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台灣中國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 網頁設計 / 符合度分析
網頁設計 台灣中國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高中

經歷

未具備
要求經歷1年以上
網頁設計師 UI設計師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蒲朝棟

主任

11/11 09:11

「我全都照做了啊!」把老闆的話當聖旨,為何他對你還是不滿意?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也當過那種「乖寶寶」?
老闆交辦事項,你筆記抄得最勤;老闆說的每句話,你都當成「聖旨」來執行,不敢有絲毫怠慢。你以為你這種 100% 的執行力,換來的會是讚賞與升遷。
但結果呢?你累得半死,老闆卻好像總有哪裡不滿意。你心裡充滿了委屈:「我明明都照你說的做了,你到底還想怎樣?」
Jason就是這個「乖寶寶」的完美代言人。
Jason是個行銷企劃,做事細心、態度積極。他對主管的「向上管理」,就是老闆說一,他絕不做二。
有一次,公司要爭取一個大客戶,主管在會議上指示Jason:「這個提案,客戶要的是『大格局』,你負責把我們的優勢整理出來。」
Jason聽到了「聖旨」。他心想:「大格局?那一定是要包山包海、鉅細靡遺。」
接下來的一週,他瘋狂加班,把公司成立十年來所有成功的案例、所有服務的細節流程、所有可能的執行方案,全部塞進了簡報。他做出了 50 頁、堪稱「百科全書」等級的提案。
關鍵轉折點發生在提案前一天的內部預演。
Jason信心滿滿地打開簡報。主管才看到第 5 頁(光是公司簡介就 3 頁),臉色就垮了。
主管打斷他:「Jason,我不是說要『大格局』嗎?你給我這些『小細節』幹嘛? 客戶是 CEO,他哪有時間聽你講這些執行流程?我要的是『策略』! 這根本不是我要的!」
Jason當場懵了。他一臉錯愕,心裡全是委屈:「我...我這不就是照你說的,把所有優勢都整理出來了嗎?」
Jason的困境,就是典型的「乖寶寶陷阱」。把老闆的話當聖旨,為什麼還會被罵?
因為,你只做了「聽話的執行者」,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合作夥伴」。在我的職涯諮詢中,這種「無效的努力」通常源自三種職場心態:
第一種:「聖旨接領員」。 這種人一聽到指令,就立刻低頭猛做。
他們放棄了自己最寶貴的資產——「大腦」。老闆說「往東」,他絕不往西,就算他明知東邊是懸崖。他們害怕提問、害怕質疑,把「執行」跟「服從」劃上等號。
危險點: 老闆要的是「結果」,而不是你的「服從過程」。你沒有幫老闆「思考」,你就只是個昂貴的機器人。
第二種:「指令解讀障礙」。
就像Jason,他聽到了「大格局」,卻解讀成「包山包海」。他沒有搞懂這句話背後的「真正目的」。
危險點: 老闆是「下達目標」的人,但他們不一定擅長「下達指令」。他們說的「大格局」,可能只是「五頁內讓我看到策略重點」。你沒有「反向確認」,就等於在開「指令盲盒」,開出來是驚喜還是驚嚇,全憑運氣。
第三種:「焦慮型乖寶寶」。
這種人極度害怕讓主管失望。他們不敢問「為什麼」,因為他們怕被覺得「很笨」或「在挑戰權威」。他們寧願自己猜,也不敢去「麻煩」主管。
危險點: 你因為怕被罵,所以不敢多問,結果因為做錯,被罵得更慘。這種惡性循環,是工作倦怠和主管關係惡化的主因。
那到底該怎麼辦?
建議是,你必須停止當「乖寶寶」,開始當「神隊友」。
1. 停止當「手」,開始當「腦」:先問「Why」再想「How」。 拿到任務時,永遠別急著說「好,馬上去做」。你必須先校準目標。
範例: 「主管,收到。我想先跟您確認一下,這次提案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展現我們的『策略高度』,還是『執行細膩度』?這次的聽眾最在意的會是什麼?」
2. 練習「指令複誦」:用你的話,說出老闆的目標。 會議結束前,一定要做「總結確認」。
範例: 「好的主管,所以我總結一下。週五前,我要出一份不超過 10 頁的策略簡報,重點放在『A 策略』,因為 CEO 最在意的是『B 效益』。我的理解正確嗎?」
3. 提供「選項」,而不是「單一答案」。 「乖寶寶」才會只給一個答案。真正的「神隊友」,會給老闆做選擇題。
範例: 「主管,針對『大格局』,我構思了兩個方向。A 方案是策略導向,很快;B 方案是細節導向,很滿。您覺得哪個方向更符合這次的需求?」
重點提醒: 這能展現你的思考深度,並把決策權交還給老闆,讓他覺得「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
Jason後來怎麼了?
那次慘痛的教訓後,他痛定思痛。下一次,主管又丟了一個任務:「去研究一下競品 B 的動態。」
他不再是那個拔腿就跑的Jason。他吸了口氣,問:「主管,沒問題。您是想了解他們『最近的行銷活動』,還是他們『長期的產品策略』?您需要的是一份快報,還是一份深度分析?」
主管愣了一下,笑了:「深度分析。下週給我。」
Jason後來告訴我,他現在工作反而更輕鬆,因為他只做「對」的事。他不再是那個累死的主管「聖旨接領員」,而是主管最信賴的「策略神隊友」。
老闆要的,從來都不是一個聽話的奴才;他要的,是一個能幫他搞定一切的將才。
看更多
0 0 133 0
蒲朝棟

