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自動負面思考」在消耗你,焦慮沮喪不自覺加劇

【104職場力】

08/28 18:49

6種「自動負面思考」在消耗你,焦慮沮喪不自覺加劇

心理學認知療法代表人物—亞倫.貝克提出6種常見的自動負面思考,這些思維陷阱會悄悄影響情緒,讓心情持續低落、焦慮、沮喪,學會辨識並調整,找回更穩定的心情!本文節錄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文/宋曉東

本文目錄:6種自動負面思考偷走好心情(點擊可快速前往)

不要讓這6種自動負面思考,偷走你的好心情

說真的,我是一個非常敏感、同時又很容易焦慮的人。面對一些「不好」的事情,我經常會用一些消極的思維方式去解讀,從而讓心情持續低落。

很多時候,我慶幸自己學了心理學。透過學習心理學的知識,我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好的覺知。我也會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讓自己更快地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學當中認知療法代表人物—亞倫.貝克所提出的6種常見的自動負面思考以及相關的應對策略。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容易偷走我們好心情的是哪6種自動負面思考。

1. 隨意推論

所謂「隨意推論」,就是指容易不顧事實依據,首先想到最糟糕的情況,或者是對事情做出「災難化」的預測。

舉個例子。我的大學畢業證書,因為不小心和一層塑膠紙黏在了一起,導致證書上面的字跡有些模糊。每當看到自己的畢業證書的時候,心裡都會非常難受。

我經常擔心有人看到這樣的畢業證書,會帶著懷疑的眼神說:「你的畢業證書像是假的。」

有時候,我甚至會沉浸在這種消極的思維當中無法自拔,心情長時間處在低谷之中。我甚至會想,辛辛苦苦念了4年大學,就好像白念了一樣,因為畢業證書看起來像假的。

然而,這種消極的思維方式想當然經不起認真推敲。並且,就算真的有人懷疑畢業證書的真偽,只要到相關單位的網站去查詢一下就可以了。何必整天處於惶惶不安之中呢?

2. 過度推斷

所謂「過度推斷」,是指將某次意外事件所產生的不合理信念不恰當地應用在不相干的事件或情況中。

舉幾個例子。

我曾經因為一件小事和好朋友產生了一些誤會。後來,我傳訊息給這個朋友,他卻始終沒有回覆。從那以後,每當我傳訊息給另外一個人,如果對方沒有馬上回覆,我就很容易開始胡思亂想。

如果是傳送簡訊給主管,主管沒有馬上回覆,我就會想,「是不是某項工作做得不好,得罪主管了?」如果是朋友沒有馬上回覆,我就會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己又做錯了什麼事情,讓朋友生氣了?」如果是學生沒有馬上回覆,我就會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己說話的方式有問題,和學生產生距離感了?」

3. 選擇性概括

「選擇性概括」是指僅僅根據某個細節得出整體性的結論,而忽略背景中的其他重要資訊。

舉個例子,最近有個機構請我幫忙錄製一節心理學公益課程。課程大概15分鐘左右,需要一口氣說完。錄完第一遍,我覺得效果不錯。但是重新聽了一遍,卻發現裡面有一個口誤。

於是,我決定重新錄製一遍,結果連續錄製了5、6遍,整體效果都不如第一遍。由於對方急著要,我就戰戰兢兢地把第一遍的課程錄音檔傳給對方。同時心想,這一定是一次非常失敗的網路課程,因為錄音檔裡竟然出現如此明顯的口誤。

然而事實證明,我犯了「選擇性概括」的錯誤。這次公益課程聽眾反應很好,也就是說聽眾並沒有像我一樣,因為一個小小的口誤而否定整個課程。

4. 誇大失誤

「誇大失誤」就是指任意誇大自己的失誤和缺陷,深陷消極情緒中不能自拔。

舉個例子。我自己經常會為一時興起說出的某句話後悔半天。真是應了那句話:一句話還沒說出來之前,你是這句話的主人;而這句話說出來之後,你就變成了它的奴隸。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話,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在很多情境下,我總是反應過度,過於患得患失。

