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satana_聯野國際有限公司 / 數位廣告投放副理 / 符合度分析
數位廣告投放副理 satana_聯野國際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未具備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蒲朝棟

主任

43分鐘前

3 個步驟,讓「慣老闆」自動對你閉嘴!(學會這招,比你加班還有用)
你的辦公室裡,是不是也存在一個「慣老闆」?
他們的特徵很明顯:時間永遠是「立刻」、「馬上」;你的下班時間,是他靈感爆發的時間;你做得好是「應該」,你做不好就是「能力有問題」。
你可能試過忍氣吞聲,也可能試過拚死加班,結果你越「乖」,他越「慣」。你心裡一定吶喊過:「到底要怎樣,才能讓他放過我?」
志凱在一家廣告公司當企劃,他的老闆就是這種「天條型」的慣老闆。
老闆最愛在週五下午 5:50 丟一個「小任務」,然後說:「這個週末幫我『簡單』想一下。」
志凱一開始是「職場乖寶寶」,老闆的「聖旨」他不敢不從。他犧牲了無數個週末,用肝功能換取老闆的「SAY YES」。
但他發現,老闆並沒有因此更賞識他,反而變本加厲。他的職涯規劃,變成了「老闆的許願池」。
關鍵轉折點,發生在一次大型比稿。
志凱和團隊花了兩個禮拜熬夜,做出了A、B兩個方案,老闆也點頭同意了。
就在比稿前一天晚上 10 點,老闆突然在群組丟了一句:「我還是覺得 A、B 方案都不夠『亮』。志凱,你帶大家再想一個 C 方案吧,明天早上 9 點我要。」
整個團隊瞬間崩潰。志凱看著群組裡已讀不回的同事,再看看自己電腦上那份改了 20 次的簡報,他終於意識到:對慣老闆來說,「服從」是沒有用的。
志凱的血淚史,是多數人被「有毒主管」PUA 的過程。
在我的諮詢經驗中,我發現「慣老闆」之所以能這麼「慣」,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多厲害,而是因為在應對上,犯了三個致命錯誤,讓他「有機可趁」
第一種:『軟柿子』型員工。 這是老闆的最愛。他們不敢拒絕、不敢提問、不敢有意見。老闆說什麼,你都說「好」、「沒問題」。
被慣壞的細節: 你以為的「配合度高」,在老闆眼中叫「沒有底線」。他當然會把所有急事、爛事、雜事都丟給你,因為,你最好用,也最便宜。
第二種:『情緒型』員工。 這種人剛好相反。老闆一壓迫,他就爆炸。他會私下抱怨、會擺臭臉,甚至在會議上頂撞。
被慣壞的細節: 你以為的「反抗」,在老闆眼中叫「情緒化」。他抓到了你「不專業」的小辮子,反而更有理由打壓你、批評你「抗壓性低」,你的職涯發展就此卡關。
第三種:『無數據』型員工。 這種人最常見。老闆丟工作給你,你只會說「我、我很忙...」。
被慣壞的細節: 「我很忙」這三個字,是最無力的辯護。有多忙?忙什麼?老闆完全感受不到。你沒有「具體事實」當盾牌,老闆的「感覺」(我覺得你不忙)當然就贏了。
懂了嗎?對付慣老闆,用「服從」或「情緒」都沒用。
你唯一能用的武器,就是「專業」。建議了解這 3 個「向上管理」步驟,這才是讓他自動閉嘴的唯一解方。
步驟一:用「數據」當盔甲,把「我很忙」換成「我的時間表」。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不要用「感覺」回報,要用「事實」溝通。
「老闆,收到。目前我手上有 A 專案(佔 60% 工時)和 B 專案(佔 30% 工時)都在『進行中』。您剛交辦的 C 任務,我評估需要 8 小時。請問,C 任務的『優先』高於 A 還是 B? 如果高於 A,我是否能將 A 的 DDL 往後延一天?」
重點提醒: 把「你要加班」的問題,換成「老闆你要『取捨』」的問題。
步驟二:用「提案」當武器,把「我不要」換成「我建議」。 「軟柿子」才會說「好」,「情緒型」才會說「不」。專業人士,要說「我建議」。
「老闆,您的這個方向很好。同時,我建議我們可以採用『B 方案』(提出你的專業),因為根據過去的數據,B 方案的成本效益高出 20%。您看我們是否可以朝 B 方案深入?」
重點提醒: 你不是在「否定」他,你是在「優化」他。
步驟三:用「界線」當護城河,把「隨傳隨到」換成「固定回報」。 你的價值,不是來自你「回 Line 的速度」,而是來自你「解決問題的深度」。
重點提醒: 下班時間的非緊急訊息,你可以「已讀」,但不要「秒回」。你可以等到隔天早上,整理好思路後,再給出「完整且專業」的回覆。你要主動「訓練」你的老闆:你是一個在上班時間效率極高、能解決問題的人才,而不是一個 24 小時的「在線客服」。
志凱後來怎麼了?
他沒有離職。在那個稿被推翻的晚上,他最後這樣做。
他打電話給老闆:「老闆,收到 C 方案的需求。目前團隊已經為了 A、B 方案熬夜兩週,大家都在體力極限。如果現在硬做 C 方案,品質我無法保證。」接著,他用了步驟二:「我建議,我們還是用 A 方案去比稿,因為 A 方案最能解決客戶『XX 的痛點』。我非常有信心。」
老闆在電話那頭沉默了 30 秒,最後說:「...好,那就照你說的。」
那次比稿,他們贏了。
志凱告訴我,從那晚開始,老闆再也沒有在半夜丟過「無效指令」給他。
你無法選擇老闆,但你可以選擇「被對待」的方式。 當你開始用「專業」和「數據」武裝自己時,你會發現,那些「慣老闆」的聲音,真的會自動變小。
看更多
0 0 0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13小時前

