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護理長

護理長
更多
月薪中位數
$5.3萬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護理長 都在看
獅子喜歡動物園?還是大草原?
獅子喜歡動物園?還是大草原?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WXFFBWXi93M 你喔~家裡有沒有一個特別愛躺著的人? 別再說他懶了,他其實只是用最特別的方式 在無形之中幫你祈福 這很耗能哎,所以他必須常常躺著 等等...你該不會真信這些鬼話吧? 你是不是待在動物園裡無聊太久?開始幻想了? 如果你是隻獅子,你想要生活在動物園裡被人照顧 代價是放棄自由,只要給別人觀賞就好 還是想要生活在大草原中,以天地為家,無拘無束 代價是你要自己想辦法生存,不然就會餓死 留言告訴我,你的答案 有趣的是在草原生存的獅子 天生就有生存本能,就是有辦法活下去 在動物園關久的獅子,這些本能會退化會消失 為什麽多數人創業會失敗? 因為你把自己關在動物園裡太久了 動物園的牢籠裡,找不到有野心的同伴 想要生存,想要真正的自由 只能回歸到大草原開始奔馳 你的企圖心會激發你的本事,你會找到追隨你的獅群 大草原處處是危機,也是轉機 如果你活膩了,這無聊的人生 受夠了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私訊我"創業"我在大草原等你
尼歐教練 短影音行銷、自媒體變現、個人IP創業交流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四個技能:成本管控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四個技能:成本管控
《看得見的成本,看不見的浪費》 開源多賺錢很難,節流少花錢更難! 多數企業都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也都想管控成本,但真正能把成本管好的人並不多。 為什麼?因為要管的不只是「錢」,而是背後花錢的行為與根本原因。 尤其當公司規模擴大、部門增加、流程冗長,許多小細節的浪費往往被隱藏在日常作業中。 所以,對財務主管而言,成本管控絕對不是少花錢,而是讓每一分錢都花在該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數據分析找原因》 那麼,成本該怎麼管?答案在——數據分析。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筆費用的背後,都有可追蹤的數據。 財務主管要做的,就是透過成本與費用報表分析,從數據中找出「錢坑」。 舉例來說: • 為什麼部門別的文具用品差異那麼大? • 為什麼產品A的材料耗損率偏高? • 為什麼某些專案的預算常常超支? 只有看懂這些數字背後的原因,才能抓住浪費的關鍵。 因此,成本管控的第一步,是建立透明的數據分析系統,讓管理者能聚焦於該管控的費用項目,而不只是盯著整體的絕對數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流程與行為》 愛因斯坦說:若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作同一件事,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應該是瘋子! 找出浪費原因後,再來就要改變流程與行為。 但並非所有的改變都能提高獲利。 所謂「提升效率」若無法被量化、也無法與損益表中的費用項目做連結,那麼對成本管控的實質貢獻就有限。 流程可以分為兩類: 流程 = 能影響獲利 + 不影響獲利 站在成本管控的角度,應聚焦於「能影響獲利」的流程與作業行為。 唯有讓改變帶來明確的財務結果,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升損益表的獲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本管控是誰的責任?》 許多人以為「成本管控是財務部的事」,但事實上,成本的發生點在營運單位。 財務部可以提供分析與預警,但能改變成本結構的,永遠是各部門的流程與決策。 因此,有效的成本管控,必須是跨部門的共同責任。 財務主管要懂得: • 建立合理的成本費用分攤制度; • 制定清晰的成本分析機制; • 透過溝通與教育,讓各部門了解「費用對公司整體營運結果的影響」。 只有當每個人都願意為「成本」負責,公司才能真正落實成本意識與執行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本管控的價值》 良好的成本管控,絕不是單純的「省錢運動」,而是一種經營策略與文化養成。 它能幫助: • 經營者 掌握成本結構,做出精準決策; • 主管 找出低效率流程,提升部門績效; • 員工 建立成本意識,改善日常工作習慣。 最終,成本管控的核心不是「少花錢」,而是讓資源用在能創造最大價值的地方。 當公司養成這種文化,成本就不再是負擔,而是競爭力的來源。
小雯會計師 小雯會計師的會客室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三個技能:預算編列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三個技能:預算編列
《未來的錢》 世人常說「賺錢難」,但其實「花錢」也不容易。除非口袋滿滿,否則要把錢花得好、花得值,絕對是一門學問。 那該怎麼辦?我們沒有水晶球能預見未來,就要靠預算編製來規畫。預算的核心,就是在錢花掉之前,先算一算「能不能花、該怎麼花」。 說穿了,預算就是在規畫「未來的錢」。在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的現實中,公司透過預算,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達成營運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假設來編預算》 那麼,未來的錢該怎麼算?其實,就像每月結帳一樣。 平常結帳時,我們有單據、有現金流,記帳後就能產出財報;但預算不同,因為交易尚未發生,沒有金流、也沒有單據。 那要怎麼辦?答案是——用假設! 預算建立在對未來的假設上:假設會有哪些收入、哪些支出。 如果財報是「已發生交易」的總和,那麼預算就是「各項假設」的總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鑑往知來的假設》 當然,預算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也不是喊價遊戲。要準確,關鍵在於「鑑往知來」。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過去的真實數據就是未來的重要參考。 因此: 預算 = 內部假設 + 外部條件 假設代表期望與策略;外部條件則包括市場價格、景氣變化、供應情況等。當未來與預期出現差異,就能追蹤是「假設不準」還是「外部條件變動」。 所以說,沒有不準的預算,只有不準的假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算是誰的責任?》 財務報表由財務部編製,但交易資料來自各部門。同理,預算雖由財務部彙整,卻必須依據各部門的假設與需求。 在中小企業裡,財務人力有限,往往由財務部包辦預算編製,此時更應主動與各部門溝通,確認假設的合理性。 唯有如此,預算的數字才具真實性與可執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算的效益》 一份合理的預算,能讓各部門明確分工,提供可行的假設,並為後續的差異分析奠定基礎。 它能幫助: • 經營者 精準分配資源、掌握全局; • 主管 有依據地爭取部門資源; • 員工 聚焦目標,提升績效。 掌握預算的底層邏輯,培養預算思維,讓有限資源花在刀口上,最終達成「資源最佳化、績效最大化」的企業經營目標。
