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印尼翻譯

印尼翻譯
更多
月薪中位數
資料搜集中...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印尼翻譯 都在看
下班好累...4個只要躺著學AI的方法!輕鬆學習AI知識跟上科技趨勢!
下班好累...4個只要躺著學AI的方法!輕鬆學習AI知識跟上科技趨勢!
文 /職迷不霧 AI 發展好快,每天都被資訊轟炸💥 加入一堆 AI 電子報和 AI Line 群,結果下班累死了🫩...根本沒力氣再學習 AI 知識...有 AI 焦慮怕跟不上趨勢的你!不用再花時間苦學了~我要分享我自己發明的:4 個只要躺著,就能輕鬆學 AI 的方法🪄 4 個只要躺著學 AI 的方法:(點擊快速抵達) 🙈 閉著眼睛學:NotebookLM 🖍️ AI幫我學:AI總結 🎦 滑短影音學:IG Reels 📱 刷脆文學:Threads 1. 🙈閉著眼睛學:NotebookLM NotebookLM 是一個可以把大量文字資訊,讓兩位 AI 人用聊天的方式,幫助簡單理解的 AI 學習工具,就好像在聽 Podcast 那樣🎧。所以很多人會把它當作筆記助理、報告分析助手,一推出時只有「語音摘要」可以用,後來陸續新增了影片摘要、心智圖、學習卡以及測驗的功能。 而我自己最愛用的就是「語音摘要」,可以讓我邊上班邊用耳朵學習 AI 知識💡 做法超簡單! 只要點「+新建」按鈕後,選擇右上「🔍探索來源」,輸入這個簡短的提示詞:「今天AI最新消息的重點」 提交後選擇「語音摘要」,等一下下~ AI 就會幫你生成 Podcast🎉 把枯燥乏味的 AI 科技消息變成有趣的節目,聽起來一點都沒有痛苦學習的感覺!以後每個藍色星期一早上,就用 Podcast 開啟上班日吧😍 點擊快速回目錄⤴ 2. 🖍️AI幫我學:AI總結 以前 Chrome 瀏覽器大家最常裝的擴充就是擋廣告、Google 翻譯以及 Evernote Web Clipper,但現在 AI 時代來臨🚀 擴充功能逐漸轉變成沈浸式翻譯、AI 總結...等等 AI 助理取代,而且一個擴充就能包山包海,像 AI Summary,就可以重點摘要網頁、Youtube 影片和文件,而且還可以針對 AI 整理出來的資料,繼續問答了解更多~ 身為 AI 社群小編,積極吸取 AI 新知是最重要的工作,但我真沒那麼多美國時間把所有文章一篇篇慢慢看完,用 AI 總結爬文已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了~不過呢,通常總結出來的字還是好多😂 所以這個時候!有個小技巧㊙️ 一定要再點「Make it shorter」這個按鈕,這樣文章就會變成精華中的精華✨ 不到 30 秒就能掌握整篇文章的內容!如果有興趣,我才會再花時間自己閱讀原文,這種做法超有效率,讓我再吸收資訊上節省更多時間⏰ 點擊快速回目錄⤴ 3. 🎦滑短影音學:IG Reels 過去要學新東西、看教學影片,第一的想到的就是上 Youtube 找資源,但現在人類的耐心已經被短影音訓練到所剩無幾😂,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善用僅存的注意力。這時候就要借助演算法的力量!讓自己在閒暇之餘,滑手機的時候被動學 AI📱~重點是 IG 要追蹤 Reels 在做「 30 秒講完 AI 工具」內容的創作者,我這裡推薦 5 位經營 AI 的 IG 帳號: 職迷不霧 @career_noloss(就我本人💗) AI郵報 @aiposthub 叡一 @igeuwu S的AI研究所 @gptsavyy 軟式生活 @sofi.life_official 點擊快速回目錄⤴ 4. 📱刷脆文學:Threads 現在不只短影音讓人滑個不停,連 Threads 上的文章也很容易讓人一刷再刷!剛開始平台上幾乎都是素人帳號,但現在越來越多知識型創作者加入了~而且寫文的語調與形式都比較口語化👍,不像網路文章那麼嚴肅,所以刷 Threads 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在讀文章,一下看有趣的貼文😜,一下看 AI 有關的內容🤖,都不用額外花時間找資料來看,很輕鬆就可以在社群上獲取知識! 所以我也很推薦追蹤 Threads 在做「幾句話講完 AI 新聞」內容的創作者,我這裡推薦 5 位經營 AI 的 Threads 帳號: 資訊學院 @techtip_s Smart.AI @smart.ai.tw Brief AI電子報 @ai.briefnewsletter AI觀察日記 @future.ai.tw skill.boost.ai @skill.boost.ai 點擊快速回目錄⤴ 以上這 4 個躺著學 AI 的祕笈,我覺得跟成癮式學習法滿像的~打破學習=痛苦的迷思!千萬不能讓自己害怕學習,從「被迫」變成「主動」,重點是還可以持續無痛的維持學習的好習慣。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幫助到你~歡迎追蹤我的 IG😍 我是分享 AI & 職場成長內容的職迷不霧💗  ,讓你天天偷學一點!加薪多一點! 作者:職迷不霧點我追蹤職迷不霧 IG ❤️❤️❤️ 延伸閱讀:【AI聊天機器人】推薦選哪個?4大AI比較!馬上找到適合的AI助手:ChatGPT、Grok、Gemini、Deepseek什麼都不會?AI有聲繪本是最輕鬆快速的學習方法|Gemini Storybook【AI吉卜力】3個免費生成吉卜力風格的AI,ChatGPT替代品推薦!不用付費!附教學【AI懶人包】看這篇就夠!2025推薦AI免費vs訂閱工具大全,提高工作生產力&職場競爭力!(持續更新)
【104職場力】
「閒缺」真的爽嗎?為什麼大家最後都離職了?
「閒缺」真的爽嗎?為什麼大家最後都離職了?
工作清閒為何讓人感到焦慮?本文分析職場中「閒缺」或「突然清閒」所帶來的心理衝擊,並教你如何打破「失控」的焦慮,將空閒時段轉化為策略性的自我投資,重獲職場主導權。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當其他人忙得像陀螺,只有你閒!本來忙碌高壓,突然閒置下來!這份工作本來就很閒!你不是怕閒,是擔心其中「無法掌握的變數」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每位上班族的盼望,但當這個願望真的實現時,一股突如其來的莫名焦慮卻怎麼樣都澆不熄,許多人待在看似輕鬆的「閒缺」職位一段時間後,最終都選擇了離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我們體內真的流淌著「閒不下來」的奴性血液嗎? 讓我們從不同的「閒置狀態」去分析大家究竟都在擔憂什麼! 當其他人忙得像陀螺,只有你閒! 這約莫是壓力最大的一種閒置,因為大部分的職場環境還是習慣將個人的「產出(工作多寡與成果)」跟「價值」綁定,當工作量少(尤其是只有自己沒事做),就會觸發以下幾點深層的恐懼: 1.我好像不重要? 看著同事忙著開會、接電話、趕報告,而你坐在位置上滑鼠點了又點、文件重看3遍,在重視效率與貢獻的職場文化中無事可做,心中很容易冒出被邊緣化的感受,進而開始懷疑:這個團隊或公司是不是沒有我也沒差?我會不會被當成冗員裁掉? 2.大家是否不信任我? 有時候閒下來,不是因為沒工作,而是工作被「分走」了!當同事都忙著處理重要且有挑戰性的新任務,自己卻在旁邊晃呀晃,很容易會對自己的能力和表現產生巨大懷疑,甚至忍不住猜測是否因為某些原因(例如:上次任務搞砸、專業能力不足、表現不夠穩等)讓大家不敢再將重要工作交付給你。 3.該不會被排擠或封殺? 把人封殺架空後,再以產能不足為由淘汰或降級,這並不是什麼罕見的職場手段。當組織中只有自己長期閒置(特別是在內鬥多或人事敏感的環境),更容易滋生出負面想法,例如:我是不是被列入黑名單了?大家會不會都在背後講我壞話? 如果沒有向外打探的管道(新進人員或任職於「家族事業」中較容易碰到的處境)除了焦慮,還可能會產生強烈的孤立感。 延伸閱讀:職場封殺是真的嗎?業界很小,被主管揚言封殺怎麼辦? 本來忙碌高壓,突然閒置下來! 當組織一直以來都像高速運轉的機器一樣忙碌,大家的工作時程都被塞得滿滿滿,這陣子的業務量、會議跟信件數卻下降得很有感,明明不是淡季卻一反常態很清閒,這時的閒置將不再是禮物,而是一面映照出公司不確定性的鏡子,大家不免會開始擔心: 1.公司是不是沒生意、要勒緊褲帶了? 當工作量突然大幅下降,就像一個危險訊號,會立即觸發工作者對公司營運狀況的深切恐慌,可能揣測「我們的客戶是不是跑了?訂單是不是被競爭對手搶走了?這個產業是不是萎縮了?」這類營運狀況方面的問題。 如果你的收入跟業績、訂單或專案量直接掛勾,就會特別害怕「公司是否能持續發放薪水?這個月還有獎金嗎?會不會影響後續的薪資福利?」這類薪酬關議題,畢竟收入的衝擊會直接影響生計。 這種恐懼還會隨著閒置時間拉長而逐漸放大,焦慮也會一路「加碼升級」,從「最近怎麼都沒事做?」延伸到「公司是不是撐不下去?」「我還有前途嗎?」「是不是該開始找下一份工作?」此時,對任何可能的變動都會特別敏感,只要聽到一點風聲或流言,就會心慌意亂。 2.內部該不會有調動或縮編的規劃? 工作量急劇下降的背後,還有可能涉及內部決策,比如部門/職位的整併或調整。 閒置的空檔都拿來擔憂自己所擁有的技能與專長,是否已經不被公司未來的戰略所需要?整併進別的部門後,位階是否會被降級,或是工作內容需要大幅調整,偏離職涯軌道?又或者會不會迎來最糟的情況,成為下一批企業縮減人力成本的倒楣鬼? 總之,這種從忙碌到閒置的巨大落差,也會瞬間將工作者推入不安定的極度恐懼之中。 這份工作本來就很閒! 對於從一開始就處於超低負荷狀態的工作,閒暇狀態雖然都在預料之內,但它會隨著在職時間越長而漸漸出現一種類似「慢性病」的隱性焦慮,這份焦慮主要源於對個人成長、職業發展和未來競爭力的擔憂: 1.薪水不高,還沒辦法談加薪 在談判桌上,低忙碌狀態的工作自然難以爭取高薪,即便你做得又快又好,天花板低的情況下,薪資的增長有一定上限,無法帶來實質的經濟向上流動,當年紀越大、開銷變多時,不免會開始擔心「難道我這輩子都要領這樣的薪水過日子嗎?」 2.沒有成就感還容易被取代 如果工作內容多為重複性的行政或支援任務,即便工作內容很清閒,也無法帶來實質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加上所有人心知肚明,這類工作不僅人人都能做,AI興起後還有科技可取代時,這份恐懼就不只是心理層面的想像,而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威脅,自然會滋生出巨大的職業焦慮。 