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學習資源 |104學習

全部 課程 貼文 證照 測驗 教室

java相關的課程 (14)

java 相關的貼文 (277)

只會一招就完了!台哥大資訊長分析:AI逆分工時代,這3點是突圍關鍵

AI正改寫專業分工規則,讓跨界整合成為新顯學,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指出,未來不再屬於單一專才,懂得整合、學習與洞察的通才會崛起!想在「逆分工」時代脫穎而出,需要具備哪3個關鍵特質呢? 文/蘇欣儀 由Cheers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逆分工」鬆動組織結構:主管不必專業出身,基層敢直報CIO當員工技能在AI輔助下跨界升級,溝通的模式也開始改變AI讓起跑線一致,終點線取決於洞見 AI 來了,專業分工還管用嗎?組織與個人如何跟上變局?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分析,未來是屬於通才的年代,企業組織正走向逆分工的時代。 「AI法人格的進展?現在有沒有保險可以買?」在一場論壇上,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被現場觀眾拋出這樣的問題時,他沒有慌張,而是趁其他講者回答時,請AI搜尋答案。現在連生活中偶有眼睛不適,他也不是先問身為眼科醫師的妻子,而是先問AI基本資訊。 這樣的例子,反映了個人對AI的日常依賴,也折射出職場正在發生的巨變:AI正在降低專業學習的門檻,讓跨界學習與合作成本大幅下降。傳統「各司其職」的線性分工逐漸鬆動,一種新的模式浮現──「逆分工」(Reversing Specialization):專才在AI輔助下,會變成更有跨界能耐的通才,專業或部門過度細分反將成為障礙。 這股趨勢已有數據佐證。O.C. Tanner一份跨國調查也指出,5 成雇主偏好具備多領域能力的員工,63% 的受訪員工也表示公司近一年來招聘更多「通才」,而非單一專才。 「逆分工」鬆動組織結構:主管不必專業出身,基層敢直報CIO 蔡祈岩觀察,AI驅動的「逆分工」正在挑戰組織運作與管理者的角色。 他直言,傳統分工愈細,穀倉效應愈嚴重。「很多人在生活中很聰明,但一進到組織,就像被困在一口深井裡,笨到不行。」如今,AI正鬆動這種結構,部門逐漸整併、扁平化。 在台哥大,以前寫Python的工程師幾乎不可能跨到Java,即便花了兩個月,也只能達到初階水平,價值有限。如今,他們不僅能跨到Java,甚至Android工程師也能接手iOS。還有,後端工程師也開始有人可以處理前端的動態表現,大幅縮短開發時間。 當員工技能在AI輔助下跨界升級,溝通的模式也開始改變 「在AI時代,不論職級高低,大家問的都是同一個老師(AI),答案容易對齊,那還需要層層傳遞嗎?」兩年前起,蔡祈岩推行每日15至30分鐘的站立會議。與他開會的,可能是基層工程師,也可能是小主管,但在專案中,人人都是負責人。這就是打破層級,「你看到的不是職位,而是任務。」 起初,員工難免緊張:直接對CIO(資訊長)報告會不會不夠格?但慢慢地,大家發現只要帶上AI工具,知識就夠全面,多被問幾次、多思考幾次,成果並不遜色。曾經卡關3個月的專案,在這樣的會議中一週就解決。 在逆分工下,主管人選也不再侷限於專業背景。「資訊部的主管,不一定要是IT出身。」蔡祈岩指出,過去擔心產業知識不足,如今AI能彌補技術缺口,真正重要的是「學習能力」:誰能快速吸收新知,誰就能勝任領導角色。 蔡祈岩也意識到,未來主管的價值不在專業壟斷或是傳令,而是橋樑與催化劑。「我有AI,你也有AI,我們一起思考、一起解決問題。」逆分工時代最需要的領導力是激發創意、凝聚共識與容錯。 AI讓起跑線一致,終點線取決於洞見 在個人層面,「逆分工」的衝擊更直接。過去,行銷企劃專注於提案,如今在AI協助下,也能進行數據分析,這讓台哥大減少對外包的依賴。 最戲劇性的例子,發生在資訊長室經理璩秀君身上。她原本是PM出身,如今只花一週就能成為開源專家,甚至能撰寫法律合約。她笑說:「若沒有AI,這些工作我可能要花數倍時間。」 不過,她也提出:「AI讓知識底線一致,但能否產生洞見,仍取決於個人的天賦。」 蔡祈岩補充,在專才時代,深耕久了自然成為專家;而在通才時代,知識容易互通,勝負比拼的就是洞見、策略思維與判斷力。 當然,逆分工帶來的轉變,對不同世代的員工衝擊不一。「對一個六十歲的人來說,可能覺得離退休不遠,無所謂怎麼做。」 至於「AI是否等於裁員」的疑慮,他直言,很多公司只是拿AI當藉口掩飾裁員決策。「AI導入不會裁員,只會增員。企業提升人均生產力後,反而更有餘裕擴張,為什麼不加人,賺更多錢?」 在AI時代,員工不是輸贏的主角,真正競爭的是老闆;員工要做的,是選擇願意擁抱AI、能與之共進的企業。 (原文標題:AI衝擊企業組織,專業分工反而阻礙進步?台哥大資訊長分析:「逆分工」時代來臨,見證「通才」崛起) 延伸閱讀: AI加速技能斷層!專家揭潛在隱憂:新一代技術人才能力下滑 導入AI救企業?管理層3大問題不除,免談! AI時代學資工就對了?程世嘉建議「逆向操作」:跨域人才終將勝出 AI如何衝擊企業管理?吳恩達:公司決策不能只依賴高管,來自底層的判斷同樣重要 晉麗明專欄|2025年人資長必須關注的7大職場趨勢:AI加速取代人力,新世代80歲才能退休 蔡明順專欄|AI人才荒的背後:企業到底該搶什麼樣的人?
【104職場力】・AI

