:「我其實不太舒服,但我怕你不高興。」 當他們開始說出這些話,我就知道他們離「做個有界限的好人」更近了一步。 【為什麼我們這麼怕「說不」?】原生家庭與教育的內化 很多人問:「我也知道自己太討好了,但我改不過來,怎麼辦?」 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長年習慣的結果。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懂事、有禮貌、為他人著想,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照顧自己的感受。有一位來訪者,媽媽是學校老師,從小家教嚴格。她說她從來不敢在家人面前發脾氣,因為「我媽覺得生氣是不理性的行為」。 長大後,她不敢拒絕主管的加班、不敢對朋友表達不滿、甚至連約會時都怕自己表達太多會讓對方覺得她「很麻煩」。 她說:「我好像從來沒有被允許當一個有情緒的人。」 這樣的經驗,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痕跡。 而諮詢的過程,便是重新練習——把自己從「只能配合、不能麻煩別人」的角色中抽離,成為一個有立場、有自我獨立思考的人。 【什麼是成熟的溫柔?】是能夠在愛人之前,先愛自己 很多人以為有界限的人很冷淡、很距離感,但成熟的溫柔其實長得不一樣: 它不是「誰都不理」,而是「選擇我有餘力的人際互動」。 它不是「冷漠無情」,而是「不讓自己再一次陷入過度付出的迴圈」。 它不是「把情緒壓下來」,而是「選擇適當的表達與釋放」。 學會界限,不會讓你變成壞人,反而讓你成為一個更真實、更有自我平衡的人。 因為真正的善良,不是沒有底線的給,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要停,什麼時候該守住自己。 【結語】如果你覺得面對這些人際很累,你可以從現在起學會「善意的忽略」 最後,我想送你一個我常在諮詢中說的提醒: 「你不是不夠好,你只是太努力維持一切好好的樣子。」 如果你想要開始練習: 怎麼分辨自己「想做」與「應該做」的差別 怎麼練習設下溫柔又堅定的界線 怎麼在混亂的情緒中找回自己的重心 📌如果你看完這篇,有一點感動、有一點實用感、有一點覺得:「好像真的可以找我聊聊」那表示,我這篇文章寫對了☺
0 0 55 0
02
蔡淑惠 ・百大會計師事務所 執業會計師・2022/01/25
特斯拉獲利了,可以發股利嗎?
問題探索: 1.反虧為盈的特斯拉,可以發股利了嗎? 2.投資人投資是為了獲得股利收入,該注意的關鍵? 3.何謂股利政策? 一、什麼情況下公司可以發股利呢? 公司一定要賺錢! 一定要賺錢! 一定要賺錢! 其實可以理解,若公司虧損,還發放股利,就代表是拿股本來發。 舉例如下: 例一:某股東X1年投入資本1000萬元,創立了甲公司,於X1年開始做生意,甲公司X1年獲利200萬元,請問公司賺錢了,可以發放股利嗎? 例二:某股東X1年投入資本1000萬元,創立了甲公司,於X1年開始做生意,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請問公司可以發放股利嗎? 例三:某股東X1年投入資本1000萬元,創立了甲公司,於X1年開始做生意,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X2年公司獲利了,賺500萬,請問公司賺錢了,可以發放股利嗎?可以發500萬股利? 解答: 例一:甲公司X1年獲利200萬元,依公司法之規定,公司先提撥10%,為200萬元*10%=20萬元為法定盈餘公積,200萬元-20萬元=180萬元,180萬元則是可分配金額,公司可以發放股利給股東。 例二: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則甲公司是不可以發放股利的,因為公司虧損,還發放股利,等於是拿股東的股本來發,則會影響公司之資本。所以投資的公司若是虧損狀態,有很大的機會股東是無法拿到股利的,除非以前年度有未分配之盈餘可分配。 例三: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X2年公司獲利了,賺500萬,公司賺錢可分配股利,但沒忘了要先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次提10%法定盈餘公積後,賸餘金額才可以決定是否分配,即500萬-200萬-(300萬%*10%)=270萬元,即是可分配金額。 公司法232條規定: 公司非彌補虧損及依本法規定提出法定盈餘公積後,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 公司無盈餘時,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 公司負責人違反第一項或前項規定分派股息及紅利時,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二、特斯拉賺錢了,股東可以拿到股利收入嗎? 特斯拉於2020年開始獲利,約7.21億美金,是不是可以發股利,這時我們要先看懂並列為四大報表之一的權益變動表。 特斯拉因前期投入非常的研發成本,商業模式至近年成熟、穩定,開始量產。直至獲利,但別忘了,多年前的特斯拉一直處於虧損。權益變動表上有一欄位為累積虧損,2020年1月1日該累積虧損為60.83億美金,代表在2020年以前特斯拉已虧損60餘億美金,2020年公司獲利7.21億美金,所以特斯拉應先彌補以前年度之虧損,直至該累積虧損金額被完全彌補,才可以開始發放股利。至2020年12月31日累積虧損金額尚有53.99億美金。想拿到特斯拉股利的股東們,要再等等哦! 三、何謂股利政策? 試問有人規定,公司賺的錢一定要全數分配給股東呢? 答案是沒有。 公司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分配?分配多少?即為公司的股利政策 例:台積電股利政策為穩定且持續增加 2018年每股盈餘13.54元,發放股利8元,股利支付率為59.08% 2019年每股盈餘13.32元,發放股利10元,股利支付率為71.32% 2020年每股盈餘19.97元,發放股利10元,股利支付率為50.07% (資料來源JET資料庫) 結論:公司賺了錢可以發放部分股利,部分保留為日後建廠、買設備使用。投資時別忘了先看看公司是否可不可以發放股利哦!才不會等到天荒地老也沒等到股利收入。 百大會計師事務所 蔡淑惠會計師
7 3 6565 3
特斯拉獲利了,可以發股利嗎?