小雯會計師 小雯會計師的會客室
為什麼排行第1千名的業務員,也能成為頂尖?破解職涯迷思:別只顧強化技能了
為什麼排行第1千名的業務員,也能成為頂尖?破解職涯迷思:別只顧強化技能了
不是能力不夠強,而是放錯了地方!作者指出,職涯成長不能只靠強化技能,更該思考「在哪個環境能讓你被看見」。同樣的能力,換個職場就可能翻倍發揮,即使是排名第1,000名的業務員,也能成為頂尖!本文節錄自《實現自我的不是天職,是適職》。 文/石倉秀明 排第1,000名的業務員,也能成為頂尖 關於優勢的具體說明,我會在第三章詳細討論。正如前面提到,許多人過度專注於不斷強化、提升自身優勢,卻未意識到這些優勢要在哪裡發揮作用,對於發揮優勢的工作場所缺乏意識。 當然,了解自身優勢並加以提升確實很重要,但包含人力市場在內,我們也必須確實掌握可發揮自身優勢的工作環境。 優勢與場所之間存在著乘法關係。不僅要專注於優勢,若沒有更加重視場所,就很難讓這個乘法效應最大化。 所謂的市場,追根究柢就是他人給你什麼樣的評價。如何找到能讓你獲得高度評價,且更進一步取得成果的職場,這一點相當重要。這也意味著你必須站在他人的視角,客觀的了解自己。 為了提升對職場的認識,你的第一步是了解自身優勢,同時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這兩種看法必須同樣清晰。基本上,這兩點可說是最重要的。 選擇讓評價提升的職場 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人擅長運用Excel。對他來說,活用Excel的函數是家常便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駕輕就熟。 擁有這項技能作為優勢的人,如果進入外資金融公司或顧問公司工作,會變得如何?身為這類公司的員工,通常能熟練的使用Excel進行巨集計算、數據分析。在這樣的環境中,「熟練的運用Excel」就不再被視為優勢,而不過是一種普通的技能罷了。 然而,如果他到一個Excel技能尚未普及的公司,或幾乎沒有人擅長使用Excel的地方,情況又會變得如何?意義將會有相當大的改變。 假如有一家公司正準備推動數位轉型,僱用了一名可純熟運用Excel的人擔任財務人員,他能在一瞬間匯總數據,說不定會得到「這個人好厲害」的評價;然而,若是在所有人都會用Excel的外資金融公司,他就會得到截然不同的評論。 因此,即使具備相同水準的技能,選擇了不同的工作場所,會決定技能是否可作為優勢而有所發揮。換言之,優勢取決於工作環境,技能可能成為優勢,也可能不會──這就是優勢×場所的概念。沒有意識到場所重要性的人,常會犯以下兩種錯誤: 1. 忽略了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場所 想改變自己的職涯時,有些人只會專注於技能,並試圖提升。例如,產生「我一定要提升Excel的技能」、「我必須累積更多的經驗才行」的想法,但到進修機構上課、參加證照考試後,便停留在這個階段。這可說是忽略「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工作場所」的典型模式。 2. 試圖在零經驗的情況下成為專家 從只考慮技能提升這點來看,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自己會忍不住輕率的判斷「Excel算不了什麼厲害的技能」,於是又焦急的想學會其他技能。因此,又去上程式設計課、作家培訓班等,試圖在零經驗的情況下成為程式設計師或作家,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我認為,這也是一種欠缺工作場所的視角,一股腦兒只專注在提升自身優勢。 結果,這些人都進入了接案世界,撰寫每字0.1至0.5日圓的低價文章。這究竟是不是真的能發揮自身優勢的工作方式?他們反而越來越搞不清楚了。 僅學會技能就夠了嗎? 前面提到兩種人的最大誤解,就是單純的認為只要提升技能,收入就會增加,還可以朝向理想的職位邁進。他們或許以為只要強化優勢,就能走上適合自己的職涯。 然而,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公司職員即使提升Excel技能,薪水通常也不會因此增加。還有,擅長Excel、也能做財務工作的人學程式設計後,就算他學會寫一點程式,收入恐怕也不會增加。最終,他依然只是會寫一點程式的財務人員罷了。 因此,比起輕率的認為「我只要鍛鍊優勢就好」、「我只要提升能力,並獲得技能就好」,更應該考慮的是:現在擁有的優勢,是怎麼樣的優勢?能直接發揮優勢的職場又在哪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麼做或許能讓工作變得更輕鬆。不費力的完成工作、執行任務,不僅是適職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職涯契合的核心。換句話說,將專長化為武器,主動選擇能讓自己輕鬆取得成果的工作場所,可說是職涯契合的生活方式。 另外,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之間往往存在著差異。更準確的說,許多人會以「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不一致」的方式來評價自己。我認為,多數人通常更傾向於自我意識。 如前所述,職場與他人的評價直接相關。只要到他人評價較高的工作場所,自身優勢就更容易發揮,或有更多發揮優勢的機會。然而,許多人往往只意識到優勢,卻輕忽了與他人評價交會的場所的重要性。 很多人會問:「我的優勢到底是什麼?」他們雖然會思考自己能做什麼,卻似乎很少認真的思考,究竟該在哪裡發揮這項優勢,或如何運用這項能力。 結果,他們可能會因為一直停留在無法得到回報的工作場所,而無端的貶低自己,或僅理解了自己的優勢就感到滿足,對於場所卻草率又敷衍。 第1,000名的業務員,也能有出色表現 我在DeNA工作時,曾負責招募應屆畢業的新員工。記得當時在面試的最後階段,有相當多學生都在猶豫要加入像DeNA的企業,還是去顧問公司上班。這些學生幾乎都希望將來能自行創業。由於DeNA的創辦人南場智子曾擔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的合夥人(高層),因此我通常會建議他們「最後去找南場女士諮詢看看」,並實際安排他們交流。當學生問她:「為了未來創業,進入顧問公司有什麼好處嗎?對您來說,有幫助的地方是什麼?」時,她的回答是:「完全沒有幫助。」 她接著說:「顧問公司就像高爾夫教練的培訓機構,培養的是訓練像老虎.伍茲(Tiger Woods)這類世界級選手的教練。因此就算到那裡,你也不可能成為老虎.伍茲。如果你想成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揮桿、擊球。」 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她當時如此回應學生的情景。儘管如此,還是有學生最終選擇進入顧問公司。當然,如果創業不是他的目標,而是懷著想成為顧問的信念,「去顧問公司工作」就是符合他自身職涯發展的選擇之一。 然而,想創業卻選擇去顧問公司的人,搞不好是因為他們對發揮自我優勢的場所缺乏足夠的認知,才做了這樣的選擇。到頭來,他們被顧問這份工作的通用性較強、可獲得響亮的頭銜等因素牽著鼻子走,結果對場所的認識就變得草率。 極端的說,在現實中不存在「任何地方都通用的優勢」。優勢的強度有高低之分。例如,如果依照銷售能力,將全世界業務員的優秀程度進行排名,就會有第1名,也有被排在第1,000名的業務員。儘管如此,如果你問:「排在第1,000名就沒有價值嗎?」我認為並非如此。即使是第1,000名的業務員,只要待在能發揮自身優勢的企業、部門或職場,當然也可以有出色的表現。 因此,我們無須在特定領域中拿到第1名,也未必非得進入前10%不可──在擁有相同優勢的一群人中取得上位,並不是職業契合思維追求的競爭方式。 假設一個銷售能力排行第10名的人,進入員工皆是排行第1至第5名的公司裡,可能不會成為重要的戰力;但如果他進入員工皆是排行第80名的公司,搞不好會被當作神一般對待。 我真正意識到場所的重要性,是在高中參加田徑隊的時候。我會在第五章歸納與個人職業生涯相關的經歷。我以前就讀日本群馬縣的高中,在田徑隊裡擔任百米短跑選手,當時能以10至11秒之間的速度跑完100公尺。在群馬縣,這個程度的成績雖然可以進入決賽,但能否奪冠就不得而知了。到了關東大賽,現場又有更多強勁的競爭對手,即使我跑出比10.4秒快的成績,也只能勉強參賽、和那些高手一分勝負。 然而,如果競賽是在山梨縣舉辦,不到10.4秒的速度可能會打破全縣紀錄。因此,即使能力相同,由於與人競爭的地點不同,結果可能是成為紀錄保持者,或在預賽就敗下陣來。 這也可算是一個例子,說明一個人根據在哪個場所與他人比較,其成績、結果都將截然不同。 節錄自:任性出版《實現自我的不是天職,是適職:該不該繼續這份工作?去考個證照吧?我該當主管嗎? 讓工作迷茫瞬間消散的適職思考法。》/石倉秀明 著