AI浪潮下還能年薪百萬美元?揭密AI人才的超狂職涯!

當多數新鮮人因為AI而求職艱難,卻有一群人在這波浪潮中逆勢崛起!究竟什麼行業的人才,不僅是各大科技公司爭相招募的對象,年薪更是輕鬆突破百萬美元? 文/田孟心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AI造成失業,卻也創造高薪機會!懂AI的科學家,薪資飛躍成長如何進入產業?對的AI技術、學習資源及實踐經驗都很重要! AI造成失業,卻也創造高薪機會! 如今,AI原生代出現一群大學剛畢業,甚至還沒畢業就被重金禮聘的人才,企業要這群人做什麼?當軟體工程師的時代已結束,下一個世代最炙手可熱的專業,該怎麼入場? 對於年輕人來說,由於AI浪潮,現在的求職市場很艱辛。 在美國,近四成企業主寧願招募AI,也不想手把手培訓大學畢業生。這導致入門級工作者的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甚至高於所有勞工的失業率。 然而,這樣的情況也讓一群人乘勢而起:擁有機器學習專業知識的人才。 他們可能僅20歲出頭,但擁有AI的專業知識——不是在工作中運用AI,而是真正做出AI模型——讓他們年薪高達數十、數百萬美元。 懂AI的科學家,薪資飛躍成長 根據AI人才招募公司Burtch Works,從2024到2025年,擁有0至3年經驗的AI非管理職員工的基本薪資,成長約12%,是所有經驗人群中漲幅最大。 這份報告分析了數千名AI和資料科學求職者的薪資,發現擁有AI專業的工作者也更容易晉升管理職,速度是其他技術領域同行的兩倍。 搭上AI熱潮的數據分析軟體公司Databricks,就十分歡迎畢業生加入,並開出19萬-26萬美元(581萬-796萬台幣)年薪給僅有兩年工作經驗的生成式AI研究科學家。 「我們確實有一些員工雖然資歷很淺,但影響力很大,而且薪資很高,」執行長哥德西(Ali Ghodsi)說,「不到25歲,就能年收百萬美元。」 根據薪資數據平台Levels.fyi,在Roblox等公司,許多需要零到一年經驗的機器學習工程師職位年薪高達20萬美元(612萬台幣)。Levels.fyi分享,已看到42份來自AI公司逾百萬美元的招聘邀請。 更有名氣的新創Scale AI,約有15%的員工年齡在25歲以下,而且給畢業生的基本年薪也是直接開出20萬美元。 一家目標是解決AI幻覺問題的AI新創CTGT,共同創辦人果拉(Cyril Gorlla)表示,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1歲,而部分員工的股權目前價值約50萬美元(1530萬台幣)。 果拉本人今年也才23歲,不過他不斷收到更加年輕的潛在員工申請求職,其中包括一名16歲,但已發表過AI論文的年輕人,「幾年前我絕對沒看過這種情況,」果拉說。 如何進入產業?對的AI技術、學習資源及實踐經驗都很重要! AI工程師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和深度學習神經網路,來建立AI模型,從而獲得商業點子,推動各行各業的自動化、預測分析和個人化服務。 培養上述技術,包括了解AI工程師通常使用的工具: 程式設計:學習Python、R、Java和C++等程式語言,以便建立和實作模型 機率、統計和線性代數:實現不同的AI和機器學習模型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大數據技術:了解Apache Spark、Hadoop和MongoDB來管理所有數據 演算法和框架:了解機器學習演算法(例如線性迴歸和單純貝氏分類器)以及深度學習演算法(例如循環神經網路和生成對抗網路),並能夠使用框架實現它們。常見的AI框架包括Theano、TensorFlow、Caffe、Keras和PyTorch 除了在學校等專業機構修讀相關課程,許多線上課程在教授相關知識,例如史丹佛大學和DeepLearning.AI的「機器學習專案課程」、哈佛大學的「機器學習與AI課程」、MIT的「應用AI與資料科學課程」,其他類似課程可以在線上學習平台Coursera、edX、Udemy找到。 學習知識理論之外,實踐經驗對於精通AI也至關重要。參與專案、實習和黑客松對於一名AI工程師的履歷很加分。 曾經,軟體工程師是追求金錢仕途的學生眼中最理想的崗位,讓他們一窩蜂往該領域投入,但這個前景已經被AI原生世代的新工程師所取代。 預期AI工程會和上個世代的傳統程式設計一樣,影響不少年輕人的職涯選擇,只是這個領域的變化更快,也更考驗數學能力。 (資料來源:WSJ, Forbes, NYT) (原文標題:AI世代最夯新職位》為什麼他們零經驗,年收20萬美元起跳?) 延伸閱讀: AI仍難取代!逾7,800名Giver職涯志工  陪伴29萬人次求職者職涯找出路 AI到底取代哪些人的工作?史丹佛最新大型研究揭「首當其衝族群」 只有AI獨自升級?為何有超凡的科技,職涯卻沒爆炸性突破? AI時代的資工人該何去何從?專家:向「文組」取經 專家:多數人用ChatGPT的方法都錯了 除了答題還能創世 9個ChatGPT不務正業的創意用法
【104職場力】・AI

