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rofessional (HRBP®) is a global, competency-based credential that is designed to validate professional-level core HR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credential demonstrates mastery of generally accepted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HR principles. Independent of geographic region, the credential complements local HR practices. Through demonstrated knowledge, the credential enhances the credibility of HR professional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ey serve. All Certifications are valid for three years. Recertification is required every three years through demonstr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 retaking the exam. Earn 60 recertification credit hours OR retake exam.

HRBP |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rofessional

需每三年重新認證一次, 需有60小時的相關進修
The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rofessional (HRBP®) is a global, competency-based credential that is designed to validate professional-level core HR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credential demonstrates mastery of generally accepted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HR principles. Independent of geographic region, the credential complements local HR practices. Through demonstrated knowledge, the credential enhances the credibility of HR professionals and the organizations they serve. All Certifications are valid for three years. Recertification is required every three years through demonstra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r retaking the exam. Earn 60 recertification credit hours OR retake exam. 更多
證照資訊 題庫專區 延伸資訊 相關學習
證照資訊

報考資格

-A minimum of 1 year of professional-level experience in an HR position with a Masters degree or global equivalent, OR
-A minimum of 2 years of professional-level experience in an HR position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or global equivalent, OR
-A minimum of 4 years of professional-level experience in an HR position with a high school diploma or global equivalent
Eligible to candidates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報名方式

考試與報名資訊請查閱HRCI網址

考試費用

$275 USD
All prices include $75 USD non-refundable application fee

考試內容

Computer-based Testing (CBT)
170 questions (145 scored, 25 pre-test)
3 hours 15 minutes in length

考試地點

考試地點相關資訊請查閱HRCI網址:http://www.hrci.org
收合
題庫專區
小試身手初級
三題精選試題,快速檢測能力!
已有131人參加測驗
相關學習
共學教室 尋找考證夥伴 x 分享考證資源 x 聊聊考證歷程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人資副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410063號

08/02 23:01

人資職涯起點怎麼選?大、中、小公司完整分析|我要當HR!
【公司規模對人資職涯的影響】
同樣是人資,在不同規模的公司工作,無論是任務範圍、深廣度、乃至於職涯走向,都會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在這篇文章,我們不以員工人數,而是透過人資人員編制的多寡,說明公司規模為人資人員發展帶來的差異與優劣勢:
→大型公司:有明確分工,每種功能別或任務別都由專門人員甚至是團隊來負責。
→中型公司:有初步分工,一位人資人員可能要負責辦理一到兩項功能別的職務。
→小型公司:只有一位專責人資,有時甚至需身兼總務、財會、行政等其他職務。
■大型公司
|特徵
●公司發展相對穩定。
●通常具備成熟的人資體系,有完整的規章制度和作業流程。
●人資分工非常細緻,能把一項任務做到非常深入。
|優點
●擴展眼界:有機會接觸一流的人資實務與完整的人資體系,以及諸如組織發展、跨國人才管理等規模夠大的公司才可能存在的職務內容。
●專業深度:在細緻的分工下,能夠深度鑽研與優化所負責的職務內容。
●發展機會:複雜的組織架構與充足的資源,能提供更大的晉升、輪調、調薪成長空間。
|缺點
●專業廣度:由於職掌相對狹隘,如果又缺乏輪調機會,將難以歷練其他功能實務。
●晉升速度:對新人而言,即使表現再優異,前面可能已經有很多前輩排隊等待晉升管理職,因此需要時間與機會。
|職涯
●擔任主管職,有機會成為知名企業的「人資長」。
●擔任專業職,有機會成為特定產業/特定功能別的「人資專家」。
■中型公司
|特徵
●公司人數與制度成熟度介於大、小企業之間。
●人資職能有初步分工,但仍需肩負多樣任務。
●通常正在建立或優化人資制度,變動與學習機會並存。
|優點
●體系建構:有機會參與公司制度的建置與優化,是從0到1的重要推手。
●功能整合:可能負責一到兩項職能,能比大型公司更快熟悉跨功能協作模式。
●發展彈性:公司規模尚未定型,給予人資發揮創意與嘗試新作法的空間。
|缺點
●角色拉鋸:在分工未定型的情況下,容易遇到職責模糊、溝通界線不清等挑戰。
●晉升空間:晉升的職位數量較大型公司少,且組織編制很可能並沒有專屬人資的高階職位,必須與財會、行政等後勤人員共同競爭綜合管理的主管職。
|職涯
●擔任主管職,視組織編制情形,有機會成為「人資主管」或「行政主管」。
●擔任專業職,透過統整多項功能,有機會成為「策略型人力資源管理者」。
■小型公司
|特徵
●公司可能是新創、微型企業或家族事業,發展相對不穩定。
●通常沒有人資體系,也缺乏完整的規章制度和作業流程,執行方式充滿彈性。
●只有一位人資,所以事事必須親力親為,甚至可能兼任其他非人資職責。
|優點
●專業廣度:能夠快速累積全方位實戰經驗。
●晉升速度:假如加入創業前期的公司,有機會透過優異的表現獲得破格晉升。
●高自由度:小型企業相對沒有框架或窠臼,可以嘗試許多創新人資管理措施。
|缺點
●資源限制:因為員工人數少,比較沒有機會從事複雜的專案;同時,能夠提供人資的薪酬或培訓都相對有限,整體而言比較容易碰觸到職涯天花板。
●專業深度:全方位意味著難以深度耕耘每項職責的執行層次,容易導致廣而不精。
|職涯
●擔任主管職,有機會成為綜管行政、總務、採購等後勤單位的「行政主管」。
●擔任專業職,有機會成為「全方位人資管理者(俗稱Full-function HR)」。
【每一種選擇都會是最好的起點】
新人想選擇哪一種規模的公司做為職涯起點都可以,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反而與自己嚮往的工作型態更加相關。
■工作型態適配度
→大型公司:適合希望累積專業深度、喜歡制度化的環境、想穩中求勝的人。
→中型公司:適合希望快速熟悉人資功能各面向、體驗架構與彈性並存的人。
→小型公司:適合希望自由度高、從零開始、快速累積全方位實戰經驗的人。
■職涯轉換可行性
小型公司人資,可以在累積全方位經驗後,找到想要深度耕耘或特別擅長的功能別,跳到中大型公司從事單一功能的職務;中大型公司人資,也可以在了解成熟的人資體系與運作模式後,跳到小型公司幫忙建構人資體系,創造價值。
需要留意的是,在轉換規模時,必須適應不同文化與管理邏輯。從小公司跳到大公司,要習慣繁瑣的流程、規範與辦公室政治;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則要承擔更高的獨立作業壓力與多工模式。
因此,並沒有一定要選擇哪一種公司規模才是好的,這因人而異;也不是一選擇待在特定規模的公司後,就從此無法轉換。更重要的是,透過不斷摸索與嘗試,找出自己偏好與擅長的工作型態,然後投入對應規模的公司。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進而實現自我。
無論你現在或未來想為哪一種規模的公司工作,都可以把每一段經歷,當作成為「理想人資」的重要階段。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看更多
1 0 570 0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5/07 09:00

