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一零四獨家新知識

nabi總知識長

2023/09/25

區塊鏈技術1分鐘講完:從四個方向、兩個程度來理解它

在數位時代裡,「區塊鏈」這個詞彙經常出現,往往帶著一股神秘的氛圍。它是什麼?又為何如此重要?區塊鏈不僅僅是數字貨幣背後的技術;它更是一種能夠深刻改變我們如何進行交易、存儲資料和建立信任的革命性技術。要真正理解區塊鏈的工作原理和它的潛在應用,可能需要深入的學習和時間,但在這裡,我們將嘗試在1分鐘內,為您提供區塊鏈的基本概念。
🔹 數據的“區塊”
✔️ 每一個“區塊”包含了一定量的交易資料。
✔️ 當一個區塊被填滿,另一個新的區塊就會被創建。
🔹 鏈接在一起
✔️ 這些“區塊”透過特定的技術連結在一起,形成一條“鏈”。
✔️ 一旦加入鏈的區塊,其內部的資訊將不可更改。
🔹 去中心化
✔️ 不同於傳統的中央化系統(如銀行),區塊鏈運作在眾多電腦之上。
✔️ 這意味著它不僅更為安全,而且資訊透明、無法被單一實體控制。
🔹 安全性
✔️ 交易在加入區塊前需經過驗證。
✔️ 這一驗證過程確保所有交易的正確性和完整性。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持續增長的數據“區塊”鏈接系統,這些數據是在多個電腦上同時保存和驗證的,確保其安全性和透明性。這只是區塊鏈浩瀚宇宙的冰山一角,但希望這能為您提供一個起點,進一步探索這一技術的奧秘。
接下來,我們再更深一點點來看區塊鏈,這個被譽為21世紀的技術革命,實際上是一種分散式的公共資料庫。儘管它起初主要為了數位貨幣而被設計出來,但其背後的原理與技術已被應用於無數的場景和產業。要真正深入理解它,我們首先要探究它的結構和運作原理。
🔸 區塊的結構與鏈接方式
✔️ 每個「區塊」都包含了一組交易記錄、時間戳記、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以及一個nonce(隨機數字)。
✔️ 這些元素組成的區塊透過哈希值緊密連接,形成一個連續、不斷增長的「鏈」。
🔸 哈希算法:數據的指紋
✔️ 哈希是一種將任何形式的數據轉換成固定大小的字符串的算法。
✔️ 由於哈希值對任何微小的數據改變都非常敏感,它確保了區塊鏈的資料不被篡改。
🔸 去中心化和共識機制
✔️ 區塊鏈網絡中,所有參與者(或節點)都保持著區塊鏈的完整副本。
✔️ 新的交易或區塊在被添加到鏈上之前,需要網絡中的多數節點達成共識。這通常是透過一種叫做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的算法來達成的。
🔸 挖礦:加入新區塊的過程
✔️ 節點競爭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成功者被賦予將新區塊加入區塊鏈的權利。
✔️ 這不僅確保了新交易的正確性和安全性,還為參與挖礦的節點提供了報酬,通常是某種數位貨幣。
🔸 安全性和攻擊的困難性
✔️ 由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和共識機制,想要篡改其中的資訊非常困難。
✔️ 改變某一筆交易意味著重新計算該區塊及其之後所有區塊的哈希值,並且還要在網絡中取得多數共識。
區塊鏈技術的美麗之處在於其簡潔的設計能夠應對複雜的問題。它將數學、密碼學和網絡技術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個透明、安全而且去中心化的新型數據儲存系統。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期待區塊鏈在未來的各個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0 0 90 0