3.感到無聊、好像在原地踏步 人類大腦需要適度的刺激和挑戰才能保持活躍,若長期閒置、無事可做,其實會變成一種精神折磨,讓人質疑自己是否在「浪費生命」,尤其在工作清閒的溫床裡,往往會缺乏足夠的壓力去學習新技能、解決複雜問題,看著同齡人在忙碌中快速成長,而自己卻在原地踏步,這種差距感會帶來致命的焦慮。 延伸閱讀:「無聊比忙碌更痛苦」,錢多事少卻讓職涯停滯,我該離職嗎? 你不是怕閒,是擔心其中「無法掌握的變數」 無論閒置是突然降臨或持續常態,所有焦慮的本質都指向同一種恐懼「害怕那些你無法掌握的事物」,這包括了別人的看法、外在環境的改變、公司未來的規劃,以及個人能力的停滯。 與其在無止盡的焦慮中消耗心力,不如將這段清閒時間視為策略性準備期,將不安化為具體行動,例如: 發現只有自己閒下來時,立刻約主管對齊目標,提出「可承接清單+完成期限」,展現你的積極度之餘,也可以請主管同事給予具體回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改進的空間。 若懷疑被架空,可以積極詢問及展現你的參與意願,並保留每一次的書面文件或對話紀錄,同時建立橫向盟友,並同步評估/啟動內轉與外部選項。 組織有不自然的閒置期時,可先用數據釐清原因(訂單、銷售管線、預算)並和主管討論替代方案(新市場提案、成本優化、流程自動化),同時預先做好3–6個月現金緩衝、開始學習新技能等,以便發現情況不樂觀時,可迅速轉換跑道! 工作原本就清閒,可以試著研究如何把重複工作自動化,並量化成績效,爭取跨部門/專案負責權,同時密集學習/專研一項新技能或AI工具、累積作品集;若談不到加薪就談職務擴張與明確時間表,倘若天花板仍低,則規劃跳槽。 另外,每週向上溝通一次、每月更新履歷與作品、每季檢視技能與人脈等,也都是把「閒」變成籌碼的好方法,當主動出擊,你就不再是被動的受害者,即便最壞的情況還是發生,你也能篤定地說:我已經準備好了! 延伸閱讀: 覺得工作平淡無味好無聊?試試3方法對抗職場倦怠、找回熱情 新人到職被晾在旁邊好無聊…公司應該沒有佛到白養我,但為何這麼久不派工?
【104職場力】
Canva免費證照速攻!快速考證指南
Canva免費證照速攻!快速考證指南
Canva一直是許多職場人士的必備工具,但除了強大的設計功能外,很少人知道旗下Canva Design School還提供許多Canva免費課程,部分課程完成後,還能透過考試取得官方Canva證照。這份攻略將詳細介紹如何獲取證書,幫助你快速掌握Canva基本功、熟悉最新的AI工具應用,有效提升職場技能。 ⚡Canva免費考證 FAQ 完整攻略⚡ ✅Q1:如何找到Canva官方的免費課程與證書考試? A:首先進入Canva Design School,在平台上,點擊「Get certified」,這裡提供的課程在結束後都可參加考試並獲得證書。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49184 *即使沒有將課程上完,也可直接點擊「Earn a certificate」開始考試。對於已經熟悉Canva操作的使用者來說,若覺得課程內容簡單,想要節省時間,可直接選擇考試的方式獲得證書。 ✅Q2:有哪些推薦的免費認證課程? A:Canva提供了多門適合不同需求的課程,例如: • Canva Essentials(Canva基礎操作):適合初學者快速建立Canva使用能力,涵蓋基礎介面、功能及AI輔助工具。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49184 • Marketing with Canva(行銷設計技巧):教導如何利用Canva製作符合品牌風格的社群貼文、廣告素材,提升行銷效率。 • Graphic design essentials(平面設計基礎):學習設計的基本元素、原則、色彩理論與字體排版。 還有「Canva for Work」(職場應用)及教育類的「AI in the Classroom」等課程… ✅Q3:想快速拿證照,一定要把所有課程看完嗎? A:不一定需要。對於已經熟悉Canva操作的資深用戶來說,即使沒有將課程上完,也可直接點擊「Earn a certificate」開始考試,藉此節省時間。考試題目為選擇題或多選題,數量介於20到30題之間。不過,若是Canva新手,建議還是完整將課程看完後再考試,除了能穩固基本功外,也能在答題時減少錯誤的機率。 ✅Q4:Canva證書有什麼實際用途?如何分享? A:Canva的證照不僅實用且免費,能夠證明您與時俱進,擁有數位設計與AI應用的專業能力。通過測驗的學員可獲得官方電子證書下載保存,或將證書分享到履歷表,為履歷及職涯形象加分。
104學習 職場熱門證照排行榜
【AI工作指南】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發布!盤點AI認證資源、熱門職缺及職涯圖解
【AI工作指南】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發布!盤點AI認證資源、熱門職缺及職涯圖解
想轉職AI領域卻不知道從哪開始?數發部最新公布的《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幫你一次看懂AI三大人才類型、必備技能與證照資源推薦,讓你在AI浪潮中不再原地踏步!本文並盤點AI人才職涯發展路線,以及最常見的AI工作機會,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AI職涯起點。 文/《104職場力》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你屬於哪種AI人才?從研究到應用3大類一次搞懂想進入AI領域,5大能力你具備了嗎?AI能力如何認證和學習提升?AI人才職涯發展路徑圖及轉職跨領域建議AI產業人才常見職稱及104工作機會一覽投入AI領域3大建議:要具備哪些核心技術和軟實力?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電子書下載 想進入AI領域要做哪些準備?工作上如何認證自己的AI能力?為了協助國內人才掌握AI就業趨勢,數位發展部日前發布《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指出AI產業人才可分為研究、開發、應用3大類型,不論你是工程師、行銷人,還是剛準備跨領域轉職的上班族,都能在AI產業找到自己的角色! 指引中明確列出AI產業的人才分類、能力架構與專業認證方向,並提供職涯發展路徑及跨域建議。《104職場力》幫大家濃縮重點,整理懶人包,讓你一篇就看懂! 完整內容請參考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因應AI技術與應用的快速變革,數發部指出,為了協助企業快速識別、應用與培育AI人才,並為個人職涯發展、培訓規劃及專業認證提供明確依據,特別制定本指引。並將隨著產業趨勢持續動態更新指引內容,強化AI人才標準與產業需求接軌。● 下載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114年7月)>>● 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專區>> 延伸閱讀:搶攻12.1萬個AI工作!104運用AWS技術推「AI人才就緒計畫」目標首年培育逾3萬人 你屬於哪種AI人才?從研究到應用3大類一次搞懂 根據指引定義,AI產業人才是指具備人工智慧相關知識、技能與能力,並在各行各業中,從事人工智慧相關之技術研究、開發、應用、管理,或使用AI工具於生產、服務或行政管理相關工作流程的從業人員。 指引依據產業應用現況和專家建議,將AI產業人才分為「AI應用人才」、「AI開發人才」、「AI研究人才」等3大類別: AI研究:AI技術的源頭,從事AI基礎研究與發表論文。 AI開發:AI技術的實現者,負責訓練出新的AI模型或開發新的AI應用工具。 AI應用:AI應用的使用者,將AI應用於各行各業,使用AI工具提高生產力。 AI產業人才分為3大類:AI研究、AI開發、AI應用(資料來源/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 本文整理將聚焦於「AI開發人才」及「AI應用人才」的相關資訊,包括AI認證資源、AI人才常見職缺及最新工作機會,還有職涯發展路徑,提供有意求職轉職、或即將進入職場的新鮮人參考! 想進入AI領域,5大能力你具備了嗎? 依據產業現況,指引列出「AI開發人才」及「AI應用人才」所需的5種核心能力。其中,「AI應用人才」需要「AI應用素養」及「AI工具應用」能力,將其應用於行銷、製造、醫療、教育、法律、金融等不同領域,用AI創造實際價值。 而「AI開發人才」關注將AI技術落實於產品和服務,所需的能力包括「AI程式語言應用」、「AI模型訓練」與「AI服務開發」。詳細說明請見下表: AI產業人才5大類能力整理 人才類別能力類型細項能力說明AI應用人才AI應用素養AI素養瞭解AI基本知識、道德倫理、應用及限制AI工具應用文書應用能用AI工具進行文字內容產生、修改、翻譯及整理圖文應用能用AI工具進行圖像內容產生、擷取與修改影像應用能用AI工具進行影像內容產生、擷取與修改音源應用能用AI工具進行音源內容產生、擷取、翻譯及整理AI開發人才AI程式語言應用程式應用能用Vibe Coding引導AI生成、優化和調試程式碼AI模型訓練AI模型訓練能用模型訓練和學習(如ML、RL)等工具、技術及方法,訓練AI模型AI服務開發NLP/LLM工程能用NLP、LLM工具,進行AI優化或提出新服務CV工程能用現有CV工具,進行AI優化或提出影像應用相關之新型服務 AI能力如何認證和學習提升? 清楚AI人才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後,想學習或提升相關AI能力,可以參考數位產業署官網提供的相關培訓課程及AI能力認證內容,並透過相關資源來強化自己的AI競爭力。 以下整理素養類、工具類及專案類3種AI認證資源。 AI產業能力認證參考:素養類 AI素養類認證主要為「建立AI基本認知與倫理觀念」,不要求實作能力或程式操作。相關認證包括:經濟部iPAS AI應用規劃師、資策會生成式AI能力認證、AIA的AI素養級認證等。 