【AI認證:我竟然是某個記憶法的代表人物?!】
之後要跟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分享我一路「靠想像力硬撐過來」的記憶法課程。
在準備簡報時,我突發奇想,問問AI:「有什麼記憶術主題適合外國人?」
結果,它居然推薦了——彩虹記憶法 🌈
我愣住了。這不是我五年前寫《就業服務乙級超神記憶攻略》時,自己創的名詞嗎?
當時 Google 搜尋還完全找不到這個詞,連出版社都說這是「#獨創」才敢印在書封上。
今天再一查,「彩虹記憶法」居然真的成了一個詞。
更意外的是:林閔政=這個詞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是中高齡才開始重考證照的人,
讀10分鐘忘9分鐘,每次都很焦慮。
我知道什麼叫「想背卻背不起來」,也知道「讀懂了但考題完全不一樣」的挫折。
所以,我發明了:
☑️ 彩虹記憶法|讓抽象的東西,變成有顏色、有畫面的記憶。
☑️ 拆字記憶法|把陌生法條詞拆開,一筆一劃都看進去。
☑️ 三角關係思考法|學會怎麼把「你知道的」連結到「你要記住的」。
不是因為我特別會記憶,而是因為我特別容易忘記。
所以我只能不斷地想辦法,讓自己記得久一點、多一點、準一點。
沒想到,當年我因為記憶力不行、只能土法煉鋼硬撐出來的技巧,
今天竟然變成了 AI認可的「記憶方法」之一,
還說我是代表人物。這世界真的很神奇。
也許,這是一段更大冒險的開始。
也許,昨天怕記不住的我,今天終於記得了——
這一路,我從來沒放棄。
【我只是怕忘記,但竟然記住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最初,我只是怕自己記不住。
怕錯過那個法條細節、怕寫不出申論、怕考場上的自己突然一片空白。
我開始用顏色、畫面、聯想,去「抓住記憶」這件事。
原本只是自救,沒想到…慢慢地,它們變成了一套方法、一堂課,甚至現在,變成了某些人嘴裡的:「老師,你教的那個彩虹記憶法好用耶!」
🌈 我不是記憶力好的人,但我是一個不想被記憶力打敗的人。
我不是一開始就會的人,
我是一步一步,把困難拆小,把陌生變熟的人。
也許你現在正在懷疑:
「我是不是記不住?」「我是不是學不會?」「是不是我比較笨?」
但你要知道——會記得的人,不是最聰明的那一個,而是最願意練習、願意試錯的那一個。
♥ 記憶的起點,從來不是『我記得了』,而是『我願意記住』。
♥ 每一段你以為白費的努力,都是你大腦在說:「我還在走,不要放棄我。」
#彩虹記憶法
#拆字記憶法
#三角關係思考法
#中高齡學習力 #這條路我不孤單
#AI認證我沒想過的事
#職涯不設限 #就業服務乙級
#從學不會的人變成會教別人的人
看更多
1 0 1928 0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5/05 09:09

