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富強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 AI 工程師 / 符合度分析
AI 工程師 富強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陳建夆

數位行銷×AI行銷應用|企業內訓講師&顧問

11小時前

我不交給 AI 做哪些事?用肯尼芬框架判斷行銷工作該交給 AI 還是自己做
我不交給 AI 做哪些事?這篇不談工具,而是談「判斷力」,懂得讓AI幫忙不難,但也得知道哪些情境該由自己出面。
◼有哪些事情,是我不會交給AI做的?
這還真的是一個好問題~!回憶自己哪些事情有用AI,哪些事情沒有使用AI幫忙,然後這些行為背後是否能用一些方法論來解釋?最後我歸納出一些想法。
◼用肯尼芬框架判斷哪些行銷工作該交給 AI 還是自己做
哪些行銷任務可以交給 AI,哪些必須由人親自決策,我認為每一種工作情境都有不同的「最佳交棒點」。
Dave Snowden提出的「肯尼芬框架」,本來是用來分辨問題類型的,但後來發現其實運用到AI行銷應用好像也行。
簡單來說,肯尼芬框架就是先辨識問題情境,再來採取不同的決策方式。
◼肯尼芬框架把問題情境分成以下四種:
•清楚:有標準做法、照規格就能完成
•繁複:有多種可行解,需要分析比較
•複雜:沒有標準答案,需要試驗與觀察
•混沌:狀況緊急,還搞不清因果
◼放到行銷情境中又可以怎麼運用?
•清楚:UTM設定、素材改尺寸、週報一鍵產出 → 這個全部交給AI沒問題。
•繁複:GA4數據分析、廣告預算分配 → AI可以先做數據分析,再由我們來拍板定案。
•複雜:品牌定位、會員經營策略 → 通常需要有試錯空間,然後再收集與觀察市場反饋。
•混沌:公關危機、系統當機 → 人一定要先出面止血。
看更多
0 0 17 0
蒲朝棟

主任

16小時前

職場中的爛好人,只是不懂得拒絕嗎?
【職涯規劃 | 職涯諮詢】
💡 這不是一篇說教文,而是一個關於「懂得說不」才能「走更遠」的故事。
每次看到 Sam 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辦公室,我心裡就替他嘆一口氣。
Sam 是一位行銷企劃,能力好、脾氣好,是部門裡的「超級便利貼」。只要有人喊一聲「Sam 幫我一下」,他從來不會拒絕。
幫同事趕報告?「沒問題,我來。」
主管臨時丟一個不屬於他 KTV 的專案?「好的,我會想辦法生出來。」
甚至連部門的慶生會、訂下午茶,這種行政庶務,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他。
Sam 總說:「我不是爛好人啦,只是覺得舉手之勞,能幫就幫。而且大家開心,工作氣氛也比較好。」
剛開始,他真的樂在其中。得到一句「你人真好!」「還好有你!」讓他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充滿了被需要的成就感。
但漸漸地,情況開始走樣了。
他的辦公桌上,永遠堆滿了他自己份內的工作,加上那些「舉手之勞」的別人的工作。他常常是辦公室最晚走的人,週末也常常要打開電腦。
他的企劃案品質開始下降,因為他分配給自己工作的時間變少了。他的精神也越來越差,臉上總是掛著一抹揮之不去的疲憊,連原本愛說笑的幽默感都消失了。
直到有一天,Sam 的年度績效被打了一個「中等」,主管給的評語是:「工作量雖大,但專案深度不足,應變能力有待加強。」
那天,Sam 在我面前哭了。
他哭著問我:「老師,我這麼努力,幫了這麼多人,為什麼最後得到的是這樣的結果?我是不是該轉職了?這個職場是不是容不下我這種好人?」
Sam 遇到的,是職場裡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們可以稱之為「職場好人症候群」,它其實是「工作倦怠」潛在的引爆點。
你以為你在「幫人」,其實你在「毀掉自己」的職涯規劃。
從心理學來看,這些「職場便利貼人」往往有幾種內在的驅動力:
過度尋求認同感 : 必須透過不斷滿足他人的需求,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拒絕別人,會讓他們產生「不被喜歡」甚至「被討厭」的焦慮。
界線模糊: 分不清「份內」與「份外」,或者說,他們缺乏為自己時間與精力畫下界線的能力。總認為別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重要、比自己的緊急。
錯誤的績效認知: 誤以為「忙碌」和「好人緣」可以等同於「高績效」。事實上,你的專業能力與主要專案如果沒有亮點,那些「舉手之勞」只會變成你疲勞的證明,而非專業能力的累積。
職場是一個講究「價值交換」的地方。 當 Sam 不斷接受額外工作時,他其實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三個錯誤訊號:
對主管: 「我的工作量還不夠飽和,我可以承接更多。」(導致主管將他視為「可無限壓榨」的資源。)
對同事: 「我可以隨時當你的免費救火隊,而且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導致同事習以為常,甚至覺得這是 Sam 份內的工作。)
對自己: 「我的時間與精力不值得被捍衛,我必須犧牲自己來成就別人。」(這是導致工作倦怠最直接的原因。)
Sam 的案例,不是他「該轉職」或「不適合職場」,而是他的職涯策略出了問題。當你長期處在這種「不斷燃燒自己」的狀態,你的專業職能沒有被好好發展,你只會變成一個「高工時,低產值」的員工,最後迎來的就是職涯的停滯,甚至被迫被解雇或面臨失業重啟的困境。
職場的其中一環,就是學會「優雅地拒絕」。這不是要你變得鐵石心腸,而是要你從「情緒導向」轉為「策略導向」地做事。
你可以試試看這三種「策略性拒絕」方式:
1. 運用「時間排程法」來拒絕主管的無理要求:
當主管臨時丟給你一個與你核心目標無關的任務時,不要直接說「我不要」。你必須把你的「現在進行式」視覺化:
範例: 「主管,我目前手上有 A 專案(後天截止)和 B 專案(這週五要給客戶),您這個 C 任務很重要,請問您希望我延後 A 專案的繳交日,還是請同事先協助 B 專案,讓我優先處理 C 任務呢?因為如果全部一起做,我擔心無法達到您對 A 或 C 任務的品質要求。」
【重點: 把球丟回去給主管做「資源排序」,逼他正視你的工作量,並讓他知道「你是有成本的」。】
2. 運用「需求轉介法」來拒絕同事的請求:
當同事請你幫忙,而你手邊正忙時,不要直接說「我沒空」。你可以把「拒絕」變成「資源引導」:
範例: 「很抱歉我現在正在處理一個很緊急的案子,但這個問題我記得小美(另一個同事)上次有類似經驗,你或許可以問問她,或者我建議你先去哪裡找找資料/看文件,這樣可以省下你一些時間喔。」
【重點: 你提供了幫助的替代方案,而非直接幫他做事。你還是「好人」,但你守住了自己的時間。這也能改善某些主管關係,因為你展示了協作能力。】
3. 運用「設立緩衝法」來保護自己的精力:
對於所有突如其來的請求,不要立刻回答「好」或「不好」。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
範例: 「這個任務我需要看一下手上的進度,大概 15 分鐘後給你回覆,可以嗎?」
【重點: 這 15 分鐘不是讓你喝咖啡,是讓你冷靜地評估: 幫這個忙,對我的職涯加分嗎?我真的有時間嗎?如果沒有,你就能用前面兩招來進行「策略性拒絕」。】
Sam 聽完我的分析後,決定不再只是「無差別幫忙」,而是開始為自己畫界線。
他開始練習「時間排程法」,不再讓主管的臨時動議打亂他的專案排程。他學會了對同事的請求說:「讓我想一下,待會回覆你。」
剛開始很挫折,他擔心被貼上「難搞」的標籤。但事實是,當他專注在自己的核心工作後,他的年度企劃案終於做出了過去沒有的深度與亮點。
後來他告訴我:「老師,我發現當我懂得拒絕別人後,我反而開始被別人尊重了。因為他們知道,我的『Yes』是有價值的,我的『時間』也是有成本的。」
親愛的你,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正在前往工作倦怠的路上,請記得:
懂得「說不」,才能真正「說好」自己的職涯。你的精力與時間,是你職涯規劃中,最寶貴的資產。
看更多
0 0 74 0
【104職場力】

