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第二課: TA的5個自我狀態功能
TA的5個自我狀態功能
第一課講到了TA的PAC自我狀態, 分別為父母自我狀態, 成人自我狀態, 以及兒童自我狀態, 我們可以根據當下的想法, 感受, 與行為, 來判讀自己或對方處於何種自我狀態. 若根據外顯行為的展現, 我們可以進一步將PAC分為5個自我狀態, 父母的自我狀態就可以分為Controlling Parent控制型父母(簡稱CP) 與Nurturing Parent 撫育型父母(簡稱NP), 兒童自我狀態又可以分為Free Child自由型兒童(簡稱FC) 以及Adapted Child順應型兒童(簡稱AC), 而成人自我狀態不區分.
CP控制型父母的功能通常展現在設立底線, 是非對錯原則等價值觀上
NP撫育型父母則提供了支持鼓勵, 撫育安慰的功能
A的成人功能則能夠根據事實資訊, 基於邏輯理智來做判斷
FC自由型兒童的展現是自發自然的, 能夠帶來創意
AC順應型兒童是能夠為了團體而調整自己, 展現配合與協調
5個自我狀態運作與舉例
而這5種自我狀態功能是如何運作的呢? 當個體接受到外來的刺激, 他的內在自我狀態就開始運作, 直到某個主導的自我狀態展現出相應的行為. 讓我們來舉一個工作上的例子吧. 當主管在會議中表示, 某個專案將由其他單位轉派過來, 需要有人接任這個任務, 希望有人能夠自願承接這項工作. 此時你的腦中可能開始浮現一些聲音, 包括:
“有這種事情, 是甚麼專案?! 好好奇喔~ 是好玩專案嗎? 還是爛攤子專案? 那就恐怖囉~”
“主管真是辛苦了! 這事情肯定是需要我們的幫忙跟支持, 一定要挺他的!”
“這件事情由我們單位來做? 這樣對嗎?! 那原先的人就這樣丟了不管? 這樣公平嗎?!”
“我覺得我們需要更多資訊來評估是否要承接這專案, 或者說, 若一定要承接, 那要花多少資源與時間, 對方也要有一定的資源協助我們承接才行, 還有蠻多事情需要進一步釐清才行.”
“好啦, 要是真的都沒人要接, 那由我來接也是可以, 事情總是要有人做的吧.”
以上這些腦中的聲音, 有些對你來說是否很熟悉呢? 以上這5個聲音, 依序是:
FC: 自然地展現出好奇與直覺的感受
NP: 展現出對主管的同理與支持
CP: 講求對錯公平
A: 根據目標進行邏輯理智的分析與行動方案建構
AC: 願意配合團隊
要注意的是, 這些自我狀態功能在腦中冒出來的順序, 以及在腦中佔據的質與量, 說明了你內心處於主導地位的自我狀態是哪一個. 剛剛的例子, 第一個冒出來的是FC, 那代表個體對於這樣的刺激, 他通常主導的是FC, 優先考量滿足好奇心的需求, 好玩的需求, 但只要A成人自我狀態良好運作, 自然會進入到專案資源以及自我能力評估, 最後在自我對話整合後產出一個自己覺得最適合的回應. 像是:
“請問主管, 可以讓我先了解一下專案內容, 之後再來決定是否由我或是誰承接是最恰當的嗎?” 看來自我狀態們整合出了一個自己覺得最合適的回應以協助解決眼前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