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公共衛生醫師
AI 專區
學習
課程
證照
測驗
共學
公共衛生醫師
1. 建置監測系統與流行病學分析,發布風險溝通 2. 規劃疫苗與防疫策略,指揮接觸者追蹤與隔離流程 3. 環境衛生與食品藥物管理之稽核與查處 4. 辦理健康促進方案與社區動員,跨局處協作 5. 研擬法規與指引,辦理訓練與績效評估
更多
月薪中位數
資料搜集中...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公共衛生醫師 必備技能
你還缺
?
項
?
項已具備
登入看你專屬的技能分析
馬上登入
公共衛生醫師 技能測驗
職場小白求職知識大考驗
技能測驗
92 人測過
立即測驗
Python 程式設計技能測驗
技能測驗
6504 人測過
立即測驗
多益線上英文檢測
技能測驗
0 人測過
立即測驗
公共衛生醫師 都在看
感恩節快樂 先感恩、先付出,就會越來越富有
感恩節快樂 先感恩、先付出,就會越來越富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UPPTLyluY 你喔感恩節快樂 昨天我帶著家人、孩子,還有夥伴去當志工 陪非洲孩子們一起玩手作,真的好快樂啊 看到孩子還有夥伴們發自內心的笑容 人生一切的苦和累都消除了 你會覺得一切都好值得,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 很多人認為,人要先努力賺錢,等有錢了再去做好事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這輩子都很難真正富有 人不是因為擁有了,才去感恩 而是因為感恩了,才會擁有 如果你內在匱乏、只會抱怨,你什麽都得不到 你只會得到更多的被剝奪、被排斥 如果你什麽都沒有 但你依然感恩自己的存在、感恩自己還能呼吸 感恩自己還有水喝、感恩你還可以給陌生人微笑 感恩你可以為他人付出、感恩你能捐點零錢 你發自內心的為此感到喜悅,感覺自己還擁有點什麽 這樣老天會讓你擁有越來越多 也就是你要先成為一個有愛的人的狀態,那你自然而然會得到更多愛 你要先成為有錢人的狀態,自然而然會越來越有錢 很多人會說我的人生充滿不幸,都是委屈 其實這樣的人啊,更需要練習讚美、感恩、分享 持續練習感恩,就會有奇蹟發生 你的運氣、還有你身邊的人都會越來越好 讓我們一起因為愛所以分享,因為感恩所以付出 #Htogether #一起做好事 #H大使
2026 創業課程推薦:新創企業主必修培訓完整指南
2026 創業課程推薦:新創企業主必修培訓完整指南
2026 年的創業環境比任何時代都更講求速度、彈性與專業,新創企業主若想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僅靠熱情與直覺已經遠遠不夠。隨著 AI 技術普及、消費者行為快速變化以及數位化浪潮席捲各行各業,創業者必須具備更完整的商業知識與更敏捷的市場判斷能力。創業課程因此不再是選修,而是新創企業主的必修科目。一門優質的創業課程能夠補足知識缺口、快速提升決策能力、建立扎實的經營基礎,同時降低試錯成本,讓企業在成長初期更快站穩腳步,也更能避免因盲目摸索而走向失敗。 選擇創業課程的核心價值,在於能用最短時間吸收專家累積多年才得出的經驗智慧。創業培訓課程不僅教你理論,而是提供可立即使用的工具,包括商業模式設計、財務預測、行銷策略、業務拓展、領導力與產品定位等多重面向,幫助新創企業主建立全局視野並做出更有效率的選擇。此外,高品質的課程通常伴隨導師制度與同儕社群,創業者能在課程中建立人脈、獲得回饋,甚至取得合作機會,這些都是自學難以達成的成果。實務上,參與培訓的新創企業,其五年存活率遠高於未接受任何訓練的企業,足見專業學習對企業成長的重要性。 在分析 2026 年的市場趨勢後,我們歸納出三項最受創業者重視的課程方向。第一是 AI 與自動化的整合。AI 已成為企業營運能力的放大器,新創企業主必須理解 AI 工具、資料分析與自動化流程如何應用在行銷、客服、營運與產品優化上。創業者若能掌握 AI,便能以更低成本完成更多事情,加速規模成長。第二是數位行銷與品牌經營。現代消費者獲取資訊的方式多元且分散,因此創業者必須掌握內容行銷、SEO、廣告投放、社群經營及品牌定位技巧,才能在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第三是永續經營與 ESG。即使是小型新創,也越來越需要面對投資人與客戶對永續的要求。了解 ESG 框架、永續商業模式與綠色價值主張,已成為打造企業未來競爭力的一環。 在眾多課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創業課程,取決於創業者自身的階段與需求。初創階段適合選擇具備基礎商業知識、商業模式建立與市場驗證的課程;若已開始營運,則應選擇針對行銷、營運效率或團隊管理的課程;成長型企業則需要更具深度的策略規劃、財務管理、AI 整合及領導力訓練。要挑選課程時,建議優先評估講師的實戰經驗而非僅看名氣,因為真正能帶來價值的講師通常具備創業實績或長期顧問背景,能提供更貼近市場的指導。同時,課程是否提供工具模板、是否具備案例解析、是否有後續輔導機制,也是判斷品質的重要指標。 2026 年市場上已有不少具代表性的創業課程,例如啟程教育學院提供入門型課程,適合完全沒有基礎的創業新手,內容著重於基礎專業與觀念建立。若創業者需要更高層次、更能落地執行的課程,則可選擇強調策略、行銷與 AI 實戰整合的企業顧問型課程,例如戰國策戰勝學院,主打將企業經營方法濃縮成可直接使用的工具,並以案例、演練與導師式輔導作為核心,特別適合希望快速突破瓶頸、重塑商業模式或提升成長速度的新創企業。 創業者在學習硬實力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軟實力。硬實力包括財務知識、行銷技能、產品開發與市場分析,而軟實力則包括領導力、決策力、抗壓性、溝通與影響力。成功的新創企業主通常兼具兩者,而優質創業課程應提供能練習軟實力的互動方式,例如角色扮演、情境討論或團隊挑戰,讓創業者在面臨真實壓力時,能以更成熟穩定的方式帶領企業前進。 總結來說,2026 年的創業環境競爭激烈且瞬息萬變。創業課程不只是學習,更是一項提升存活率與放大企業成長速度的戰略投資。一門優秀的課程能讓創業者在最短時間獲得市場實戰方法、建立正確經營思維、掌握 AI 與行銷等新時代能力,並避免走錯路。根據您的需求與企業階段,建議優先選擇具備實戰導師、提供具體工具並能協助落地執行的創業課程。當您投資在成長,您的企業也會以更快速度回饋成果。 常見問題方面,若您沒有任何商業背景,依然非常適合參加創業課程,因為許多課程從零基礎開始教授商業思維與實務工具。線上與線下課程各具優勢,若您需要彈性則選線上,若需要高互動與人脈則選線下。課程費用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皆有,真正值得投資的是能為企業帶來可量化成效的課程。政府單位如中小企業處與青創機構也提供免費或低價資源,可作為入門的補充學習。至於師資判斷,應以實戰經歷而非學歷為主。最後,要記住課程無法保證成功,但能大幅降低風險並提升成功機率。 若您正在尋找能提供深度策略、行銷、AI 整合並能真正協助企業落地執行的創業課程,戰國策戰勝學院將會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學院由林尚能顧問領軍,擁有超過 25 年企業輔導與創業策略實戰經驗,擅長將複雜概念拆解成企業能立即應用的流程與工具,協助新創快速掌握成長節奏並建立完整商業模型。若您正在尋求突破、正在迷惘、或希望打造可持續成長的創業路線,歡迎撥打 0800-003-191 或至 mo.com.tw 提交需求,我們將在 24 小時內協助您規劃最適合的創業學習方案。現在預約還可免費獲得《100 個老闆最頭痛的問題》電子書,讓您快速補強創業盲點,打造更強大的企業基礎。
工作適應不良也求助無門
工作適應不良也求助無門
到新公司上班幾個月,覺得自己上手的速度比預期還慢。帶我的同事對其他人都很有耐心,但對我卻經常只願意講一部分事情,多問幾句就會發脾氣。人資甚至說過以往同事都覺得他很熱心,所以我更不明白為什麼我剛來沒多久,他就只這樣對待我。 一開始以為是自己想太多,但後來發現,他會刻意約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一起吃飯。主管生日慶生活動時,也沒有問我要不要一起,讓我感覺被排除在外。 偶爾他還給出不完整或錯誤的資訊,害我要問很多人反覆確認,才能避免犯錯。這些事情讓我真的很低落。 但我有經濟壓力,不確定是不是該趁三個月之內趕快放手裸辭。最近幾乎每天累到沒力氣找工作或做其他事情,身體狀況也很差,感覺很難撐下去。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2026 內訓講師推薦:10 大專業企業講師完整介紹
2026 內訓講師推薦:10 大專業企業講師完整介紹
2026 年的企業競爭環境快速變化,人才培育成為左右企業成長速度的關鍵。內訓講師不再只是課程的授課者,而是企業組織變革的重要推手。一位真正優秀的企業講師能夠讓員工把策略變成行動,把知識變成績效,因此找到適合的內訓講師比以往更重要。面對市場上眾多講師選擇,企業需要一套清晰的評估標準來判斷講師是否具備專業深度、實戰能力與教學效果。2026 年的講師挑選不只是看名氣,而是要找最能與企業文化契合、並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夥伴。 挑選內訓講師時,企業應從三個核心面向來評估。第一是專業背景與知識深度。一位好的講師必須掌握管理、組織心理、產業趨勢、AI 應用等核心知識,也要能緊跟變化快速的商業世界,避免課程過時。第二是實戰經驗與產業洞察。只有真正走過企業經營、團隊帶領或策略落地的人,才能在課堂中提出有用的案例與方法,避免流於理論。第三是教學設計與現場掌握能力。好的講師懂得如何讓員工從被動聽講轉為主動參與,透過情境、工作坊、角色演練或討論,讓學習直接連結工作。 在整理眾多講師資料後,我們為 2026 年企業精選出十位表現最亮眼、實戰能力最強的企業講師。每位講師都擁有明確的領域專長,也曾協助大量企業取得實際成效,適合不同規模與產業的企業參考。 第一位是策略與領導發展領域的張偉倫顧問,他擅長協助高階主管面對不確定性,提升決策品質與變革管理能力。他的課程結合理論與跨國企業案例,能有效協助主管看清企業策略方向,並帶領團隊跨越轉型瓶頸。 第二位是專精數位行銷與品牌策略的陳心怡老師。她擅長以數據驅動行銷,協助企業優化 ROI,並精通 SEO、內容行銷、社群策略與廣告投放。她的課程非常適合需要強化行銷部門戰力的企業。 第三位是企業經營與 AI 應用領域的林尚能顧問。他以超過 25 年的企業輔導經驗,將複雜的策略與 AI 工具轉化為企業可直接落地的流程,是許多企業主與主管最信任的實戰導師。 第四位是財務管理的專家王明德博士。他擅長讓非財務背景的主管也能快速理解財務報表、預算、成本控管,是提升管理層財務思維的最佳選擇。 第五位是溝通與跨部門協作專家李雅雯老師。她以心理學為基礎,教授溝通技巧、衝突管理與談判方法,能有效提升團隊協作效率。 第六位是績效管理與人資系統顧問吳宗翰。他擅長 OKR、績效制度設計與人才發展架構,能協助企業建立完整的人力資源成長體系。 第七位是創新與設計思考專家許文傑老師。他強調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引導團隊透過設計思考流程來解決複雜問題,特別適合研發或新產品開發團隊。 第八位是供應鏈與精實生產顧問趙佩琪,她專精 Lean 與 Six Sigma,曾協助多家製造業降低成本、提升品質,也擅長供應鏈風險控管。 第九位是簡報與表達教練鄭凱文老師,他能有效協助主管提升簡報邏輯、視覺呈現與說服力,是各層主管最實用的核心課程之一。 第十位是啟程教育學院,他們擁有多位講師與標準化課程,可快速滿足企業大量訓練需求,適合需要通用職能培訓的企業。 企業在選擇講師時,除了看講師本身,也需要考慮講師是否能真正融入企業需求。建議企業在課前安排訪談,讓講師了解企業文化、現況與痛點,並要求講師根據需求客製內容,以確保課程真正能提升團隊能力。選擇講師時也要避免只看名氣或價格,因為最貴的講師不一定最適合,最便宜的也可能完全無法改善現況。最好的講師永遠是最懂你的企業、最能解決問題的人。 為協助企業做出最佳決策,我們整理幾項常見問題。例如,如何判斷講師是否具備實戰能力?建議要求講師提供真實案例,並觀察其是否能提出具體方法,而非只談概念。企業講師的費用差異大,該如何設定預算?一般建議依課程重要度分配預算,而非以價格做唯一標準。講師能否客製內容?優秀講師應具備調整課程的能力,並能根據企業情境改寫案例。課後如何評估成效?可依學習、行為與績效三階段進行追蹤。至於企業是否需要購買機構式服務或聘請獨立講師,則需依企業的規模、預算與需求深度來判斷。 企業若正在尋找能協助策略落地、強化管理與推動轉型的講師,戰國策戰勝學院會是非常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學院由具備 25 年以上企業輔導經驗的林尚能顧問帶領,擅長將策略、行銷、組織與 AI 工具整合為可執行的方法,並協助企業打造具備競爭力與適應力的團隊。若您的企業正面臨人才培育、轉型升級或行銷突破的需求,歡迎聯繫戰勝學院 0800-003-191 或透過 mo.com.tw 提交需求,我們將在 24 小時內為您提供最適合的講師建議與完整內訓方案。立即預約還可免費獲得《100 個老闆最頭痛的問題》電子書,協助您快速掌握企業成長關鍵。
你需要助学贷款吗?..