在很多時候,對方可能早已忘記了我所說的這句話,但我還是會長時間沉浸在一股「焦慮加後悔」的情緒中不能自拔,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誇大失誤」。

5. 兩極思維

兩極思維指的是,將事情看成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

舉個例子,每次寫完一篇文章之後,我會投稿到不同平臺。我內心深處經常遵循著這樣一種邏輯:如果這篇文章沒有被我所欣賞的平臺錄用,我就會覺得它一文不值,再也不想多看一眼。

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兩極思維。有一次,我在通訊軟體上收到一個加入好友請求,對方是一家大型圖書出版公司的編輯。仔細溝通下來才知道,這位編輯看到了我在網路上寫的一篇文章,感覺不錯,所以想問問我有沒有打算出書。

然而,這篇文章在之前投稿的過程中,曾被不少平臺拒絕過,所以也被我打入了「冷宮」,差點沒刪掉。沒想到,這篇文章竟然吸引了圖書編輯的注意。

6. 個人化歸因

所謂「個人化歸因」,即認為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造成的,因此感到內疚或自責。

舉個例子,在辦公室裡,如果有哪個同事心情不太好或者是不太願意搭理我,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是不是不小心說錯了什麼話或者做錯了什麼事,讓對方不高興了?

在家裡也是,因為和長輩住在一起,如果岳父岳母心情不好,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讓老倆口生氣了?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個人化歸因」。

節錄自:高寶書版《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你99%的努力》/宋曉東 著

節錄自:高寶書版《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你99%的努力》/宋曉東 著


black flat screen tv turned on displaying 11

追劇很廢嗎?抽離、放鬆懂「下班」隔天更有活力!

你是否也曾下班後仍心繫工作,導致輾轉難眠、隔日精神不濟,甚至還沒上班就壓力山大?現代職場巨大的壓力,讓員工的心理健康與工作表現面臨挑戰。本文將告訴你下班後有效提升活力的關鍵,聚焦於「心理抽離」與「放鬆」這兩種修復策略。我們將揭示在不同情緒狀態下,哪種方式更能幫助你擺脫工作思緒、恢復精力,並探討個人特質與組織支持如何影響復原效果。了解這些實用策略,助你告別下班後焦慮,每天都能滿血回歸!

6種「自動負面思考」在消耗你,焦慮沮喪不自覺加劇

6種「自動負面思考」在消耗你,焦慮沮喪不自覺加劇

心理學認知療法代表人物—亞倫.貝克提出6種常見的自動負面思考,這些思維陷阱會悄悄影響情緒,讓心情持續低落、焦慮、沮喪,學會辨識並調整,找回更穩定的心情!本文節錄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就備受打擊,表現上看起來好像是玻離心,然而作者指出,隱藏在背後的,卻是比玻璃心更加可怕的「定型心態」。如何才能破除「定型心態」,轉向「成長心態」呢?本文節錄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比玻璃心更可怕的,是「定型心態」!3招翻轉思維

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就備受打擊,表現上看起來好像是玻離心,然而作者指出,隱藏在背後的,卻是比玻璃心更加可怕的「定型心態」。如何才能破除「定型心態」,轉向「成長心態」呢?本文節錄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工作壓力大到撐不住,想請假卻好掙扎…醫:擺脫內疚感陷阱才能恢復

工作壓力大到撐不住,想請假卻好掙扎…醫:擺脫內疚感陷阱才能恢復

明明已經身心俱疲,卻不敢請假,深怕造成同事負擔、或被認為不負責任……這種「想休息卻滿是內疚感」的掙扎,其實比壓力本身更消耗。醫師作者提醒,做到減壓、擺脫內疚感,才是恢復關鍵。本文節錄自《剛剛好的焦慮》。

遇到職場負能量怎麼辦?不必急著反擊,5個技巧重建正面連結

遇到職場負能量怎麼辦?不必急著反擊,5個技巧重建正面連結

職場上難免遇到同事或主管傳遞負能量,讓人感到受傷、壓力或有威脅。如果要讓溝通有成效,就必須修補裂痕,找回連結。溝通諮商師分享「零負能量」的應對技巧,化解衝突同時守護彼此關係。本文節錄自《跟任何人都可以談任何事》。

0 0 7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