正在為你鋪好這條直路|就業服務乙級課程說明
▌♥ 走過波折的我,正在為你鋪好這條直路|就業服務乙級課程說明
很多同學問我:
「老師,線上的就業服務乙級課程,到底該怎麼選?」
沒關係,這裡我一次說清楚,目前我們有 5種課程方案,讓你依照時間和需求自由搭配:
📘 一日總複習實體班|適合已經準備過一輪,只差臨門一腳的你。
📘 100天全方位解讀班|適合還有一點時間,想完整學會法規邏輯與考題應對的人。
📘 220天全套精讀班|給想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觀念與信心的你。
(※📌100天與220天內容完全相同,差別只有觀看期限)
📘 100天全方位解讀班|加實體總複習,雙學習模式補全最後一哩路。
📘 30天線上總複習|加實體總複習,已有一定基礎觀念缺少面對考試的信心。
▌♥「法條更新了沒?」這個問題,我很在意。
我只能說:沒更新,我自己都過意不去!
每當法條修正,我就會馬上停下手邊工作,回頭補拍補改。
我不是天才型考生,
一路從報社記者、電視台編輯、新聞剪接、攝影、主持人……
我不是考證照的模範生,卻是那個用錯誤換來經驗、從撞牆中找到破解法的人。
也因此,我知道你們為什麼會卡關——
很多法律書寫得「每個字都懂、但整句都看不懂」。
因為高材生寫書時,根本沒想過我們這些「繞過遠路」的人,怎麼學習。
▌♥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你——
不是天選之人、不是讀一遍就懂的人、不是一戰成名的考神。
而是會懷疑、會迷路、會焦慮、但還願意撐下去的人——
那我會說,我懂你。
而我的課,可能正是為你這樣的人設計的。
請你相信,
你不是慢、不是差,而是走得比較用心。
我們的每一次失敗,其實都在訓練我們成為更有感覺的學習者。
📌 點這裡看課程資訊與報名方式 👉https://23dreamhome.vip/courses
📩 也可以加入 LINE 官方帳號來私訊詢問:https://lin.ee/oPSy2awE
看更多
0 0 1154 0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5/02 13:57

【考照這條路,你不孤單】 我們陪你走到最後一哩路 📍台北、台中實體總複習
⚠️限時優惠只到 5/10(五)截止!
📌 報名方式:加入官方 LINE 報名
LINE連結:
更多詳情:
📍實體總複習地點與時間
🔸台北場|5/24(六)09:10-16:30
地點:致理科技大學(板橋文化路一段313號)
🔸台中場|6/7(六)09:10-16:30
地點:文心天下大樓(北屯文心路四段936號)
火熱開放報名中! 全場最完整講解 + 申論題
看更多
0 0 1331 0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3/14 10:05

