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老大的職場充電站

營運

吳慧卿

營運經理

2021/12/14

淺談職場付出與收穫的愛恨情仇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會聽到同事間討論著『公司不加薪只想叫我們多做一點事情』,而主管之間卻常常聽見『多做一點事都不肯,怎麼加薪啊』。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付出意味著減少,而收穫意味著增加嗎?
這不是人生的大哉問,而是希望點出『付出』與『收穫』,並非對稱的線性關係。尤其在職場上付出與收穫之間,會比家人的付出與收穫更加複雜喔。
我在專案管理執行師的職位上,處理最多的就是這一類型的問題了。我經常說,資方和勞方的『骨子裡』的東西不一樣,用科學的說法,就是『DNA』不一樣。資方要的是『物超所值』,勞方要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我說『DNA』不一樣,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雖然付出與獲得之間常常夾雜很多複雜的糾結和愛恨情仇,但其實還是可以理性分析是否應該先付出還是先收穫喔。
首先,先釐清目前職位的前瞻性。
一個職位的前瞻性幾乎可以決定是否要拼盡全力去付出喔。如果目前你的工作可以『學』,可以『實踐』,可以『實驗』,可以『拓展視野』,可以『成就夢想』,那麼就應該先付出。先不論薪資報酬,光是『歷練』就非常值回票價了。
第二,計算一下升遷的機率。
升遷機率如果很高,那目前超額的付出,十有八九是一個升遷前的磨練。但如果前面還有一堆人等著升遷,再過十年也輪不到你的話,那目前超額的付出,真的就是磨練了。
最後,再看一下自己的退路。
如果您有充足的退路,隨時可以轉換的跑道,或是更加有前瞻性的選擇,那麼我們就比較有談判的底氣。反之,即使知道被強加額外的工作,也需要暫時吞忍下來,靜待時機轉換喔。
總結來說,我認為職場上先有付出再談收穫,是比較正確的步驟,大多數的時候職場上,不具備先有收穫再談付出的條件。但付出還是需要有所收穫,這是合理的要求。只是有的收穫是經驗、成長…等無形的收穫,不一定都是金錢報酬喔。
2 0 59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