你需要助学贷款吗?..
如果你需要贷款学习,请告诉我,我可以提供利率非常低的贷款,几分钟内即可到账。( leoaria69@gmail.com ) ,
【 最新 AI 成功行銷案例解析 】W13 聽歌也能偷偷被洗腦⋯⋯
【 最新 AI 成功行銷案例解析 】W13 聽歌也能偷偷被洗腦⋯⋯
🔥 行銷解析:《A.I. JK》by JK Estética Avançada 🔥 案例連結 https://tinyurl.com/3j24xczz 🪧 品牌名稱 Standard Bank ✨ 行銷目標 Standard Bank 想讓自己的手機銀行 App,在潛在使用者心中不只是「銀行/金融工具」,而是「貼近生活、懂你習慣」的好夥伴。於是這次他們不走傳統打廣告打排插廣告的路,而是鎖定會用音樂串流服務、追求流暢體驗、討厭被廣告打斷的年輕/數位族群,目標是提升 App 的認知度與下載量,同時也重塑品牌在年輕人心中的科技與潮流形象。 ✨ 策略手法 他們 + 代理商 M+C Saatchi Abel 聯手,決定跳脫傳統廣告「打斷你、要你看/聽廣告」的方式,而改走「潛移默化、融入日常」的路線 — 利用 AI 生成音樂,創作 17 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每首歌其實都是一支「銀行 App 的廣告」,但聽起來就像普通音樂。這招讓廣告變得不打擾、不突兀,直接融入聽歌者的 Spotify/YouTube Music 清單裡。 ✨ 執行創意 從一支腳本出發,AI 被給予成千上萬 prompt,一次生成 17 種不同音樂風格 —— 從 Afrohouse、Amapiano,到 Country Rock、Reggae……對應南非各種主流聽眾口味。而其中隱藏的訊息,就是引導聽眾下載並使用 Standard Bank App。聽者可能一開始不以為意,但歌詞/氛圍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覺知 + 好感」的建立。這種「不打擾,只融入」的創意手法,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尊重使用者體驗的新廣告思維。 ✨ 效益結果 這波活動的成效相當亮眼:原本設定目標曝光量是 1,000 萬次,結果已經突破 4,000 萬次以上。觀看完畢率(view‑through rate)高達 40%(遠高於業界 15% 基準)。同時,App 下載量也超過預期目標達成率 110%。更重要的是,品牌形象從傳統銀行轉為「科技感 + 潮流感 + 尊重使用者生活型態」,成功打入年輕族群心中。 ✨ 應用啟發 講真啦,Standard Bank 這招「不打擾,只混入」的 AI 音樂廣告,可是給我們台灣品牌一劑很有力的啟發藥水。想想,我們平常滑手機、聽歌,如果突然跳出 Bank/貸款/信用卡廣告,多半就是「關掉跳過」,對吧?但如果是「一首歌」──你以為你在聽歌,結果裡面藏著品牌訊息,那效果可能就不一樣。 舉例來說: ・假如台灣某間年輕人愛去的咖啡店/茶飲品牌,要推新飲品,可以做一系列「AI 幫你譜歌」:比如創作適合夏天、午後、微涼夜晚聽的歌,把新品 vibe 淡淡灑在歌詞裡 → 聽歌的時候順便對新品有感覺。 ・或者文創、服飾品牌可以做「生活歌單式廣告」:AI 幫你做一首歌,給「下班後散步」「夜市晃晃」「朋友聚會」這種生活場景歌單,每播放一次,就像是品牌在提醒 ──「欸,我們在你生活裡,不只是看得到,也聽得到」。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打擾、不反感、還可能讓人不自覺愛上你的「聲音」。比起大砲式廣告,要人停下來看/聽/接受,這招更像是「悄悄滲透」,偷偷卡進人心。 最後一句,送給台灣品牌一句話:「別只是想辦法搶注意力,有沒有想過,用 AI 偷偷走進人家 Spotify/YouTube,那種不知不覺就愛上的感覺,比大聲喇叭還威啦!」 - 引用出處: ・Standard Bank ・Agency: M+C Saatchi Group 🤝 各單位邀課或行銷需求:歡迎私訊聯絡! 或洽 smallballmj@gmail.com
2026 企業培訓費用完全解析:最新報價與預算規劃
2026 企業培訓費用完全解析:最新報價與預算規劃
2026 年的企業競爭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人才實力成為影響企業成長幅度的最大變因。因此,企業培訓費用並非額外開銷,而是強化戰力、提升效率與推動轉型的重要投資。要規劃合理的培訓預算,企業必須先理解市場上培訓費用的形成機制。在 2026 年,培訓費用主要受到五項因素影響,包括培訓主題的專業難度、講師資歷與口碑、課程是否需要客製化、訓練時數與參與人數,以及授課地點或是否需要額外服務。例如,AI、永續 ESG、數據分析等高度專業課程因講師稀缺與設計難度高,費用通常遠高於基本溝通或團隊合作課程。此外,若企業希望講師依照自身產業與文化進行內容改寫,成本也會因準備時間增加而顯著提高。授課若跨縣市或需要住宿交通,也會納入培訓費用的最終報價中。 目前企業教育訓練費用的市場計價方式大致分為三種。第一是講師日薪或時薪制,適合短期課程,計價方式最清楚,也最方便掌控預算。第二是專案總包制,通常用於主管梯隊打造、企業轉型專案或需要多階段課程的培訓計畫,包含訪談、教材設計、課後追蹤等內容,費用雖較高,但最適合希望獲得全面改善的企業。第三是年度訂閱制或顧問制,企業以固定預算購買一年內的課程時數或顧問服務,適合大量培訓需求或正在強化人才策略的公司,能讓平均單場成本下降並提升彈性。無論採用哪一種模式,企業在談判時務必確認報價是否包含講師交通、教材設計、課後追蹤、學習平台等費用,以避免後續追加成本。 企業若希望讓每一筆內訓預算都花在刀口上,則需採用系統化的預算規劃方式。第一步是人才與能力盤點,找出企業真正需要補強的技能,而非憑感覺購買課程。第二步是明確課程的優先順序,把預算集中投入在與企業策略最密切相關的能力,例如 AI、管理、業務成長、永續治理等領域。第三步是善用政府補助,例如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計畫,可補助課程與講師費用,大幅降低企業教育訓練成本。第四步是設計培訓 ROI 追蹤機制,包括課程前後的能力差異、主管回饋、專案成果、流程效率提升等,讓高層確信每一筆培訓支出都能帶來可見成效。 從 2026 年的趨勢來看,企業培訓費用的分配呈現明顯變化。AI 與數位技能已成為剛需,企業在此領域的投資逐年增加;混合式學習迅速普及,結合線上課前預習與線下工作坊,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學習效果;軟技能課程逐漸顧問化,企業希望看到行為改變,因此講師更需深度介入;員工心理健康與福祉課程快速上升,企業發現降低離職率本身就是最大的節省成本。這些趨勢不只改變課程型態,也使企業更重視培訓的整體策略規劃。 總結來看,企業培訓費用不是支出,而是企業在高速變動市場中的生存工具。當企業願意投入系統化的訓練,員工能力會跟著進化,組織效率提高,人才留任率提升,整體執行力與競爭力自然快速成長。真正有效的投入方式不是買越多課程,而是買對課程、用對方法、選對夥伴。只要能讓培訓與企業目標緊密結合,企業就能以最合理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成長效益。 常見問題 FAQ Q1:中小企業應該投入多少比例的預算在培訓? 一般建議為年度營收的 1% 到 3%,高成長型企業可拉高到 5%。若剛開始規劃,可先從約 1.5% 開始並逐年調整。 Q2:高價顧問課程如何判斷是否值得? 需評估講師是否具備深度實戰經驗、是否能解決企業策略性問題,以及是否包含課後輔導。若能改善管理或提升營收,高價課程通常更具投報率。 Q3:內訓費用中,講師費與教材設計費的比例如何? 標準課程多為講師費占六到七成;客製化課程則因準備時間多,教材設計費可能占到三到四成。 Q4:企業常忽略哪些隱藏成本? 包含員工工時成本、場地租借、設備租用、講師交通住宿、課後追蹤系統費用等。 Q5:政府補助是否能涵蓋所有項目? 大多補助講師費與課程相關直接成本,但不包括行政成本、員工工時及娛樂性活動。 Q6:線上課與實體課費用差異大嗎? 一般線上課較便宜,但若是混合式或含互動輔導的線上課,其費用可能與實體課接近。 Q7:如何避免課程花錢卻沒效果? 需要主管支持、課後落地機制、行為追蹤與績效連結,並選擇能提供後續輔導的專業機構。 您的企業若需要完整的培訓規劃、策略落地或顧問協助,戰國策戰勝學院能成為最值得信賴的成長夥伴。我們整合企業經營、行銷轉型、人才培育與 AI 技能等多項服務,由具備 25 年以上企業輔導經驗的林尚能顧問領軍,協助企業打造真正能落地的訓練與成長系統。歡迎透過 0800-003-191 或 mo.com.tw 聯繫,我們將提供專業諮詢並協助您制定最適合的 2026 培訓藍圖。立即預約還可免費獲得《100 個老闆最頭痛的問題》電子書,協助您快速分析企業當前的成長瓶頸。
高階主管強推親友應徵,如何兼顧專業與人情?
高階主管強推親友應徵,如何兼顧專業與人情?
部門缺行銷,財務部高階主管卻強力推薦沒有經驗的親友來應徵,三不五時從「關心」到「關注」、甚至「關說」,你會如何處理?職涯教練Simon建議,處理這類有人才招募與人情兩面考量的案件時,應先向推薦主管致謝,並依公司正常程序處理;即使已經看出人選不符合,仍須與候選人聯絡及溝通,例如20分鐘面談,以驗證判斷並留下紀錄;給予不錄取通知之前,應先知會推薦人,並提供客觀理由,最好有其他不符資格但條件更強的人選經驗,作為比較基礎。最終目標是堅守專業,用流程應對壓力,圓滿處理人情。 【本集來賓】Simon:職場教練,104資訊科技董事、前104人力銀行總經理、前中國飛利浦數字影像系統中國區業務總監、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目前仍協助新創及社企擔任(經管/領導力)顧問。 【本集重點】02:18 高階主管推薦親友任職,該怎麼應對人情壓力?04:53 推薦人的關心、關注與關說,怎麼應對?08:55 照SOP執行,再兼顧人情義理19:02 直系親屬、配偶避免同一部門24:10 國王的人馬要保持等距關係,謹慎處理用人方式和相處之道28:20 主管推薦人選,能先跟利害關係人面談,如共事同儕與部屬,藉以判斷 ▍ 解決職場難題,你還可以聽EP561【粉絲敲碗】工作壓力大,如何調適身心? 遛狗x運動x玩空拍!他讓情緒從工作中抽離 EP511【粉絲敲碗】社死!升遷3個月被拔官,該走該留? 轉職先評估「成長空間」,避免火山跳火海 EP465【粉絲敲碗】內向 I 人上台皮皮挫,怎麼辦?暴力療法!多上台,強迫公開練習
企業培訓,得請外部講師?!員工兼內部講師,知識煉金術!