【104職場力】
【PM職涯】換新工作如何撐過前3個月?4階段幫你從新人變核心成員
【PM職涯】換新工作如何撐過前3個月?4階段幫你從新人變核心成員
不論是換新工作或是內部晉升,前90天都是決定未來發展的關鍵時期,決定你能否被信任、被看見。作者現任新興產業全球知名品牌的產品經理,分享掌握4階段適應法,從觀察文化到建立影響力,幫你在最短時間內從新人變成團隊關鍵人物。本文節錄自《泛 PM 職能的百萬年薪破關術》。 文/李星玟(Rafeni)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從「新人」到「核心成員」,你的適應期策略是什麼?適應期的4個關鍵階段行動指南:進入新環境,該如何快速適應?第1個月:了解組織文化與運作方式第2~3個月:開始產出價值第3-5個月:開始擔當重要角色第6個月後:鞏固影響力,進入穩定成長期如何與新團隊建立信任,避免職場「水土不服」?如何在新環境中快速建立影響力,成為關鍵人物?1. 讓自己的價值「可見」,確保努力不被忽視2. 找出「有影響力的專案」,讓自己成為團隊關鍵成員3. 建立內部人脈,確保未來的發展機會結論:如何確保新工作能順利發展,為未來職涯鋪路? 無論你是換到新公司,還是從內部晉升到更高職位,前90天是決定你未來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你的表現將影響: 主管與團隊對你的第一印象 你能否快速適應企業文化與工作節奏 你能否建立影響力,讓自己被視為「核心成員」 你未來的升遷與發展機會 如果在適應期內沒有掌握正確的策略,可能會導致以下問題: 進入「學習模式」太久,沒有產出價值—主管可能覺得你「適應太慢」,影響長期發展。 過度急於表現,反而忽略團隊運作方式—容易造成「不適應」的印象,甚至影響團隊合作。 沒有主動建立關係,導致影響力受限—雖然能力不錯,但缺乏內部支持,導致職涯發展受阻。 本文將幫助你掌握新環境適應的4個關鍵階段,讓你在新職位上迅速發展、穩健成長。 從「新人」到「核心成員」,你的適應期策略是什麼? 每個新職位都有一個適應期,但並不是「時間到了,你就自動適應」。相反地,你需要主動規劃,確保自己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信任、展現價值、融入文化。 適應期的4個關鍵階段 階段目標具體行動第1個月:認識環境 了解眉角• 理解運作流程與邏輯,主管有感「有用心,有做功課」• 了解新公司的「影響力」地圖,理解組織目標、關鍵決策者是誰、如何決策• 熟悉公司文化、決策機制、關鍵人物• 如果環境且時間允許,多參與旁聽會議• 仔細閱讀現有文件第2-3個月:無傷大雅的小勝利策略• 找到自己的定位,開始產出價值*切記別不了解情況就指手畫腳,多傾聽,多了解過往歷史脈絡,沒有人是笨蛋,有可能有些方法他們早已知道,但現在沒這麼做,有其特殊考量。• 了解職責範圍,主動尋找低風險的貢獻點• 發現一個部門痛點,提出改善方案,建立橫向影響力第3-5個月:展現影響力• 持續對齊期望,展現價值• 讓團隊信任你的能力,逐步負責更重要的專案• 與主管確認「未來6個月的成長目標」• 設定成果對齊組織指標• 主動參與決策,累積小型成功案例第6個月後:鞏固與放大影響力• 進入穩定成長,為未來晉升鋪路• 提升內部影響力,建立長期職涯規劃 行動指南:進入新環境,該如何快速適應? 第1個月:了解組織文化與運作方式 觀察公司的決策模式:是屬於數據驅動,還是層級制決策? 與同事建立關係,了解團隊的「潛規則」與運作節奏。 y 找到「關鍵人物」,包括你的主管、影響決策的高層、跨部門合作對象。 第2~3個月:開始產出價值 尋找「低風險、高影響力」的貢獻點,例如改善現有流程、優化小功能、主動解決小問題。 透過「詢問建議」來建立影響力,例如:「你覺得這個方法是否合適?」讓資深同事參與決策,提高接受度。 第3-5個月:開始擔當重要角色 不要只是執行,要開始主動參與決策。 找機會負責一個小型但有影響力的專案,建立信任。 讓主管看到你的貢獻,確保你的努力有被注意到。 第6個月後:鞏固影響力,進入穩定成長期 積極參與跨部門合作,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與主管討論你的中長期發展,確保未來有明確的成長機會。 開始為未來晉升做準備,例如累積可量化的績效成果。 如何與新團隊建立信任,避免職場「水土不服」? 即使你有豐富的經驗,進入新公司後,仍然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如果你在前90天內沒能與團隊建立良好關係,未來的發展將變得更加困難。 影響適應期的3大關鍵因素: 團隊文化匹配度—你是否能適應公司的做事風格? 主管的管理風格—你的主管是「放手型」還是「細節管理型」? 你的影響力是否可見—你是否讓團隊「看到」你的價值? 如何快速建立信任? 不要急著「改變一切」,先學會傾聽與觀察。 建立「小成功」,再逐步擴大影響力。 例如,先解決一個團隊內的小問題,讓大家感受到你的價值。 適應主管的管理風格,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 例如,大辣辣的主管可能希望你直來直往,細節導向的主管 則可能需要更有邏輯的回報方式。 如何在新環境中快速建立影響力,成為關鍵人物? 如果你只是「做好自己的事」,但沒有讓主管與團隊「看到」你的價值,那麼你的職涯成長速度會比別人慢。 1. 讓自己的價值「可見」,確保努力不被忽視 定期回報進度,確保主管知道你在做什麼。 在會議中主動發言,讓團隊對你的專業度有信心。 參與跨部門合作,提高你的能見度。 2. 找出「有影響力的專案」,讓自己成為團隊關鍵成員 尋找「高影響力」的項目,例如影響業務成長、降低成本、提升用戶體驗的工作。 確保你的貢獻可以被量化,例如:「透過優化流程,讓產品開發時間縮短20%。」 3. 建立內部人脈,確保未來的發展機會 找一位「內部導師」(Mentor),幫助你理解公司的文化與潛規則。 主動認識不同部門的人,提高你的跨部門影響力。 參與團隊內的非正式活動,例如午餐交流、內部分享會,讓大家對你更熟悉。 結論:如何確保新工作能順利發展,為未來職涯鋪路? 職涯的成長,並不是「找到好工作」就能順利發展,而是取決於你如何在新環境中快速適應、建立信任、提升影響力。 關鍵行動指南回顧: 前90天策略:先理解環境,再確立角色,最後展現影響力。 快速建立信任:傾聽團隊需求,先累積小成功,再擴大影響力。 成為關鍵人物:讓你的貢獻「可見」,參與影響力高的專案。 透過這些策略,你將不僅能夠順利適應新環境,還能夠在新職位上快速發展,為未來的職涯鋪下更堅實的基礎。 節錄自:博碩《泛 PM 職能的百萬年薪破關術:職場 E 人,生活 I 人的逆襲,從被動執行到主動影響決策的理想人生》/李星玟(Rafeni) 著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PM 產品經理】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E7%94%A2%E5%93%81%E7%B6%93%E7%90%86+PM&order=15&page=1' amount='5']
【104職場力】
「抗拒AI」就Fire!為轉型狠砍8成員工,2年後公司下場如何?