點擊「認證名稱」可查看更多認證資訊及歷屆試題資源: 認證名稱辦理單位iPAS AI應用規劃師初級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生成式AI能力認證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人工智慧工程素養認證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AI 素養級認證臺灣人工智慧學校TQC生成式AI應用與技術(實用/進階/專業)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TQC人工智慧應用與技術(實用/進階/專業)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EEC企業電子化人工智慧應用師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AI產業能力認證參考:工具類 AI工具類認證聚焦在「熟悉並應用AI工具完成任務」,要求能使用特定AI平台、工具或模型進行應用實作。例如:AWS Certified AI Practitioner、Microsoft AI-900: Azure AI基本概念、Google Cloud機器學習證照等都屬於此類。 點擊「認證名稱」可查看更多認證資訊及歷屆試題資源: 認證名稱辦理單位iPAS AI應用規劃師中級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生成式AI美術設計能力認證初級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生成式AI美術設計能力認證中級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生成式AI辦公室應用能力認證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運用大語言模型建置對話助理能力評測(即將上架)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AI產業能力認證參考:專案類 專案類認證聚焦在「具備獨立完成AI專案的實戰能力」,用於評估技術人員是否具備立即上手企業AI任務的能力。包括:IBM AI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Databricks Certified Machine Learning Professional等。 點擊「認證名稱」可查看更多認證資訊及歷屆試題資源: 認證名稱辦理單位TQC+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104學習-課程推薦: LLM解決方案開發實戰班(緯育) AI資料科學家全方位學程(緯育) AI醫學影像分析實作直播學程(緯育) AI學習資源專區|AWS免費課程系列,完課自動同步學習紀錄到履歷表! 更多認證及培訓課程資訊,可至數位產業署官網查詢參考最新附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專區 AI人才職涯發展路徑圖及轉職跨領域建議 不同科技背景的人,想成為3大類AI人才,職涯路徑要怎麼走?《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提供一份「AI人才職類與發展路徑圖」,整理「理工相關科系」及「其他科系」發展成為3大類AI人才(AI應用/開發/研究)的可能路徑。 資料來源: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 1. 以「AI應用人才」為例: 職涯發展路徑:AI工具使用能力與素養→職務加值型/AI導入型→AI產品經理 →AI應用人才跨域指引:未來若想轉向開發,需補足軟體工程及演算法知識,可跨域至「軟/硬體工程師」路徑。 2. 以「AI開發人才」為例: AI開發人才有2條主要的發展路徑:AI工程師、資料專業人員,共同負責AI系統的建構和資料驅動。 AI工程師路徑:軟/硬體工程師→AI工程師→AI技術主管/AIOps工程師。 → 轉資料途徑:若軟/硬體工程師或AI工程師對資料品質、資料策略有興趣,可加強統計學和資料治理知識,跨域至「資料科學家」路徑。→ 轉管理途徑:AI工程師或技術主管若具備良好溝通與領導力,可轉向「AI產品經理」或更高階的技術管理職位。 資料專業路徑:資料分析師→資料科學家。 → 轉工程師途徑:資料科學家補足軟硬體工程技術後,也可以轉向「AI工程師」途徑。 3. 以「AI研究人才」為例: 職涯發展路徑為:深入數學/統計、演算法研究→AI科學家/研究員→研發主管 → 跨域指引:AI科學家/研究員的成果是應用源頭,若能理解市場需求,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可跨域與「AI專案產品管理」合作,或轉向至該路徑。 AI產業人才常見職稱及104工作機會一覽 AI應用人才常見職稱及專業技能 《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指出,目前AI應用人才的職稱命名仍具有彈性和過渡性,需要依照產業特性和職務內容來判斷。以下整理參考職稱、角色定位、專業技能及最新工作機會。 點擊職稱或工作機會,可查看職缺: 參考職稱角色定位工作機會既有職稱(行銷專員、行政助理、人資專員等)AI工具的高效終端使用者和應用者看職缺>AI應用規劃師AI導入顧問流程優化專員協助企業規劃導入AI的數位轉型流程看職缺>AI產品經理技術與業務的橋樑,推動AI專案執行看職缺>資料標註師連接原始數據與AI模型理解的橋樑看職缺>資料分析師轉譯數據為可執行的洞察,支援AI導入成效評估與商業優化決策看職缺> 1. 既有職稱(行銷專員、行政助理、人資專員等) 角色定位:AI工具的高效終端使用者和應用者 核心職責:於既有職務範圍內,透過熟練使用既有AI工具、應用程式或軟體,來提升個人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成果、輔助決策或拓展創意。 專業技能:核心專業仍是其原本的職務領域,此外對AI工具具備理解與判斷,熟悉多種AI工具的操作、Prompt編寫能力、生成式應用技巧。 工作機會:行銷專員、行政助理、人資專員、看更多應用AI工具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應用AI工具】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AI%E5%B7%A5%E5%85%B7&order=15' amount='1'] 2. AI應用規劃師/AI導入顧問/流程優化專員 角色定位:協助企業規劃導入AI的數位轉型流程 核心職責:建構AI導入藍圖、評估痛點與效益、推動變革管理、企業訪談、現況盤點、需求分析、技術評估與導入建議。 專業技能:商業策略思維、資料治理、AI趨勢與工具理解、跨域分析、商業架構、數位工具評估與推進能力。 工作機會:AI應用規劃師、AI導入顧問、流程優化專員、看更多AI應用規劃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AI應用規劃】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ai%E6%87%89%E7%94%A8%E8%A6%8F%E5%8A%83&order=15' amount='1'] 3. AI產品經理 角色定位:技術與業務的橋梁,推動AI專案執行 核心職責: 整合使用者需求與AI功能,設計應用情境與流程,與技術團隊協作落地應用。 負責規劃與管理以AI驅動產品或服務的設計、開發與市場導入,常需與技術、設計與業務單位密切合作。 專業技能:商業分析、AI應用理解、需求分析、技術溝通 工作機會:看更多AI產品經理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AI產品經理】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AI%E7%94%A2%E5%93%81%E7%B6%93%E7%90%86&order=15' amount='1'] 4. 資料標註師 角色定位:連接原始數據與AI模型理解的橋樑 核心職責: 根據專案要求和標註規範,對文本、圖像、音訊、影片等各類型原始數據進行清洗、標註與分類。 確保標註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作為AI模型訓練的基礎。 識別數據中的潛在問題(如偏見、不足),並進行反饋。 專業技能:專案基礎領域知識與數據理解、標註工具操作、重複性工作效率與抗壓性 工作機會:看更多AI標註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AI標註】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AI%E6%A8%99%E8%A8%BB&order=15' amount='1'] 5. 資料分析師(介於AI應用與AI開發之間) 角色定位:轉譯數據為可執行的洞察,支援AI導入成效評估與商業優化決策 核心職責:運用資料分析工具與統計方法,進行資料整理與清洗、探索性資料分析、視覺化報表製作、KPI指標追蹤、洞察報告撰寫、跨部門需求溝通、支援策略分析與AI導入績效評估。 專業技能:SQL、Excel、Tableau、Power BI、統計分析、Python/R(進階)、資料視覺化、問題拆解與商業邏輯思維 工作機會:看更多AI數據分析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AI數據分析】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AI%E6%A8%99%E8%A8%BB&order=15' amount='1'] AI開發人才常見職稱及專業技能 AI開發人才常見職稱,在不同公司或組織也可能會有所差異。例如,「AI工程師(AI Engineer)」是最常見的職稱,泛指負責建構AI系統的人員。以下整理參考職稱、角色定位、專業技能及最新工作機會。 