主任

11/05 11:00

「向上管理」不是拍馬屁:如何讓主管主動支持你的職涯規劃?
這不只是工作技巧,而是策略。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跟對主管比努力工作更重要。」這句話不完全對,但如果你的努力無法被主管看見、無法轉化成資源,那你的職涯發展,真的會事倍功半啦。
Leo 是一位超強的軟體工程師,技術底子硬到沒話說。每次交程式碼,都近乎完美,幾乎沒有什麼 Bug。他深信「實力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總是埋頭苦幹,默默把所有細節搞定。
但問題來了,他對自己的職涯規劃非常清晰:他想在三年內從工程師轉型為技術架構師,負責跨部門的專案協作。
兩年過去了,他的技術是越來越厲害,但他每天做的工作,還是被困在寫 Code、修 Bug 的迴圈裡,看不到轉型的機會。反倒是隔壁組的小安,技術可能沒他那麼頂,卻常常被主管點名參與一些高能見度的跨部門專案。
Leo 感到超級不公平。他來找我職涯諮詢時,語氣充滿了憤慨:「我比小安努力多了,我的品質也比他好。為什麼主管總是把好的機會給他?
我的努力難道都白費了嗎?難道『向上管理』真的只是拍主管馬屁嗎?我不想做那種人!」
其實,Leo 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他的「努力」只停留在「執行層面」,他犯了多數專業人士都會犯的錯:期待主管會讀心術。 他以為主管知道他的潛力、他的目標,但事實是,主管的待辦清單上,永遠有更緊急、更需要被「管理」的事情。
Leo 遇到的困境,源自於對「主管關係」與「向上管理」的誤解。
「向上管理」從來不是要你奉承,而是要你成為「主管的合作夥伴」。
從職場心理來看,主管也是人,他們的工作壓力通常來自三個方面:時間壓力、績效壓力(要確保團隊目標達成)和資訊落差(他們對團隊成員的工作細節了解度,真的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
當 Leo 只是默默耕耘時,他在主管眼中只是一個「穩定但安靜的資源」。主管會怎麼使用他?當然是放在最需要穩定的地方——繼續寫 Code、修 Bug。
那小安為什麼能得到機會?因為小安懂得「資訊提供」與「目標對齊」。
小安可能沒有 Leo 那麼深厚的技術,但他會主動在 One-on-One 會議中,用主管聽得懂的「業務語言」報告:他完成了什麼對業務有巨大影響的工作,還有他主動提出哪一個問題,並規劃了跨部門的解決方案。
他會明確表達:「我對下一季的 X 專案很有興趣,我覺得那能提升我的職涯規劃,我已經準備好擔任裡面的協調角色。」
小安的行為,就是在做策略性的「向上管理」。他幫助主管解決了「團隊目標誰能達成?」和「這個人未來能替我解決什麼更大的麻煩?」這兩個核心問題。當主管需要找人承擔新挑戰時,腦中第一個浮現的當然是主動展現企圖心、並且已經證明自己有溝通技巧的小安。
如果你不說,主管永遠會用他最方便的方式定義你的價值。默默努力,只會讓你走向工作倦怠,並在轉職建議時才發現自己錯失了內部成長的機會。
職涯規劃的其中一環,就是要學會「優雅地推銷自己」。
我引導 Leo 進行了三招「策略性向上管理」,這不是要他改變個性,而是改變溝通方式。
這邊教你三招「策略性向上管理」:
1. 準備你的「電梯簡報」,隨時更新貢獻值:
不要只報告你「做了什麼」,要報告你「達成了什麼」。練習將你的工作成果,濃縮成一句話,並量化其影響力。
重點提醒:主管只關心數字和業務影響。你要用他們的語言,替你的貢獻「打分數」,並在會議時主動提及。
2. 主動「對齊」你的職涯目標與主管痛點 :
在年度評估或 One-on-One 會議前,準備好你的職涯規劃圖,並與主管討論。
重點提醒:你的目標,必須是解決主管正在煩惱的問題。你的升職,必須是幫公司和主管「創造價值」。
3. 提出「預期管理」:不只報喜,也要報憂:
主管最怕突發驚嚇。向上管理的重要一環是「預防性溝通」。當專案有風險時,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報告。
重點提醒: 你的目的不是把問題丟給主管,而是帶著解決方案去報告風險。這能建立你「沉穩可靠、能獨當一面」的形象,讓主管敢於將更重要的資源和機會交給你。
Leo 改變了。他不再將 One-on-One 視為「被審問」,而是「主動行銷」自己的機會。他學會了用「節省多少成本」、「加速多少效率」來包裝他的技術成就。
當他帶著「對齊」過後的職涯規劃藍圖,主動向主管爭取架構師的協作機會時,主管反而驚訝地說:「Leo,我早就知道你很行,但沒想到你連業務端也想得這麼清楚!好,下個專案讓你試試看!」
如今,Leo 已經成功轉型。他發現,向上管理並不是要他成為一個他討厭的「拍馬屁者」,而是成為一個懂得行銷自己專業價值的「策略家」。
親愛的你,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是個默默努力的實力派,卻得不到機會,請別急著**轉職或陷入工作倦怠。
請記住:
專業能力,讓你得到工作;但「策略性溝通」,才能讓你的專業被放大、被看見,並為你爭取到更好的職涯人生。
看更多
0 0 340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10/30 21:19