11/01 09:00

0 0 74 0
陳建夆

數位行銷×AI行銷應用|企業內訓講師&顧問

10/31 19:15

AI vs 行銷創意的衝突:AI到底是扼殺創意還是讓創意更快落地?
在行銷圈久了,你一定聽過兩種說法:
1.有些人覺得 「AI 就是創意殺手,用AI越多腦袋越笨,未來很多行銷人可能要失業了」
2.有些人則會覺得 「太棒了,AI就是我的超級助手,讓很多想法落地比以前快十倍,也能提供不同的創意切角」。
到底誰說得對?其實我也不知道,但現階段我是對於AI幫忙把靈感加速轉為專案這件事是有感的。
今天想用行銷與文案的一些案例做經驗分享:
◼AI會扼殺創意?還是讓靈感更快落地?
◼AI 如何協助發想創意及廣告文案的A/B test
◼為何「人味」仍是品牌溝通中最重要的靈魂
◼行銷人該如何在「人腦 + 演算法」時代重新定位
看更多
0 0 55 0
【104職場力】

10/31 12:03

0 0 71 0
林尚能

執行長

10/31 09:00

我靠SEO行銷,讓客戶「主動上門」,公司業績提升10倍。
根據數據顯示
超過 60% 的使用者只會點開搜尋引擎前三頁的網站。
只要你的網站排進前三頁,就能帶來龐大的自然流量與成交機會。
以我們的實際案例為例,
公司花了 6 年時間寫了近 400 篇 SEO 文章,
每年平均可創造 2,000~2600 萬營收。
陌生開發的成交率僅 1%~3%,
但 SEO 帶來的自然客戶名單,成交率可高達 15%~20%!
這就是差距。
SEO 是企業的「長期獲客引擎」。
它能穩定帶來新客、降低行銷成本,
讓公司業績每年都能持續增長。
▋想學會如何打造長期獲利的 SEO 策略?
【 戰國策戰勝學院 】提供量身打造的課程及顧問服務
- 更多資訊請至:www.mo.com.tw
- LINE 諮詢請洽:@119m
▋想聽到更多執行長COM的經驗談
【 經營者的勝利學 】於各大Podcast平台及Youtube熱播中
#企業行銷 #SEO策略 #自然流量 #行銷思維 #品牌經營
#數位行銷 #內容行銷 #業績成長 #網站優化
看更多
0 0 81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