轉職路上不孤單!她們靠「數位職能陪跑計畫」成功開啟下一段職涯

許多女性在歷經幾年職涯後,可能會開始對工作選擇與個人發展感到迷惘。與此同時,各行各業卻因數位轉型急需大量新人才,數位技能正是銜接兩者的關鍵。當女性補上「數位力」,不僅能滿足產業需求,也能開闢新的職涯方向。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點擊可快速前往指定段落閱讀) 完整陪跑機制,有人陪你衝向新起點看見新世代挑戰,打造職涯支持系統專業疊加,創造更多職涯火花數位力相助,職涯發展不設限超越產業藩籬,數位力開啟新舞台數位力加持,化專長為職場優勢陪伴加傳承,帶你跑得更遠也更穩 根據 104 人力銀行《2024職場學習白皮書》,職場工作者的三大進修重點為「硬技能」(42.8%)、「語言學習」(33.2%)與「AI工具應用」(31.9%),其中AI工具應用從去年第六名躍升至第三名,比例更從14%大幅攀升至三成。這顯示數位力已成為跨產業必備能力,無論是程式語言、數據分析或AI工具,都有助於突破專業瓶頸、拓展職涯。 「最大的挑戰,不只是學技術,而是信心的建立、生活的平衡,以及面對職場焦慮時的心理支持。」介惠基金會執行長施欣錦如此形容許多人當下的困境。為回應需求,介惠基金會推出「數位職能陪跑計畫」,結合技能補助、職涯輔導與全程支持,幫助學員找到屬於自己的下一個跑道。 完整陪跑機制,有人陪你衝向新起點 多數培訓補助計畫在課程結束時,關係也隨之劃下句點;但「數位職能陪跑計畫」 則更呼應轉職者面臨的挑戰。 「我們設計了一套完整的陪跑機制,從課前的需求探索,到學習期間的暖心支持,再到課後的就業輔導與實習媒合,一路相伴。」 施欣錦解釋,「陪跑」不單是比喻。學員通過申請與面談錄取後,依資格可獲得最高全額學費補助,減輕經濟壓力;上課期間,支持小組會提供關懷,確保遇到困難時有人傾聽;結訓後,半年內仍持續關懷追蹤並協助求職,陪著他們一步步走向穩定職涯。 她強調,這不只是「教你一門技術」,而是建立一個能讓人放心嘗試、安心試錯,並最終踏實走向新工作的環境。 看見新世代挑戰,打造職涯支持系統 介惠基金會於1987年成立,最初從偏鄉與原鄉服務起步,之後拓展至長者送餐、婦女培力等領域。施欣錦接任執行長至今已二十年,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生活的穩定與職涯目標的達成,往往是解決許多社會問題的關鍵。 畢業於台大森林系,後於台北大學與中興法商研習公共政策,並赴英國攻讀博士學位。跨領域背景,讓她既有宏觀視野,也能從務實角度解決問題。雖非科技產業出身,但她深知,數位職能已成為跨產業的共通語言,更是未來職場的基本能力。 「解決問題要從找到真正的問題開始。如果沒找對根源,只處理表層問題,反而可能引發更多狀況。」她說。對許多人而言,失業或轉職的難點,不僅源於技能不足,更來自缺乏方向感與持續支持。基於這份體認,她將原本針對女性的「科技女力培力計畫」升級為「數位職能陪跑計畫」,服務對象擴大至 18 至 35 歲的所有求職者,為新世代的永續職涯助力。 專業疊加,創造更多職涯火花 在「數位職能陪跑計畫」中,許多學員並不是從零開始,過往專業與新獲得的數位能力兩相結合,能創造出無限可能。有如STEAM教育所強調,把科技與設計、人文與數據結合,讓理性與感性交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的創新型人才。 陪跑計畫已陪伴不少學員走過轉職的關鍵一步。有人從設計領域出發,最終敲開金融業的大門;有人放下熟悉的工作,轉入人壽業的技術團隊;也有人希望將美術專長與後端開發結合,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理想職涯。 數位力相助,職涯發展不設限 在參加「數位職能陪跑計畫」前,Lynn一直專注於設計領域。雖然擅長視覺表現,但不懂編碼,讓她不得不依賴工程師,許多想法因此難以落實。 她曾嘗試透過線上課程補足短板,但缺乏方向與回饋,知識東拼西湊,無法串成清晰的脈絡,不清楚自己是否走對方向,也沒有討論對象。參加陪跑計畫後,她才真正感受到學習可以有人同行。 在陪跑計畫中,Lynn從基礎程式語言開始,循序漸進地建立知識架構;陪跑夥伴則定期關心她的進度與狀態,提供所需的情緒支持。