顧客滿意與顧客抱怨處理 龍鴻航業 (綠島之星)主管培訓班
顧客滿意與顧客抱怨處理 龍鴻航業 (綠島之星)主管培訓班
授課老師:詹翔霖老師
主題:顧客滿意與顧客抱怨處理
一、顧客滿意的重要性
1. 提升品牌忠誠度 - 滿意的顧客更可能成為長期顧客。
2. 促進口碑傳播 - 滿意的顧客更傾向推薦產品或服務。
3. 增加企業競爭力 - 高滿意度有助於在市場中建立優勢。
二、影響顧客滿意的關鍵因素
1. 產品或服務質量 - 確保產品或服務符合或超越顧客期望。
2. 價格合理性 - 提供符合市場價值的定價策略。
3. 服務體驗 - 包括溝通效率、員工專業度與態度。
4. 售前.中.後服務 - 提供完善的售後支援與問題解決方案。
三、顧客抱怨的處理原則
1. 快速回應 - 第一時間回應顧客,展現重視態度。
2. 傾聽與理解 - 耐心聆聽顧客問題,避免過早下結論。
3. 提供解決方案 - 根據問題性質提供具體且可行的解決方法。
4.跟進與檢討 - 確保問題徹底解決,並檢討改進流程。
四、建立有效的抱怨處理機制
1. 設置多元反饋管道 - 如電話、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等方式。
2. 培訓員工應對能力 - 提升員工處理衝突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3. 數據分析與改進 - 定期分析抱怨數據,找出根本原因並改進。
五、春木建設案例分享與海港自助餐成功要素
1. 成功案例分享 – 漢來食物中毒通過快速回應與誠懇道歉挽回顧客信任。
2. 成功要素總結 - 透明溝通、專業處理與持續改進是關鍵。
六、結尾回饋與QA
1. 重視顧客滿意與抱怨處理,將是龍鴻航業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2. 持續優化內部行銷及服務流程,以應對市場變化與顧客需求。
看更多
0 0 52 0
蒲朝棟