企業培訓,得請外部講師?!員工兼內部講師,知識煉金術!
企業培訓員工,一定要請外部講師嗎?外來的和尚會唸經?不一定!企業講師廖孟彥分享,企業打造內部黃金講師團隊三步驟:1.優先盤點內部需求,梳理出關鍵核心技術、或重複率較高的課程。2.針對符合條件的員工進行知識萃取,培育成為講師。3提供激勵和保健因子,避免員工太忙而降低擔任內部講師的意願,同時協助員工從「工」、到「匠」、升級到「師」。 【本集來賓】廖孟彥,秧碩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企業知名講師。江湖人稱孟老師,國家人才發展獎諮詢輔導顧問,暨勞動部TTQS評核委員。曾任中華汽車人才培訓中心營運長暨首席講師、中華汽車管理部主管、安泰銀行人資部襄理。 【本集重點】 03:18 企業執行講師團的痛點:「四不一沒有」04:15 打造內部講師團三支柱07:55 讓講師持續投入的動機與激勵14:12 激勵因子:如講師專屬停車位;分級有不同榮譽感22:42 訓練講師,練經成金,傳承企業DNA30:20 當內部講師對個人職涯的發展38:13 擔任內部講師有助人脈經營、提高能見度 ▍ 友善職場如何做?你得聽EP556【雇主品牌】三步驟評估「育才」成效。破解迷思!員工培訓並非企業福利 EP547【雇主品牌】當他身心崩落,如何接住每一位員工?不做這5件事,避免對方掉入情緒流沙 EP448【雇主品牌】員工激勵「獎」在心坎裡。 公開「有面子」,獎酬「有裡子」,WFH「有彈性」
做不到的工作不必硬撐!內向人學會轉換「自卑特質」就能成功
做不到的工作不必硬撐!內向人學會轉換「自卑特質」就能成功
內向人總覺得自己不夠快、不夠外放,甚至因做不到某些事而感到自卑?其實,內向者的成功關鍵在於學會活用看似「缺點」的內向人特質,了解如何善用自身特質,你會發現人生與職涯都能輕鬆許多。本文節錄自《世界上最溫暖的內向人說明書》。 文/井上由香里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內向人的強項及職場成功案例案例1:做事要多花好幾倍時間…找到強項成功轉職案例2:辭掉接待客人的工作,重新找到工作意義你一定也有自己的強項 「活用內向人特質」,人生會瞬間變得輕鬆 捨棄「想克服棘手的事」這種心情是活用內向人特質的重點。努力克服棘手的事,或許也能夠達到某種程度,但原本就很擅長那件事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做到,反而會突顯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到」。強求做不到的事只會讓你難受,把「必須什麼事都做得到」的心情隱藏起來而已,因此請捨棄完美主義吧。 從內向人的立場來看,或許會覺得外向人很厲害,擁有自己沒有的特質;但反之亦然,對外向人來說,內向人也相當了不起。 內向人的強項及職場成功案例 內向人的強項範例: 先在腦中仔細整理想說的事,再說出口 假設幾種可能性,審慎考慮 埋頭努力,穩定推行事務 對內向人來說,這些都是「普通的事」,對外向人來說卻是很難做到、一點也不普通的事。 其實自己感到自卑的事,往往是周圍的人覺得「很厲害」、「我做不到」的事。只要了解如何掌握自己擁有的特質,看法就會大幅轉變。 例如「在意太多事,沒辦法像其他人一樣迅速俐落」,即使認為這是自己的缺點,但只要換個角度想,「風險管理能力好、不會有疏漏、能讓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反而會成為你的特色。 「活用內向人特質」並非凡事努力,而是調整能夠發揮自身強項的心理狀態或環境。 案例1:做事要多花好幾倍時間…找到強項成功轉職 K小姐曾任職於製造業,突發狀況不斷、被要求配合客戶速度的職場環境,使她的內心產生莫大壓力。「我做事太笨拙」、「做事比其他人要多花好幾倍的時間」令她感到自卑,只能拚命完成每一項要求。 某天精神不堪負荷的K小姐,因罹患適應障礙症而不得不辭職。不過辭職後,在重新檢視自己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擁有「擅長將資訊統整成簡潔易懂的文章」、「只要花時間就能完成品質好的成果」這些強項。現在的她成為文字工作者,深受客戶好評,邀約不斷。即使沒去做不擅長的跑業務或開發新客戶,也能穩定獲得工作、推掉突如其來的棘手委託,以自己的步調工作。 案例2:辭掉接待客人的工作,重新找到工作意義 任職於零售業的E先生,對接待客人一事感到煩惱。「這樣說好嗎?」「也許會傷害對方」,因為容易想東想西,做事變得綁手綁腳。看到溝通能力好,和客人對談如流的同事令他失去了自信。 在尋找強項的過程中,他發現比起接待客人,自己更擅長「專注致力於固定的事」,能夠輕鬆完成。現在他轉職去做服務業的幕後行政工作,表現相當活躍。正因為是深思熟慮的內向人,所以會仔細觀察對方,給予周到的支援,受到同事好評也讓他得到很大的成就感。 不是去獲得自己沒有的新技能,而是減少棘手的事,鎖定擅長的事,緊握手中的王牌。 有些人認為「只要努力什麼都做得到」,但偽裝成別人對心理會造成很大的負擔。魔鬼教練24小時緊跟在身邊,對你大喊「再加油一點!」的人生算得上是幸福嗎? 鎖定可以發揮強項的事,活用內向人特質肯定會輕鬆很多。強項本來就是比別人出色的特質,不必特別努力就能順利做到。而且對身心的負擔較小,即使沒有時刻督促自己「必須不斷努力」也能自然而然持續下去。 Point 不是全部都做得到也沒關係 比起全部拿到滿分,改以「強項滿分」為目標。 你一定也有自己的強項 「我想實現『活用內向人特質的生活方式』,可是我有強項嗎……」也許有些人會為此感到擔憂。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強項,而且一定找得到。 人們很關注「自己的強項」,所以有許多「診斷個人強項的網路測試」或關於強項的書籍、協助找到強項的諮商服務等,實際上試過的人應該也很多。 即使如此,有些人對自己的強項充滿自信,閃閃發光;有些人卻對診斷結果抱持懷疑態度,沒有自信。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那是因為我們心中同時存在著「想改變」和「想維持原樣」的相反心情,兩者產生糾結。 心理學博士古宮昇在其著作《終身受用!專業諮詢師的傾聽基礎》(一生使える! プロカウンセラーの傾聴の基本,綜合法令出版)中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尋求成長,期許『想要改變」的衝動(尋求自我實現的衝動),以及『不想改變」拒絕變化的衝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衝動使我們的內心產生糾結。」 雖然有「想要找到自己的強項加以活用」的念頭,但另一方面,接收到可能會改變的預感,又會因為「害怕改變」而裹足不前。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矛盾心理,並不表示你「很糟糕」。 所以,就算內心動搖、感到擔憂也沒關係。為了能夠運用強項,讓人生變得輕鬆,請先接受自己會有「不想改變的心情」而內心糾結的狀態。下定決心,「為了找到強項有所改變,我要勇敢踏出這一步」。光是這麼做,在接下來的「活用」步驟就會有很大的進展。 強項好比鑽石的原石,即使找到、了解它的存在,它也仍舊只是顆石頭。也就是說,為了實現「活用內向人特質」,找到強項後持續磨練是不可或缺的。 活躍於海外的大聯盟球星大谷翔平,即便已是世界頂尖的選手,每天仍持續練習。除了與生俱來的體格與才能讓他能夠有亮眼成就,之所以能成為風靡全球的選手都是拜持續磨練自身強項所賜。無論是誰,若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就必須了解並磨練強項。 Point 任何人都擁有強項。 接受「感到擔憂的心情」。 節錄自:平安文化《世界上最溫暖的內向人說明書:一定會是你的最後一本內向人書籍!獻給I人的人生使用說明!》/井上由香里 著 推薦閱讀: 內向I人推薦工作盤點!報告揭2025年最適合內向者的10大高薪工作 個性低調要怎麼被看見?內向者必學4招「不張揚自我行銷術」 解鎖你的「內向天賦」!4種內向性格解析,代表名人出列
本人換了30份工作 我是不是只能餓死在這社會上?
本人換了30份工作 我是不是只能餓死在這社會上?
本人有自閉症, 強迫症, 躁鬱症, 反社會人格還有血管運動性鼻炎 因為這些病我沒辦法工作 我一共換了30份工作 不是被開除就是做不好自願離職 去身障職重中心找工作 職管員還不想幫我找工作 跟我說依我的狀況還不適合去庇護場所工作 我只想問 我會不會因為有因為有 自閉症, 強迫症, 躁鬱症, 反社會人格還有血管運動性鼻炎 一輩子無法工作 只能餓死在這個現實又自私的社會上?
想請問以下情況會建議換公司或是留下?
想請問以下情況會建議換公司或是留下?