常見職稱角色定位工作機會自然語言處理(NLP)工程師專注於開發能夠理解和生成或人類語言的AI系統看職缺>大型語言模型(LLM)工程師專注於設計、開發與調校大型語言模型(LLM),使其能夠理解、生成並應用人類語言於各種場景中看職缺>電腦視覺(CV)工程師專注於開發能夠理解和分析圖像與影片的AI系統看職缺>機器學習(ML)工程師AI領域的核心角色,專注於設計、開發、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看職缺>資料科學家擅長從巨量資料中提取有價值的洞察,並利用這些洞察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看職缺> 1. 自然語言處理(NLP)工程師 角色定位:專注於開發能夠理解和生成或人類語言的AI系統。 核心職責: 運用NLP技術,實現文本分析、語言識別、機器翻譯、聊天機器人等功能。 廣泛應用於客服、輿情分析、內容生成等領域。主要工作在於使AI可以理解以及生成類人類的語言。 專業技能: 熟悉NLP相關演算法和技術(如詞向量、語言模型、transformer)。 熟練使用NLP函式庫(如NLTK、spaCy)。 具備深度學習框架的使用經驗。 大型語言模型 (LLM) 工程師 工作機會:看更多NLP相關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NLP】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NLP&order=15&page=4&jobcat=2007000000' amount='1'] 2. 大型語言模型 (LLM) 工程師 角色定位:專注於設計、開發與調校大型語言模型(LLM),使其能夠理解、生成並應用人類語言於各種場景中。 核心職責: 負責建置與優化語言模型架構(如Transformer),訓練與微調模型以符合特定應用需求,並解決模型生成偏誤、知識更新等問題。 應用範圍包含智慧客服、知識問答、語意理解、內容生成、程式輔助撰寫等,也需參與模型部署與效能評估。 專業技能: 熟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演算法(如詞嵌入、命名實體辨識、語意分析、知識蒐集)。 精通語言模型架構(如GPT、BERT、T5)與其訓練原理,熟練使用深度學習框架。 具備資料清洗、標註與語料管理能力,並能處理多語言或特定領域語料。 工作機會:看更多LLM相關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LLM】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LLM&order=15&jobsource=blog&page=1&jobcat=2007000000' amount='1'] 3. 電腦視覺(CV)工程師 角色定位:專注於開發能夠理解和分析圖像與影片的AI系統。 核心職責: 運用圖像處理和深度學習技術,實現圖像識別、物件檢測、影像分割等功能。 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安全監控、醫療影像分析等領域。主要工作在於開發出讓電腦可以辨識圖像,以及影片的相關應用。 專業技能: 熟悉圖像處理和深度學習演算法。 熟練使用電腦視覺函式庫(如OpenCV)。 具備深度學習框架的使用經驗。 工作機會:看更多電腦視覺相關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電腦視覺】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CV+%E9%9B%BB%E8%85%A6%E8%A6%96%E8%A6%BA&order=15&page=2&jobcat=2007000000' amount='1'] 4. 機器學習(ML)工程師 角色定位:AI領域的核心角色,專注於設計、開發、訓練和部署機器學習模型。 核心職責: 研究各式機器學習演算法,並利用演算法解決商業問題。 透過大量數據處理與特徵工程,持續優化模型以提升性能。主要工作在於利用機器學習,使得AI應用可以達成預期的目標。 專業技能: 精通機器學習演算法(如監督式學習、非監督式學習、強化學習)。 熟練使用機器學習框架,具備資料處理和分析能力。 工作機會:看更多機器學習相關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機器學習】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E6%A9%9F%E5%99%A8%E5%AD%B8%E7%BF%92+ML&order=15&page=1&jobcat=2007000000' amount='1'] 5. 資料科學家 角色定位:擅長從巨量資料中提取有價值的洞察,並利用這些洞察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 核心職責: 運用統計分析、機器學習和資料可視化等技術,探索資料中的模式和趨勢。 需具備良好的商業理解能力,能夠將資料分析結果轉化為可執行的商業建議。主要工作在於分析資料,並且產出具有價值的資訊,輔助企業做出正確判斷。 專業技能: 精通統計分析和機器學習演算法。 熟練使用資料分析工具(如Python、SQL)。 具備資料視覺化和報告撰寫能力。 工作機會:看更多資料科學家職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資料科學家】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order=15&page=1&jobcat=2007001021' amount='1'] 投入AI領域3大建議:要具備哪些核心技術和軟實力? 對於有興趣投入AI領域發展的人,《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最後給出3個建議:1.根據個人興趣及專業背景選擇自己的AI職涯起點(參考AI人才職涯發展路徑圖),2.需具備核心技術基礎、3.培養關鍵軟實力和終身學習態度。 其中列出的4個核心技術基礎,對AI開發人才和AI研究人才來說是必備的;至於AI應用人才雖不要求具備開發能力,但若能對於基礎知識有一定了解,將能更有效運用AI工具,與技術團隊的溝通協作也會更順暢。 程式語言: 專精Python,並熟悉其在AI領域的函式庫(如NumPy, Pandas, Scikit-learn, TensorFlow/PyTorch)。 數學與統計:掌握線性代數、微積分、機率統計,是理解AI模型運作的基礎。 資料基礎:理解數據庫(SQL)、資料清洗、資料前處理、資料可視化等基本技能。 軟體工程:熟悉版本控制(Git)、基礎軟體開發流程。 而在軟實力方面,不論選擇哪種AI職涯都需具備以下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能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有效執行 溝通協作能力:AI專案通常需跨部門協作,溝通要清晰有效 批判性思維與創新:不盲從、敢於質疑,並能提出創新想法 適應變化與終身學習:AI技術發展訊續,需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新知和新工具 專案實戰:透過參與開源專案、Kaggle競賽、校內外專案或實習,累積經驗並建立作品集 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電子書下載 本文由《104職場力》整理重點懶人包,完整內容請參考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 【電子書下載】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下載 (資料來源: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
【104職場力】
最溫柔的善良,藏在做人處事裡
最溫柔的善良,藏在做人處事裡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5YYMAcuD78w 你喔有沒有遇過一種人 你永遠猜不透他下一步要幹嘛 但他永遠能在關鍵時刻救你一命 跟這種做人處事極度細膩的人相處 你覺得他很矛盾,其實是你不通透 他永遠比你多想三步 你糾結明天要去哪裡開發? 他已經在布局,預防三個月後團隊可能遇到的風險 可怕的是,他做這一切的出發點 真的是為大家好,就是個善良的操盤手 在目標達成的慶功宴上大家都在乾杯 他低調到好像這個榮耀跟他無關 其實大家都知道 沒有他提前把關系維護好、把資料分析好、把系統做好 這個專案根本不會成功 很多人不懂為什麽要隱藏自己 為什麽不能像一般人一樣 想說什麽就說,想做什麽就做 做人決定方向,處事決定效率 會處事,知道什麽是對的 但會做人,更知道有時候直接說對的話 反而會造成別人的反感 所以他會用其他的方式,讓你自己找到答案 不是操控你,而是在保護你那小小的自尊心 當你還在被情緒糾結,他抽離情緒看清局勢 當你為了眼前的利益跟別人翻臉 他已經估算好接下來的棋局,要怎麽樣三贏 當所有的人都在用嘴巴表達善意,他用行動嶄露真心 真正讓人敬畏的,不是他的手段,而是他的底線 他們算計的是,如何讓更多的人過得更好 他們隱藏的是鋒芒,不是真心 他們有足夠野心的耐心,等待最佳時機幫你,而不是利用你 多數人的真誠,只是缺乏細膩心思的莽撞 你以為自己說話直爽,其實是懶得考慮對方的感受 你以為不算計就是單純,其實是沒有能力看清局勢 如果你遇到這種人(做人處事極細膩者) 不用去看穿他,因為你看不穿 不用去改變他,因為你改不了 你只要提升自己 讓自己也成為看一步想三步,只在關鍵時刻出手的人 世上最溫柔的善良,藏在最深的做人處事裡 有的人表面對你掏心掏肺,可能轉身就把你賣了 而那些看起來若即若離的人 可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默默幫你掃除所有的障礙 別再用膚淺的表象,去評判有深度、有厚度的人 什麽叫格局!什麽叫智慧!什麽叫成熟! 不是鋒芒畢露,而是深藏不露,堅守本心
尼歐教練 短影音行銷、自媒體變現、個人IP創業交流
回覆錄取通知信的正確方式🖇️
回覆錄取通知信的正確方式🖇️