主任

10/27 16:23

從安靜崩裂到真實連結
每個辦公室裡,都有一種不敢說出口的沉默。
有人悶著頭加班、有人假裝沒事、有人心裡已經崩壞,嘴上卻仍說:「我沒事啦。」
這些看似穩定的表面,其實正在默默碎裂。這,就是所謂的「安靜崩裂」。
但故事到了這一篇,要開始說「轉變」——一個從安靜走向真實連結的轉折。
故事主角是一位叫阿庭的產品經理。
他所在的部門剛經歷一波改組,新主管上任後,大刀闊斧調整流程、加速專案節奏。阿庭雖然心裡有疑慮,但想著「反正說了也不會改」,便選擇閉嘴配合。
幾週後,團隊氣氛越來越緊繃。開會時沒人發言,連私下聊天都減少。
新主管以為大家默契很好,殊不知,這份「沉默」早已是壓力的代名詞。
直到某天,系統更新出包,造成重大客訴。主管氣得拍桌:「為什麼沒人提早警告我?!」
全場鴉雀無聲,沒人敢說,其實阿庭兩週前就提出過風險,但當時主管只回:「先別拖進度。」
那一刻,他感到一股強烈的無力——不是對工作,而是對這種假性合作的職場氛圍。
事件後,公司請外部顧問協助重建團隊溝通。第一次「情緒會議」上,阿庭原本仍想沉默,但顧問問了一句:「你們覺得現在的氣氛,像不像彼此都在害怕對方?」
他愣了一下,然後點頭。那一刻,有人開始笑出來,有人紅了眼眶。原來,大家都一樣累,只是沒人敢先承認。
從那之後,主管開始學會「先聽」,而不是「先說」。
團隊也試著用「我覺得」取代「你怎麼不」,讓對話變得柔軟一點。
阿庭後來在一次檢討會上主動發言:「其實我們不是不想配合,只是想知道被聽見的時候,努力才有意義。」
那句話讓主管沉默了幾秒,然後回:「我懂,從今天開始,我會聽完再回。」
全場第一次,有人露出真正的微笑。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心理安全感」,這指的是一個團隊成員能在沒有恐懼的情況下表達意見、提出問題與承認錯誤。研究顯示,有高心理安全感的團隊,創新力與績效平均比一般團隊高出30%。
原因很簡單:真實的溝通,才有真正的連結;真正的連結,才有健康的組織。
阿庭的團隊在幾個月後重新調整協作模式,不再以「誰出錯」為導向,而是問:「這次我們學到了什麼?」
他發現,當大家開始願意說真話,工作不僅更有效率,甚至連下班聚餐都變得更熱鬧。
那份「回到真實」的輕鬆感,就像是集體鬆開了一口長久憋著的氣。
在職場裡,安靜崩裂不是天災,而是文化的後遺症。
它提醒我們:再有效率的制度,也比不上被理解的關係。
而從「安靜」到「真實連結」,往往只差一個願意開口的人。
或許那個人,就是現在的你。
看更多
0 0 279 0
碁峰資訊GOTOP

小編

2023/01/14

像程式設計師這樣思考|鍛鍊程式設計思維
培養解決問題的創造力
程式設計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學習程式的語法,而是學會怎麼有創意地解決問題,製作出一流的作品。
作者V. Anton Spraul在本書中針對程式設計師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了詳實解說,也講述其他書籍常常忽略的主題:如何才能像程式設計師這樣思考。書中每個章節講述一個程式設計的概念,如類別、指標和遞迴等概念。另外每章後面都有開放性的習題,鼓勵讀者接受挑戰並活用學到的知識。
在本書中,讀者將學到:
‧把問題分割成不同的部分,讓問題變得更容易解決
‧活用函式、類別和程式庫,讓大多數的程式碼都能重複使用
‧為特定工作挑選出最適合的資料結構
‧深入學習許多進階的程式設計工具,像遞迴和動態記憶體配置等
‧組識自己的想法和開發策略來解決某些特定類型的問題
雖然書中的範例程式都是以C++所編寫而己,但範例所勾勒出的創造性問題解決觀念則適用於任何一種程式語言。實際上,這些概念早超出電腦科學這個領域。正如大多數技巧熟練的程式設計師所了解的,寫出一流的程式碼是門創造性的藝術,要實現這個理想的第一步就是要「像程式設計師這樣思考」。
看更多書籍介紹:
看更多
1 3 2473 5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高雄)

培訓中心

09/10 09:52

【🐻雄好康】免費講座:在高雄就能感受大阪萬博的氛圍!
您知道在日本大阪熱烈進行中的萬國博覽會嗎?不用去日本就能一窺TECH WORLD館的精采樣貌!本場次特邀TECH WORLD館副館長,分享策展理念與落地流程,為您拓廣全新國際策展視野!
【地方會展超能力-專業經營帶動訪客經濟-高雄場】
📅2025/09/11(四)就在明天!
🕒13:15–16:30
📍 高雄展覽館304b會議室(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39號
✅完全免費
🔗立刻報名:https://reurl.cc/qY3qan
看更多
1 1 18587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