我們都曾經歷過,因為經歷過,所以願意多付出
你是否曾經在某個時刻,感受到學習的無力感?是否曾經因為一次次的失敗,懷疑過自己的能力?又或者,你也曾羨慕別人輕鬆通過考試,而自己卻仍在苦苦掙扎?
其實,這些感受,我們都曾經歷過。
人生的路上,沒有人天生就擁有所有的答案。我們每個人都從迷惘開始,跌跌撞撞地摸索方向,學習如何突破困境,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而當我們回過頭來,才會發現,那些曾經讓我們痛苦的經歷,原來正是我們成長最寶貴的養分。
因為經歷過迷惘,所以我們更加懂得方向的重要。
因為經歷過挫折,所以我們更願意幫助那些正在掙扎的人。
因為知道學習的不易,所以我們願意多付出,讓這條路變得更容易走。
📖 學習的路上,我們都曾孤單過
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新知識的時候嗎?那種滿腦子問號、看不懂條文、聽不懂專業術語的感覺,彷彿世界突然變得陌生又遙遠。
有人說:「學習是一條孤獨的路。」但其實,學習本不該是獨行。
我們都曾經歷過這段路,那些夜晚苦讀的時光、那些寫滿筆記的頁面、那些在考場上緊張到手心冒汗的瞬間……我們知道,這並不容易,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想幫助彼此,讓這條路變得少一些迷惘,多一些方向。
學習,從來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而是為了讓自己比昨天更進步一點點。
你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覺得讀書很累的時候,請記住,這世界上有無數個和你一樣努力的人。
有人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體,還是打開書本堅持學習;
有人白天要照顧家庭,等孩子睡了才開始讀書;
有人已經考過一次,卻依然不放棄,再次挑戰自己。
我們都一樣,都是為了改變現狀,才選擇這條不簡單的路。
所以,請不要害怕這段路途的艱難,因為我們在這裡,願意與你一起前行。
讓學習變得更容易的幾個方法
1. 不要獨自一人面對問題
當你遇到不懂的地方,別害怕問問題!學習並不是考驗一個人能記住多少,而是考驗你願意付出多少努力去理解。
2.加入學習社群,與夥伴們互相幫助,分享筆記、討論考題,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3.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關鍵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記憶力不好,可以試試「關鍵字記憶法」、製作心智圖或錄音複習。
如果你容易分心,可以規劃固定的學習時間,例如每天睡前複習30分鐘。
如果你覺得讀書很無聊,可以透過模擬測驗來測試自己,讓學習變得有挑戰性。
學習並不是「一天看10個小時」才叫努力,而是「每天穩定學習1小時」,這才是有效率的進步方式。
4. 記住「為什麼要學習」
有時候,我們會在學習的路上感到迷茫,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辛苦?」
但請回想一下,當初選擇這條路的你,是不是曾經對未來有一點點期待?
也許你是想要換一份更好的工作;
也許你是想證明給自己看,你能做到;
也許你只是單純不想放棄,想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可能性。
這些都是值得你繼續努力的理由。
當你覺得累了,就想想未來的自己——當你成功通過考試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會變得值得。
你的努力,終將會有回報
我們都希望世界能給我們一條更容易走的路,但有時候,人生就是一場不公平的考驗。
有人出生就有更多的資源,
有人比你更有時間,
有人比你更聰明……
但這些都不是你放棄的理由,因為人生不是比起點,而是比誰願意為自己的未來多努力一點。
你現在的每一分努力,未來都會變成你自信的來源。
當你終於通過考試的那一天,
當你拿到證照、開啟人生新篇章的那一天,
你會明白,這一路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現在的你,也許還在迷惘、還在努力、還在掙扎,
但請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因為我們都曾走過這條路,
我們知道,只要願意學習、願意付出,
終有一天,你也會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加油!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免費分享113年術科影片解答
看更多
0 1 1479 0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4/08 15:28

2025就業服務乙級第2梯實體總複習(台中)(台北)
## 📘靠書與課程,找到節奏與重點——就業服務乙級不是夢
「老師的書真的很受用,整理重點的方式讓我一眼看懂,不用浪費時間在無關痛癢的法條上。」
身為媒體人出身的林老師,擅長用架構圖、關鍵字和圖像化記憶方式,把龐雜又繁瑣的就業服務相關法規,一一化繁為簡。這本書,幫助了許多像你一樣沒有讀書計畫、但願意努力的考生,掌握核心內容,打通備考盲點。
---
## ⏳沒有規律,也能持續學習
對多數人而言,「時間不夠」永遠是學習路上的大敵。這位學員這樣說:
>「我週末才有空寫筆記、看法規章節,平日只能用零碎時間複習。刷完題庫後,我就用『術科寫答』的方式重新練錯題,把選擇題當筆記練習。真的覺得考前好想放棄,但最後還是撐過了!」
📌 **備考技巧分享**:
- 運用瑣碎時間練習錯題
- 學科刷題時遮住選項,強迫自己用術科邏輯作答
- 認真看老師的書一遍,先理解章節結構與法規脈絡,再進入細節
---
## 🧠學習方法轉變,從不懂到通過
很多考生其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沒用對方法:
>「我第一次只買書看,結果看不太懂、也沒過。第二次決定報老師的線上課程,才發現根本少了好多口訣、架構整理。原來不是我不會,是我沒人帶、方向錯了!」
🔔 **台北第二梯總複習班|5月24日(六)開課**
🔔 **台中總複習班|6月7日(六)開課**
---
## 🔟課後學習成效十大轉變
參加總複習班的學員一致回饋這些轉變:
1. 記憶力提升——法條更容易記住
2. 理解力增強——讀得懂,不再死背
3. 答題準確度提高——考場上更有信心
4. 學習效率提升——用對方法,效率自然來
5. 專注力增強——學習更專心、不易分心
6. 目標設定清晰——知道每天該做什麼
7. 知識應用力提升——學到的法規真的能用在工作上
8. 減少學習壓力——不再焦慮,反而期待學習
9. 理解法規脈絡——整體結構一目了然
10. 備考時間縮短——用系統化方式,進步飛快
---
## 💪勇敢的你,也能辦到!
人生不會因為你要考試就對你特別溫柔。你可能是媽媽,是工作者,是每天忙到深夜還想努力一點的你。能夠在一片混亂中找到縫隙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 **考試從來不是天才的專利**,而是留給肯堅持、願意轉念、願意學習的你。
如果你還在迷惘,不妨從一堂課、一張筆記開始。
**就業服務乙級總複習班**,幫你整理重點、補上短板,讓你即使再忙,也有機會一步步靠近通過的終點線。
看更多
0 0 1136 0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3/15 10:00