她認為:「有人提醒、有人拉一把,就不會那麼容易放棄。」 陪跑計畫不僅聚焦課程內容,還安排履歷健檢、模擬面試與職涯諮詢,協助她梳理經驗、找到優勢。Lynn坦言,這些支持讓她在求職時更有信心:「無論是履歷指導還是面試技巧,專業視角都能幫助我做得更好。」 結訓後,她的履歷迅速吸引多家公司注意,短時間內接連收到多個工作邀約,最終選擇進入金融業成為全端工程師。這份工作不僅收入更穩定,也讓她看見更多可能。 施欣錦對她的發展充滿期待,認為Lynn的跨領域背景將成為重要資產:「現階段已幫助她先找到穩定的工作,未來我們也鼓勵她將數位能力與設計美學結合,說不定還能開創全新路徑,職涯的選擇也更寬廣。」 Lynn相信:「透過陪跑計畫的職涯規劃建議,會讓我更加確定未來的方向。」 超越產業藩籬,數位力開啟新舞台 化材系出身的Naomi,一直在生產製造與物流領域工作。她清楚未來職場愈加依賴數據,如果缺乏數位力,發展難免出現瓶頸。既不希望工作被定型,也渴望在生活與職涯間取得平衡,她因此決定跨入軟體產業,學習「古老而實用的」Java技術。 剛開始,她對Java架構感到陌生,加上課程進度緊湊,每天都在挑戰自我;所幸,同儕間的互相激勵與切磋,成為她在壓力中持續前進的動力。隨著知識逐步累積,她在後段課程的專題實作中表現得更穩定,也因此在面試時更有信心。 結訓當天,她與七家公司面談,個人就收到四間公司邀請二面,求職機會接連湧入。她特別感謝介惠基金會的支持系統,有專人每月關心進度、傾聽她的心情,幫助她穩定度過繁重課業帶來的焦慮。 如今,Naomi已成為Java工程師,負責人壽共用系統維護。她計劃兩至三年內打好技術基礎,並探索 AI 工具的應用,提升學習與工作效率。對仍在猶豫的人,她鼓勵: 「如果有機會獲得補助,就去試試看。人生有很多條路,但冒出芽的想法不會輕易消失,應該努力去實踐、去體會、去認識自己。」 對她而言,這段轉職歷程既是職涯重啟,更是一場有人陪跑的珍貴體驗。 數位力加持,化專長為職場優勢 大學與研究所皆主修純美術的方瑀,畢業後曾從事設計、銷售與英文教學,但不穩定的收入與缺乏長期規劃,讓她開始思考轉職。最終,她選擇挑戰程式設計,報名資展國際的培訓課程,並透過「數位職能陪跑計畫」獲得補助。 「學費減免有助我專心投入,不必在沒有收入的上課期間承受沉重經濟壓力。」她說。除了費用支持外,基金會還提供履歷健檢、模擬面試與職涯諮詢,幫助她在轉職路上減少摸索與不安。「班上有些沒參與陪跑計畫的同學選擇了中途退訓,如果當時有人能像介惠基金會般主動關心,他們或許就能完成培訓。」 課程初期,她幾乎每天都被大量新知壓得喘不過氣,但在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後,逐漸建立起信心。到了期末專題報告,她善用美術背景與教學經驗,在簡報與系統美感上貢獻所長。報告當天,基金會同仁也到場為她打氣,讓她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努力與成果,有人比她更在意。 這份支持,也讓她更確信自己正走在對的道路上。 方瑀引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的例子:「他在大學曾修過書法藝術課,當時無從想像其用途,後來卻成為蘋果電腦字體設計的靈感。每個人的過往經驗都有其價值。」對她而言,未來的職涯目標是成為Java後端工程師,並結合美術背景與技術,在產品設計與功能開發之間找到獨特定位。 她直言:「先積極踏出第一步,就會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陪伴加傳承,帶你跑得更遠也更穩 在職涯這條長跑賽道上,「陪跑」不是替你跑完,而是在口渴時遞水、疲憊時鼓勵、跌倒時扶一把,並在衝過終點時為你喝采。更重要的是,學員能彼此交流,透過學長姐的經驗傳承,看見更多轉職成功的案例,減少獨自摸索的孤單。 施欣錦強調:「我們提供的不只是課程補助,而是一套系統化支持機制,陪伴學員穩定走過轉職過程,真正落實職涯轉型。目前結業學員全數找到理想工作,重新掌握了職涯方向與選擇權。」 陪跑計畫的成果,不單是技能提升,更讓學員建立信心、找到方向,並從容迎接職涯的下一個階段。 ◆ 簡章連結< 前往 >◆ 填寫問卷連結< 前往 >◆ 認識介惠基金會< 前往 >◆ Youtube影音連結< 前往 >
【104職場力】