優點:薪資待遇中等(須看業績獎金)、工作環境近且新、工作內容彈性 缺點:福利刪減、內部制度不穩定,主管無法帶領團隊、擔憂公司無成長空間
有AI技能平均薪資提高47%!求職履歷該放上的3張AI證照
有AI技能平均薪資提高47%!求職履歷該放上的3張AI證照
AI在職場上的重要性,如同10到15年前的Microsoft Office,不是「加分項」,而是「沒有就不會錄取」的技能。AI專家提醒,「AI素養」不只是會在ChatGPT輸入指令而已。推薦3種有幫助的AI證照,幫助縮小知識差距,把AI應用在特定的工作領域上,並用來優化、設計出新的工作流程,為履歷加分。 文/樂羽嘉編譯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擁有AI技能的4個好處企業想看到的「AI素養」是什麼?3張2025年履歷必備AI證照為什麼這3張證照特別重要? 如果你希望在2025年進入一家具有前瞻性思考能力的企業工作,AI素養與技能是100%沒得商量的基本條件。 現在,AI在職場上的重要性,如同10到15年前的Microsoft Office,不是「加分項」,而是「沒有就不會錄取」的技能。 若沒有AI技能和素養,即使你勉強獲得錄取,也很可能在第一波裁員中被淘汰,跨國企業Accenture近期就裁撤多達1萬1000名無法適應AI的員工。 有充分的職場數據能證明AI素養已經企業非常需要的基礎職場能力,不只能幫助企業導入AI,更能直接為你的職涯加分。 即使你不是程式設計師或開發者,也必須從基本的AI認知,進一步學會如何實際應用在自己的工作職能與團隊中。Amazon Web Services最新研究顯示,92%雇主已經把AI技能列為職缺要求。 延伸閱讀:數發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發布!盤點AI認證資源、熱門職缺及職涯圖解 擁有AI技能的4個好處 擁有AI技能的好處包括: 1. 薪資加成 Indeed和Amazon Web Service研究顯示,具備生成式AI技能的員工,平均薪資可提高多達47%。 2. 更多工作機會向你敞開大門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預估,到了2027年,AI將淘汰9200萬個工作,同時創造7800萬個新職位。擁有嫻熟AI技能的你,可以好整以暇地等待一份薪資優渥的前瞻AI工作。 3. 更有力的職涯槓桿 擁有AI能力的員工能創造解方、解決團隊的鴻溝,這是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對企業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產,尤其是高階工作職位。 4. 提升生產力與幸福感 有效運用 AI可以減少你花在行政雜務和瑣事的時間,釋放創造力與專注力,讓你有更多心理能量決定戰略和焦點,也能減少工作負擔,更能按照自己的步調產生高品質的工作。 AI專家威爾絲(Rachel Wells)提醒,「AI素養」不只是會在ChatGPT輸入指令而已。那不是策略,也不是組織要尋求的能力。 企業想看到的「AI素養」是什麼? 那麼雇主到底想在履歷上看到什麼? 威爾絲幾個星期前在倫敦的工作創新峰會(Work Innovation Summit)透過與Asana執行長羅傑斯(Dan Rogers)的對話和議程獲得了答案。 對企業來說,「AI素養」是指能應用AI策略,完全重新設計出清楚、乾淨的工作流程,同時搭配正確的安全框架。 威爾絲以此為出發點,推薦3種有幫助的AI證照,幫助你縮小知識差距,把AI應用在特定的工作領域上,並用來優化、設計出新的工作流程,這些證照可以為你的履歷加分,也成為面試時討論的切入點。 3張2025年履歷必備AI證照 AI策略建構證照(Building AI Strategy Certificate) 發證單位:ISC2 學習內容:「建立AI技術的基本知識,自信地參與AI科技,強化資安策略,符合國際標準,並推動企業內部讓AI以安全、合規、符合倫理的方式落地。」 適合對象:資安主管 前往查看證照資訊> IBM應用AI開發者證照(IBM Applied AI Developer Certificate) 發證單位:edX 學習內容:Python程式設計、提示工程技巧、使用HTML、CSS、JavaScript開發網頁 適合對象:希望打造AI工具,直接解決組織實際工作痛點的專業人士 前往查看證照資訊> 工作流程專家證照(Workflow Specialist Certificate) 發證單位:Asana 學習內容:學習如何規劃、建構、部署成功的工作流程,幫助團隊掌握最佳做法。」 適合對象:專案經理、營運主管、效能顧問。 前往查看證照資訊> 為什麼這3張證照特別重要? 這些證照不只是一般的「生成式AI入門」,而是能立即提升你在履歷上的專業形象。 這些證照顯示你和潛在雇主一樣,對AI的導入和應用非常認真,證明你正在順應變革、主動替未來做準備,而不是對抗AI。這將讓你的能力與企業策略高度對齊,幫助你在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別擔心,即使你只是剛開始上這些AI課程,或正在修課的過程中,也一樣可以放進履歷,展現你積極投入新技能的態度。 (資料來源:Forbes、Amazon) (原文標題:求職必備 2025年應該放上履歷的3張AI證照) 推薦閱讀: 104發布2026調薪調查:6成企業預期調薪4.5%、AI人才薪資加碼9.5%起跳 搶手!「AI產品經理」年薪輕鬆逾百萬 史丹佛專家:AI時代必備的5項關鍵能力 AI時代的資工人該何去何從?專家:向「文組」取經 28歲AI億萬富翁建議青少年:把所有時間拿去做一件事
【海龜心安穩】從容冷靜的力量:情緒穩定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海龜心安穩】從容冷靜的力量:情緒穩定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在 Big Five 五大人格中,「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 / Emotional Stability)代表一個人在面對壓力與挑戰時,能否保持冷靜與穩定。情緒穩定性高的人,就像海洋裡的海龜,行走緩慢卻堅定,遇到風浪也不會慌張,而是以從容姿態繼續前進。這樣的特質,讓他們在職場中成為團隊的定心丸。 文章導覽: 情緒穩定性的特質 適合從事的工作 需注意的海龜陷阱!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海龜性格 海龜的價值,來自穩定與耐力 情緒穩定性的特質 高度情緒穩定的人,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抗壓性: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不會過度緊張或焦慮。 情緒調適: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快速調整心情,不讓負面情緒影響表現。 樂觀性:習慣從正面角度看待人與事,擁有正能量。 適應性:因應環境需求,彈性調整作法行為,展現彈性。 換句話說,海龜特質的人不一定最激進或最有企圖心,但他們穩健、冷靜,是團隊裡「遇事不慌」的守護者。 適合從事的工作 情緒穩定性高的人,特別適合在需要抗壓、耐心和長期投入的職場環境。他們常常能在高壓情境中展現價值,適合的職務包括: 危機處理/客服:在客戶情緒高漲時,仍能以冷靜態度安撫對方。 醫療/社會服務:面對病患或個案的情緒波動,能保持耐心與穩重。 行政管理/支援角色:適合長期、穩定、需要細心的工作環境。 長期專案/研究工作:能忍受單調與壓力,持續穩定地完成任務。 需注意的海龜陷阱! 雖然情緒穩定性高的人能成為團隊裡的安定力量,但也可能出現一些「海龜陷阱」: 忽略危險:太樂觀,容易低估風險,導致錯失防範機會。 適應過度:過於順應環境,可能失去自我立場。 不擅表達情緒:過度壓抑情感,可能導致別人誤解或覺得難以親近。 因此,海龜特質的人若想在職場中更全面,需要學習「適度展現情緒與積極性」,讓人感受到他們不僅能安定軍心,也能主動推動改變。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海龜性格 如果想知道求職者或員工是否具備「海龜」特質,可以透過104性格量表施測並查詢。在報表中的「N情緒穩定」向度,能檢視受測者在抗壓性、情緒調適、樂觀性與適應性上的表現。104提供2.45萬組產業×職務常模,舉例來說,你可以選擇「一般服務業」並比對「電話客服務」職務,系統會立即產出與常模比較的PR值。PR值代表在100位受測者中,你的分數大約落在哪個百分位,數值愈高,表示該特質愈強。 海龜的價值,來自穩定與耐力 海龜雖然不是海洋中最快的生物,但它們以穩健、長壽和適應力著稱。情緒穩定性高的人,也像海龜一樣,能在風浪之中保持鎮定,讓團隊安心。當海龜特質的人懂得在穩定之外,適度展現積極與行動力,他們將不只是團隊的守護者,更能成為推動團隊持續進步的力量。 性格特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五大人格不只幫助個人找到定位,更是企業打造高效團隊的秘密武器!請先登入或註冊104測評中心會員,新客獨享▶免費體驗施測看報告,讓用人精準、團隊更強! 更多實用文章推薦 章魚、劍魚、海豚,你是哪一種?五大人格×海洋角色,秒懂人才性格職場力! 新人總是待不久?開啟人才「性格雷達圖」,告別無效面試,終結人力空轉! 選錯人代價6-7倍月薪!找出對的人能穩穩留任,擺脫招募黑洞
想請病假公司卻讓我用特休請
想請病假公司卻讓我用特休請
我有固定要回診看醫生,想請病假 跟老闆說,老闆說這樣薪水很難算 可以給我預知特休,叫我用特休請 前幾天阿嬤90歲生日我也用特休請 結果老闆說不行這樣要算事假,不讓我用特休請 為什麽病假要用特休請 為什麽阿嬤生日不能用我的特休請 覺得公司制度沒有很好,該不該離職
薪水又遲到?公司欠薪的危機分析!如何評估該不該離職?
薪水又遲到?公司欠薪的危機分析!如何評估該不該離職?
公司欠薪大多非偶然,本文將帶大家拆解老闆拖欠薪資背後的真相、分析公司好轉的可能性,並提供一份實用的去留評估表,幫助大家在面對難關時更有方向、下一步走得穩健又明智!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薪水為什麼會「難產」?公司欠薪代表什麼?我的公司欠薪、陷入窘境,有可能起死回生嗎?所以公司拖欠薪水要不要馬上走?如何綜合評估風險? 到了每個月該發薪水的日子,手機卻一片安靜?你看著銀行帳戶空白的欄位,心想:「這個月該不會又要喝西北風了吧?」 當公司欠薪不再是偶發意外,而是變成「習慣」,背後到底發生什麼事?一旦做白工的心情越發強烈,導致你和公司之間的信任血條快速降低,這時內心會不斷提出質疑:到底該不該走?留下是忠誠還是耗損? 針對104職涯診所上這名受害者的情況,且看職場前輩們如何用專業的眼光來解讀這個「紅色警報」 薪水為什麼會「難產」?公司欠薪代表什麼? 發薪水是公司最基本的的義務,一旦出現停滯,就像人體突然心跳不穩、呼吸困難一樣,代表維持生命日常運作的系統出了問題,是相當嚴重的訊號!基本上企業欠薪通常不是「意外」,而是以下3種結構性危機的總爆發! 1.現金流出問題、帳戶空空如也 公司欠薪往往發生在以下幾種現金流斷裂的交叉點: 應收帳款沒到位或週期太長,先開工但錢還沒進來,或者客戶突然倒閉或拒絕付款,導致公司預期的收入瞬間蒸發,沒有足夠現金支付薪資、房租等開銷。 公司已經用光了所有銀行信用額度,銀行因風險過高而拒絕新的短期貸款。 策略錯誤或誤判市場,導致投入的大量成本變成「死存貨」躺在倉庫裡。 將現有資金投入新專案、新廠房等,但出現變數,用來支付薪水的基本週轉金沒了。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的「活錢卡住」,且財務調度已來到山窮水盡的邊緣,公司運作只能靠拖欠薪資或款項來續命。 2.市場不再買單、已無競爭力 如果是長期拖欠薪水,可能反映出該公司在當前市場競爭中已失去優勢,或是面臨時代淘汰,這代表公司的產品線、業務模式或市場判斷出了嚴重錯誤: 公司的產品或技術過時,主力產品跟不上時代腳步,或未能及時創新,導致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壓縮到利潤空間。 為求市占或生存不斷降價,即使有了成交量,利潤也被榨乾,收入跟成本不成比例。 營收太薄,一旦發生短期市場緊縮,可能等不到危機解除就被固定成本壓垮。 當公司無法透過「本業」穩定產生足夠利潤,營收持續失血,或像慢性病一樣無法好轉,那麼最終都難逃欠薪或倒閉的命運。 3.管理失控與選擇性違規 不論是一時周轉失敗或苟延殘喘已久,當公司走到欠薪這一步,都代表老闆或管理層已決定做出一系列具備爭議、甚至違法的策略,常常欠薪更顯示公司的領導力與道德底線全面失守,選擇將風險全部轉嫁給員工,常見的狀況可能有以下幾種: 明明財務緊縮,但管理層可能將僅有的現金優先用於償還給關係人、支付高階主管的獎金,或用於私人開銷,而將員工的薪水置於最後順位。 拒絕向員工或部門主管說明真實的財務狀況,使員工得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無限期的延遲承諾。 當公司選擇違法、破壞勞資關係,代表隨時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侵權行為,比如不依法投保勞健保、不提撥退休金,或惡意逼員工「自願離職」以規避資遣費等。 整體看下來,欠薪不僅是「沒錢」這麼單純,更是公司泡沫化的前兆,以及選擇違法棄勞工權益不顧的行為展現。 我的公司欠薪、陷入窘境,有可能起死回生嗎? 要讓公司體質好轉,無非需要更多資金,但這項續命靈藥哪裡來?奇蹟要發生通常會是這兩種可能: 1.外部超級資金突然進場 如果公司突然談成一筆大到能補上所有黑洞的投資或訂單,或者能說服新舊投資者繼續挹注資金,理論上有可能挺過這場風暴。 但前者還是必須熬過漫長的製作或生產週期才能真正實現現金回流,且公司要有心補救或提得出具體配套、有計畫地帶領大家度過難關;後者則高度依賴管理層的誠信與談判能力(訂單大家看得見,但投資未必公開透明),除非有明確的消息公布,否則員工一般很難判斷老闆的「快了、快了」到底是拖延戰術還是資金真的在路上。 2.內部營運結構成功翻身 如果是市場或競爭力退化的情況,公司想翻身需要非常強大的領導力與執行力來扭轉局面,不僅得在找到新方向、擬定正確的策略並迅速執行,還得重新振奮士氣、提升凝聚力,最常見的是請一名新的經理人重新打造新營運模式、進軍新市場並快速獲利,才有可能打破僵局。 對員工來說,公司轉型的風險很可能是被要求「共體時艱」,例如無償加班、變相減薪、工作性質大改變等,能不能成功也無法保證。 雖然大家都希望公司能變好,但當真的遭遇欠薪時,很遺憾必須把對奇蹟的期望值降到最低,因為連老闆都說不準幾時能挺過去、能不能挺過去,公司的背水一戰,對員工來說可能是「無限期等待+努力全部白費+經濟陷入困境」的風險,必須要好好評估。 所以公司拖欠薪水要不要馬上走?如何綜合評估風險? 「要不要走」不能只看老闆怎麼說,還要同步考量自身的各項指標!請把公司和個人狀況並列評估,才能做出最合適的決定! 決定「去」或「留」的綜合考量面向表 評估項目與結果可繼續留下(還可以再觀察)必須離開(非走不可)公司底線(核心)●欠薪頻率極低●欠薪問題短期能解●公司已明確提供資產證明或擔保,且沒有要求簽署任何不利文件●連續且週期性欠薪●公司沒有任何彌補或調整計畫●要求簽署「自願離職」或「放棄追訴權」等文件個人財務(後盾)●具備6個月以上的生活預備金,可賭●本身手頭寬裕,無薪資也能生活●有其他被動收入,能應付最糟情況●存款僅能支撐3個月以下生活費●需要「立刻」發薪才能繳房租或維持生活●有貸款、保險等不能中斷收入的理由身心健康(底線)●沒有影響●雖然有點煩躁,但精神穩定●情緒浮動但還能將焦慮隔離在工作之外●因欠薪引發嚴重焦慮、失眠、情緒崩潰,已經影響日常生活轉職可能(籌碼)●尚未開始找工作,先騎驢找馬●對新職涯感到迷茫,同步觀望市場●深知競爭力還不足,趕快規劃進修●轉職需要學新技能,立即著手準備●已經獲得其他公司的Offer●有明確目標並具備所需能力●特殊技能在手不怕沒工作 以上是參考指標,請務實考量公司與自己狀態是否能繼續支撐下去?如果最後決定不再為公司欠薪的困境買單,請務必保持冷靜、蒐集證據,且把追討薪水和焦慮的時間,拿來優化履歷、練習面試、提升專業能力,並以「追求穩定與合法勞動條件」為由,自信地走向下一份工作。 可能有些求職者擔心這段不長的經歷會是下一份工作的絆腳石,但職場前輩表示,公司欠薪並非個人能力上的問題,只要客觀說明狀況跟難處,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說不定反而能展現你是一個懂得保護自己、對職場環境有高度判斷力的專業人才! 延伸閱讀: 雇主不按時給付勞工工資的常見八種違規類型|法務長專欄 老闆無預警停業、辦公室突然人去樓空,積欠薪資和退休金該找誰討?|勞動部百問百答 公司違反勞動法令,可以直接向「負責人」求償嗎?
