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案報價】4大計價模式、成本利潤評估,「生存算術」技巧傳授
自由工作者或接案者想要避免「報價太低做白工」陷阱,必須從成本與利潤評估開始,掌握正確的計價方式。作者為軟體工作者,分享接案常見的4種報價模式包括時薪、包月、專案與分潤,各有適用情境與風險,幫助你建立可靠的報價策略。本文節錄自《不想上班的勇氣:軟體工作者的第一本接案指南》。
文/陳泰銘(Taiming)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全職接案者的「生存底線」算術兼職接案的「不虧錢」盈利技巧接案報價:常見的4種計價模式
在接案的世界裡,「報價」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你專業價值的具體呈現。無論是全職接案者將此視為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兼職接案者用來創造額外收益,精準的成本與利潤評估都是確保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我們將用實際的計算公式和業界經驗,幫助你建立一套堅實的報價策略,讓你的專業獲得應有的回報。記住:好的報價不是猜測,而是精密的財務規劃—這不僅關乎單一案件的成敗,更影響你長遠的職業發展。
全職接案者的「生存底線」算術
對於已經成立公司或工作室的全職接案者來說,報價絕不能只是憑感覺喊價。這是一套需要精密計算的財務工程,關係到你是否能夠在這個行業持續生存下去。
1. 全職接案者的固定生存成本
個人基本開銷(每月約5-6萬元)
居住成本:房租/房貸2-3萬元
生活支出:伙食費1萬元、交通費3千元
保險規劃:醫療險、意外險等約5千元
儲蓄投資:建議至少1萬元
公司營運成本(每月約2-3萬元)
硬體設施:辦公室租金1.5萬、水電網路3千元
專業服務:會計記帳3千元、法律顧問2千元
軟體訂閱:Adobe CC 2千元、雲端服務1千元
稅務準備:營業稅5%、營所稅預提
全職接案者開銷成本試算
分類項目金額(元)備註個人基本開銷居住成本20,000~30,000房租或房貸生活支出13,000伙食費10,000+交通費3,000保險規劃5,000醫療險、意外險等儲蓄投資10,000+建議至少公司營運成本硬體設施18,000辦公室租金15,000+水電網路3,000專業服務5,000會計3,000+法律顧問2,000軟體訂閱3,000Adobe CC + 雲端服務稅務準備按營收估算營業稅5%、營所稅預提
2. 全職接案者的專案直接成本
每個案件都應獨立計算:
素材授權:圖庫照片、字型、音樂等
特殊設備:伺服器租用、測試機購買
外包費用:協作人員的鐘點費
差旅支出:客戶拜訪的交通住宿
3. 全職接案者的隱形成本(常被忽略的關鍵)
行政時間:發票處理、合約審閱等,每月約30小時
業務開發:提案、比稿、客戶洽談的時間成本
學習進修:保持競爭力所需的課程費用
設備折舊:電腦、相機等每3年需更新
4. 全職接案者的專業報價三原則
成本加成法:
總成本 × 1.3(基本利潤率)
例如:估算成本20萬 → 報價26萬
價值計價法:
對戰略性客戶,可依商業價值報價
例如:電商系統可採營業額抽成%
階梯式報價:
基礎版:滿足核心需求
進階版:含擴充彈性
旗艦版:全程顧問服務
兼職接案的「不虧錢」盈利技巧
兼職接案雖然壓力較小,因為你賺取的是額外的收入,但仍需堅守「不賠錢」底線:
成本覆蓋原則:
直接成本(圖庫、主機等)必須 100% 反映在報價中
時間成本建議仍要計算,避免淪為廉價勞工
簡單公式:物料成本 + (工作時數 × 基本時薪)
機會成本考量:
比較同樣時間用於進修、休息或正職加班的價值
若報價無法高於這些機會的預期收益,就該拒絕
進階技巧:
可採用「業餘折扣價」培養客戶關係
但需明確定義服務範圍,避免被當成全職團隊使用
兼職接案成本計算舉例
以平面設計案為例:
直接成本:圖庫照片授權(2張)800元、特殊字型租用500元
時間成本:設計工時8小時 × 兼職時薪500元 = 4,000元
最低報價:800+500+4,000 = 5,300元(業主殺價至4,000元時就該拒絕)
平面設計接案成本試算表
成本類別項目金額(元)備註直接成本圖庫照片授權800約 2 張圖庫圖特殊字型租用500商用字型使用授權時間成本設計工時4,0008 小時 × 兼職時薪 500 元最低報價合計5,300建議不得低於此價格殺價情境若對方出價 4,000 元建議婉拒,避免虧損
以網站架設案為例:
直接成本:虛擬主機年費分攤1,200元、佈景主題購買2,500元
時間成本:建置20小時 × 正職時薪1.5倍750元 = 15,000元
保底報價:1,200+2,500+15,000 = 18,700元
網站架設接案成本試算表
成本類別項目金額(元)備註直接成本虛擬主機費用1,200年費分攤佈景主題購買2,500預設購買一次性授權時間成本建置工時15,00020小時 × 正職時薪1.5倍(750 元)保底報價合計18,700此為不虧本的最低報價
接案報價:常見的4種計價模式
1. 時薪計價
根據每小時的工時來計算報價,客戶支付的是實際工作時間或預估的工時數量。
例如:兼職類型的接案、專案長期配合。
薪資的設定其實取決於市場機制和雙方的協議。「你認為自己每小時提供的服務值多少,那就是多少。」
如果對自己的市場價位不確定,可以參考正職工作的時薪,並根據接案的性質適當調整,例如乘上1.5倍或2倍,甚至更高。這個加權的原因不只是因為你利用下班時間、兼職甚至犧牲假日來接案,還包括許多隱藏成本與風險,這些在正職工作時是由公司承擔的,但在接案時都需要你自己負責。
為什麼接案報價要乘上加權?