Vibe Coding × ASP.NET Core LLM 開發實戰班

AI 時代,程式不只是寫,還能「聊」出來! 學會 Vibe Coding, 讓你用自然語言操控程式、生成 API、打造 AI Agent, 真正結合後端工程 + AI 實戰。 🌟 你將學到 ✅ 精通 C# / ASP.NET Core(MVC、API、雲端部署) ✅ LLM × Vibe Coding 實戰,從 Prompt 到應用落地 ✅ AI Agent 開發、NLP、影像辨識、模型部署 ✅ 使用 Azure / VS Code / Cursor 實作 ✅ 分組 Side Project,實務專題製作 💡 課程特色 1⃣️ 小班真人線上(10 人以下),Discord 即時答疑。 2⃣️ 避開平日上班時間,便於在職者學習。 3⃣️ 全程錄影,缺課可回放 4⃣️ 真實專案模擬業界開發流程 🎯 適合誰?�想成為 AI 工程師的畢業生 ✅ 有基礎的在職工程師 ✅ 企業中高階主管。 ✅ 創業想做 MVP 的產品人。 🗓️ 開課資訊 預計開課:2025/12月 平日晚上(日期另行公告) 課程時數:共計288小時 / 約32週 上課方式:全線上 ⚡ 名額有限,立即報名,搶先升級你的開發力! 報名連結👇 https://user135527.pse.is/7ze3yz
X編・X School 軟體人才專業培訓機構

java 相關的證照 (29)