銀髮再就業講座:活躍老化的力量與新人生的開展
在現今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銀髮人才如何重返職場,不僅是技能的回顧,更是心態的調整與自我價值的提升。這次詹翔霖副教授的講座將會探討以下幾個重要主題:
1.心態調整:如何克服年齡歧視,培養自信,重新融入工作環境。
2.專業能力再提升:學習新技能與知識,掌握數位工具,提升自身競爭力。
3.人際關係的建立:在職場中重建人際網絡,拓展人脈資源,尋找合適的職業機會。
4.適應變化的策略:瞭解市場趨勢,學會靈活應對職場變化與挑戰。
5.打造個人品牌: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塑造專業形象,提升自我價值。
看更多
0 0 15 0
黃逸旻 知識長

Arete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Founder CEO

16小時前

🔥【 數位社群行銷自救箱:免費自檢表 】
這次的「自檢表」題目是:「小編抗壓力/心理素質夠硬嗎?」
快填看看你是撿到「便宜」還是撿到「木倉」!
社群日更、活動連發、留言不間斷、績效每週追……
社群小編每天都是壓力鍋,身心穩定才能持續輸出創意!
你(或你家小編)還撐得住嗎?
快用 Steven 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為你設計的【抗壓自檢表】,看看目前心理防線還撐不撐得住!
👇【 自檢開始:每題 5 分,總分 100 分 】
01. 遇到負評留言,能不情緒化,理性處理。
02. 在高壓環境下仍能維持文案/排程品質。
03. 能適時與同事溝通壓力,不悶著自己扛。
04. 知道自己壓力來源,能針對性解決。
05. 有固定抒壓方法(運動、寫日記、冥想等)。
06. 對突發狀況具備基本應變與處理機制。
07. 能清楚與主管反映可行與不可行的任務。
08. 擁有健康的自我對話,不會過度自責。
09. 面對成效不佳的貼文,不會情緒受創太重。
10. 能適時與同事協作,不獨攬所有任務。
11. 工作與生活有明確界線,不 24hr on call。
12. 有給自己設立合理的期待與休息時間。
13. 面對績效報表,能就事論事,持續改善。
14. 能辨識情緒低落與職業倦怠的差異。
15. 曾主動向主管/HR 反應過心理壓力需求。
16. 能在忙碌時有效做出優先級排序。
17. 不害怕表達疲累、並能勇敢請假休息。
18. 了解公司有無心理支持制度或資源。
19. 不以 KPI 取代全部自我價值認同。
20. 能從創作中重新找到熱情與意義。
📌【 自檢分數結果 】:
✅ 80 - 100 分:太強了!你是社群界的鋼鐵人,請持續保持也別忘記適時放鬆!
⚠️ 50 - 75 分:注意!目前壓力指數偏高,快建立舒壓管道與支持系統。
❌ 低於 50 分:警報響起!你正身陷社群倦怠危機,快尋求幫助與調整工作節奏!
💡【 Steven 提醒 】
抗壓不是天賦,是長期建立的心理肌肉。
創意輸出不是用命換,身心穩了,內容才穩、品牌才穩。
快交叉檢驗看看自己還撐不撐得住,若撐不住,請不要硬撐!
💬【 留言分享你的分數 】
你得幾分?快留言讓我們知道你是哪一型小編!
別忘記追蹤 Steven,更多社群生存秘訣、自檢表不藏私奉上~
看更多
0 0 16 0
陳建夆