失業後的未來:如何申請職業補助與就業資源
失業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無論是企業裁員、經濟不景氣,還是個人職涯轉換,都可能讓人感到迷茫與不安。然而,失業並不代表結束,而是一個重新規劃未來的機會。政府提供了多種職業補助與就業資源,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幫助自己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 失業後可以申請的補助、如何取得政府資源,以及 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方向,讓你在面對失業時,能夠更有方向地前進。
📌 失業後可申請的補助與資源(非自願離職)
1️⃣ 失業給付(就業保險)
如果你是 因非自願離職(如公司裁員、營運歇業等)而失業,並且在離職前有參加就業保險滿一年,就可以申請 失業給付,讓自己在求職期間維持基本生活開銷。
📍 申請條件:
✅ 因非自願離職(如公司倒閉、裁員等)
✅ 需已投保就業保險 滿一年
✅ 需登記為求職者並積極尋找工作
📍 補助金額與期限:
💰 最高可領 60% 的月平均投保薪資,最長可領 6 個月
💰 若 年滿 45 歲、身心障礙者,最長可領 9 個月
💰 若參加職業訓練,補助可提高到 80% 的月平均薪資
📍 申請方式:
✅ 先至 就業服務站 登記為求職者
✅ 填寫 失業給付申請書
✅ 準備相關證明文件(非自願離職證明、勞保紀錄等)
📍 負責機構:
📌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或 各地就業服務站
2️⃣ 提早就業獎勵
如果你在 領取失業給付期間內,提早找到工作,政府還會提供「提早就業獎勵」,鼓勵求職者積極回到職場。
📍 補助內容:
💰 最高可領三個月的失業給付(分次發放)
📍 申請條件:
✅ 失業期間內找到正式工作(需參加勞保)
✅ 工作滿 3 個月後可領第一筆獎勵
✅ 工作滿 6 個月後可領第二筆獎勵
📍 申請方式:
✅ 於就業滿 3 個月後,向 就業服務站 申請
3️⃣ 中高齡者、高齡者就業獎勵
如果你是 年滿 45 歲以上,失業後重新投入職場,政府還有額外的就業獎勵。
📍 補助內容:
💰 每月最高補助9千到 1 萬1跟1萬3千元,最長 12 個月
💰 針對 僱主 也有補助,鼓勵企業僱用中高齡人才
📍 申請方式:
✅ 透過 就業服務站 申請
4️⃣ 職業訓練與津貼補助
如果失業後 想轉換跑道或學習新技能,可以參加 政府提供的職業訓練課程,不但能學習新技能,還有機會獲得訓練津貼。
📍 可參加的課程類別:
✅ 技能培訓(電腦、行銷、設計、語言等)
✅ 技術證照(電工、焊接、機械、汽修、餐飲等)
✅ 創業課程(行銷、商業管理、網路開店等)
失業勞工扶養無工作收入的父母,也可申請加發失業給付或職訓津貼
📌 1. 失業給付加發補助
✅ 適用對象:
已投保就業保險且因非自願離職(如公司倒閉、裁員等)而失業的勞工。
失業期間符合領取失業給付資格者。
扶養父母且父母無工作收入,可額外申請加發。
✅ 加發標準:
失業給付原則上為投保薪資的 60%,最長可領 6 個月。
若扶養無工作收入的父母,未成年小孩都則可加發10%,最高可領投保薪資的 80%。
看更多
0 0 1858 1
學習精靈