A. 不穩定性與風險:接案收入不像正職薪水那麼穩定,可能會遇到客戶拖款、臨時取消、需求變更等風險,因此定價時要考慮這些潛在損失。若接案專案遇到額外的溝通成本、修改需求或 Scope Creep(需求膨脹),這些時間成本都必須反映在報價中。
B. 稅務與保險負擔:正職工作時,稅金、勞健保、退休金等由公司分擔,而接案時這些支出完全由個人承擔,因此需要適當提高報價來彌補這些成本。
C. 設備與軟體成本:許多正職公司會提供電腦、軟體、辦公空間等資源,而接案時這些成本都要自己負擔,例如電腦折舊、Adobe 訂閱費、雲端空間等。
D. 行銷與業務成本:在正職工作中,專案通常由公司分配,但接案者需要自行尋找客戶、維繫關係、處理行政事務,這些時間與精力也需要反映在價格中。
E. 機會成本:若用這段時間去進修、休息,甚至正職加班可能獲得更高收益,那麼接案的報價至少要高於這些機會成本,否則不值得投入。
如何決定加權倍數?
1.5倍:適用於較低風險、短期、簡單專案,例如小型設計、程式修改、顧問諮詢。
2倍:適用於需要投入較多時間、責任較重、客戶需求較彈性的案子,例如網站開發、品牌設計、行銷專案等。
2.5倍以上:適用於高風險、高壓力、長期專案,例如全端開發、完整產品設計、長期顧問服務等。
【舉例】假設你正職時薪為500元:● 小型設計案:500×1.5=750元/時● 網站架設案:500×2=1,000元/時● 高責任系統開發案:500×2.5=1,250元/時
這樣的計算方式可以確保你不會因為低估成本而讓自己虧本或壓榨自己,同時也能讓你的接案工作更具長期可持續性。有些求職平台上的職缺也會標明時薪範圍,你願意接受這個價格,你就可以去應徵。
2. 包月計價
每月收取固定費用,並規範每月的工作天數與時數,適用於長期合作的專案或需定期維護的工作。可以理解成:每週/每月固定時數的時薪計價。
在接案工作中,包月計價就像是一份「專業訂閱服務」,特別適合需要長期配合的維護型專案。想像一下,你是一位網站維護工程師,客戶每月支付3萬元,就能享有你預留的 5 個工作天服務。這段時間裡,你負責處理網站內容更新、版面微調、安全性檢查等例行工作,讓客戶無需擔心網站運作的瑣事。
這種模式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創造了雙贏局面。對客戶來說,不必每次遇到小問題就重新議價,預算變得穩定可控;對接案者而言,則能獲得可預期的收入來源,不用每個月從零開始找案子。就像健身房會員制一樣,客戶購買的是「隨時可用」的專業服務,而你則獲得持續的收入流。
包月計價容易產生爭議的地方是:
有些客戶會覺得你的產出和你付出的時間不符比例。
若你效率高、提前完成工作,客戶可能覺得「付月費卻沒用滿時數」不划算。
包月不代表 24/7 的待命服務,有些客戶會誤解「包月」等於「隨時隨地免費服務」,下班時間、假日都找你處理小事。
因此,需要特別留意:
合約寫清楚:服務範圍、時數上限、額外收費標準。
定期檢視成本,避免做白工。
保持彈性,每年重新評估是否繼續合作。
不要怕說「不」,超出範圍的需求,堅定要求另計費用。
3. 專案計價
專案計價(Project-based Pricing)是接案市場最常見的報價方式,不以工時計算,而是根據「最終交付的成果」來訂定總價。適合需求明確、範圍固定的案子,例如:
網站開發(企業官網、電商平台、會員系統)
品牌設計(Logo、名片、視覺識別)
行銷專案(廣告影片、社群企劃、活動網站)
客戶來說,專案計價就像購買一個「完整產品包」。當客戶委託設計公司製作企業官網時,他們最在意的是最終能否獲得一個功能完善的網站,而不是設計師花了多少小時調整配色。這種計價方式讓客戶能提前掌握總成本,不必擔心接案者工作效率低落導致預算暴增。想像你是中小企業主,當你知道製作網站固定就是15萬元時,比起按工時計費(可能從10萬到30萬不等),前者顯然更容易規劃財務。