數位行銷×AI行銷應用|企業內訓講師&顧問

11/12 19:19

AI 行銷新時代:不只搶「流量」,更要掌握「留量」
過去談數位行銷,最常聽到的就是「流量」,重點在如何吸引顧客,但隨著廣告費用越來越貴,大家也開始意識到「留量」的重要性,把第一次跟我們接觸的人留下來,變成回購客或長期互動客戶。
我認為AI行銷應用,不是只是省時間、寫文案的角色,更應該用在「流量」與「留量」的行銷策略中,讓AI 行銷不是只追「流量」,更要打造品牌「留量」。
尤其廣告費越來越貴、轉換成本節節攀升,這應該大家都有意識到,因此整理了一篇文章,分享「流量」—>「留量」的個人觀點。
我是比較期待AI協作不只是文案或素材的層面而已,而是整個品牌的會員生命週期,因為真正的競爭力,是來自把一次互動變成長期顧客關係~
看更多
0 0 52 0
黃逸旻 知識長

Arete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Founder CEO

11/12 19:00

【 最新 AI 成功行銷案例解析 】W12 美容廣告也能這麼哲學?
🔥 行銷解析:《A.I. JK》by JK Estética Avançada 🔥
案例連結
🪧 品牌名稱
JK Estética Avançada(拉丁美洲最頂尖的高端美容診所)
✨ 行銷目標
JK Estética Avançada 這次以《A.I. JK》為主軸,欲藉由「如果 AI 也有慾望,它會想變美嗎?」這個提問,重新定義奢華美容的未來想像。品牌希望透過這支以 AI 為敘事主體的影片,突顯科技與美學的融合,強化品牌「美是一種高等智能選擇」的定位,吸引對創新與美感都極度敏感的高端消費者族群。
✨ 策略手法
這次廣告跳脫傳統美容業訴求產品效果的慣例,選擇從哲學層面切入,邀請觀眾思考:「人工智慧若有自由意志,是否也渴望體驗『美』的感受?」透過擬人化的 AI 角色「JK」,品牌成功將高科技拉近至感性層面,並與美的追求做出強烈連結。此策略不只建立品牌差異,更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
✨ 執行創意
影片以極具未來感的場景為開場,由虛構的 AI 學習模型「JK」娓娓道來自己的學習歷程與渴望:雖然能掌握人類的所有知識,但唯一缺乏的是「感受美」的能力。透過冷調畫面與感性獨白交織,展現科技與情感之間的張力。這樣的創意執行讓觀眾不只是看見產品,而是進入一場對美的深層思辨。
✨ 效益結果
《A.I. JK》廣告上線後,迅速在社群媒體引起討論,尤其在 IG 與 YouTube 上吸引大量留言與轉發,觀眾不僅被視覺美學吸引,更對「科技渴望美」的創意主題感到驚艷。品牌在業界成功樹立「未來派奢華」的領導形象,亦吸引更多年輕、高消費力的族群主動接觸品牌,擴大原本偏熟齡客群的市場觸角。
✨ 應用啟發
說到這支廣告,真的會讓人忍不住想問:台灣的品牌什麼時候也來拍一支 AI 也想變美的廣告?《A.I. JK》厲害的地方,不只是用了 AI,而是把 AI 當成「想變美的角色」來說故事,這個視角非常新,也非常人性。
對台灣品牌來說,這是一個很值得借鏡的創意方向。例如:如果你是做醫美診所的,何不做一支「AI 去預約微整形」的短劇?或是保養品牌也可以設計 AI 角色,在元宇宙裡擦保養品,最後才揭曉那是人類的夢境投影——這些故事,既貼合現在 AI 熱,又能講出品牌對「美」的態度。
不一定要做得這麼科幻,但可以思考:你的產品能不能讓「連 AI 都想體驗」的事變得更人性、更感動?有時候,不是把技術講得多厲害,而是讓觀眾心裡有「欸,我也想這樣」的悸動。
科技越冷,廣告越要暖。《A.I. JK》就是一個最好的人味範本啦~
引用出處:
・JK Estética Avançada
・Agencies: Atlantis • AtlantisLSN • Atlantis-LSN
🤝 各單位邀課或行銷需求:歡迎私訊聯絡!
或洽 smallballmj@gmail.com
看更多
0 0 67 0
蒲朝棟