🎉 收到錄取通知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 但接下來該怎麼回信?無論你決定接受、需要時間考慮,或是決定婉拒,都要記得:你的回應,就是職場專業度的展現。 你的回覆信應該要: ✅ 尊重:表達對公司與錄取通知的感謝 ✅ 明確:清楚傳達你的決定 ✅ 即時:建議在 48 小時內回覆 ✔️接受錄取通知時怎麼寫? 信件主旨: Acceptance of Job Offer – [你的名字] (例:Acceptance of Job Offer – Lin Wei) 信件內容: Dear [HR Manager’s Name], Thank you for the offer to join [Company Name] as a [Job Title]. I am happy to accept the position and look forward to starting on [Start Date].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re are any next steps I should prepare for before my first day. Best regards, [Your Full Name] [Phone Number] [Email] 🤔 還需要時間考慮?可以這樣說: 信件主旨: Regarding Job Offer – [你的名字] 信件內容: Dear [HR Manager’s Nam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offer for the [Job Title] role. I’m excited about the opportunity and truly appreciate the confidence you've shown in me. I’d like to kindly ask for a few more days to consider the offer and ensure I can make the best decision.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confirm my response by [Proposed Date]?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understanding. Best regards, [Your Full Name] ❌ 婉拒錄取通知怎麼說才不失禮? 信件主旨: Re: Job Offer – [你的名字] 信件內容: Dear [HR Manager’s Nam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offer to join [Company Name].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I’ve decided to decline at this time. I truly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time your team spent with me during the interview process. I wish you continued success in finding the right candidate. Best regards, [Your Full Name] 📚 Word Bank(英文 ➡ 中文對照) Word/Phrase 中文翻譯 Job offer 錄取通知 Accept 接受 Decline 拒絕 Start date 起始日 Next steps 下一步 Consideration 考慮 若你想跟著老師一起學習更多英語技巧: 🔗https://events.taiwantrade.com/2025AIE1126/CMS/%E8%AA%B2%E7%A8%8B%E4%BB%8B%E7%B4%B9 (此貼文由ITI講師Bob撰寫)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 (台北) 貿協ITI台北商英教室
給企業經營者的啟示: 我在巴厘島 AYANA Resort 的噪音轉換成貼心體驗。
給企業經營者的啟示: 我在巴厘島 AYANA Resort 的噪音轉換成貼心體驗。
我抵達巴里島 AYANA Resort Bali,本來只是期待能放鬆度假。沒想到 AYANA 比我想像得更細心──因為房間的冷氣有點噪音,他們主動幫我更換到海景房,還附上一份精緻的小點心。 濃郁的巧克力、鮮豔繽紛的甜點、金黃酥香的小圓球,再附上“親手寫繁體中文”的道歉卡片與木質包裝,讓我完全感受到 AYANA 的用心與誠意。 原本只是一個小插曲,卻因為這份貼心的處理,反而成為我旅程中最溫暖的回憶! 這也讓我明白,為什麼 AYANA 能成為峇里島最受歡迎的度假村之一,不只是因為硬體設施一流,更是因為那份真誠的待客之心。 意外升級的海景房 + 精緻甜點 = 完美的峇里島假期!✨ 真正的奢華,不只是硬體設施,而是這種「提前一步想到顧客需求」的服務。 在 AYANA,我發現連不完美的細節,都能被轉化成更好的驚喜。 給老闆在企業經營的啟示: 1. 處理缺陷的能力,決定顧客印象 房間冷氣噪音本是小缺陷,但 AYANA 的處理方式卻讓我印象更深。對企業而言,產品或服務難免出現問題,關鍵在於如何處理──處理得好,反而能放大顧客的好感。 2. 超越期待,才能創造驚喜 我只期待冷氣問題解決,沒想到 AYANA 給的是「升級+甜點+手寫卡」。企業經營也是如此,如果只做到「剛剛好」,顧客會覺得理所當然;唯有「多走一步」,顧客才會記得。 3. 硬體是門票,服務才是核心 再豪華的設備,都比不上那份真誠的關心。AYANA 用一張手寫卡片、一份點心,勝過千萬裝潢。這提醒我們:真正的競爭力,往往來自細節與人性的互動。 4. 文化與授權,決定服務的深度 AYANA 員工能即時做出補救,代表背後有「以客為先」的文化與授權。經營者應該思考:當顧客遇到問題時,我的員工能不能立即採取行動,而不是等層層批示? 這次在 AYANA 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 發生客訴問題不可怕,處理才重要。 顧客期待之外的驚喜,才是品牌的長期資產。 真正的價值,不在於設備,而在於「提前想到顧客需求」。 > 給經營者的提醒:您是否也能將一次不完美,轉化為顧客終身難忘的體驗?
林尚能 戰勝學院
【你不是金魚腦,而是沒給腦子一個整理的出口】
【你不是金魚腦,而是沒給腦子一個整理的出口】
還記得上學時,睡覺前會提醒自己很多次,明天記得要帶哪些東西,事實上也確實成功很多次,但我發現只要早上有突發狀況(起的比較晚,又或是突然有其他的事情亂入),那就會忘記該帶的東西,而且屢試不爽。 而等到出社會後,因為要做的工作更多了,甚至有很多是一早就要趕快處理的,所以為了要整理好思緒,晚上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及心力去思考步驟,除了延誤了睡覺的時間,煩躁的心也影響了睡眠的品質。 但就跟小時候一樣,原本那些自認為記得很清楚的內容,只要早上一個突發事情亂入,就又開始變得漏東漏西,最後就是上班後還要再重新思考一次。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個狀況:腦子裡塞滿一堆想法,像衣服亂成一團丟在地板,越看越亂,不僅心情也變得很鬱悶。也可能會去抱怨為何會有這麼多的事情在煩著自己。但這並不是思緒太多的問題,而是我們沒有找到「整理的出口」。 寫下來,就是最簡單卻最有力量的方法。 【金魚腦不是因為記得少,而是因為想太多腦袋亂】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工作記憶容量」,意思是人的大腦就像一張小白板,當下能同時處理的資訊有限。如果把所有待辦、擔心、靈感都塞進去,白板很快就會被寫滿,剩下的內容就會互相擠壓、打架,最後只會讓情緒更加崩潰。 所以很多人會以為「金魚腦」是自己記憶力差,其實是因為白板已經寫了太滿,導致自己都搞不清楚重點在哪了。 所以金魚腦不是你能力不好,而是你沒有把白板上的東西「先搬下來」。 【把代辦事項寫下來,就像把衣服掛好】 其實這就像是當你把衣服都亂丟在地上,就會覺得房間很亂;但如果把衣服一件件掛起來,就算數量一樣多,視覺上也清爽很多有規律。 思緒也是一樣的。 把思緒寫下來的過程,有時並不單單只是單純記錄,而是幫大腦「釋放壓力」。因為當你把資料具象化,這些資料就不會形成情緒,無限循環在腦子裡轉圈圈。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寫日記或列清單之後,會覺得心中的工作焦慮會有所改善。 【想想看你也是這樣嗎?】 有位年輕主管,剛接手團隊時,每天工作時腦子裡轉不停,常常要想著十幾件事:專案進度、員工情緒、主管交辦、還有家裡家人的一些事情。結果下班回到家,整個人情緒還是很焦躁,常常覺得「我怎麼這麼沒用、怎麼很多事情都記不起來做不好」。 後來他試著在每天睡前花15分鐘,把腦袋裡的事情全部寫下來,甚至不用分大小順序,就只是「全部倒出來,然後再把重要事項圈起來」。每天早上就把這張紙帶過去公司。 過了一個月,他發現白天面對狀況時,腦袋比較不會亂,因為那些事情已經「有一個地方安放」,腦袋的白板有更多空間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這時候心情也慢慢變得比較穩定,不再被那種無形的壓力壓著喘不過氣。 【那我要怎麼開始?三個簡單流程】 1. 隨手記錄,不要注重格式 因為首要重點是「把腦袋的東西放下來」,所以不用糾結寫得漂不漂亮,不管是紙本、手機備忘錄還是便利貼都可以,我個人是偏愛A4廢紙,因為紙張空間大可以放開來寫,然後也沒有欄位的限制,拿來畫心智圖或是寫流程都很方便,一張寫不夠就拿兩張拼起來。 2. 先不分輕重大小全部放出來,再開始慢慢整理 一開始可以不分類,就像只是把衣服從行李箱拿出來。等數量多了,再按照工作、負責人、日期去分類,然後挑選緊急重要的先進行,完成的進度也可以補充或劃掉,這樣會讓自己的思緒更清晰。 3. 定期整理回顧,找到長期改善的方向 每週花一點時間回頭看過往的資料,會發現很多當下覺得很大的事,其實只是個小波浪。也能從中看見自己在乎的重點,以及一些重複性可以縮減的流程,這會幫助自己更清楚工作的優先順序。 【不要輕忽寫下來,對於心理層面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心中的焦慮不是因為事情多,而是覺得事情好像多到自己快要掌控不住了。可是一但選擇把這些想法及項目寫下來,內心就會有一種「事情開始被具象化看見」的感覺。 就像有人在旁邊對你說:「沒關係,我已經有幫你記著,所以你不用一直在心裡背著它。」 這份安全感,就是最寶貴的改變。 【適時的釋放,拯救那個已經超重負載的大腦】 把代辦事情寫下來,並不會因此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而是幫自己多一個紓壓出口。腦子是用來思考及解決問題,不是用來大量存放問題。當學會用紙筆或任何工具來安放這些想法,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更冷靜、更有力量地面對一天工作的挑戰。 因為真正的整理,不是強迫自己總是把腦袋塞得滿滿,然後埋怨自己為何無法記住每一件事情,情緒更是大受打擊。 而是讓這些資料可以被合適的紀錄,讓自己的腦袋有多的空間去思考,內心也才有機會去冷靜應對。