對接案者而言,專案計價其實是「專業能力變現」的最佳途徑。當你累積足夠經驗後,會發現同樣設計一個 Logo,新手可能需要 20 小時,而你 8 小時就能完成相同品質的作品。這時若採用時薪制,等於變相懲罰自己的高效率;但若用專案計價,你報價 1.5 萬元(相當於新手 30 小時的時薪),實際卻只花 8 小時,等於時薪高達 1,875 元。這種「經驗溢價」正是專業工作者該獲得的合理報酬。
「專案計價是賣『專業成果』,不是賣時間。合約越細,糾紛越少,利潤越高!」
更重要的是,專案計價能避開令人疲憊的「工時解釋戰」。我們都遇過這種狀況:客戶質疑「為什麼這個功能要開發 40 小時?」即使你列出詳細工時表,客戶仍覺得「太久了」。但若採用專案計價,雙方焦點會自然轉移到「成果是否符合約定規格」,而非糾結在時間消耗上。這就像去餐廳吃飯,你在乎的是牛排好不好吃,不會去計較廚師究竟花了 15 分鐘還是 30 分鐘烹調。
專案計價的5大注意事項:
需求範圍要「鎖死」:合約明確定義交付成果(例如:網站含 5 個頁面、3 次修改),避免客戶無限追加需求。
預留 20% 緩衝工時:專案常有意外狀況(客戶延遲回覆、技術問題),報價時多算 20% 工時避免虧本。
分期收款,降低風險:簽約收 30%、中期收 40%、交付後收尾款 30%,確保不會白做工。
「需求變更」另計費:若客戶於專案進行期間變更規格,須簽署「需求變更單」,並依內容追加費用,避免直接免費幫忙修改。
不做不熟悉的案子:專案計價怕低估工時,陌生領域先接時薪案累積經驗,再報專案價。
4. 分潤計價
根據專案能為客戶帶來的商業價值來設定報價,通常是以專案為客戶帶來的利潤比例或其他商業指標作為定價基準。
例如:● 營業額抽成(如:電商系統收取每月營業額的1-5%)● 利潤分潤(如:幫企業優化生產流程,省下的成本分20%)● 成效獎金(如:廣告投放達成KPI後額外抽佣)
這種方式讓接案者不再只是「賣時間」,而是成為客戶的「商業夥伴」,共同承擔風險與收益。
適用情境舉例
電商網站/銷售系統開發
案例:幫客戶架設電商網站,不收固定費用,改抽每月營業額 3%。
適合原因:客戶初期資金有限,但潛在收益高,雙方共享成長紅利。
新創公司合作
案例:幫新創開發 MVP(最小可行產品),換取未來 2% 股份。
適合原因:新創現金流不足,但潛在價值高。
但這種方式風險比較高,因此可以採取下列策略:設定「保底 + 分潤」機制、合約寫明計算方式與稽核權、避免與財務不透明或高風險業務合作。若客戶商業潛力大,但預算有限,分潤制可能是突破點!
節錄自:博碩《不想上班的勇氣:軟體工作者的第一本接案指南》/陳泰銘(Taiming) 著
獨家課程推薦:【設計師接案必修課】從作品集到報價,系統化讓專業變現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軟體工程類 接案】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jobs/search/?jobcat=2007001000&mode=s&page=1&ro=2&keyword=%E6%8E%A5%E6%A1%88&order=15' amount='4']
更多【自由接案】分享:
上班族也掀「斜槓兼職」熱潮!高薪兼職時薪破千,兼職工作機會懶人包
「接案作品集」怎麼準備?6大要素及不同客戶應對技巧
接案族該如何報稅?一文搞懂「接案外包」的報稅技巧,趕快收藏!
設計接案合約必備5大要素!保護權益必知,終結客戶鬼打牆
接案報價不是憑感覺!給新手的基礎報價公式參考
2025 最完整免費接案平台、接案社群總整理(附設計、行銷外包接案工作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