03/21 00:00

310 5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3/11 10:05

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不用去想考上就業服務能改變什麼?
  拿到證照並不會在一夕之間讓你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轉變。真正的成長往往不是「拿到證書後能改變什麼」,而是你在備考的過程中,培養了哪些能力、強化了哪些心態。
### 一、改變的動力源自於自我覺察
  人往往是在面臨重大事件、遭遇挫折,或是發現現狀已無法再滿足內在需求時,才會意識到「我需要改變」。然而,改變並不一定非得等到生活被逼到牆角才開始。最理想的狀態,是我們能夠主動覺察自身的想法與情緒,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且願意為之付出行動。
  **自我覺察**意味著對自身狀態的觀察與反思。我們需要花時間與自己對話,去理解以下幾個面向:
1. **我目前的生活狀態如何?**
是否感到快樂、充實?還是時常焦慮、茫然?
2. **我對未來有什麼期待或目標?**
想在事業上突破?想維持身心健康?想發展一項新興趣?
3. **我目前的行動與思維模式,是否能帶領我達成那些期待?**
還是正在阻礙我的成長?
  只有當我們真正看清楚自己所處的狀態,並且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或需要調整的地方,改變才有可能開始。這並不代表要全盤否定過去的努力,而是學習接納那些經驗,進而運用它們來鋪陳未來的道路。
---
### 二、認清外在因素與內在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或周遭人的意見而裹足不前。也可能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例如經濟壓力、家庭責任、健康狀況等等,使我們認為「改變太難了」「我根本無力改變現況」。的確,外在因素往往不是我們能馬上控制或扭轉的,但是**內在的思維與行動力**,卻是我們可以主動掌握的關鍵。
  **外在因素**可能包括:
1. **經濟壓力**:有些人背負著房貸、車貸或家庭開支,難以隨意轉職或休息。
2. **人際關係**:家庭、朋友、同事等的期待或責任,讓我們害怕「如果改變,是否會辜負他人?」
3. **社會環境**:經濟不景氣、疫情影響、產業轉型等,使得就業市場充滿變數。
  這些客觀條件的確會影響我們改變的步調與幅度,但它們並不是絕對的阻礙。**真正的阻礙往往來自我們的內心**——對失敗的恐懼、對未知的焦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這些心理因素才是使我們停滯不前的主因。
  如果能夠先認清「外在因素我可能無法立刻改變,但我可以從內在力量著手」,那麼我們就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因為當我們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就能產生更多的行動力與自信心,而不會將時間與精力浪費在抱怨環境或等待他人援助上。
不去行動做些什麼事,現在的你就是未來的樣子
### 三、行動,才是改變的最大推手
  「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句話聽起來很勵志,但如果只停留在口號或想法層面,其實毫無意義。要真正讓改變發生,**行動**才是關鍵。無論是想要學習新技能、轉換跑道、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品質,最終都需要我們踏出那一步。
  然而,行動並不代表一開始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大改變,很多時候改變可以是**循序漸進**的。譬如:
1. **每天撥出60分鐘閱讀**,如果你的目標是增進專業知識或拓展視野;
2. **每天早起20分鐘運動**,如果你的目標是維持健康或減重;
3. **每週列出要完成的三件事**,如果你想增強自律與規劃能力;
  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長期累積起來卻能帶來巨大的改變。重點在於,當我們開始行動,就會發現自己的狀態正慢慢地被調整,新的可能性也逐漸浮現。相反地,如果我們一直猶豫不決,擔心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成,那麼改變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想像之中。
---
### 四、改變的必經之路
  想想那些成功的人生故事,大多都充滿了挫折與低潮。**成功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經歷不斷嘗試、不斷調整後所形成的結果。唯有當我們能把失敗當作學習的一部分,並保持持續行動的動力,才能逐漸逼近我們想要的目標。
---
### 五、堅持與靈活:改變的雙重要素
  在改變的過程中,**堅持**與**靈活**看似矛盾,卻同樣重要。堅持代表對目標的信念與投入,靈活則代表我們對現實情況的調整與彈性。
1. **堅持**:
- 你必須對想要達成的目標有足夠的熱情與動力,願意犧牲一些舒適或娛樂,投入時間與心力。
- 當遇到困難時,你要能夠撐過那段挫折期,而不是一遇到挫敗就放棄。
2. **靈活**:
- 堅持並不代表一條路走到底,如果某個策略已經證明無效,就要懂得調整與變通。
- 不要被一開始的計畫綁死,可以根據環境變化或自身狀況,隨時微調前進方向。
  很多人以為「堅持」就等於「死板」,但事實上,最能成功的人往往是堅持目標、靈活應對的人。只有兼具這兩種特質,才能在改變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而不會被一次的挫敗或環境的變動給打倒。
---
### 六、尋求支持:改變不一定要獨自完成
  雖然我們說「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但並不代表我們要獨自面對所有的挑戰。適時地尋求外界的協助,能夠讓改變的過程更加順利,也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1. **親友支持**:
- 與家人、朋友分享你的想法與計畫,讓他們了解你的努力與需求。
- 有時候,一句鼓勵或一個傾聽的耳朵,就能帶給你莫大的力量。
2. **同儕團體或社群**:
- 可以參加線上或線下的學習團體、讀書會、運動社團,和有相同目標的人一起進步。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天生就需要彼此的支持與關懷。當你願意敞開心胸,接受來自外界的協助時,你會發現改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孤單,也能得到更多前進的能量。
---
### 七、改變帶來的成長與價值
  當你開始行動,持續嘗試、持續調整,最終一定會看到某些改變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是目標達成那一刻的喜悅,也包含了在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與價值。
1.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 你會發現,原來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難,只是以前沒有真正付諸行動。
- 當你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極限,自信心也會逐漸增強。
2. **思維模式的拓展**
- 經過挫折與調整,你會更懂得用多元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再局限於單一解決方案。
- 這種思維模式的改變,也能幫助你在面對未來更多挑戰時,保持彈性與創造力。
3. **人際關係的提升**
- 當你變得更積極、更正向,也會吸引到同樣在追求成長的人。
- 你可能會建立新的社交圈,或是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更加緊密,因為彼此看到了你的努力與成長。
4. **對未來的不再恐懼**
- 一旦你明白改變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再害怕外在環境的動盪。
- 無論是經濟衰退、產業轉型或其他不確定性,你都能運用行動力與學習力,為自己找到出路。
---
### 八、不要停留在現在:持續進化的意義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改變是永無止境的嗎?那樣不會很累嗎?」事實上,改變並不一定代表痛苦或疲憊,當你真正融入「持續成長」的心態後,你會發現改變是種令人興奮的事情。因為每一次的蛻變,都是一場新的冒險與探索,你能夠體驗到更多樣化的人生風景,也能在過程中持續挖掘自我潛能。
  或許你現在正處於低潮,感到前路茫茫;或許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轉換跑道,擔心會不會失敗;又或者你已經在改變的路上,但因為遇到挫折而心灰意冷。不管是哪一種狀態,都請記得:**只要你還願意相信自己、願意付諸行動,改變就永遠有可能。**
  所以,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個機會吧!放下那些「我不行」「我做不到」的負面想法,嘗試擬定一個小小的計畫,為你的改變行動做開端。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當你真正邁出第一步時,生命會開始回應你,並帶給你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最後,願你能在改變的道路上走得堅定且充實,並在每一次的挑戰中,越發認清自我的潛能與價值。**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你可以真正實踐的信念。只要你願意,未來的路,將因你的行動而被照亮。祝福你,擁有一個不斷成長、不斷蛻變的人生!
看更多
1 0 1249 0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3/05 09:09