吳振興 Jeff 傑夫的職涯解題教室
只要五個優化步驟讓企業營收翻倍
只要五個優化步驟讓企業營收翻倍
好的營運流程能有效提高公司收益 並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我協助過不少企業制定與調整營運流程 可以簡單總結成5個步驟: 1️⃣ 流程重新設計 重整企業流程,簡化步驟、明確責任, 讓決策與執行更順暢。 2️⃣ 工具導入 導入AI與數位化系統,能用系統處理,就別靠人工。 減少錯誤、降低成本,是企業升級的第一步。 3️⃣ 績效監控 透過明確KPI制度,掌握員工產出與進度。 績效不透明,就無法要求成果,更別談獎懲制度。 4️⃣ 流程診斷 定期檢視企業運作的瓶頸,從數據與結果回推問題。 有問題不怕,怕的是沒有系統知道哪裡出問題。 5️⃣ 變革管理 當你推動改革時,阻力一定會出現。 要懂得引導團隊理解變革的必要性, 讓改革成為共識,而非壓力。 ▋想系統學習更多創業與企業經營內容 【 戰國策戰勝學院 】提供量身打造的課程及顧問服務 - 更多資訊請至:www.mo.com.tw - LINE 諮詢請洽:@119m ▋想聽到更多執行長COM的經驗談 【 經營者的勝利學 】各大Podcast及Youtube熱播中 #企管顧問 #經營管理 #企業管理 #創業家 #企業家 #老闆 #經營者 #管理 #經營難題 #陪跑顧問 #經營流程 #企業經營 #流程優化 #經營者的勝利學 #執行長
林尚能 戰勝學院
全球藥品市場洗牌 台廠雙多
全球藥品市場洗牌 台廠雙多
2025-10-13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全球藥品市場洗牌,台廠有雙重利多。業內認為,台廠學名藥製造能力強,能全力彌補國內的缺藥危機外,美國對進口藥物課徵關稅將排除學名藥,對台廠也將是利多。 美國總統川普月前宣布自10月起對任何原廠或專利藥品徵收100%的關稅,近日根據外電報導,這項計畫並未包括進口學名藥在內。外電指出,白宮聲明表示政府並未積極討論對學名藥依第232條實施關稅,負責關稅調查的美國商務部也證實,232調查不會導致學名藥被課關稅。 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為了持續強化美國本土藥品製造的策略,近期仍然宣布一項針對美國學名藥製造的試點計畫,必要時將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和流程簡化等方式,鼓勵學名藥廠擴大美國的生產規模。 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表示,台灣外銷美國藥品不論是製劑或原料藥,絕大多數是供應學名藥市場,美國最新藥品政策對本土藥廠相對有利,尤其原料藥供應至美國市場數量較多,包括中化(1701)、永信(3705)、生達(1720)等製藥集團都將獲利。 此外,為因應美國藥品政策,國內生技製藥業包括保瑞(6472)、美時(1795)、永信、易威(1799)、藥華藥(6446)等公司今年以來已先後展開美國併購、設廠或擴大產能等布局,這些公司預期都將有機會享受到美國政策紅利。 國內生技製藥業工作機會 ※依本文順序排序 公司名稱工作機會中化(1701)看職缺>永信(3705)看職缺>生達(1720)看職缺>保瑞(6472)看職缺>美時(1795)看職缺>易威(1799)看職缺>藥華藥(6446)看職缺>
【104職場力】
招住院醫師/皮膚科面試太競爭 學生尋「衝刺班」
招住院醫師/皮膚科面試太競爭 學生尋「衝刺班」
2025-10-12 聯合報記者廖靜清、李樹人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即將進入新進住院醫師的招募旺季,以往學長學姐間傳承筆試、口試等經驗,但近年來坊間開設「如何準備住院醫師面試與履歷」課程,提供年輕醫師致勝關鍵,其中以皮膚科、眼科最熱門,因兩科每年只收二十多名住院醫師,且「錢景」無量,成為眾多年輕醫師首選。 延伸閱讀:招住院醫師外科、小兒科、急診較缺人 觀察最在意薪資、學習時間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每年醫學系畢業生一千三百多人,而皮膚科名額僅廿五人,以今年為例,台北榮總二人、台大三人、林口長庚四人、高雄長庚一人,員額就是這麼少,申請過程相對嚴謹。 黃毓惠說,眾多醫學生搶破頭,想進到皮膚科領域,錄取關鍵在於在校成績傑出、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訓練階段表現優異,以及面試階段時,展現自身對醫學的熱誠,「為什麼想進這科?」,這是萬年必考題,長庚醫療體系必問。 由於競爭激烈,坊間出現「面試前衝刺班」,老師為現任臨床醫師,透過講座讓年輕醫師們了解醫院裡那些考官們心理想些什麼?面試時可能提出哪些問題?另在試前協助製作「超完美履歷」,希望提高錄取機率。 對此,曾經擔任過面試委員的眼科醫師張蕊瑜表示,類似短期培訓確實有其市場需求,因為每年各大醫院眼科住院醫師招募人數僅二十多人,錄取率極低,為了找到適合的人選,應考官也是絞盡腦汁,在口試時,加入實體操作,觀察其雙手的靈活度,例如,在三十秒內透過顯微鏡手術儀器拆掉幾個線頭,這可是衝刺班難以傳授的試題。 此外,眼科醫師必須與患者「面對面」,在應試時,張蕊瑜指出,主考官必須在一二十分鐘內透過不停地提問,讓考生做出直覺性回答,藉此,瞭解考生的人格特質,是否具有親和力?會與病人如何互動? 台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廖怡華表示,該院面試問題五花八門,主試醫師從多個角度評估個人特質,從答案中觀察考生面對壓力的能力,此外,「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的經驗累積,以及是否發表過論文、參與學術研討會,都是加分項目。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住院醫師相關】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E4%BD%8F%E9%99%A2%E9%86%AB%E5%B8%AB&order=15&&indcat=1012001001&page=1&searchJobs=1' amount='3']
【104職場力】
招住院醫師外科、小兒科、急診較缺人 觀察最在意薪資、學習時間
招住院醫師外科、小兒科、急診較缺人 觀察最在意薪資、學習時間
2025-10-12 聯合報記者沈能元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醫療環境血汗,醫師人力流失是各大醫院難題,不少醫院招募住院醫師以拍片、舉行說明會等,盼提升人數。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目前各科招收住院醫師,以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最為熱門,可說一位難求。外科、小兒科、急診等,較為缺人。 洪子仁說,住院醫師招募上,各醫院以影片等方式,吸引年輕住院醫師的目光,但基本薪資待遇、有無充足學習時間,及未來發展性與工作環境等,仍是住院醫師在意的,須有相關配套措施,才能吸引人才。而外科住院醫師完成2年「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隨即多選擇整形外科、神經外科、泌尿科、骨科或大腸直腸外科等次專科,真正進入胸腔外科、心臟外科等重症科別人數仍低。 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指出,外科、婦產科、兒科醫師常處理急重症患者,目前北榮已逐步調升薪資,給予不同工不同酬,且有出國進修機會,而給予住院醫師價值感及成就感,如同許多「鏟子超人」到花蓮光復鄉救災,就是認為有價值才會願意投入,目前提升急重症科別醫師的價值感,為當務之急。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除了外科,小兒科也要多加關注,因兒科自費項目少、醫療給付低,政府需好好保護兒科醫師,若兒科醫師不足,未來父母生了小孩後,沒有好的兒科醫師照顧,兒童死亡率增加,讓父母更不願生孩子,「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陳晉興說,健保目前給予門診給付較高,讓許多醫院、醫師喜歡看門診病人,不願照顧住院病人,如醫師門診一天可看100至200位病人,僅需1至2名護理師協助,醫院省下許多成本,但照顧住院病人須符合護病比,成本相對增加,呼籲健保署應提高住院給付,讓更多醫師願意照顧住院病人。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新光醫院】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company/hgo0bc' amount='2']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台北榮總】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company/1a2x6bmvey' amount='2']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臺大醫院】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company/1q2soax' amount='2'] [companylist_plugin title="104【醫院相關】工作機會" companylist_url="https://www.104.com.tw/company/search/?mode=s&page=1&indcat=1012001001" amount="2"]