主任

11/12 11:00

「我只是運氣好?」,為何越優秀的人,越怕被看穿?
你是否也常有這種時刻?
專案成功了,你被老闆大力稱讚,你心裡的第一個念頭卻是:「...還好啦,這次只是運氣好。」
拿到一個夢寐以求的升遷,你開心的時間不超過十分鐘,下一秒就開始恐慌:「完蛋,如果我做不好怎麼辦?他們會不會發現我根本沒那麼厲害?」
如果這些OS你全都中,那恭喜你,你並不孤單。你很可能正深陷在「冒牌者症候群」的泥沼裡。
Emily就是一個被「冒牌者症候群」綁架的典型個案。
客觀來看,她是標準的「人生勝利組」。名校畢業,工作五年就爬到行銷副理,團隊都服她。但實際上她的狀態差到不行,焦慮到失眠。
她的公司剛交付給她一個千萬等級的年度專案,這本該是她大展身手的舞台。
但這份「肯定」,卻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說:「我真的快不行了。我每天都超慌,我總覺得我會搞砸這一切。」
她又問自己:「妳過去也成功執行過好幾個大案子,不是嗎?」
她卻又立刻搖頭:「那不一樣! 上次是因為客戶人好、上次是剛好搭上熱潮、上次是隊友罩我...我根本不知道我上次是怎麼成功的! 這次...這次我一定會被看穿。」
她因為害怕「被看穿」,開始瘋狂加班、檢查所有細節到凌晨三點,甚至因為壓力太大,開始拖延最重要的策略規劃。她越努力,就越焦慮。
Emily的痛苦,就是「冒牌者症候群」最可怕的地方:它會讓你的「成就」,變成你「焦慮」的來源。
這種職場心理狀態,特別容易出現在高成就、高責任感的人身上。經驗中,這些「冒牌者」通常會陷入三種有毒的思維陷阱:
第一種:「完美主義的超人」。 這類人相信,他們必須在「所有」事情上都表現完美。他們不允許自己犯任何小錯。只要有一個細節沒顧到,例如簡報上打錯一個字,他們就會立刻否定自己全部的努力,覺得「看吧,我果然是個騙子,連這個都沒做好。」
第二種:「天生好手」的迷思。 這類人深信,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他「花時間努力」才能學會,那就代表他「沒有天分」,不配得到這個成就。
危險點: 他們極度害怕「學習過程」被看見。他們不敢問問題,也不敢接受新挑戰。他們只願意做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事。
第三種:「獨行俠」的包袱。 這類人認為,「尋求幫助」就等於「承認自己無能」。他們覺得既然這個位子是我的,我就必須「獨自」搞定所有事。
危險點: 他們會扛下所有不該扛的責任,拒絕團隊合作,最後把自己孤立起來,直到被壓力壓垮。
如果你發現自己中了任何一項,別怕,這不是你的錯。這只是你的「大腦程式」需要更新了。
你不需要「消除」焦慮,你只需要「戳破」它。
1. 建立你的「客觀事實檔案夾」: 冒牌者症候群是用「主觀感覺」在攻擊你,所以你要用「客觀事實」反擊。
準備一個筆記本或檔案,把你所有「具體的成就」寫下來。
錯誤示範: 「我專案做完了。」
正確示範: 「我(具體行動)導入了 A/B 測試,讓點閱率(客觀數據)提升了 15%,為公司(實際貢獻)帶來了 50 萬營收。」
2. 重新定義「努力」與「求助」: 你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努力」並不可恥,「求助」更是強者的象徵。
1: 把「我怎麼連這個都不會?」改成「這個新東西很有趣,我該怎麼學會它?」
2: 把「我不敢問」改成「我想跟你請教一個專業問題...」
重點提醒: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什麼都會,而是「知道如何最快找到資源」。
3. 練習「小規模搞砸」: 「完美主義」的解藥,就是「接受不完美」。
重點提醒: 在「非核心」的任務上,刻意練習「做到 80 分就好」。例如,一封內部信,檢查一次就寄出,不要改 10 遍。你會發現,天真的沒有塌下來,地球還在轉。
Emily後來怎麼樣了?
她沒有奇蹟似地變成一個 100% 自信的人。她接下了那個千萬專案,過程中她還是很焦慮。
但她做了不一樣的嘗試。
她在第一次策略會議上,就主動跟團隊說:「這是我初步的構想,但我對 A 部分的數據掌握還不夠,需要大家支援。」
她也開始建立她的「事實檔案夾」。她說,每當她又想拖延時,她就去看看那個檔案,告訴自己:「我不是騙子,我是靠著這些戰功走到這裡的。」
專案結案時,成果斐然。她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焦慮,但我不再把它當成『我無能的證明』,我只把它當成『我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副作用。」
你不是運氣好。你是真的,真的,很努力。 你的優秀值得被你自己看見。
看更多
0 0 52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