請問我有護理背景,在病房、護理之家一年多的經驗,也有N2
請問我有護理背景,在病房、護理之家一年多的經驗,也有N2
目前在病房、護理之家一年多的經驗考慮要往職護考試準備,可能會先轉診所比較好準備,或是JLPT日檢2級,往日商準備日文能力比較好?
兼職美語老師薪資與工作量,請問是否合法合理
兼職美語老師薪資與工作量,請問是否合法合理
您好,我目前在一間補習班擔任兼職英語老師及英語家教。薪資計算方式如下: • 家教課:按每小時計算。 • 帶班課:若帶班兩小時,其中一小時是外師授課,會支付帶班薪資的一半。 除了教學,還有以下工作內容: 1. 每堂課必須使用主管提供的紙本撰寫教學日誌,例如:當天教了什麼、教學方式、玩了什麼遊戲及遊戲方式等等。 2. 每堂課課後要將課程內容、學生學習狀況及功課發給家長(家教也是)。 3. 每兩個月需與家長聯繫,溝通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 4. 改作業並記錄分數等等。主管每個月會檢查是否有改正確。 5. 原本有電話輔導,但因我的時間問題,目前已取消。 主管要求可以利用外師課時間處理以上工作內容(每週兩堂外師課,共 2 小時)。但是,外師課我也需要在教室內,因為有時需要管理班級並回應學生問題。 帶班+家教 • 總共需撰寫6個不同的教學日誌。 • 一週總共要發13個不同內容的課程內容, 學習狀況及功課給家長。 • 總共有18個學生。 • 作業如計算每人一份,都已有18份了,還沒算小考,還有其他作業本。 通常我都沒辦法在外師那兩小時課的時間做完,最後都是下班回家做,有時還需要在下班時間回覆家長訊息。 由於下個月變成只有一堂外師課(1 小時),且少了一個家教學生。 所以我想請教一下,其實這個工作量與時薪是否合法/合理?
像新創一樣快,像集團一樣穩:他們在統一,每天用技術改變你我的生活
像新創一樣快,像集團一樣穩:他們在統一,每天用技術改變你我的生活
在傳統零售與數位創新的分界線上,統一超商旗下的uniopen團隊成功實現了兩者的融合。這個部門肩負著打造 「亞洲流通生活平台」 的重要使命,以新創般的速度,利用集團的穩定資源,重塑消費者與7-ELEVEN、星巴克等品牌之間的連結。團隊鼓勵成員在「沒有究責、只有成長」的開放文化中,實踐「做中學」(3E 架構),將程式碼轉化為能直接改善日常生活的影響力。在這裡,你可以在穩定中加速前進,親手定義零售科技的未來。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點擊可快速前往指定段落閱讀) 從零開始的冒險:新人工程師的第一場挑戰不只是 App,而是生活平台功能落地:從程式到影響力沒有究責,只有成長面向未來:一站式的整合體驗在穩定中前進,創新步伐更有力 在新創與大企業之間,總存在著一道微妙的分界線。 前者速度快、自由度高,但資源有限;後者制度完整、穩定可靠,卻常被認為創新不易。然而,統一超商旗下的uniopen團隊,正在打破這樣的框架,讓兩者真正融為一體。 這個誕生於傳統零售巨輪之中的數位新部門,肩負著打造「亞洲流通生活平台」的任務。它的挑戰,不單是開發一款App,而是重新定義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連結。 團隊成員無論是新鮮人或跨界主管,都在穩定體制裡前進,在創新環境中扎根,攜手推動一場備受期待的數位革命。 從零開始的冒險:新人工程師的第一場挑戰 對統一超商研究發展部的APP工程師 蘇子安 而言,加入團隊是一場真正「從零開始」的冒險。 「這其實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去年才剛畢業。」他笑著說。令人意外的是,蘇子安大學念的是社會學,並非資訊相關科系。 在校期間因緣際會接觸到程式設計後,他才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後來更進一步報名AppWorks School,透過專案實作熟悉開發流程與團隊協作。 他回憶起當時的面試經驗:「uniopen的藍圖讓我非常驚豔。能從一個全新 App 的起點參與建置,對新鮮人來說非常難得。」 在多數公司,新人通常負責維護或協助任務,但在這裡,他從架構到功能都親身參與。 「最棒的是能親眼看著產品從無到有誕生,那種成就感很強烈。」 面對挑戰,他感謝團隊的帶領與節奏。「我們iOS團隊有六位工程師,其中兩位非常資深,提供了絕佳的學習條件。另外,剛入職前三個月還有導師引領,一開始會提供程式設計建議,後來再逐步放手讓我獨立作業。」 他表示,雖然有壓力,但步調合理,讓人能專注在學習與交付;在這裡,學習態度也遠比資歷更重要。 不只是 App,而是生活平台 對統一超商uniopen研究發展部部長劉昌祥而言,這個平台的誕生,是統一數位轉型的重要一步。 他提及整個計畫的起點:「這個構想來自 2022 年統一企業集團羅智先董事長提出的願景—要打造一個『亞洲流通生活平台』。我們以『生活平台』為核心,整合統一企業集團旗下品牌與服務,讓消費者能在同一個App裡完成購物、積點、支付與社群互動。」 他強調,uniopen不能被視為單一產品,而是一個持續演進的生態系。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以會員為中心的數位交流空間。統一企業集團品牌眾多,從7-ELEVEN、星巴克到康是美、博客來等,最大的挑戰是讓消費者能在一個平台上,同步享受各品牌的便利與權益。」 劉昌祥指出,這樣的跨品牌整合既是技術挑戰,也是組織協作的考驗。 雖然形式上是一款App,但其本質,是要為統一企業集團建立一套共通的數位基礎建設。 他也坦言,整合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循序漸進:「先整合統一企業集團會員資料,再建構各品牌的數位入口,同時彙整數位商品與優惠資訊,逐步完善會員旅程與回饋機制。最終,讓平台能支援品牌自營活動與促銷,並逐漸形成具備長期變現力的社群生態。」 劉昌祥進一步說明,uniopen所要打造的是一條從「發現、互動、交易到回饋」的完整路徑,「我們希望讓使用者在不同品牌場景之間穿梭時,權益與體驗都能完整延續。」 在網路廣告產業深耕超過二十年後,劉昌祥選擇轉戰零售體系,正是看見uniopen能「整合龐大資源、放大價值」的潛力與意義。 ◆ 統一超商uniopen精選職缺 ▶ 看職缺 功能落地:從程式到影響力 對工程師而言,最令人興奮的事,莫過於看見自己寫的程式被真實使用。而讓蘇子安印象最深的一環,就是uniopen App中的地圖互動功能。 過去,已有不少門市店長會在LINE社群發布優惠訊息,他解釋:「把這項功能帶到App設計中,能讓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所需資訊,也更快走進鄰近門市。」因此,團隊在App中導入Google Maps並整合發文機制;使用者在地圖頁面能一眼掌握附近門市的最新貼文與活動,也可直接分享現場資訊、留言互動,例如近期爆紅的翻轉布丁是否到貨。把內容與互動結合地理位置,讓優惠與補貨消息的傳遞更加即時快速,進一步帶動到店消費。 而這樣的開發經驗,讓他更確信技術可以直接改善日常體驗:資訊流動更快、觸達更準,消費者自然可以「走到哪、買到哪」。 他也補充產品藍圖的延展性:「一開始以社群、即時通訊為核心,未來會整合會員相關,讓流程更完整。」 這也是他最感到驕傲的一部分,能在大型集團的資源支持下,實現自主研發關鍵技術。 以即時通訊為例,「背後有一些比較難的技術」,在過去,小型團隊可能會需仰賴第三方服務,「但我們在這裡可以自己完成」。 劉昌祥補充,平台思維也體現在全通路的串接上:線上與線下的接觸點要能協同運作,從資訊查詢、優惠領取到實際購物與取貨,過程應該連續而不斷裂,讓品牌能以同一套會員識別與權益規則服務不同情境的消費者。 他進一步強調,uniopen與傳統電商不同,不僅處理交易,更要把社群互動、內容分享、任務與回饋機制結合起來,讓使用者願意長期停留並參與;而這些參與最終會成為品牌的重要數據資產,「讓我們能用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方式進行高效溝通。」 沒有究責,只有成長 在快速變化的產品開發現場,團隊文化往往決定了專案能走多遠。蘇子安說,他最喜歡uniopen團隊的地方就是工作氛圍。 「發生問題時,大家不會急著追問是誰的錯,而是先把問題解決掉。」這樣的文化讓新人敢嘗試,也不怕提問。 至於個人成長,他也觀察到:「在程式碼檢視(Code Review)過程中會學到很多技巧,也會看到別人如何思考。」資深同事會從不同的技術層面逐一探討,讓新人不只是能把功能做出來,也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怎麼做得更穩定。除了日常的程式協作外,團隊也不定期進行研討交流,內容包括即時通訊、後端介接、SSO等主題,由不同成員輪流分享;就算是不熟悉的領域,也能透過經驗分享快速掌握趨勢。他直言,這樣的支持對新鮮人很友善。 而在AI賦能時代,劉昌祥認為,保持學習動能是組織能持續前進的關鍵,但學習也要更聰明。他分享:「我們做過一次內部問卷,七成以上的同仁提到,AI工具可能會讓人過度依賴AI,容易忽略風險,或跳過必要的學習路徑。」 因此,為了要合宜使用AI同時精進自身技術,uniopen團隊依循下列原則:善用工具、理解原理,不讓工具取代思考,讓每一次AI的應用,都能真正促進能力成長。 ◆ 統一超商uniopen精選職缺 ▶ 看職缺 面向未來:一站式的整合體驗 談到自己投入這個團隊的動機與視野,劉昌祥直言:「人生最棒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做一些貢獻,而且這個貢獻是超越個人的遠大目標。」 對他而言,uniopen承載的不僅是統一企業集團的轉型任務,更是一場關於「連結」的長期探索與實踐。 他補充,uniopen希望成為「統一生活品牌的單一窗口」,並建立起顧客資料平台,作為精準行銷與個人化服務的基礎;在會員整合之上,讓各品牌在同一平台更有效地與消費者互動,也能以數據為依據做出決策。 他也預期,隨著會員服務與數據能力的成熟,線上線下的消費行為將更緊密地整合;再加上AI的導入,零售將出現新的產品與技術創新。從智慧搜尋、個人化推薦到智慧客服,這些應用都將讓消費過程更加順暢與高效,未來的消費生活也將因此變得更為智能便利。 對仍在職場初期的蘇子安來說,能參與其中已是一種成就。「看到新功能上線、被使用者討論,就會覺得我們寫的東西真的被看見了。」對工程師而言,這正是把技術化為影響力的路徑。 在穩定中前進,創新步伐更有力 在多數人眼中,創新屬於新創;穩定,則是大企業的代名詞。但uniopen團隊的發展現況,證明了創新速度與穩定資源之間無須二選一,也能有更聰明的整合。 在這個由統一超商孕育的新平台裡,工程師用技術解決真實問題,也在完善制度與開放文化中不斷成長。 無論是剛入職場的年輕工程師蘇子安,還是從數位廣告轉入零售的技術專家劉昌祥,他們都在這裡找到絕佳的發展空間。 對這群在uniopen奮戰的技術人才而言,改變已經開始,而未來,也正由他們親手定義。 104精選:【統一超商】精選職缺! ◆ Uniopen精選職缺▶ 看職缺◆ 智慧零售人才▶ 看職缺◆ 儲備人才▶ 看職缺◆ 儲備幹部▶ 看職缺◆ 門市夥伴▶ 看職缺◆ 餐飲夥伴▶ 看職缺◆ 物流事業夥伴▶ 看職缺
愛跟別人比較? 就比誰先找到自己
愛跟別人比較? 就比誰先找到自己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xMIkujiY1dg 你喔如果那麽愛跟別人比? 那就比誰先找到自己! 叫你別內耗、別焦慮、別比較 你做不到 你何苦拿自己的內在,去和別人的外在比呢? 何必拿自己的起步期,去跟別人的高峰期比? 幹嘛因為自己剛好進入低潮,就批判自己? 你這麽愛比 那就跟過去的自己比,跟未來的自己比 如果非要跟別人比 那就比誰先找到自己,好嗎?