「抗拒AI」就Fire!為轉型狠砍8成員工,2年後公司下場如何?
一家企業軟體公司執行長為了讓公司徹底轉型AI,寧願裁掉8成員工!這場殘酷的「AI清算」引發巨大爭議,2年後,究竟是浴火重生,還是早已被AI浪潮淹沒? 文/樂羽嘉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企業軟體大廠IgniteTech執行長佛翰(Eric Vaughan)在2023年初做了數十年生涯中最激進的決定,過了2年,他絲毫沒有動搖。 拼AI轉型:狠心大砍80%員工 那時候,佛翰相信生成式AI(人工智慧)是一場「攸關生存」的轉型,而當他看著自己的團隊時,發現多數員工並沒有完全就定位。於是他選擇「把公司拆到見骨」,在一年內裁撤、替換了將近80%的員工。 佛翰表示,從2023年到2024年第1季,IgniteTech汰換了數以百計的員工。他沒有透露具體數字,只說「這不是我們原本的目標」。 「當時真的很難受……但是要改變員工的心態,比增加他們的技能還困難」。這是一場殘酷的清算,但佛翰堅稱這是必要的,而且他願意再一次做出同樣的選擇。 對佛翰來說,變局的警訊來得又明確又強烈。 他接受《Fortune》訪問時表示,「2023 年初,我們看清了真相。」 佛翰認為,每一家科技公司都正面臨導入人工智慧的關鍵轉折點。「現在我更堅信,每一家企業,真的字面上所說的每一家公司,都正因這場轉型面臨生存威脅。」 當其他人看見機會,佛翰則看到急迫性。他相信,若不能搶先掌握AI,哪怕是最強大的企業也可能走向滅亡。 他召集了遍布全球、遠距工作的員工,展開全體會議,徹底拋棄過去那種安逸的日常流程與季度目標。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明確訊息,那就是從現在開始,一切都要繞著AI轉。 他解釋,「我們要送給你們每個人一份禮物,那就是在時間、工具、教育、專案上進行鉅額投資……讓你獲得一項全新的技能。」 公司開始補助AI工具與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課程的費用,也邀請外部專家進來宣導推廣。 佛翰說,「我們把每個星期一稱為『AI星期一』。 他的要求是員工只能做AI相關的工作。「你不能接客戶電話,不能做預算,你只能做AI專案。」 佛翰的要求不只適用於技術人員,還涵蓋業務、行銷以及IgniteTech的每一個人。 「這種文化必須被建立起來。那才是關鍵。」他補充說,這是非常重大的投資,公司把20%薪資支出投入到大規模學習計畫中,但因為大規模的抵制甚至破壞行為而失敗。 佛翰發覺,「信念」是很難強行製造的。 「在最初的那些日子裡,我們確實遇到抵抗,有人直接嗆說,『對,我就是不要做。』所以我們只能和這些人說再見。」 企業AI轉型,最大挑戰是員工「蓄意破壞」? 最抗拒的居然是技術人員! 佛翰感到很意外的是,最常表現出抗拒的往往是技術人員,而不是行銷或業務團隊。 他說,這些技術人員是「最抗拒」的,他們會說出各式各樣AI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把重點放在AI能做什麼。行銷跟業務人員反而對使用這些新工具的可能性感到興奮。 更廣泛的研究也提到過這種摩擦。根據企業導入AI輔助平台WRITER在2025年公布的企業AI導入報告,每三名員工中就有一人表示曾「主動破壞」公司AI導入計畫,在千禧世代與 Z 世代中,這個比例更高,達到41%。 具體來說,他們的反抗行為包括拒絕使用AI工具、刻意產生低品質輸出,或乾脆完全逃避培訓。 許多人這樣做,是因為害怕AI會取代他們的工作,其他人則因為AI工具表現不佳或公司領導階層策略不明確而感到沮喪。 WRITER策略長鍾凱文(音譯,Kevin Chung)告訴《Fortune》,這份調查中最令人意外的發現,就是對AI反彈情緒背後的人性因素。「這些破壞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害怕科技……更像是因為大家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結果交給他們的東西根本不好用,就會感到挫折。」 他補充說,WRITER的研究顯示,員工往往不信任組織的發展方向。「當你拿到的東西根本不是你想要的時候,就會非常沮喪,於是破壞行為就出現了。人們會想,『好吧,那我就自己搞,我自己去找方法。』」 他表示,你覺得不會希望組織裡出現這種所謂的「影子IT」。 佛翰說,他無意強迫任何人。「你不能強迫人改變,尤其是他們並不相信AI的時候。」他認為他需要徵召有信念的人。公司領導階層最後決定展開大規模徵聘計畫,尋找「AI創新專家」,包括行銷、金融、業務等各個崗位。 一場AI豪賭的勝利! IgniteTech透過這場艱難轉型,獲得了非凡的成果。到2024年底,公司已經推出兩項正在申請專利的AI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一個基於AI的電子郵件自動化平台(Eloquens AI),而這一切都是由徹底砍掉重練的團隊完成的。 在財務上,IgniteTech依然保持強勁。佛翰透露,公司營收規模達到九位數美元,並且在2024年以接近75%的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收尾,同時還完成了Khoros的大型併購案。 他說,「你可以讓人以倍數成長……賦予他們自我倍數成長的能力,並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工作。」 他強調,公司如今能在短短四天內打造針對客戶的新產品,這在舊時代根本無法想像。 佛翰的故事帶來什麼啟示? 某種程度上,這是個案例告訴我們激進改變管理方式會帶來的陣痛與收穫。但他強硬的做法,對應了WRITER調查中揭示的許多挑戰,包括缺乏策略與投資、IT與業務脫節、未能激勵內部關鍵人才帶頭善用AI。 擁抱AI有比砍掉重練更好的做法嗎? IgniteTech在面對這些挑戰時並不孤單。企業員工AI職訓平台Mindstone的執行長沃勒(Joshua Wöhle )每個月為漢莎航空、凱悅酒店、甚至NBA球隊訓練上百名員工。沃勒最近談到佛翰提到的兩種方式──員工再培訓(upskilling)與大規模替換(mass replacement)。 沃勒比較Ikea和瑞典分期付款公司Klarna兩家公司的策略,指出替既有員工「再培訓」是更好的做法。Klarna因為在AI導入過程中裁減客服人員而引發軒然大波,但後來又重新僱用同樣職位的人員。 沃勒表示,他也有客戶要求員工每週五專門用來再培訓AI技能,如果沒有交出成果,就會被「請」出公司。 沃勒曾經以為只要讓員工真正愛上學習,就能幫助Mindstone真正改變。但在培訓過成千上萬人之後,他發現大多數人其實討厭學習,只要能逃避就一定會逃避。 他把這種抗拒歸因於科技產業的 「狼來了效應」。