03
Kate ・諮詢師・06/27 23:33
我不是真的討厭工作, 我只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延伸文章:我不是真的討厭工作, 我只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離職最困難的第一步驟】 離職在網路上的定義會查到:離職,指的是員工終止與雇主之間的勞動契約,正式離開 原公司。 旁觀者常常會覺得,離職只是「講一句話」的事。 但其實,最困難的從來不是決定離開,而是—— 「我要怎麼說,才不會讓別人覺得我不負責任?」 「我要怎麼說,才不會傷到我跟主管的關係?」 「我要怎麼說,才是對我自己誠實又尊重過去努力的方式?」 這些話,她在我面前一個一個說出來的時候,我其實感受到她不是在逃避,而是極度 珍惜自己在每一段關係裡的樣子。 所以,我不是急著給她模板,而是從「理解她的顧慮」開始,慢慢陪她把糾結拆開。 ✍️【第一階段→確定目標】:幫她找出內在真正的聲音 不是要找離職的藉口,更也不是委屈自己好像能力不夠要離開 我問她三個問題,不是為了「得到答案」,而是讓她自己先明白: 你對現在的工作,還有沒有留戀之處? 如果你不離開,最讓你感到遺憾的會是什麼? 假設主管誤會你只是想逃避,那個「你真正的理由」會不會被淹沒? 這三題,是希望她回到一個核心觀點—— 離職不是否定這段這份工作帶給她的價值,而是為了肯定我我內心一直想離開的原因。 我常常跟自己說,也跟其他找我諮詢人說到:「我們總是希望做每個選擇都不後悔,但我 們都是第一次成為人(至少你不記得上輩子你是什麼,對吧?),要不後悔很難,但你可以 在一次次的後悔當中,學習下一次如何離不後悔更近一些;所以,再做決定之前,問好自 己的內心,現在的你不後悔,就是你能做的了,未來的你也不會怪罪當時的你,那就足夠 了。」 小涵回答了很多,她想去打工換宿、當小朋友的老師及自己的創業,她的言語中帶的對 未來有著未知但更多的是興奮跟期待(線上諮詢,但聽得出來她說出口時那畫面好像就在眼 前),我幫他總結一句話——「我不是想結束什麼,而是想開始一些什麼。」 我聽到這句話的當下,其實有點感動。因為這是她在自我內在走完一小段旅程後,自然冒 出來的句子。 💬【第二階段→模擬練習】:陪她模擬說法,是為了讓她「真的敢講出來」 就好像一開始找工作時的「模擬面試」一樣,模擬實際對話。 我不會逼你說出來,畢竟你就是不知道才找我諮詢,但還是會先問問有什麼想法?有沒 有想過要怎麼說呢? 一開始說的版本是:「嗯,我也還在想,只是最近有一些想法,然後覺得......可能未來 會想轉換一下生活方式,但我目前還沒確定......」 這樣的說法,如果你是個人才,主管需要你留下來,就會抓住你「還不確定」的那個語 病,無論是使用情緒勒索,或者是安慰式的要你走馬看花,又或者是為了你好的要你找好 再走,你很容易的就變成「好,我再回去想看看,謝謝主管」的回答。 因為很多人卡關不是不知道要講什麼,而是心裡一堆情緒還沒梳理,就急著說出一堆 「看起來很客氣,但其實很模糊」的話。其實在你突然有話要跟主管說,加上你支支吾吾 地說不出口,又或者突然變得很客氣時,主管已經八九不離十的知道你要講離職的事情 了,到不如就更有自信地講出口,讓對方感受到你是深思熟路後才來的。 其實就跟交報告很像,當你準備好你的資料,意氣風發又很有自信地敲響主管辦公室大 門,帶著你的筆電開始頭頭是道地說出這次方案,這樣你的氣勢就先贏一大半了! 🔸我教她的開場說法如下: 「主管,這段時間我真的很感謝您一直給我很多支持與發揮空間,前陣子與許多資深前 輩一同出差(他們剛好有這個機會出去,其他資深同仁也在抱怨公司,這是個很剛好的時 機),也讓我想了很多,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人生方向。我並不是因為工作本身不好, 而是覺得我想去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剛好現在專案也告一段落,想藉由這次你找我面談 的機會,跟你說明我的想法還有我預計八月中或八月底離職,想問哪個時間點,對於交接 上會比較好呢。」 