提離職公司不放人怎麼辦?
提離職公司不放人怎麼辦?
如上述標題,本人為應屆畢業生,也是剛步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原先待的這間公司因為內部管理有問題加上職場的氛圍對於一個人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不友善,再加上當初面試我進來的部門主管後續被該部門的其他資深員工,還有公司高層給逼走了! 但後續再這個主管建議下,近期我也找好下一間公司面試基本上也通過了,只剩下公司給我 offer 我就可以提離職~ 但我擔心現在這間公司拿一些不成文的規定來壓我不放我走,本人在這間公司任職四個月(但現階段還未成為這間公司的正式員工,因為這個月為該公司的考核月) 想請問是否我在法規規定10日之內,向公司人資提離職並與他們索取離職申請單,對方是不可以不同意的,對嗎🥹
【AI履歷是加分還是扣分】
【AI履歷是加分還是扣分】
目前正在待業轉職至行銷產業 現在AI盛行大家多少利用AI幫助自己的履歷更加分,但想請教各位人資或是行銷主管,在審核履歷時會因為AI履歷覺得是加分還是而因此不採用嗎?
2026 員工訓練推薦:提升團隊戰力的培訓方案
2026 員工訓練推薦:提升團隊戰力的培訓方案
進入 2026 年後,企業的競爭不再只是比產品、比技術,而是比「人才的進化速度」。在 AI、數位化、跨平台協作、永續治理等快速變動的環境中,企業若沒有一支具備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與抗壓能力的團隊,即使擁有再好的策略都難以落地。因此,員工訓練已從輔助性工作正式轉變為企業成長的核心戰略。 企業能否留住人才、提升效率、強化競爭力,關鍵就在於是否有完善且長期規劃的員工訓練方案。本篇將帶你全面掌握 2026 年最值得投資的培訓方向,並提供可直接採用的企業內訓架構,協助你打造一支能面對未來挑戰的強力團隊。 為什麼員工訓練成為 2026 年必須投資的策略? 第一,人力與 AI 協作成為新常態 AI 不會取代所有人,但「會用 AI 的員工」一定會取代「不會用 AI 的員工」。企業必須透過訓練讓員工學會運用 AI 工具、數據判讀與流程優化,才能提升產能與準確度。 第二,顧客需求與市場速度不斷加快 企業不得不提高團隊應變力與跨部門協作力,而這些都需要透過培訓來補強。 第三,員工價值觀改變 新世代重視成長與學習,若企業不提供培訓,只會加速人才流失。 第四,組織需要更具彈性的人才架構 員工必須具備多職能、跨領域能力,企業才能在不確定中保持彈性。 因此,2026 年的員工訓練不只是補技能,而是補「組織戰力」。 2026 員工訓練的四大關鍵趨勢 趨勢一:AI + 數位素養成為所有職位的必修課 企業需強化員工的 AI Prompt 寫作、資料分析、自動化流程、AI 協作等技能,讓工具真正融入日常工作。 趨勢二:軟技能成為核心競爭力 高效率與專業不再足夠,情緒管理、跨世代溝通、領導協作、批判思考成為新時代人才的重要能力。 趨勢三:學習方式走向個人化與短時制 長時間的授課不再有效,取而代之的是短影片、微課程、線上作業、互動情境,提升員工吸收效率。 趨勢四:沉浸式訓練興起 VR、AR、情境模擬、專案式學習成為 2026 年最有效的內訓方式之一,能讓員工在情境中直接提升能力。 打造高效團隊的六大員工訓練核心架構 核心一:能力盤點與人才評估 所有訓練都必須從「了解員工現況」開始。 做法包含: 主管訪談 員工自評 360 度能力調查 技能差距分析 能力盤點後,才能找出真正需要補強的區塊。 核心二:課程客製化與企業情境化 沒有一套課程能適用所有企業,因為每間企業的文化與問題不同。 客製化訓練能讓員工學到「和自己有關的內容」,提升參與度與落地效果。 核心三:建立主管訓練機制 主管是整個組織的「文化放大器」。 企業若想推動變革,主管必須先具備: 教練式領導 目標管理 跨部門協作 激勵與回饋技巧 主管強,團隊才會強。 核心四:AI、數據與流程優化技能 2026 年「懂 AI」已不再是行銷或工程部的權利,而是每位員工的義務。 企業需打造 AI 能力模型,例如: AI 搜尋能力 AI 溝通與指令設計 AI 自動化工具操作 資料解讀與分析 流程優化能力 核心五:文化與心態訓練 強大的團隊不是技巧強,而是心態強。 內容可包含: 抗壓韌性 成長型思維 自我管理 責任與承諾文化 心理安全感 這些心態是提升配合度、降低流失率的重要因素。 核心六:成效追蹤與可量化 KPI 員工訓練不是一次活動,而是長期工程。 企業應透過: 出席率 測驗成績 行為改變追蹤 主管回饋 專案成果 來評估訓練是否真正發揮效果。 2026 員工訓練推薦課程方向 以下列出最受企業採用的訓練主題: AI 與數位轉型類: AI 工具應用 流程自動化 GA4 / 數據分析 Prompt Engineering 管理與領導類: 新世代領導力 跨部門溝通協作 績效管理與回饋 教練式領導 業務與行銷類: 顧客洞察 數位行銷 品牌定位 提案與簡報技巧 企業文化與軟技能: 團隊凝聚力 抗壓與情緒管理 解決問題能力 創新與敏捷思維 案例:一間企業如何用員工訓練提升戰力? 一家科技服務公司因快速擴張,內部流程混亂、跨部門溝通不順。 導入訓練後,他們進行: 主管教練力訓練 跨部門流程會議 AI 工具導入課程 專案管理能力強化 團隊心理安全訓練 三個月後: 跨部門衝突下降 40% 專案延遲率下降 35% 員工滿意度提升 28% 證明系統化訓練能直接影響企業績效。 結論:2026 年打造戰力團隊的關鍵,就是精準訓練 一間企業是否能在未來競爭中站穩腳步,不在於資源多少,而在於能否打造一個持續學習、快速成長、懂得運用工具的團隊。2026 年的員工訓練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所有企業的必修課。 有效訓練等於: 人才升級 流程優化 效率提升 創新加速 企業競爭力全面提升 常見問題 Q&A Q1:員工訓練預算應該怎麼抓? 依規模不同,多數企業投入 1%~3% 的薪資成本。 Q2:訓練後怎麼確保員工真的有用? 結合主管跟進、專案導入與 KPI 才能確保落地。 Q3:微課程真的有效嗎? 有效,但僅適合補強知識,不適合深度思維類課程。 Q4:AI 訓練是否適合所有部門? 是。AI 已影響所有工作流程,每個部門都需導入。 Q5:主管為什麼要接受訓練? 主管是文化與流程的瓶頸或加速器,變革從主管開始。 Q6:線上或實體哪個較好? 混合式效果最佳。 Q7:戰國策戰勝學院與其他訓練機構差在哪裡? 戰勝學院結合企業策略、AI、管理與行銷,專注「落地與成果」,而非只做培訓本身。 您的企業最佳成長夥伴:戰國策戰勝學院 戰國策戰勝學院擅長結合企業經營策略、團隊管理、行銷與 AI 技術,打造真正能落地的訓練方案。由擁有 25 年以上企業輔導經驗的林尚能顧問領軍,協助上萬家企業提升戰力、突破瓶頸。 我們提供: 企業內訓客製化設計 AI 與數位轉型能力提升 主管領導與管理培訓 跨部門協作改善 行銷與業務成長課程 組織文化與人才發展規劃 免費諮詢專線:0800-003-191 官方網站:mo.com.tw 立即預約,即可獲得《100 個老闆最頭痛的問題》電子書,協助企業掌握成長關鍵。 投資員工,就是投資企業未來。 現在正是制定你的 2026 員工訓練藍圖的最佳時機。
2026 企業培訓推薦:10 大企業教育訓練服務商比較
2026 企業培訓推薦:10 大企業教育訓練服務商比較
在 2026 年的企業競爭環境中,「人才速度」已經正式取代「產品速度」,成為決定企業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指標。面對 AI、數據、永續治理、跨文化管理、組織敏捷化等新時代挑戰,企業需要的已不再只是能完成現在工作的員工,而是能帶領企業迎向未來的人才。因此,企業培訓從「支援型功能」全面升級為「策略核心投資」。 然而,市場上企業教育訓練服務商眾多,各自擅長不同領域。企業如何找到與自身策略、文化、需求最契合的合作夥伴,成為當前人資主管與決策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本篇將帶你掌握 2026 年企業培訓的關鍵趨勢,並比較 10 家具代表性的企業教育訓練服務商,協助你制定最符合企業需求的培訓 roadmap。 2026 年企業培訓的五大趨勢:人才賦能成為企業戰略 第一,AI 賦能成為全員技能 AI 工具不再只是工程師或行銷人的技能,而是所有職位都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工作流程優化、資料整理、內容生成、跨部門協作,都需要 AI 能力支撐。 第二,新世代管理與軟實力躍升重點 Z 世代大量進入職場,主管必須學會適應性領導、教練式管理、跨世代溝通,才能提升團隊效率。 第三,個人化學習路徑興起 過去的「一套課程給所有人」已經失效。企業開始運用資料分析、職能模型為員工打造專屬學習地圖,使培訓結果更具精準度。 第四,混合式學習成為主流 線上課程的彈性+實體課程的深度+專案實作的落地=最大化培訓效果。許多企業開始導入線上基礎學習,再搭配實體工作坊深化能力。 第五,永續與 ESG 技能成為必備能力 碳管理、永續策略、供應鏈治理成為主管與決策者不得不具備的新知識,企業紛紛導入 ESG 相關課程,建立永續文化。 選擇企業教育訓練服務商的五大標準 要選到適合企業的培訓夥伴,請依以下五大面向評估: 一、專業與課程深度 是否具備完整課程架構?是否能涵蓋初階、中階、高階需求?是否有跨產業成功案例? 二、客製化能力 能否依你的企業調整內容、案例與練習?能否補強企業文化與當前痛點? 三、講師與顧問實戰經驗 講師本身是否做過、帶過、成功過?是否能提供具體的方法與實務工具? 四、成效衡量與追蹤 是否能協助企業制定 KPI?是否提供課後追蹤、作業回饋、專案指導? 五、服務與口碑 是否有完整的課前訪談、課後回饋、顧問支援?是否獲得企業一致好評? 2026 年 10 大企業教育訓練服務商比較 以下為台灣市場具代表性的 10 家企業培訓服務商,依專長與定位分析: 第一家:天下學習 擅長領導力、趨勢洞察、高階管理。適合需要提升策略思維與宏觀視角的企業。 第二家:先行智庫 以 AI、數據分析與數位轉型課程聞名,能協助企業打造數據文化與 AI 能力。 第三家:太毅國際顧問 主打體驗式教學,透過遊戲化、團隊活動提升凝聚力,適合集團內訓與主管共識營。 第四家:啟程教育學院 擅長敏捷管理、創新方法與組織變革,適合正在進行轉型的企業。 第五家:經理人學苑 以主管能力、管理技巧與職能訓練著稱,是建構中基層主管能力的好選擇。 第六家:鼎新電腦 專精 ERP、資訊化、流程優化,是製造業與大型企業常合作的數位訓練夥伴。 第七家:外貿協會(TAITRA) 具全球視野,擅長國際貿易、市場拓展等課程,適合計畫進軍海外市場的企業。 第八家:台灣微軟 雲端、資安、AI 工具與數位協作課程完善,適合技術團隊與數位部門。 第九家:宏碁資訊 專長資安、雲架構與企業科技應用,是 IT 能力培訓的強勢夥伴。 第十家:台灣金融研訓院 提供金融專業、風險管理、法遵等課程,是金融業最重要的教育訓練機構。 企業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培訓服務商? 企業挑選服務商時,應先釐清自身處於什麼發展階段: 若企業正在進行數位轉型: 選擇具 AI、資料分析、流程優化能力的培訓夥伴。 若企業需要提升管理層能力: 選擇擅長領導力、管理技巧與組織文化的培訓機構。 若企業需要提升跨部門效率: 選擇擅長溝通、團隊合作與專案管理的服務商。 若企業要強化永續能力: 選擇擅長 ESG 或綠色管理的專業單位。 只有「需求對齊」,培訓才能真正帶來成效。 企業內訓成功的五大步驟 要讓企業培訓真正有效,建議依以下流程規劃: 第一步:需求診斷 使用問卷、訪談、績效評估找出能力缺口。 第二步:課程設計 依企業文化與現況客製內容與案例。 