像NFT和區塊鏈這些被吹捧為革命性技術的東西,最終並沒有達到科技領袖們所承諾的影響,「所以不能怪員工會抗拒。」  沃勒說,多數人會先從自己的工作流程思考,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AI被過度炒作,它根本無法融入我原本的工作方式。」 根據WRITER的報告,有正式AI策略的公司,成功率明顯高出很多,而在AI上投入重金的企業,表現也大幅領先同業。但佛翰的經驗證明,如果缺乏員工的信念與認同,光有投資也是浪費。「我們必須把文化建立起來。最後,我們只能去招募、僱用那些本來就擁有相同心態的人。因為改變別人的想法,比增加技能還要困難。」 對佛翰來說,如果重來一次,他依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我寧願忍受數月的痛苦,從零打造一個以AI為核心的新根基,也不願意讓組織逐漸被邊緣化。」 「這不是單純的技術變革,這是一場文化與商業的變革。」 他不建議其他人複製IgniteTech的做法,替換掉80%員工。「我一點也不建議。那不是我們的目標,而且過程極為困難。」 佛翰表示,「重點是大家必須同舟共濟,朝同一個方向划槳。否則,我們就到不了該去的地方。」 (資料來源:Fortune、LinkedIn) (原文標題:執行長開除80%「抗拒AI」員工 2年後怎麼了?) 延伸閱讀: 未來禁用AI老闆?加州通過《No Robo Bosses Act》!人事決策用AI恐違法 AI到底取代哪些人的工作?史丹佛最新大型研究揭「首當其衝族群」 職場AI管理 恐侵害勞工隱私 AI時代的資工人該何去何從?專家:向「文組」取經 專家:多數人用ChatGPT的方法都錯了 除了答題還能創世 9個ChatGPT不務正業的創意用法
【104職場力】
日本薪資停滯、物價上漲…35歲上班族月薪4萬 靠「隱藏努力」多賺1萬6
日本薪資停滯、物價上漲…35歲上班族月薪4萬 靠「隱藏努力」多賺1萬6
2025-10-08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物價攀升、薪資成長受限,日本30至40歲上班族壓力增加。在東京中小企業工作、擔任行政人員的35歲正職員工田村誠(化名),進公司13年,月薪實領約20萬日圓(約新台幣4萬元)左右,扣掉租屋的8萬日圓(約新台幣1萬6千元)和飲食、電費、手機等費用後,手頭吃緊。且近5年來調薪每年僅500至1000日圓,他便決定在下班後另覓收入。 延伸閱讀:想去日本工作怕被排擠?他指出日人4特性 用「3招」迅速融入 田村先投入外送平台,每晚下班後騎自行車1至2小時,每月可增加約2至3萬日圓的收入(約台幣4千到6千元)。週末假日在整理房間的同時,把舊電玩與不用的小家電上架二手平台。近來又再投入「少量選品轉售」,從折扣商店、市集挑選雜貨或二手書出售,副業收入逐漸穩定後,單月可再進帳約5萬日圓(約台幣1萬元)。他坦言,剛開始時擔心體力不支、遇見熟人,但現實壓力更大;相較於做什麼也不會有具體回饋的正職,投入兼職時,每一筆外送或銷售所得,都十分清楚,也帶來成就感。 近年來,日本政府將「副業與兼職」納入勞動改革。厚生勞動省也鼓勵企業在控管工時與員工健康下開放從事第二收入。不過也有網友質疑,政府雖提倡兼職,又加強管理工作時數,若企業的評量與加班制度未同步調整,可能出現「無法加班、有時間卻沒錢花」的情況。也有因病在40歲左右退休的網友提到,在身體恢復後想一邊兼職、一邊找正職工作,但卻多次沒有錄取。想在既有兼職增加工時,卻又礙於社會保險規定,無法增加工時,只能再接外送補貼支出。由此可見,怎麼在正職工作獲得合理的報酬與評鑑,並為兼職所得確立清楚可行的規範,是許多民眾的期待。
【104職場力】
創業聯合諮詢-10/17(五)青創貸款申請與銀行往來實務-高雄場【免費】
創業聯合諮詢-10/17(五)青創貸款申請與銀行往來實務-高雄場【免費】
創業聯合諮詢-10/17(五)青創貸款申請與銀行往來實務-高雄場【免費】 📍活動時間:2025/10/17(五)13:30–16:30 📍活動地點:共創基地 204 共學教室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 11 號 3 樓) 10/17(五)新手老闆必修課|青創貸款申請與銀行往來實務 申請青創貸款該準備什麼?和銀行洽談需要注意哪些細節?許多創業者在資金籌措的第一步,常常卡在「如何規劃貸款申請?」、「銀行會審什麼資料?」。這堂課將帶你一次釐清:青創貸款申請流程重點以及與銀行往來的實務操作。 上半場主題分享由詹翔霖顧問主講,解析青創貸款申請與銀行往來實務。下半場聯合諮詢邀請新創圓夢網創業顧問與學員互動,針對創業過程中的實務問題進行現場諮詢,提供專業解答與建議。 📍活動形式: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備註 13:00-13:30 活動報到 13:30-15:00 創業主題分享 詹翔霖/ 群賢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產品服務部副總經理 15:00-16:30 聯合諮詢時間 創業顧問 參與諮詢者報名時提供創業問題 【注意事項】 1. 請先確認時間允許後再行報名。 2. 本活動屬於創業講座與諮詢服務,並非課程,無法列入創業貸款申請所需之學習時數。 3. 聯合諮詢服務形式:由多位學員共同向一位顧問進行諮詢。當您的創業問題獲得回覆後,可選擇繼續留下聆聽至活動結束,或自由提前離場。 4. 取消與出席規範: • 本服務為政府提供之免費資源。若臨時無法出席,請於活動前一上班日下午18:00前撥打 0800-589168#3取消報名。若遇電話忙線,請留言留下手機號碼以便後續聯繫。 • 若當年度累積兩次未出席且未提前通知,將不再受理您的諮詢申請,敬請珍惜並善用資源。 5. 聯絡窗口: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邱小姐 02-23328558分機382