婦女再就業獎勵實施要點
一、計畫緣起
近年面臨少子化、高齡化衝擊,及零工經濟等多元就業型態發展,產業出現人力缺口,配合國內疫後產業復甦需求,亟需開發勞動力供給,本部規劃整合跨部會資源營造友善職場,建構就業服務網絡,並運用獎勵措施,協助婦女及早規劃重返就業,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紓解缺工情形,爰訂定本計畫。
**重點整理:婦女再就業獎勵申請規定**
- **申請途徑:**
- 婦女須在台灣就業通網站婦女再就業專區或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報名參加。
- 辦理求職登記後,依求職地點派案,並取得推介卡。
如何報名:
婦女如果想申請再就業獎勵,可以在台灣就業通網站的婦女再就業專區報名,或者到發展署或直轄市政府所屬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這樣做之後,就會依照求職地點把你分配到當地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並拿到一張「推介卡」。
- **回覆要求:**
- 領有推介卡後,必須在次日起七日內以郵寄、傳真、電郵、網路或親自方式送達推介就業情形回覆卡。
** 適用對象** :因家庭因素退出勞動市場180日以上之婦女。
- **就業條件:**
- **全時工作:** 受僱連續滿90日,且工資不低於每月基本工資。
- **部分工時:** 受僱滿90日,時薪不得低於基本工資,且每月工資合計達基本工資一半以上。
- **申請文件:**
- 包括再就業獎勵申請書、身份證明、工資證明、本人國內金融機構存摺封面、保險查詢授權書及其他發展署規定文件(未補正者不予受理)。
- **就業期間認定:**
- 自就業保險生效(或勞工職災保險生效)日起計算。
工作期間的計算是從你就業保險(或職災保險生效)開始算起。
- **獎勵金額:**
- 全時工作者每次30,000元;部分工時者每次15,000元。
- 每人每年度最高可領30,000元。
- **假別影響:**
- 因依法請假導致工資低於規定者,仍得在受僱期間內領取獎勵。
- **補助合併限制:**
- 不得與其他性質相同之就業獎勵或補助重複申領,須擇一適用。
- **不予發給情形:**
- 包括不實申領、與雇主直系或旁系親屬申請、規避查核、重複領取其他類似補助、拒絕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就業,以及其他違反規定之情形,已領取者則可能被要求返還。
自主訓練獎勵:鼓勵婦女規畫自主訓練,以精進原有職能。訓練完成並辦理求職登記者,發給獎勵金2萬元;完成訓練180日內,經推薦介紹就業或自行就業者,再發給1萬元,最高發給3萬元。
友善提醒,以上三項獎勵都沒有名額限制,只要符合資格,依照程序申請通過,並且完成訓練、穩定就業或雇主僱用婦女,便能獲得獎勵金,建議各位好好把握!
看更多
1 0 1726 2
林閔政