0/1000

你可能會想看
02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07/10 11:21
【寧可在職場中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剛出社會那幾年,我曾經是那種典型的“爛好人”,覺得自己是新人就該多做一點、多幫一點,吃虧一點也沒關係,認為幫助同事是理所應當的事。然而這樣的做法所收到的反饋也讓我感到疲累及委屈,也讓我重新思考在職場中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做法。 【不被珍惜的幫助,其實是害人害己】 還記得有次同事在做報告時卡住做不出來,請我幫忙確認,但看完後發現整個敘述邏輯都不對需要重寫,我就答應幫忙協助給予指導,結果那天陪同加班到深夜才趕完。但當下並沒有得到同事的感激。 另外因為是幫忙改報告,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改,所以同事對於報告建立的邏輯也不清楚,在被主管問延伸問題時就答不太出來,反而認為是我沒講清楚。從那時起我開始才明白,有些忙或許本來就不該去幫。 有些人是「工作中卡住了真的需要幫助」,有些人則是貪圖「問你比我自己想得快」,但後者其實只是把責任推過來而已,而不是真的想要學習,那這種幫助不幫才是聰明的選擇。 自我檢查點 ●上次幫忙過時,對方是給予感謝還是無感? ●同事在經過幫助後是變好,還是更多的依賴? 【堅守自己的工作底線】 再來提到學會說“不”,也是我在職場中學到的另一個重要課題。過往我總是害怕拒絕別人的小幫助,因為怕被認為是小氣或是不夠合群。 像是有一個同事忙不過來,請我幫他處理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工作,我雖然手頭上也很忙,但評估過後應該可以還是答應了。 但後來整理時才發現很多數據有錯要調整,重新確認資料正確性反而花了很多時間,結果自己的工作被延誤,也挨了上司的批評。這次經歷讓我了解到量力而為的重要性,那怕是一個小幫助,必要的拒絕是必要的,尤其是當你身上已經無法兼顧更多工作時。 工作的第一優先,是把自己的本分工作顧好,那怕你幫了同事再多的忙,只要影響到自己工作,責任還是在自己身上。 自我檢查點 ●我近期有因為幫忙影響到自己工作進度嗎? ●有沒有哪些同事,很常來找我幫忙,但其實都是他自己可以完成的小事? 【依賴不會成為前進的助力,反而阻斷了成長】 工作初期我經常協助指點一位工程師,去梳理他的報告邏輯。起初我覺得這是扶持新人的責任,對方也很感謝我的幫忙,但時間久後我發現,這位工程師變得很依賴我,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資料都需要我幫忙判定,但自己的工作能力並沒有真正提升。 這讓我意識到我是不是因為過度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失去成長的機會。因此我開始評估每次幫助的影響,甚至有時候是直接狠心拒絕,因為要確保自己的幫助是真正有效的,而不是讓對方變得懶惰和依賴。 自我檢查點 ●能獲得對方的感謝,確實讓人感到高興,但也要考量自己的工作負荷。 ●我是真的讓對方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依賴? 【借款不當擔保人,工作不當掩蓋犯】 過往我曾經與一位同事關係非常好,幾乎工作上無所不談。某次這位同事在工作中犯了一個錯,來請求我的協助來幫忙掩蓋過失。 當下我猶豫了一下,基於友情最終答應了,但這件事最後還是被發現,不僅我受到了連累,也影響了我在上司心中的形象。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不管再好的朋友,職場上還是需要保持專業判斷,不能因為私交而影響自己的職業操守。 自我檢查點 ●這個舉動會不會進而賠上主管對你的信任? ●對方有沒有可能,直接變成讓你背黑鍋? 【先幫助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不要害怕去要求別人回報】 過往我在職場中,因為覺得幫助別人是應該的。所以會自願加班來幫助其他同事,甚至因此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 但有問題的是,我總是在有能力時去幫助別人,當我有困難時卻不敢開口請別人來幫助我,就因為這種爛好人的個性,才會讓自己職場路走的很辛苦。 職場關係是互惠的,幫助人當然也是希望能夠有回報,在自己困難時開口請人協助,才能夠知道自己對他人的付出是否真的有意義在,遠離那些只想接受不回報的同事,因為他們只會貪婪地吸取你的能力及時間,這樣的人際關係是很不健康的。 自我檢查點 ●當自已事情做不完時,我是選擇請人協助?還是自己再拚一些? ●有沒有遇到有困難總是找你,請他幫忙卻都沒空的同事? 職場中當個好人絕對是正確的。幫助別人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有自己的界線,幫助那些可以在未來幫助你的人,以及在你困難時請求回報,這些都是在職場中保護自己、提升自己必不可少的能力。 經歷了這些慘痛的教訓後,我開始明白只有在保護好自己,不一味去討好別人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也才能在職場中走得更遠。