詹翔霖 創業知能學習院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V 篇:20 個 V 開頭術語一次搞懂!】 別以為只有「VIP」跟你有關,其實「V 字頭」術語藏了超多小編日常血淚! 從影片到病毒擴散,V 字頭根本就是社群人的生活主旋律! ​ 😫「影片拍完沒人看⋯⋯」 😱「病毒行銷是病毒還是中毒?」 ​ 別再用猜的,Steven 幫你備好一份小編活命包, V 字頭 20 個術語,從專業到崩潰,一次整理給你! ​ 📌 建議珍藏+轉給還沒搞懂 Viral 是什麼的隊友! ​ 🚩【 V 篇 】數位社群行銷術語防呆包 01. Video Marketing(影片行銷) 👉 老闆覺得拍影片就會爆紅,但你知道的是剪一支要爆肝。 02. Viral Marketing(病毒行銷) 👉 想像中會自動瘋傳的夢幻操作,實際上是撞運氣+拜託朋友轉發。 03. View-Through Rate(瀏覽完成率) 👉 影片看到底的人有幾個?你本人可能都沒耐心看到最後。 04. Vlog(影音日誌) 👉 你以為只有網紅在拍,其實品牌也能記錄日常圈粉絲。 05. Value Proposition(價值主張) 👉 每次寫文案都在思考:到底我們的產品哪裡有價值? 06. Visual Content(視覺內容) 👉 老闆說圖要吸睛,結果你改了 15 次還被說「不夠時尚」。 07. Viewability(可視度) 👉 廣告有露出才算數?其實沒進入用戶眼裡根本沒意義。 08. Vanity Metrics(虛榮指標) 👉 粉絲數很高但沒互動,小編內心 OS:「這不算 KPI 吧?」 09. Voice Search(語音搜尋) 👉 越來越多人用講的搜尋,但你連打字 SEO 都還沒搞懂。 10. Verified Badge(藍勾勾認證) 👉 客戶指定要的社群聖杯,但申請流程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 11. Value Content(有價值內容) 👉 小編心想:這種知識型內容超冷門,結果發文竟然爆讚! 12. Video Views(影片觀看數) 👉 數字很美,但其實 3 秒就算一次觀看,大家都不知道內容在幹嘛。 13. Voice of Customer(顧客聲音) 👉 客戶留言不是純抱怨,其實是寶藏洞察,小編你聽見了嗎? 14. Vertical Video(直式影片) 👉 手機優先的世界,拍橫的還被說老派,小編器材再升級! 15. VSEO(影片搜尋引擎優化) 👉 影片也有 SEO!標題、描述、關鍵字,一樣都不能少。 16. Value Ladder(價值階梯) 👉 先用免費內容勾粉,再一步步帶入付費產品,小編的理想漏斗。 17. Video Retargeting(影片再行銷) 👉 有看過你影片的人,廣告請他再看一次看會不會買,沒買就再播。 18. Video Completion Rate(影片完成率) 👉 用戶看到一半就退出,小編開始懷疑人生跟腳本。 19. Virtual Influencer(虛擬網紅) 👉 不會遲到、不會情緒崩潰、不會喊漲價,是人類小編的夢幻同事。 20. Video Call-to-Action(影片 CTA 引導) 👉 沒有 CTA 的影片就像沒告白的曖昧,永遠不知道觀眾想不想買單。 ​ 💬 還有你常用的 V 字頭行銷術語嗎? 留言補充、標記夥伴,一起破解影片行銷的萬花筒世界!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中文怪物》爆紅!法國YTR酷帶百名外國人比中文,怎麼成為年度最狂節目?
《中文怪物》爆紅!法國YTR酷帶百名外國人比中文,怎麼成為年度最狂節目?
法國YouTuber酷打造的《中文怪物》獲得現象級成功,首集狂吸200萬點閱,引爆全台社群熱議。不僅掀起YouTube大型實境節目風潮,甚至可能挑戰傳統電視綜藝節目的地位?只有4個人的團隊,如何做出不輸Netflix的大製作? 文/鄭景雯 圖/酷的夢提供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中文怪物》大規模製作的野心酷熱愛台灣,吃芋頭、學中文引共鳴電視台拍不出《中文怪物》?經營模式有根本差異新製作模式的獲利實驗 YouTube節目時代到來了嗎? 過去一週,全台社群被一檔新節目洗版:《中文怪物》。 這個由來台8年的法國網紅「酷」製作的YouTube實境節目,一口氣邀請100位在台外國人參賽,結合《黑白大廚》的節奏與《魷魚遊戲》的淘汰制,挑戰誰的中文最好。最大贏家可抱走30萬元獎金,戲劇張力十足。 《中文怪物》節奏快速,一集控制在40分鐘內,考聲調、語感、聽力和臨場反應,台灣人才會學的ㄅㄆㄇㄈ也融入其中。 第一集上線兩天,點閱率就破200萬觀看人次,創下他YouTube頻道「酷的夢」單日以來最高點閱率,流量成長近350%。 社群平台上,臉書、Threads、IG全都在問,《中文怪物》到底在紅什麼? 《中文怪物》大規模製作的野心 「他的企圖心很大,一次邀請100個參賽者,同樣企劃若只是邀請20人,氣勢格局就不同,」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觀察,《中文怪物》若成功,將為台灣YouTuber樹立新的範例,鼓勵更多創作者挑戰大型製作。 節目動用了17台攝影機、30多台監視器,剪輯呈現參賽者浮誇又真實的反應。 每幾分鐘就有爆點、笑哏,讓觀眾在觀影後還會記住並討論參賽者,跟《黑白大廚》相似,「觀眾多數都不認識當中的主廚,卻會在節目結束後成為某些主廚的粉絲,」馮勃翰說。 令人意外的是,這竟是酷第一次嘗試這麼複雜的大型製作,「很多流程都是邊做邊學,」酷回覆《天下》訪談時坦言,「有一點高估我自己,」沒料到第一集迴響如此高,壓力也隨之而來。 尤其是後期剪接,光是影片素材就有17TB,第二集幾乎剪接到上架前一刻,因而延遲播出,「第一集能引起這麼大反應,一方面很開心,但也帶來壓力,」酷說。 然而他的初衷很單純,「讓更多外國人學中文,如果可以來台灣學中文就更好,」酷說。 酷熱愛台灣,吃芋頭、學中文引共鳴 而他會對台灣如此有感,得從大學時期說起。 今年30歲的酷,出生於法國、讀南錫商學院,大二時曾來台灣飯店短暫實習三個月,後赴韓國當交換生兩年半。 待在韓國的時間,酷覺得食物辣、口味重,且韓國社會過度重視輩分倫理,也比較排外。他回想起來台實習期間,台灣人對外國人很友善,很懷念在台的快樂時光,覺得有一種「被歡迎的感覺」。 於是2017年再度回台居住,成立YouTube頻道「Ku's dream酷的夢」,邀請遠在法國的家人及外國友人一起體驗台灣特有美食,受到廣大粉絲歡迎,截止目前為止,擁有216萬人訂閱。 酷尤其熱愛台灣的芋頭食品,並以此形象聞名。他擅長以幽默的方式,凸顯台法文化差異,曾帶法國高中生來台旅遊,「我帶學生們體驗生活、美食,結果真的有人因此來到台灣學中文、生活,這讓我覺得很有意義,」酷說。 由於學中文的過程,酷時常被員工取笑口音,過去就曾在頻道製作「連台灣人都聽不懂的台灣中文」系列影片,讓來賓透過廣告或歌曲來猜測發音。 許多題目,就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都猜錯,但也因而獲得共鳴,每集影片破百萬點擊,成為《中文怪物》企劃的基礎。 酷表示,原先只打算做「台灣中文聽力賽」,後來才加入更多不同類型的挑戰,「聲調關卡就是我自己最有感的挑戰,因為對外國人來說,聲調真的非常困難,」他笑說。 「《中文怪物》爆紅並非偶然,而是經過市場驗證,」《綜藝玩很大》製作人湯宗霖認為,原先這系列主題在酷的頻道就是點閱保證,在做大型企劃時,自然會把吸眼球的主題繼續擴大。 電視台拍不出《中文怪物》?