【104職場力】
高齡化 未來恐工作到70歲
高齡化 未來恐工作到70歲
更長的壽命代表了必須工作更久來養活自己,高齡化的台灣即將迎接人人工作到70歲的社會。如果你現在50歲,可能還會工作20年! 💡長期研究勞動力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觀察,近年少子化加上缺工,台灣的中高齡及高齡的勞動參與率,長期來看是往上的,「但中高齡就業,不要只看失業率、就業率,而是要看工作內容。」辛炳隆擔心,如果職場年齡歧視還是存在,中高齡即使回到職場,還是只能做低階、低薪、部分工時、臨時性的工作。 辛炳隆預估,未來台灣一般大眾,都要工作到七十歲左右,除政府要持續推動禁止年齡歧視外,企業也要有所體認,願意把中高齡員工當作一般員工來投資,例如讓他教育訓練,提供專業成長機會。 💡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認為,只要社會仍充斥「老了就怎麼樣、老了不能做什麼、老了只能怎麼樣」的偏見,友善中高齡的職場 就不易做到,她認為,要讓中高齡以上的就業環境更友善,首先要強化年齡歧視的教育。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常常聽到企業的擔心,「企業說,我們也想用啊,可是賣場貨那麼重要搬,櫃台多元支付那麼複雜,中高齡來了我們怎麼用?」104人力銀行就從企業的痛點下手,成立「50+嚴選」,用人力銀行的專業,重新設計選才系統,幫企業找適合的中高齡員工。 「50+嚴選」的履歷表沒有「年齡」欄位,讓企業不要因為年齡而錯失認識面試者的機會。 ★整理自udn《橘世代周報》報導【閱讀全文】↓ https://bit.ly/3NmcFLA ★友善職缺在這裡!【直接應徵加入】免費幫你推薦給企業↓ https://bit.ly/3NAJBRv
待挖掘的人才寶藏 50+就業新浪潮
「傾聽」也有技巧!心理學實驗揭祕:3種「傾聽回應」讓你在職場更受歡迎
「傾聽」也有技巧!心理學實驗揭祕:3種「傾聽回應」讓你在職場更受歡迎
想讓別人更願意和你說話?心理學實驗發現,傾聽方式比說話內容更能決定好感度。研究顯示,餐廳服務員只要在回應時「複述對方的原話」,收到的小費竟是他人的兩倍!整理3種最加分的「傾聽回應」技巧,教你在職場溝通中既被信任、又更受歡迎。本文節錄自《你心理系?不,我說話系!》。 文/李朝杰(資深培訓師、企業家演講教練) 在很多溝通中,傾聽比訴說更重要,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往往比一個滔滔不絕的說話者更受歡迎。但是,我們也不能只傾聽,還要適時給出回應,那麼怎樣回應會更受歡迎呢? 《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發表過一篇研究:荷蘭的研究者在一家餐廳開展實驗,把服務員分成兩組,第一組服務員被要求在顧客點菜後,逐字複述點過的菜名,第二組服務員被要求也確認菜單,但不是逐字複述顧客的原話,而是用其他類似的詞代替,比如用「生啤」代替「啤酒」,用「薯條」代替「炸薯條」。結果,第一組服務員收到的小費是第二組的兩倍多。 這個簡單的實驗能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試想一下,什麼樣的傾聽者不受歡迎?答案是:心不在焉、不認真聽你說話的人,回應的內容離題萬里的人,誤解甚至曲解你含義的人。什麼樣的傾聽者受歡迎?當然是認真聽你說話的人,不僅聽到了,還聽懂了。 根據這個實驗,關於傾聽後如何回應,我總結了三點建議: 1. 當對方的話語簡短時,可以複述他的原話 比如,上司對你說:「星期五下午三點,召集部門全體同事開會。」你不能只是回應「好的」,可以複述一遍原話,例如:「好的,星期五下午三點,召集部門全體同事開會,我今天就發通知。」 這樣做有諸多好處:第一,能倒逼自己認真傾聽每一句話,留意關鍵信息,防止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第二,對方聽完你的回應後,能感受到你的尊重,知道你聽進去了,對他的話很重視;第三,當你不知道如何回應時,複述一下對方的原話,可以確認他的意思,不至於讓氣氛尷尬,同時對方從你口中聽一遍他自己說過的話,可能會產生新的想法,繼續向你訴說。 日本的一些大型企業有規定,管理者在給員工布置工作時,至少要說五遍,前兩遍讓員工複述工作任務,確保管理者說的和員工聽到的內容是一致的,不出現漏聽、歧義、誤解;後面幾遍管理者會讓員工思考任務細節,盡量全面、深入地理解該項工作。很明顯,這樣的溝通看起來繁瑣,但卻高效。 複述對方的原話、原意,看似簡單,卻不容易,需要我們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地傾聽並理解。 2. 當對方的話語較長時,可以提煉大意,同時提到他說過的關鍵詞 當對方的信息量較大時,記住他的所有細節是很難的,也沒必要,因此,我們要理解大致意思,並且記住關鍵詞。提到對方話語中的關鍵詞,這一點容易被忽略,卻是給傾聽大大加分的表現。 我們會本能地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比如老鄉、同學、有相同經歷或相同愛好的人,而使用相同的詞句也是雙方相似度的體現。換位思考一下,一個人在與你溝通時,頻繁地提到你說過的語句、關鍵詞,你的內心會是溫暖的,甚至感動的,你知道自己被看見了,被聽到了。 比如,在開會時,有經驗的發言者會經常引用其他人說過的原話、關鍵詞。例如:剛才王總的一個觀點我很認同,他說「上司和下屬要彼此成就」;就像楊經理之前說過的「異業聯盟」,我們公司也可以考慮。當你一字不差地複述對方說過的一句話、一個詞,對方會感受到你的尊重,從而拉近雙方的關係。此外,我們在溝通時要盡量使用對方的習慣用語,而不是自己的習慣用語。比如,對方說「一星期」,你就不要說「一週」;對方說「禮拜三」,你就不要說「週三」、「星期三」;對方說「一個鐘頭」,你就不要說「一小時」;對方說「東三省」,你就不要說「東北三省」。善於溝通的人通常是「變色龍」,會根據他人的語言習慣調整自己,畢竟,雙方在相同的語境下溝通,更容易達成共識,解決問題。 3. 如果沒聽懂或者走神了沒聽到,要及時承認,不要掩飾 我們在傾聽時,不理解對方的一段話或者偶爾走神了,都是正常的,此時不要不懂裝懂,隨意搪塞過去。真誠地請對方重述一遍,這不會引起反感,但是糊弄和敷衍,一定會招來不滿。 事實上,很多回答問題的高手會刻意把提問者的問題複述一遍,以確認自己沒有理解錯誤,然後才開始正式回答。 綜上,使用和對方相同或相似的表達用語,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受歡迎的傾聽者。回應時,自己的語言有沒有深度,能不能解決問題,是能力問題;而有沒有認真傾聽,回應的內容與對方是否在同一個頻道上,則是態度問題。我們首先要端正態度,其次再提升能力。 節錄自:時報出版《你心理系?不,我說話系!:搞懂人心才能有效說話,活用心理學的超強說話術》/李朝杰 著
【104職場力】
數發部拚培育3,500名AI人才 可望帶動50億元投資
數發部拚培育3,500名AI人才 可望帶動50億元投資
2025-10-13 經濟日報記者余弦妙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明年將推動「促進數位創新動能轉型升級」計畫,編列56.6億元預算,聚焦產業AI化、人才培育、建立AI認驗證體系、提升中小企業數位應用能力等四大重點。面對人才荒,目標明年培育3,500名AI應用與開發人才,並可望帶動50億元投資。 數發部表示,中長期目標是要讓AI服務產值在2028年達到100億元,明年預計可達25億元,數發部推動「促進數位創新動能轉型升級」計畫,就是希望加速數位經濟發展,並為國內產業注入新動能。 根據數位產業署明年度預算案,計劃透過公協會、開發者社群與國內外企業資源合作,於明年培育3,500名AI應用與開發專業人才,協助產業快速銜接數位轉型需求,提升企業營運效能。這批人才將能運用AI技術解決產業問題,或自行開發服務與解決方案,形成一股可持續的數位轉型動能。 促進數位創新動能轉型升級預算 項目內容預算規模56.6億元人才培育2026年估培育3,500人帶動投資50億元整體目標加速數位經濟發展,AI應用服務產值逐步成長,2028年間總產值突破100億元資料來源:採訪整理(經濟日報記者余弦妙製表) 在投資與產值方面,數產署預估該計畫將促進AI相關投資累計達50億元,並推動AI應用服務產值逐步成長,明年目標達25億元,至2028年間總產值將突破100億元。 另也規劃與學研單位合作,共同開發AI應用後,輔導資服業者、平台業者及中小微型企業合作應用AI服務,並透過年度AI展會、國內外技術交流等方式,擴大與國內外大廠的連結並創造新市場商機。 同時,數產署將推動AI應用落地,培植國內資服業者開發軟硬整合與垂直領域應用的AI工具,並偕同公協會深化推廣,讓AI應用普及率提升至40%。此外,將加速AI產品商業化,推動至少2,000家次中小微企業參與,預期帶動AI衍生投資達3億元,創造產值1.6億元。 為建立可信任AI環境,數產署也將推動「國家AI認驗證體系」,規劃發展並維運四套國產自主評測技術,涵蓋語言模型、影像偵測、影像分類與影像生成,並累計輔導25件AI產品或系統完成評測。
【104職場力】
收到老闆訊息就莫名心慌?使用「ZIP」法則 停止過度腦補 
收到老闆訊息就莫名心慌?使用「ZIP」法則 停止過度腦補 