程式設計JAVA JDK1.4 | Java JDK 1.4
參照官網公告為基準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SSE Java程式語言國際認證 | Java Language Today
Java程式語言已經是目前欲進入資訊科技殿堂最重要的程式語言,也是最全方位的程式語言,目前大部分的網路應用程式、電子商務,人工智慧,跨平台開發、手機app開發等都是使用Java語言完成。掌握Java語言是軟體工程師最重要的技能。讓你在各個不同領域都能得心應手完成困難的工作。通過我們的認證,你將證明自己具備高人一等的Java語言開發能力。
Silicon Stone Education (SSE)
ITS Java 程式語言核心能力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ist: Jav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ist(IT 資訊科技專家認證),簡稱 ITS,是Pearson VUE/Certiport 推出符合產業趨勢的初階資訊科技認證,涵蓋 IT 資訊技術、資料庫、軟體研發、新興科技四大領域,共十三個科目,透過 IT 資訊科技專家訓練課程,可驗證考生是否具備雇主所需的 IT 技能,幫助考生為未來職涯做好準備。 即使是國際性的專業認證、英文證書,但是在試題上可以自由選擇語系,因此,在國內的 ITS 認證考試亦提供有正體中文化試題,只要通過 Certiport 的認證考試,即頒發全球通用的國際性證書。 IT 資訊科技專家課程的目標對象為正在考慮或剛剛開始踏上資訊科技職涯的人士。考生能夠驗證他們在各個 IT 領域中的知識,其中包含軟體開發、資料庫管理、網路與安全、行動與裝置管理、程式開發、編程與代碼、雲端運算以及人工智慧。
Certiport
OCP Java Dev. |
Oracle Java Developer (Java 語言開發人員) 是針對擁有Java開發技術的人員提供。以Java程式語言為開發工具,從事設計、製作與維護網際網路應用軟體,以及建立具動態特性的網頁。OCP Java Dev.證照,目前已停止發放。
Oracle
基礎物件導向程式語言 (Java/C#) |
參照官網公告為基準
尚未查核發照單位
物件導向視窗及資料庫程式設計 (Java/C#/VisualBasic) |
參照官網公告為基準
尚未查核發照單位

java 相關的測驗 (3)

java 相關的教室 (24)

教室
JavaScript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104學習
公開教室
緯育TibaMe
緯育TibaMe由全球最大資通訊集團之一的緯創資通集團於2015年正式成立,我們專注於人才培訓與平台服務,發展多元的授課模式,並結合緯育開發的雲端智能化學習系統,有效培育新世代數位化人才。在行動與雲端時代,用科技加值人才培育,持續發展創新與有效的數位教育學習服務。
緯育TibaMe
公開教室
X School 軟體人才專業培訓機構
X School 與104學習精靈合作,在這邊分享 X School 網站上「資料分析、程式入門、全端開發、設計模式、技術分享、職場分享」等主題的文章。希望透過經驗豐富的業界師資,提供大家在學習軟體開發技能上的方向。
X編
公開教室
精誠資訊恆逸教育訓練中心
精誠資訊恆逸教育訓練中心成立於1996年的恆逸教育訓練中心,是台灣資訊服務產業龍頭企業『精誠資訊』(台股代號6214)旗下事業群。恆逸深耕台灣IT教育訓練市場20多年來,以不斷引進各大國際原廠最新趨勢技術、擁有實力堅強的專業講師團隊,並結合職場需求的各種實用技能培訓,成為各大企業、政府單位、IT人員推薦進修的首選教育訓練中心。
精誠資訊恆逸教育訓練中心
公開教室
104 TechCon 工程年會
104 TechCon工程年會 為工程社群年度盛會,由 104 ETC (工程技術委員會)籌辦,2022 為 104 TechCon元年。 活動旨在聚集各領域工程交流彼此經驗心得、分享最新技術發展、 並親身體驗社群獨有的熱情,徵求充滿影響力與感染力的你, 一起互相分享成果,讓我們技術更上一層樓。 更多消息請到網站: 2022年:https://techcon.104.com.tw/ 2023年:https://techcon.104.com.tw/2023
一零四邦尼學習
公開教室
電腦技能的領航員-碁峰資訊
最專業的作者團隊,出版品榮獲書店各大排行長勝軍。 資訊圖書 / 語文學習 /考試認證 程式設計 / Office軟體 / 網頁設計 影像繪圖 / 影音多媒體 / 商業行銷
碁峰資訊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