經營模式有根本差異 隨著節目走紅,這波討論焦點,有不少人質疑為何台灣電視台做不出《中文怪物》?認為電視台中型綜藝節目單集製作費同樣落在100萬元上下,但只有4人團隊的酷,卻能做出不輸Netflix的大製作。 「這種比較忽略了兩者在根本上的差異,」湯宗霖認為,無論是受眾、收看方式、獲利來源、拍攝、後製方式,電視跟YouTube都截然不同。 「網路節目尺度寬,不像電視台容易受限,」一名電視台主管透露,光是《中文怪物》參賽者提到「我們共通點是0號」,「這句話在電視台就會被剪掉,否則就可能接到客訴。」但網路世界百無禁忌,用語也貼近年輕觀眾,自然能成為討論話題。 再者,湯宗霖認為,《中文怪物》賣的是勇氣,「酷挑戰了一件對他來說很難、且不一定會賺錢的事,」而這樣的熱情,能激發粉絲情感的支持和資金贊助,相較之下,電視台投入巨資被視為理所當然,卻難以獲得同樣的公眾情感支持。 然而製作《中文怪物》,對酷而言也可能是一個實驗。 新製作模式的獲利實驗 他光是籌備《中文怪物》就耗時一年,初期經費完全是自己先投入,拍攝階段才陸續找到贊助。其中有不少廠商過去從未合作過,意味他藉由新的製作模式,也打開新的獲利可能。 「過去是電視台決定什麼會紅,現在是演算法決定,」馮勃翰說,關鍵是要製作出好看、能抓住觀眾眼球的作品,同時也能吸引贊助商。 然而,馮勃翰也提醒,高成本製作可能難以回收,他以全球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最高4.4億的MrBeast(野獸先生)為例,半小時的內容就斥資250萬美金,「他觀看人次動則破億,總加點閱分潤、贊助、廣告金,內容收入一年仍無法打平。」 馮勃翰指出,MrBeast必須要靠另外創立的餐飲、巧克力品牌來賺錢,這也可能是YouTuber創作者下一步會走的路。 《中文怪物》的現象級成功,可能是台灣內容產業的分水嶺,「對電視台絕對是一次好的提醒,」一名電視台主管說。 它證明即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要有足夠創意與執行力,也能做出媲美電視台規格的作品,引發社會討論。 「台灣有很多值得被看見的文化和故事,但常常被埋沒,」酷建議創作者要勇於嘗試,不要被太保守的觀念侷限,「如果能夠更開放、更勇敢,台灣一定能創造出更多新的東西,讓世界真正看見。」 《中文怪物》每週三和週六晚間18:00於YouTube頻道「酷的夢」首播,共6集。酷的夢YouTube頻道:網址酉告有限公司:104人力銀行「酉告有限公司」酷的夢頻道公司頁 (原文標題:《中文怪物》爆紅!法國網紅酷帶100個外國人比中文,怎麼成為年度最狂節目?)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電視節目】相關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E9%9B%BB%E8%A6%96%E7%AF%80%E7%9B%AE' amount='2']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YTer】相關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keyword=youtuber' amount='2'] 推薦閱讀: 沒有壓力,做不出好節目!| 《台通》李毅誠、張家倫 | 104掌聲 異形迷等了46年的經典!《異形:地球》不只恐怖,也思考人生哲學 台灣終於也有列車電影!《96分鐘》砸1.6億、耗時9年拍出高鐵炸彈危機 2025連假看展覽》台中綠美圖首展12月登場,陳澄波、雷諾瓦、梵谷哪裡看?
【104職場力】
曾從事學校及醫院研究助理,但近日求職不順有想轉跑道的想法
曾從事學校及醫院研究助理,但近日求職不順有想轉跑道的想法
大學碩班皆就讀生物相關科系,在醫院和學校總共做了近7年的研究助理。 起先於學校做分生基因相關,後來在醫院則是做NGS序列研究,原本預期後者學完後想要開始找相關工作,可惜後者因為一些因素導致相關技術學習到一半就契約結束而離職。 個人抱持著如果沒學完就不易找到相關工作的心態,因此也是尋找相關的醫院或學校的研究助理,只是幾次面試下來的結果,感覺是他們認為我目前只習得一半因此不太願意聘請的樣子。 後來各種無聲回的結果,亦加上看著研究助理相關討論讓我思考是不是該轉到其他跑道去?曾跟相關人士談過如果要在生物領域長期發展,基本大多是朝學術界走,只是因為家庭因素也無法再花時間攻讀博班。另外在研究助理這段時間所學得的分析大多為生資相關,這段學習過程雖然有趣但就只習得皮毛而已。 如今已經30來歲,希望可以從事一份長期的工作,這樣是否該把以前所學拋棄掉從頭開始,把當時研究助理所學的資訊分析相關專精轉換跑道,還是繼續再找研究助理,將技能都熟捻後再找生技職業呢?
一人做兩人份!同事離職她被迫接工作 受不了用1招反擊主管
一人做兩人份!同事離職她被迫接工作 受不了用1招反擊主管
2025-10-07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日前有位女網友表示,同事離職後,主管暫時將對方的工作交給她,害她過去三個月天天加班,問主管「何時會補新的人?」得到的回覆卻是「妳現在不是做得很好嗎?」讓原PO心寒表示,「這是軟土深掘」。對此,多數人建議「別太能幹」。 延伸閱讀:「別再推工作給我!」2招拒絕工作量爆炸 這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有位同事離職,主管將對方原本的工作交給她,並說「妳幫忙三個月就好,找到人就交接這些工作」,但這三個月裡,她每天都做兩份工作,導致天天加班,最後受不了問主管「何時會補新的人?」主管卻皺眉回覆,「妳現在不是做得很好嗎?」 這時原PO才恍然大悟,「所謂『能者多勞」其實是『軟土深掘』」,她把多出來的工作整理成清單,上班日放在主管桌上,並表示「這些是額外的工作,請問要刪除我原本的哪些業務來因應?」主管聽完愣住,默默把清單收進抽屜。她事後感嘆,在職場善良要有爪牙,否則自己的價值只會變成「別人履歷的勳章」。 文章曝光後,引來不少討論,「多一倍的工作,薪水也不可能翻倍,真的不能太善良」、「別太能幹,久了就會被當理所當然」、「我希望妳能夠成功擺脫多餘的工作」、「妳沒有提出加薪嗎?」、「妳還能撐三個月?我最多一個月就翻臉了,出社會是學做人」、「加班要報好報滿,直接準時下班,讓老闆知道妳做不完」。 還有網友分享自身相似例子,「我一次接了兩個離職員工的工作,一接就幫忙半年,明明還有另外兩個組員,工作卻沒有平均分擔,離職後我都會如實敘述這個工作經驗,如果面試公司覺得這種情況沒問題,我也不會考慮那間公司」。
【104職場力】
南韓聞之色變的「立百病毒」是什麼?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南韓聞之色變的「立百病毒」是什麼?該如何預防與治療?