第三步:引導與執行 確保主管參與、提高員工動機、強化課中互動。 第四步:課後落地 安排作業、專案指派、部門練習、導師制度。 第五步:成效衡量 從滿意度、技能提升到業務成果進行綜合評估。 企業常見疑問整理 問題一:企業培訓的 ROI 如何衡量? 可比較培訓前後的績效數據,如效率、品質、銷售、滿意度等。 問題二:企業培訓的費用差異很大,如何選擇? 價格不是關鍵,能否解決企業問題才是。 問題三:企業可否要求完全客製化? 優秀服務商皆能提供客製化內容,包括案例、練習與 KPI。 問題四:如何提升員工參與度? 主管支持、貼近需求的課程內容、實作活動是關鍵。 問題五:線上課與實體課差別? 線上重彈性,實體重深度;混合式效果最佳。 問題六:講師好壞如何評估? 看經驗、案例、授課風格與是否能提供可落地方法。 問題七:企業培訓包含哪些範圍? 專業能力、管理能力、軟實力、文化價值與數位能力都是主流項目。 企業成長的最佳夥伴:戰國策戰勝學院 若企業需要的是「能真正落地的培訓」,戰國策戰勝學院會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策略夥伴。 戰勝學院整合企業策略、行銷、AI、人才培育與內訓服務,協助企業打造完整的人才成長系統。由林尚能顧問領軍,以超過 25 年企業輔導經驗,成功協助上萬家企業提升競爭力。 服務包括: 企業策略規劃 行銷與品牌培訓 AI 應用導入 跨部門協作與管理課程 企業內訓與人才成長地圖設計 免費諮詢專線:0800-003-191 官方網站:mo.com.tw 立即預約還可獲得《100 個老闆最頭痛的問題》電子書,協助企業快速定位問題、制定成長計畫。 投資人才,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現在正是讓企業跨入下一階段的最佳時刻。
餐飲業想轉換跑道做美業
餐飲業想轉換跑道做美業
我最近面試美髮,大約面試了四間,其實現在美髮福利很好有勞基法底薪加上勞健保,但有三間面試者跟我談話的過程中,有的講得不夠完整,可能同樣的問題提了兩次,就會有點不耐煩,加上面試官有舉例初學洗頭會腰會酸,初期可能要習慣,我就說跟突然要做久站的工作一樣要適應,面試官就好像不知道要怎麼回。跟他講一句我講一句,最後嗯嗯結束,再繼續說下一個,然後問我之後想要走什麼方向,但對我還沒踏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我只有當設計師的選擇吧?他後來再補上說有講師、管理層、設計師紅牌,我才有點明白他講的方向是指什麼,就是有點聽不懂,可能因為他是講師,講師可能只會教課,但在教人做事或其他事情上不一定擅長,我有點擔心後面進去做會變成他講一句我就要知道後面十句話的意思,就是我要一直去猜,然後又不能做錯的感覺
用 Gemini AI 做繪本行銷:品牌故事與產品介紹的創新玩法
用 Gemini AI 做繪本行銷:品牌故事與產品介紹的創新玩法
◼有想過用AI繪本來做行銷嗎? 之前有嘗試過,但角色人物都會不固定,想說最近Gemini有更新許多,就來試用一下繪本的功能,以下就用「推廣手沖咖啡」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作法與成果。 ◼用故事打動顧客、教育市場,還能帶動銷售 內容行銷包含文章、圖像、短影音,這些已是許多企業在做行銷時的標配,今天也不是要探討如何吸睛的行銷技巧,而是簡單分享用AI繪本作為行銷工具的作法,如何幫品牌說故事甚至成為產品銷售的推手。 ◼透過故事包裝品牌,應可同時滿足三件事: ✅ 教育市場/消費者(降低學習門檻) ✅ 傳遞品牌價值(故事共鳴) ✅ 帶動銷售轉換(內容轉換力) ◼AI 不只是工具,更是創意的延伸 我覺得AI 行銷應用的下一步,應該是活用創意的AI的組合技,這篇內容以推廣手沖咖啡為例,分享完整製作流程與行銷應用方向。 👉 點我閱讀完整內容:https://jasondiginote.com/gemini-ai-storybook-marketing/
2026 內容行銷課程推薦:打造高轉換內容策略
2026 內容行銷課程推薦:打造高轉換內容策略
進入 2026 年,內容行銷已從「曝光工具」進化成企業獲取客戶、建立品牌信任與提升轉換率的核心系統。消費者每天接收大量資訊,內容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激烈。加上 AI 工具普及後,市面上的內容量急速膨脹,使得相似內容不斷堆疊,內容品質與差異化大幅下降。 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和行銷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內容」,而是「更有效的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 2026 年的內容行銷課程,不只教寫作,而是教你如何用內容創造商業價值。 真正能帶來轉換的內容來自深度、策略、數據與使用者洞察。如果沒有方法,光靠 AI 只會生產更多沒有意義的內容。想在 2026 年做出高轉換內容,就必須掌握全新的內容行銷能力。 為什麼 2026 年的內容行銷需要全面升級? 第一,AI 讓內容同質化加劇 AI 讓產文變快,但也導致大量模板化、重複性高的內容出現。內容不再以「量」取勝,而是需要透過品牌獨特觀點、專業經驗與真實故事創造差異化。 第二,搜尋引擎更重視 E-E-A-T Google 將「經驗、專業、權威、可信度」放在評分核心。沒有深度內容與真實數據支撐,即使寫得再多,也很難獲得搜索排名。 第三,內容平台多元化 2026 年的內容形式不只文章,短影片、深度圖文、輪播內容、Podcast、互動式內容都能影響消費者的決策。能否多格式轉換成為關鍵競爭力。 第四,內容不等於轉換 許多企業明明流量很高,卻沒有轉換。原因不是內容沒人看,而是缺乏完整的內容漏斗與 CTA 設計。 要做出真正有業績成果的內容,靠的不是靈感,而是一套可複製、可持續的內容策略。 高轉換內容策略的四大核心能力 能力一:受眾洞察 優秀的內容一定建立在理解客戶之上。 包含: 客戶痛點 購買動機 搜尋行為 內容需求 內容不是寫給所有人,而是寫給「準備採取行動的人」。 能力二:SEO 主題策略 內容若沒有搜尋流量,無法帶來長期價值。 內容策略必須包含: 關鍵字研究 內容主題集群 網站權威性布局 搜尋意圖分析 能掌握 SEO 的內容行銷人,能讓內容自動化帶來流量與轉換。 能力三:多平台內容再生產 一份內容要能擴散,需要能被拆解成: 短影音 圖文輪播 Podcast script Email 文案 社群貼文 懶人包 這樣內容才能觸及不同族群,達到倍增效果。 能力四:數據追蹤與內容優化 內容不是發布就結束,而是透過數據持續迭代。 工具包含: GA4 GSC 關鍵字追蹤工具 內容點擊與停留分析 越能從數據中找洞察,就越能持續提升內容的表現與轉換率。 如何挑選 2026 最值得投資的內容行銷課程? 挑選內容行銷課程時,請專注以下三點: 一、講師是否具備成功案例 能產生業績成果的講師,才能教你真正有效的方法。 請優先選擇: 有企業輔導經驗 有 SEO 與內容策略背景 能分享真實案例 的實戰講師。 二、課程內容是否包含最新趨勢 2026 年內容行銷課程應包含: AI 輔助內容策略 最新 Google 搜尋演算法 內容再生產技巧 內容漏斗與 CTA 設計 SEO 與 GA4 數據整合 如果課程還停留在寫作技巧,那已經落後市場太多。 三、是否提供課後支援 內容行銷需要持續優化,因此課後能否: 進行問答 提供案例回饋 有內容社群可交流 都有助於提升最終成果。 內容行銷課程的三大常見類型與特色 第一類:學術型與基礎型課程 大學推廣部與官方機構提供,內容紮實但偏理論,適合作為基礎入門。 第二類:實戰顧問型課程 由 SEO 顧問、內容策略顧問授課,強調策略、結構與轉換率提升,是最推薦給企業與行銷人的選擇。 第三類:個人品牌與變現課程 著重於流量變現、影音內容、社群經營,適合創作者與中小企業主。 建立內容行銷底層能力:SEO 是關鍵 SEO 是所有內容策略的基礎。 結合 SEO 的內容可產生長期流量,內容越多越強,而不是越寫越累。 優質內容課程應教授: 如何找關鍵字機會 如何寫出符合搜尋意圖的內容 如何做內外部連結 如何應對 Core Update 如何分析競品內容 如何讓文章在前三頁、前三名競爭 SEO 是讓內容真正有「商業價值」的底層技術。 如何把課程所學轉化成高轉換內容? 第一步:制定內容漏斗 吸引—教育—說服—轉換,每個階段需要不同內容。 第二步:在內容中埋入 CTA 例如: 免費下載 索取案例 加入社群 預約諮詢 讓內容不只是被閱讀,而是能直接帶來顧客行動。 第三步:透過數據調整 分析哪些: 標題最有效 關鍵字排名提升最快 內容段落最受歡迎 CTA 轉換最好 並持續優化。 這才能讓內容成為企業真正的成長資產,而非「成本」。 結論:2026 年,內容行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內容行銷不只是寫文章,而是一套結合策略、SEO、AI、數據與品牌觀點的完整方法。2026 年的內容行銷人,就是品牌的戰略家。 內容能吸引客戶 內容能教育市場 內容能建立信任 內容能促成轉換 內容能創造營收 掌握內容策略,就是掌握企業成長的根本。 FAQ 常見問題 內容行銷課程費用? 多數線上課程為數千元,實戰課程為一萬至三萬元,企業內訓則視規模而定。 學習內容行銷需要多久? 基礎需 1–2 個月,真正掌握策略需 3–6 個月。 內容與 SEO 哪個要先學? 建議從 SEO 開始,再以內容實作深化。 AI 會取代內容行銷嗎? 不會,但會使用 AI 的內容行銷人會取代不會用的人。 內容行銷與社群行銷差別? 內容行銷是長期資產;社群行銷是短期互動。 兩者需要整合運作。 您的企業最佳成長夥伴:戰國策戰勝學院 戰國策戰勝學院專注將內容行銷、SEO、品牌策略與 AI 工具整合,協助企業打造可落地、可複製、能帶來轉換的內容系統。由林尚能顧問領軍,以 25 年以上企業教練經驗,協助數萬家企業突破行銷瓶頸。 提供服務包括: 內容行銷策略 企業內訓培訓 SEO & 數位整合顧問 AI 行銷工具導入 品牌與行銷策略規劃 免費諮詢專線:0800-003-191 官方網站:mo.com.tw 立即預約即可免費獲得《100 個老闆最頭痛的問題》電子書,協助企業快速提升成長動能。 讓我們陪你一起打造真正能帶來營收的內容策略。