0 0 211 0
【寧可在職場中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03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07/08 12:30
【努力,是為下一次有更多選擇鋪路】
兩周前我有寫一篇文章【「選擇比努力重要」,但其實還有比選擇更重要的】,內容主要是在提醒,我們需要進行心態調整,才能夠讓自己有更健康的心態去面對選擇。 但後來自己再深入思考過後,自己好像想得太過單純了,因為在擔任業師協助健檢的時候,有時會遇到夥伴提出「不知道未來要選什麼?」、又或者是「現在選錯工作很後悔,該怎麼辦?」但回想起自己的經歷,那怕進入到自己的夢想工作,最後也不是很順利一次到位,而是靠著邊選邊修正而走到現在。 雖然選擇比努力重要,但選擇之後有沒有好好去經營,也很重要。 【好的選擇不是絕對,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 我們都希望能夠錄取自己心目中的好工作,也希望能夠長長久久,但其實好的工作並不是一個絕對,而是由【公司文化x主管x同事x工作量x薪資】所組成,這些項目都可能隨著時間及外在環境而有改變,所以還是有風險在,不能夠認為進入到理想工作後就不用努力。 而努力是建立自己未來的保障,讓自己建立好的成果,累積更多的人脈及經歷,除了讓自己可以發展好上加好外,也能夠讓自己適應環境變化減少衝擊。 思維檢查點: ● 我是否還陷入「非得要一次選對」的心態裡? ● 我是否有充分了解現有工作的收穫與學習點? ● 我有沒有將過往經歷,轉化為自己的「職涯成果」? 【努力的過程,讓好的選擇長出更多的枝枒】 同樣在好的公司,有些人抓緊機會爬得更好,但有些人好幾年後仍停留在原地,努力的意義並不是要證明給別人看,而是要透過努力,讓原本有限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多。 有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選錯了,「這並不是我的興趣,我是不是該離職了?」但有些共通性的能力,像是【同事間溝通x向上管理x做事效率x邏輯思維】等項目,其實並不會因為選擇不同的領域就有改變,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有持續成長的心態,我當然可以選擇這樣就好,但我也同樣可以選擇做的更多更好。 思維檢查點: ● 我是否總在看下一份工作、看到其他人的好,卻忽略眼前還有沒學好的事? ● 對於工作任務,我是否只想快速完成過關,而忽略建立思維與優化流程? ● 我是否有建立「工作成效表」來做為覆盤? 【選擇影響起點,但努力會影響你最後可以走多遠】 畢業幾年後,看到朋友工作成就越來越好,自己卻好像在原地踏步,一方面會感嘆選擇不同有影響,但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外在的環境一直在改變,很多人過往羨慕的工作一個急轉就資遣,這是我們所難以掌控的。 但所累積在自己身上的能力及經驗,這是環境無法影響的,也是你真正能夠帶在身上的,所以與其持續羨慕別人的好發展,不然回頭看著自己腳下的每一步,是否都走在自己設定的路徑上,才能夠真正做到自己想要的。 思維檢查點: ● 我是否每天都抱怨「這份工作不是我想要的」? ● 我是否有找到工作中,可以給予回饋或建言的前輩? ● 對於交辦的任務,我是否願意給自己設定更高的標準? 【努力不是自我折磨,是為了未來能夠有更好的選擇】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正確的心態會影響選擇的品質,但對於持續變動的大環境,選擇或許可以讓自己佔到比較好的起跑線,但沒有透過努力去持續疊加成果,當下一次的關鍵交叉口到來時,自己是很難能夠繼續做出好的選擇。 所以下次當再聽到「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時,我們也要同時告訴自己「選擇後的努力,才是讓自己改變命運的關鍵」。
0 0 178 0
【努力,是為下一次有更多選擇鋪路】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