我們互相模擬練習了幾次,說完後我問她:「你自己聽完感覺怎樣?」 她說:「好像......我真的準備好了。」 這是我想給所有讀者的一個提醒: 「說出來的那一刻,不只是讓主管知道你要離開,更是你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往新的 方向走了。」 ☁️【第三階段→留下些什麼】:離職「怕被討厭」,是因為我們太在乎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小涵其實還有一個不容易說出口的焦慮是—— 「如果我這樣離開,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很沒責任感?」 我非常理解這份不安,因為我們多半都希望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她做事很認真、她 效率很好」之類的正向辭彙。 我不會單純跟你說「不會啦沒事啦」,而是一起「舉例具體的事證」: 妳完成了哪些專案? 哪些案子因為她的加入才順利交付? 有沒有同事私下感謝過她的幫忙? 妳自己有沒有覺得盡力去做到最好了? 當這些回憶被慢慢說出來時,她才回頭看見:「其實我已經做得很盡責了,只是我以前都 沒有承認自己的貢獻。」 所以我告訴她: 「你不是帶著責任逃跑,而是完成責任後,帶著感謝離開。」 「如果有人不理解,是他們沒看到你這段路的全部。但你自己要懂得,看見自己。」 📚【結尾】如果你現在的工作能夠帶給你金錢上的支持之外,也讓你心靈上不匱乏,你已 經比大多數的人都幸運了;但你心裡若有個聲音一直要你離開,請你不要忽視它,就跟身 體免疫力下降才會開始咳嗽、發燒各種症狀跑出來。 這不是一句「加油你可以的」就解決的。 這需要整理、練習、理解、被接住。 這種開口說出想轉彎的場景,不只適用於離職, 也很適合用在離開一段關係、跨出安穩 圈、甚至是對家人表達不同選擇的時刻。 我會持續整理這類『關鍵轉彎前的對話練習』系 列,讓每一次卡關的你,都不再孤單。」
0 0 376 0
我不是真的討厭工作, 我只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04
【2025 產業震撼】Meta 砸 148 億美元入股 Scale AI!背後意圖揭露,AI 基礎建設競爭全面升級
在生成式 AI 戰場白熱化之際,Meta 於 2025 年 6 月正式宣布斥資 148 億美元收購 Scale AI 49% 股權,引爆矽谷與華爾街對 AI 資料基礎建設的高度關注。這項戰略投資不僅鞏固 Meta 在 Llama 模型資料供應上的主控權,也被視為是對抗 Google DeepMind 與 OpenAI 的重要佈局。 📈 Scale AI 是什麼?為何引起科技巨頭爭相合作? Scale AI 是一家專注於 高品質資料訓練與資料標註的 AI 平台,其服務對象涵蓋 OpenAI、Cohere、Anthropic 等 AI 巨頭,協助建立更準確、可控的基礎模型。此次 Meta 入股意味著其將: 1.掌握龐大資料訓練與微調資源來源 2.減少對外部資料平台依賴 3.推動自家 Llama 模型快速發展與優化 4.有分析指出,這也是 Meta 嘗試打造 AI 軟硬整合生態圈 的前哨戰。 🎯 小結:Meta 投資 Scale AI 背後的佈局遠超一筆交易 這次大手筆投資不只是產業合作,更透露出 Meta 積極構建自身 AI 生態體系的野心。從 Llama 開源模型到自建訓練平台,Meta 顯然不再滿足只做 AI 模型的提供者,而是要進軍 AI 能力的底層建設者。 面對這樣的策略,Google 與 OpenAI 勢必加快自有模型與資料體系的整合速度,2025 下半年 AI 競局將更具火藥味。
0 0 844 0
【2025 產業震撼】Meta 砸 148 億美元入股 Scale AI!背後意圖揭露,AI 基礎建設競爭全面升級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