【海豚善共鳴】人際溫暖的力量:親和樂群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海豚善共鳴】人際溫暖的力量:親和樂群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在 Big Five 五大人格中,「親和樂群性」(Agreeableness)描述的是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時,是否重視合作、關係和諧,以及願不願意以團體利益為優先。高親和樂群的人,就像海豚一樣,天生友善、活潑,能與群體保持良好互動,是職場裡最受歡迎的「潤滑劑」。 文章導覽: 親和樂群性的特質 適合從事的工作 需注意的海豚陷阱!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海豚性格 海豚的價值,來自溫暖與和諧 親和樂群性的特質 高度親和樂群的人,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取悅性:樂於迎合他人,喜歡留給別人好印象,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 社交性:喜歡社交活動,並積極與他人互動,健談外向。 合作性:喜歡參與團隊合作,和他人共同達成目標,而非單打獨鬥。 互賴性:面對事情喜歡尋求他人意見或協助,重視團隊支持。 順從性:習慣順應他人指示,配合團體壓力,避免衝突。 換句話說,海豚特質的人,總能用友善的態度營造和諧的氛圍,是團隊裡的「人際高手」。 適合從事的工作 親和樂群性高的人,最能在需要溝通、協調與關係經營的職場領域發揮。他們特別適合: 人力資源:需要關懷員工、傾聽需求,並營造良好互動。 客服/銷售:善於建立關係,能贏得顧客信任。 公關/行銷:人際連結強,適合在對外關係與合作上發揮。 團隊專案:在需要協調與合作的工作中,能成為團隊的黏著劑。 教育/社工:樂於助人,能在支持他人的角色中獲得成就感。 需注意的海豚陷阱! 雖然親和樂群的人能為團隊帶來和諧,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海豚陷阱」: 過度討好:過於取悅他人,容易忽略自己的需求或想法。 缺乏主見:過度順從,可能導致缺乏立場,讓人覺得優柔寡斷。 過度依賴:太依賴團隊支持,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回避衝突:傾向一團和氣,可能無法及時解決問題,導致矛盾累積。 因此,海豚特質的人若想長期穩健發展,需要學習「適度堅持自我」,在維持和諧的同時,也能表達清楚的立場與觀點。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海豚性格 如果想知道求職者或員工是否具備「海豚」特質,可以透過104性格量表施測並查詢。在報表中的「A親和樂群」向度,能檢視受測者在取悅性、社交性、合作性、互賴性與順從性上的表現。104提供2.45萬組產業×職務常模,舉例來說,你可以選擇「餐飲業」並比對「餐飲類人員」職務,系統會立即產出與常模比較的PR值。PR值代表在100位受測者中,你的分數大約落在哪個百分位,數值愈高,表示該特質愈強。 海豚的價值,來自溫暖與和諧 海豚在大海中以群體合作、靈活溝通著稱,而親和樂群性高的人,正是職場裡的最佳「關係連結者」。他們用友善與熱情讓團隊更有凝聚力,也讓合作更順暢。 當海豚特質的人懂得在維護和諧的同時,也堅定地表達自我,他們將不只是團隊的潤滑劑,更是能帶來正向力量的人際推手。 性格特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五大人格不只幫助個人找到定位,更是企業打造高效團隊的秘密武器!請先登入或註冊104測評中心會員,新客獨享▶免費體驗施測看報告,讓用人精準、團隊更強! 更多實用文章推薦 章魚、劍魚、海豚,你是哪一種?五大人格×海洋角色,秒懂人才性格職場力! 新人總是待不久?開啟人才「性格雷達圖」,告別無效面試,終結人力空轉! 選錯人代價6-7倍月薪!找出對的人能穩穩留任,擺脫招募黑洞
【劍魚衝前鋒】行動果敢的力量:外向實踐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劍魚衝前鋒】行動果敢的力量:外向實踐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在 Big Five 五大人格中,「外向實踐性」(Extraversion)代表著一個人對外在世界的投入程度,以及是否能從人際互動中獲得能量。高度外向實踐的人,就像一隻勇敢的劍魚,總是劃破水面、奮勇向前,他們精力充沛、善於展現自我,往往是團隊裡最具行動力的推進者。 文章導覽: 外向實踐性的特質 適合從事的工作 需注意的劍魚陷阱!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劍魚性格 劍魚的力量,來自勇敢與行動 外向實踐性的特質 高度外向實踐的人,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活力:精力充沛,活動力旺盛,做起事來很有幹勁。 企圖心:喜歡贏過別人,努力追求個人最大成就,總希望能超越自我。 表現性:喜歡突顯自己的成就或貢獻,也期盼獲得掌聲與肯定。 領導性:喜歡擔任領導者,願意主動承擔領導責任,帶領團隊往目標邁進。 影響性:喜歡影響他人行為或想法,也擅長影響團隊決策。 直率性:喜歡有話就說,坦白率直,仗義執言。 換言之,擁有劍魚特質的人就像職場中的「推進器」,能迅速引領團隊往前衝,突破難關。 適合從事的工作 外向實踐性高的人,適合在能展現能量、與人互動、挑戰自我的工作中發揮。他們特別適合以下領域: 業務/銷售:需要高度主動性,並且能說服他人接受產品或服務。 行銷/公關:擅長表現,能吸引目光,並透過影響力推廣品牌。 領導/管理:願意承擔責任,能帶動團隊前進。 創業/拓荒者:敢於冒險,善於把握機會,推動新事業成長。 活動/演說/培訓:表達力強,享受與觀眾互動的舞台感。 需注意的劍魚陷阱! 外向實踐性高的人雖然充滿行動力,但也有一些常見的「劍魚陷阱」: 過於好勝:強烈的企圖心,有時會造成與同事間的競爭緊張。 愛出風頭:過度追求掌聲,可能讓他人覺得自我中心。 過於強勢:領導與影響力太強,可能壓抑團隊其他聲音。 太過直率:有話直說的個性,可能會得罪人而不自知。 因此,擁有劍魚特質的人若想在職場中持續發展,需要學會「收斂衝勁」:在勇往直前的同時,也保留傾聽與協調的空間。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劍魚性格 如果想知道求職者或員工是否具備「劍魚」特質,可以透過104性格量表施測並查詢。在報表中的「E外向實踐」向度,能檢視受測者在活力、企圖心、表現性、領導性、影響性與直率性上的表現。104提供2.45萬組產業×職務常模,舉例來說,你可以選擇「不動產業」並比對「國內業務」職務,系統會立即產出與常模比較的PR值。PR值代表在100位受測者中,你的分數大約落在哪個百分位,數值愈高,表示該特質愈強。 劍魚的力量,來自勇敢與行動 擁有劍魚特質的人,是職場裡的「先鋒者」,他們敢於突破、敢於挑戰,總能推動團隊不斷向前。雖然有時候過於急躁或強勢,但只要學會平衡行動與聆聽,他們就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就像劍魚在大海中以速度與力量取勝,外向實踐性高的人,也能在職場舞台上展現過人的行動力與領導魅力。 性格特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五大人格不只幫助個人找到定位,更是企業打造高效團隊的秘密武器!請先登入或註冊104測評中心會員,新客獨享▶免費體驗施測看報告,讓用人精準、團隊更強! 更多實用文章推薦 章魚、劍魚、海豚,你是哪一種?五大人格×海洋角色,秒懂人才性格職場力! 新人總是待不久?開啟人才「性格雷達圖」,告別無效面試,終結人力空轉! 選錯人代價6-7倍月薪!找出對的人能穩穩留任,擺脫招募黑洞
【企鵝守紀律】穩健踏實的力量:勤勉謹慎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企鵝守紀律】穩健踏實的力量:勤勉謹慎性人格的職場特徵
在 Big Five 五大人格中,「勤勉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是與「責任感」和「自律性」最有關聯的特質。高度謹慎的人,像企鵝一樣,雖然看起來步伐緩慢,但每一步都堅定可靠。他們講求秩序、重視承諾,是團隊裡最穩健的力量。 文章導覽: 勤勉謹慎性的特質 適合從事的工作 需注意的企鵝陷阱!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企鵝性格 企鵝的力量,來自堅持與規律 勤勉謹慎性的特質 高度勤勉謹慎的人,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質: 循規性:重視社會公義、遵循社會規範,不輕易挑戰體制。 秩序性:喜歡凡事有條理、組織,並重視細節。 謹慎性:在行動之前會仔細思考,避免魯莽決策。 負責任:做事盡責可靠,願意承擔後果,並信守個人承諾 堅毅性:做事鍥而不捨,堅持不懈,能在長期挑戰中持續努力。 換句話說,有企鵝特質的人,雖然不一定最亮眼,但往往是團隊中持續前進、準時完成任務的關鍵。 適合從事的工作 勤勉謹慎性高的人,適合在需要高度責任感、規範與精準度的領域發揮,他們特別適合: 專案管理/行政:需要流程清晰、進度控管嚴謹的職務。 財務/法務/稽核:必須注重規則與細節,容錯率低。 醫療/工程領域:需要高度專業與小心謹慎,不能容許疏忽。 學術/研究工作:長期專注於一個議題,堅毅耐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人力資源:需要制度設計與落實,企鵝特質的人能把事情做得很紮實。 需注意的企鵝陷阱! 雖然勤勉謹慎的人值得信賴,但也有一些「企鵝陷阱」需要留意: 抗拒突發變化:過度依賴規範與計畫,遇到臨時狀況時,可能難以彈性應對。 完美主義傾向:過度關注細節,導致效率下降,甚至錯過最佳時機。 思慮過度:太過謹慎,可能錯失創新的機會。 過度承擔:習慣對團隊盡責,容易把責任一肩扛起,導致壓力過大。 因此,企鵝特質的人在職場上若想更全面,需要學習「適度放手」與「接受不完美」,讓自己在穩健之外,也能擁有彈性。 104性格量表幫助你剖析企鵝性格 如果想知道求職者或員工是否具備「企鵝」特質,可以透過104性格量表施測並查詢。在報表中的「C勤勉審慎」向度,能檢視受測者在循規性、秩序性、謹慎性、負責任與堅毅性上的表現。104提供2.45萬組產業×職務常模,舉例來說,你可以選擇「一般製造業」並比對「行政人員」職務,系統會立即產出與常模比較的PR值。PR值代表在100位受測者中,你的分數大約落在哪個百分位,數值愈高,表示該特質愈強。 企鵝的力量,來自堅持與規律 企鵝雖然不是海洋裡最快或最強壯的生物,但牠們以耐力、群體合作與堅持著稱。勤勉謹慎性高的人,也正是如此。他們可能不會是舞台上最耀眼的人,但卻是讓團隊持續穩健前進的基石。在快速變動的職場裡,若能在守紀律的同時培養更多彈性,企鵝特質的人將能兼具穩健與突破,成為團隊中最可靠、最值得依賴的存在。 性格特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五大人格不只幫助個人找到定位,更是企業打造高效團隊的秘密武器!請先登入或註冊104測評中心會員,新客獨享▶免費體驗施測看報告,讓用人精準、團隊更強! 更多實用文章推薦 章魚、劍魚、海豚,你是哪一種?五大人格×海洋角色,秒懂人才性格職場力! 新人總是待不久?開啟人才「性格雷達圖」,告別無效面試,終結人力空轉! 選錯人代價6-7倍月薪!找出對的人能穩穩留任,擺脫招募黑洞
看更多文章
相關證照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公共衛生師
相關職缺
醫美微整形技術指導副理/ 經理 (Associate) Customer Education Training Manager(Injectable Aesthetics)
法國高德美大藥廠_香港商高德美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台北市大同區
5年以上
大學
待遇面議
醫藥學術專員 Medical Science Liaision
新加坡商翡盛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中山區
2年以上
碩士
月薪50,000元以上
學術服務專員
菲利達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中山區
2年以上
專科
待遇面議
精選內容
【限時最高抽整筆免單】即刻佈局 2026 你需要的職能力,全站 88 折開跑中
【早鳥購課優惠】iPAS AI應用規劃師衝刺班|速攻考點 × 模擬實戰 × GPT刷題攻略
公共衛生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