「立百病毒」是什麼?聽說目前無專門治療的藥物,感染會致死嗎?立百病毒感染症日前被南韓疾病管理廳列為「第一級傳染病」,並要求入境旅客均須完成健康申報、引發高度關注。立百病毒初期症狀類似流感,但有可能迅速惡化,本文完整整理感染症狀、治療方式、預防作法,提醒大家保持警覺,小心防範! 文/王韻雅 由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喉嚨痛原因喉嚨痛可以吃什麼?喉嚨痛可以喝什麼?喉嚨痛不能吃什麼?喉嚨痛不能喝什麼?喉嚨痛吃什麼藥?喉嚨痛快速舒緩4招 你聽過「立百病毒」嗎?立百病毒致死率可達75%,初期症狀類似流感,卻可能迅速惡化。南韓疾病管理廳近日宣布,將「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入境旅客必須完成健康申報,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優活健康網》整理立百病毒的衛教知識,包括症狀、傳染途徑、治療與預防方法,幫助民眾遠離潛在危險。 立百病毒是什麼? 「立百病毒」(Nipah virus)屬於副黏液病毒科亨尼巴病毒屬,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病毒。該病毒最早於1999年在東南亞被發現,感染對象包括人類及豬隻等動物。感染立百病毒後,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範圍廣泛,從無症狀感染到急性呼吸道疾病,甚至致命性腦炎都有可能發生。 感染立百病毒有什麼症狀? 立百病毒感染症的初期症狀與流感相似,常見表現包括發燒、頭痛、喉嚨痛、頭暈及意識不清等。部分患者可能為無症狀感染者,但也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此病的致死率約為40~75%,實際數值則取決於疫情發生地區及當地醫療資源狀況。 在嚴重病例中,感染者可能出現腦炎與抽搐,病情甚至可能在24~48小時內迅速惡化,進展至昏迷。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康復,有些患者仍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後遺症,例如持續性抽搐或人格改變等。 立百病毒的傳染途徑? 立百病毒可藉由蝙蝠及豬隻傳染給人類。人類大多數是直接接觸生病豬隻或經由呼吸道飛沫、接觸生病動物之口鼻分泌物或其組織所感染,此外,若食用遭受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椰棗或樹汁等,也可能導致感染。 雖然立百病毒主要經由動物傳播,但也有人傳人的案例。在孟加拉與印度的疫情中,曾發現病毒可透過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導致人際間傳播。 感染立百病毒該如何治療? 立百病毒感染的致死率約40~75%,不過實際情況會因為疫情嚴重程度和當地醫療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目前尚無針對立百病毒的專門治療藥物,臨床上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主要緩解症狀和維持生命機能。 常用的支持性療法包括: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使用退燒藥,例如乙酰氨基酚。 使用止吐藥,控制噁心和嘔吐。 使用呼吸器輔助呼吸。 使用抗癲癇藥物,控制癲癇發作。 此外,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Ribavirin)可能有助降低立百病毒感染的死亡率,但其療效仍存在爭議,部分研究顯示利巴韋林可降低死亡率,另有研究則未發現明顯效果。目前,印度國家疾病控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NCDC)建議在立百病毒感染病例中使用利巴韋林。 立百病毒有疫苗嗎?該如何預防? 目前沒有疫苗。雖然全球許多機構正在研發,但截至2025年,尚無疫苗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或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批准上市。 為了預防感染,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避免接觸果蝠、流行地區的豬隻及其他可能感染的動物。 避免食用被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椰棗或樹汁等食品。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動物後。 接觸動物時應佩戴手套、口罩和工作服等適當防護裝備。 醫療機構應嚴格落實感染管制措施,避免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體液(如唾液、腦脊髓液)或排泄物,照護或探望病人後務必以肥皂或含70~75%酒精的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 南韓已列為一級傳染病 根據國際媒體報導,印度南部克勒拉邦(Kerala)等地區,日前出現立百病毒病例。南韓疾病管理廳近日也宣布,新增「立百病毒感染症」為第一級傳染病,所有從印度和孟加拉入境韓國人士均需完成健康申報。 疾管署指出,目前觀察國際疫情仍然集中在印度、孟加拉一帶,雖然馬來西亞有出現零星病例,但整體評估,國際疫情和流行病學表現並沒有明顯改變。若後續觀察到國際疫情有所變化,也不排除把立百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立百病毒感染症、亨德拉病毒及立百病毒感染症 世界衛生組織-Nipah virus 農業部-立百病毒感染及其實驗室診斷 (原文標題:立百病毒致死率達75%!症狀、傳染途徑、預防一次看:目前無疫苗) 關於維護更優質的【職場健康】,推薦您這些好觀點 蕁麻疹會自己好嗎?是身體在排毒?教你「快速止癢法」多吃它可緩解 屈公病是什麼?會傳染嗎?「1症狀」與登革熱最不同:痛到身體彎起來 「恙蟲病」是什麼?高燒畏寒、頭痛倦怠症狀跟感冒超像!留意是否出現「焦痂」是重點 「流感」與普通感冒不同!醫囑感染48小時內是最佳用藥時機,錯過恐擴及全家
【104職場力】
與主管同事糾紛該如何處理呢?
與主管同事糾紛該如何處理呢?
我在工作上配合度一直都很高,與同事工作都順順的,我的主管屬於控制型主管,擅長利用邊緣化及情勒來控制下屬,前陣子突然對我態度不好,並把我手上的職務轉回去自己處理,我詢問原因他沒有實質回答我,我後來就公事公辦,主管卻一直有意無意打壓我,前陣子我與一個同事搭班因為同事偏被動只顧著自己,但畢竟是一起搭班合作的工作,所以我溝通希望能調整一下他那邊的時間分配,我語氣上走的是就事論事,也說過我並沒有針對或說誰的錯,結果同事去告狀,隔天主管找我們各自談話語帶情緒,我不受情緒影響就事論事講出來,主管處理雖然看似公平公正,但其實他是向著另一個同事在護著他,甚至讓我當了壞人的角色,很像我在欺負同事,當下的壓力以及累積的壓力讓我立刻請假回去休息,主管直接認定我是在賭氣,當下讓我感受到主管的不成熟,想詢問 1.有想要調店的念頭,但我擔心沒辦法調店 2.有想過直接溝通,但依照曾經的經驗來看短時間有效,但需要承受主管情緒上表現出來的壓力,因為他不接受任何對他的批評甚至建議
相關職缺
台中市南區 經歷不拘 學歷不拘
時薪200~270元
台南市大內區 經歷不拘 學歷不拘
月薪40,000~45,000元
桃園市八德區 經歷不拘 專科
時薪250~2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