在職場裡,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手機螢幕跳出一則老闆的訊息,明明只是簡短的幾個字,卻讓你心臟猛地一緊,腦中立刻浮現「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是不是有壞事要發生?」。這種自動連線到「最糟劇本」的狀態,其實就是一種「災難化思維」。它常出現在責任感強或高度敏感的人身上,一個小訊息,就能掀起滿滿的不安。但事實是——老闆可能只是問你要不要一起訂飲料。 文/104人力銀行官方Instagram 為什麼我們會慌張? 這種心態的根源,往往來自於「過度腦補」:潛意識裡,我們想要避免受傷,於是預設最壞情境,好像能先做好心理防衛。  然而,這樣的思考卻可能變成一種「緊箍咒」,讓我們一直被不必要的恐懼綁架,甚至影響工作表現與心情。  三個方法,帶你跳脫災難化思維  當下一次看到主管私訊時,別急著嚇自己,可以先這樣做:  試想最好的情況:這則訊息也許是好消息,或只是日常提醒。  思考最合理的情況:老闆找你,通常只是詢問或確認,並不代表你做錯事。  理性看待:提醒自己「現在只是被問話,沒有任何指控」。  ZIP 原則:讓你冷靜回應,不再慌張  想更有效避免過度腦補,可以記住一個簡單的心法:ZIP 原則。  Z – Zoom out(拉遠視角) 不要被第一秒的訊息嚇到,先問自己:「這件事在一週後還重要嗎?」  I – Interpret(中性解讀) 用平常心解讀訊息,可能只是提醒、詢問,甚至是關心,不一定是壞事。  P – Proceed(冷靜回應) 依照訊息本身回應,不帶情緒,保持事實導向與簡單明瞭。  記住一句話:先拉遠 → 再解讀 → 再回應。  別讓腦補成為職場的枷鎖 面對老闆或主管訊息時,與其被恐慌綁架,不如練習 ZIP 原則,幫自己多一秒的冷靜。職場上,我們需要的不是「秒讀秒慌」,而是 清楚思考後的穩定回應。  下次訊息跳出時,記得先把慌張「拉上拉鍊」,再好好處理。  讓情緒被看見,是一種力量  抱怨不見得全然是壞事,有時候,它是人們在有限資源中努力平衡自己的方式。作為旁觀者,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同理與傾聽,而不是急著改變對方。 ✨ 本篇文章出自 104人力銀行 Instagram《職場談心室》系列。如果你正在職場內耗,歡迎追蹤我們的 IG 👉 @104jobbank.official 更多職場心理學與實用小技巧,陪你一起在工作中找到平穩與力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104人力銀行|薪資情報|求職面試|職場話題(@104jobbank.official)分享的貼文
【104職場力】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五個技能:資金管理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五個技能:資金管理
《現金為王》 營利事業的核心目的在於「營利」,而能否持續營利的關鍵,在於資金是否穩健。資金管理因此成為財務主管最關鍵的核心能力之一。 許多企業明明帳上獲利,卻因現金週轉不靈而陷入黑字倒閉的困境,正說明了「現金為王」的道理。 要管好現金,財務主管必須回答三個問題: 1. 過去的錢花到哪裡去了? 2. 未來會不會發生資金缺口? 3. 閒置資金是否善用? 然而,許多企業的重心放在損益表,卻忽略了現金流量表。實際上,損益與現金流並非同步——損益表的收入與支出,因收付款條件與天期不同,而產生時間差,正是企業資金缺口的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金日報表》 要知道錢花到哪裡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現金日報表。 現金不是流入,就是流出,關鍵在於能將主要項目清楚分類並每日追蹤。 依「重大性原則」,現金日報表首先應聚焦於常態、例行性且金額重大的項目,例如: • 客戶收現 • 供應商付現 • 資本支出 • 薪資支出 • 水電瓦斯 • 稅捐等 每日彙整這些主要金流,再加上銀行存款核對,即能清楚掌握企業每日的資金狀況。繼往知來,掌握過去的金流模式僅是資金管理的第一步;接下來,財務主管要思考未來的資金流向,以預測可能的缺口或盈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金的預算思維》 要估計未來金流,便要運用預算思維。 建議以「未來三個月」為單位,針對已出貨、已下單、已簽約的交易,依據收付款條件,納入現金日報表的預估欄位中。這樣的規劃能讓財務主管提前規畫資金。至於資本支出等較大金額的交易,建議在請購簽核階段即進行暫估,以提前納入資金預算中。 如此一來,即使尚未實際付款,也能在資金預估中保留現金流空間,避免屆時資金調度困難。資金預算的價值,不僅在於防止缺口,更能協助公司在現金充裕時妥善運用,提升整體資金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金的管理邏輯》 對財務人員而言,金流不只是數字,而是企業的未來的營運縮影,顯現了下列關鍵資訊: 1. 每日資金餘額(含銀行存款與可動用現金) 2. 短期應收應付預測(未來一個月的收付款) 3. 資金異常警示機制(如客戶收款延遲等) 持續追蹤這些指標,財務主管能即時察覺資金是否吃緊、流動性不足或異常波動,能及早與營運單位提出示警,盡早作出調整以避免資金周轉危機。長期而言,「現金日報表」的累積數據,將成為營運決策的依據。
小雯會計師 小雯會計師的會客室
獅子喜歡動物園?還是大草原?
獅子喜歡動物園?還是大草原?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WXFFBWXi93M 你喔~家裡有沒有一個特別愛躺著的人? 別再說他懶了,他其實只是用最特別的方式 在無形之中幫你祈福 這很耗能哎,所以他必須常常躺著 等等...你該不會真信這些鬼話吧? 你是不是待在動物園裡無聊太久?開始幻想了? 如果你是隻獅子,你想要生活在動物園裡被人照顧 代價是放棄自由,只要給別人觀賞就好 還是想要生活在大草原中,以天地為家,無拘無束 代價是你要自己想辦法生存,不然就會餓死 留言告訴我,你的答案 有趣的是在草原生存的獅子 天生就有生存本能,就是有辦法活下去 在動物園關久的獅子,這些本能會退化會消失 為什麽多數人創業會失敗? 因為你把自己關在動物園裡太久了 動物園的牢籠裡,找不到有野心的同伴 想要生存,想要真正的自由 只能回歸到大草原開始奔馳 你的企圖心會激發你的本事,你會找到追隨你的獅群 大草原處處是危機,也是轉機 如果你活膩了,這無聊的人生 受夠了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私訊我"創業"我在大草原等你
尼歐教練 短影音行銷、自媒體變現、個人IP創業交流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四個技能:成本管控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四個技能:成本管控
《看得見的成本,看不見的浪費》 開源多賺錢很難,節流少花錢更難! 多數企業都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也都想管控成本,但真正能把成本管好的人並不多。 為什麼?因為要管的不只是「錢」,而是背後花錢的行為與根本原因。 尤其當公司規模擴大、部門增加、流程冗長,許多小細節的浪費往往被隱藏在日常作業中。 所以,對財務主管而言,成本管控絕對不是少花錢,而是讓每一分錢都花在該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數據分析找原因》 那麼,成本該怎麼管?答案在——數據分析。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筆費用的背後,都有可追蹤的數據。 財務主管要做的,就是透過成本與費用報表分析,從數據中找出「錢坑」。 舉例來說: • 為什麼部門別的文具用品差異那麼大? • 為什麼產品A的材料耗損率偏高? • 為什麼某些專案的預算常常超支? 只有看懂這些數字背後的原因,才能抓住浪費的關鍵。 因此,成本管控的第一步,是建立透明的數據分析系統,讓管理者能聚焦於該管控的費用項目,而不只是盯著整體的絕對數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流程與行為》 我們如果不斷重複做同樣的事情,便無法期望得到不同結果! 找出浪費原因後,再來就要改變流程與行為。 但並非所有的改變都能提高獲利。 所謂「提升效率」若無法被量化、也無法與損益表中的費用項目做連結,那麼對成本管控的實質貢獻就有限。 流程可以分為兩類: 流程 = 能影響獲利 + 不影響獲利 站在成本管控的角度,應聚焦於「能影響獲利」的流程與作業行為。 唯有讓改變帶來明確的財務結果,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升損益表的獲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本管控是誰的責任?》 許多人以為「成本管控是財務部的事」,但事實上,成本的發生點在營運單位。 財務部可以提供分析與預警,但能改變成本結構的,永遠是各部門的流程與決策。 因此,有效的成本管控,必須是跨部門的共同責任。 財務主管要懂得: • 建立合理的成本費用分攤制度; • 制定清晰的成本分析機制; • 透過溝通與教育,讓各部門了解「費用對公司整體營運結果的影響」。 只有當每個人都願意為「成本」負責,公司才能真正落實成本意識與執行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本管控的價值》 良好的成本管控,絕不是單純的「省錢運動」,而是一種經營策略與文化養成。 它能幫助: • 經營者 掌握成本結構,做出精準決策; • 主管 找出低效率流程,提升部門績效; • 員工 建立成本意識,改善日常工作習慣。 最終,成本管控的核心不是「少花錢」,而是讓資源用在能創造最大價值的地方。 當公司養成這種文化,成本就不再是負擔,而是競爭力的來源。
小雯會計師 小雯會計師的會客室
相關職缺
高雄市新興區 2年以上 學歷不拘
月薪35,000元以上
台北市北投區 經歷不拘 學歷不拘
月薪38,000元以上
新北市三重區 2年以上 專科
月薪32,000~4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