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再煩也不失控!四個方法培養「自我疼惜」調節情緒
原標題:拿回職場情緒開關的掌控權_談自我疼惜策略
面對無數的職場壓力與挑戰,情緒失控似乎只是時間問題。然而,掌握「自我疼惜」策略能有效減緩心理負擔和焦慮。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自我仁慈、共同人性及正念這三個核心要素來調節情緒。在理解及運用這些概念後,我們將分享四種實用方法,幫助職場人士在繁忙環境中保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學習這些策略,不但能降低壓力影響,更能讓你在職涯中持續穩定地成長。
文: 小婉家族研究生 蔡怡芳 | 工商心理實驗室
在職場上,你有沒有曾經想一秒爆炸的感覺? 我們在工作場域經常要面對許多壓力與挑戰,無論是緊湊的工作進度、開不完的會議,處理不完的事情及人際關係的磨合,抑或是對自我表現的高標準,都可能讓我們陷入焦慮、沮喪,甚至產生自我懷疑。如何有效調節情緒,減少壓力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成為每位職場人士不可忽視的課題。而要如何拿回情緒開關的掌控權呢? 「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正是取得掌控能力的一種實用且有效的策略。
究竟自我疼惜是如何影響情緒調節呢?
根據研究,自我疼惜是一種適應性的情緒調節策略,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1.自我仁慈(Self-Kindness):以善意對待自己,而非過度自我批評。
2.共同人性(Common Humanity):理解每個人都會犯錯,並非孤單地面對困境。
3.正念(Mindfulness):覺察當下的情緒,但不過度沉溺於負面情緒。
而2018年的Stutts等人針對大學生進行的縱向研究(針對同一個人連續一段時間的調查)發現,自我疼惜程度較高的人,在面對壓力時較不容易產生憂鬱、焦慮與負面情緒,且這種影響在時間的推移下仍持續存在。換句話說,當我們對自己更寬容、更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時,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就會被減弱。
透過專家課程提升工作能量!學習壓力管理 >>
我們知道了自我疼惜的要素,更令人好奇的是要如何在職場中培養與練習自我疼惜?以下提供4個方法,您可以嘗試練習看看:
方式1:調整內在對話。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在工作中也難免失蹄犯錯,當面對工作中失誤或批評時,改變「我怎麼這麼沒用、這個問題也會弄錯等等」的自我批評想法,轉而對自己說「這次表現不如預期,但我仍有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方法2:建立支持系統。
有時候只有自己孤軍奮戰的感覺真的很辛苦,所以與同事、朋友交流彼此的挑戰,互相傾訴、彼此傾聽,建立同儕信任感,理解大家都有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是只有你會面臨挑戰,進而減少孤立感。
方法3:正念練習。
工作中的片刻,或在休息時間透過不同時間長度的冥想、深呼吸、散步或下班後書寫情緒日記,讓自己更能接受當下的情緒,平靜地看著情緒的發生、經過、反思,而不是陷入負面情緒的過度反應與反芻。
方法4:適度放鬆。
通常感覺工作壓力的時候,為了達成目標,我們總會勉強自己再撐一下,在堅持一會兒。不慎就壓垮了自己,其實可以透過將休息時間排入行程中,短暫離開工作場域,倒杯水加上幾次深呼吸,允許自己休息適度放鬆,也理解到「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避免過度勉強。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善待自己並非軟弱,而是一種維持長期穩定表現的關鍵能力。透過培養自我疼惜的心態與行動,調節壓力加以恢復,(Sonnentag etal.,2017)提到無論在工作或非工作時間的壓力恢復都是員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體力運動和心理上脫離工作等恢復活動與經驗均與疲憊焦慮等勞損症狀呈負相關;因此拿回職場的情緒開關掌控權,覺察到自我狀態加以調適與休息恢復,讓我們不僅能有效減少壓力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也能提升整體幸福感,進而在職場上展現更穩定且持續的成長。
資料來源:
Stutts, L. A., Leary, M. R., Zeveney, A. S., & Hufnagle, A. S. (2018).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self-compassion and perceived stress. Self and Identity, 17(6), 609-626. https://doi.org/10.1080/15298868.2017.1422537
Sonnentag, S., Venz, L., & Casper, A. (2017). Advances in recovery research: What have we learned? What should be done nex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2(3), 365–380. https://psycnet.apa.org/buy/2017-14293-001
小婉實驗室 蔡怡芳
圖:Canva
看更多來自工商心理實驗室的好文 >>
追劇很廢嗎?抽離、放鬆懂「下班」隔天更有活力!
工作久坐健康風險高!科學證實「微休息」的4大好處
AI如何改變我們工作關係和對公司的信任感
擺脫星期一症候群「週一最低限度努力」成為職場新趨勢
Z世代安靜離職消失了嗎?不,它進化成「怨恨缺勤」
超過5000+的HR都報名過的104人資學程!求職成效提升至4.5倍!>>
提升員工帶動企業的成長!最划算的教育訓練方案首選>>
成為人資市集Line好友獲得最新課程優惠及免費講座資訊>>
訂閱人資市集電子報獲得專家工作分享及產業新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