就業服務講師

02/28 09:10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件受影響勞工你真的不用害怕資遣
一、事件背景與勞工受影響概況
2025年,台中市新光三越發生嚴重氣爆事故,這起意外導致現場秩序混亂、設施損毀,也使得約3500至4000名現場勞工受到直接影響。事故發生後,不僅許多勞工面臨家庭與未來工作、失業或無薪的等待與經濟損失,更引起各界對於工作場所安全、緊急應變機制及後續就業協助問題的廣泛關注。面對這樣的大規模影響,政府、勞工局及相關單位迅速動員,尋求法律與制度上的支持,以減輕受影響勞工的困境。
二、就業服務法的保障機制
根據《就業服務法》,政府針對失業、工傷或災害影響的勞工提供多項保障與協助措施,主要包括:
1.就業安置與職業輔導:
為因事故導致工作中斷的勞工提供再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協助他們盡快重新融入勞動市場。
2.臨時救助與經濟補償
針對事故造成的短期經濟困難,政府會依據《就業服務法》及其他相關法規,迅速提供臨時救助資金與生活補助,確保勞工在重返工作崗位前,不必因資金不足而陷入困境。這些措施包括醫療補助、失業補助以及必要的生活支援,讓勞工感受到來自政府的全方位關懷。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政府和勞工局的立場是盡力保護就業,避免資遣,但當企業因經濟壓力或經營困難而實在無法繼續維持現狀時,資遣反而成為一種相對合理且必要的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要讓員工了解,當工作場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有可能有持續發展的時候,強行維持現有狀況不但無法保證每個人都有工作,反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經濟與心理壓力。企業如果面臨資金鏈斷裂或市場萎縮,就必須做出調整。這時候,資遣措施就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一個雙方都不得已的選擇。
對於員工來說,資遣意味著可以獲得一筆合理的補償,通常根據工齡計算,比如兩年給一個月薪水的資遣費。這筆補償能夠在轉換工作期間提供經濟支持,同時,政府與勞工局也會同步推出再就業輔導和職業培訓,協助員工儘快找到新工作。因此,從長遠看,接受資遣並積極尋求轉型,其實對個人發展來說更具保障。
另一方面,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也十分無奈。他們不願意輕易走資遣這條路,因為這代表著對員工的補償成本和社會責任。但當現實情況逼迫時,企業不得不作出決策。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通常也會與員工進行溝通,嘗試提供內部轉崗或再培訓的機會。如果實在無法維持,則透過合理的資遣流程來保障員工的權益。這也是企業與政府、勞工代表三方共同努力下的一個平衡點。
總結來說,我們要告訴員工的是:
如果現有的工作環境已經無法維持,接受資遣是一個務實的選擇。
資遣並不意味著沒有工作,而是一個重新出發的契機。透過資遣補償和政府提供的再就業輔導,你可以在新的工作環境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
政府的就業服務人員,也會全力協助你進行職業轉換,並確保你能享有應有的法律保障和補償。
因此,當員工面對「資遣」這個敏感議題時,我們應該以坦誠和務實的態度溝通,強調「你真的不用害怕資遣」,因為這不僅是對現狀的合理調整,更是一個幫助你走出困境、迎向新機遇的過程。
台中實體課程老師的時事談:
看更多
1 0 10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