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翔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日本熊本廠【廠務部】廠務工程師 / 符合度分析
日本熊本廠【廠務部】廠務工程師 翔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未具備
要求經歷3年以上
廠務 工廠主管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25 10:39

【剛轉到新環境,如何克服拖延焦慮感?】
剛換工作的人有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明明事情很多,但就是提不起勁開始做。就像是身體卡住一樣,就是沒辦法動起來。
然後內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效率太差?是不是我能力不夠?」。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來自內心還沒準備好、或是環境轉換瞬間壓力太大,導致行動停滯。對於還在摸索新環境的夥伴來說,是可以理解的狀況。
【#工作大小輕重混雜、不知從何下手】
剛進一個新部門,每件事都想要趕快完成,結果一堆任務擠在眼前,反而讓人腦袋打結。這時不要急著動手,先花10分鐘靜下來,把所有待辦任務列出來,再依照「重要、緊急」這兩個維度做簡單排序。
試著問自己:「現在有什麼事非做不可?有沒有那些工作或電話可以搭配一起處理?」在排列時也可以同時思考,將大項目拆解成小流程,這樣才能夠有機會將一些執行動作進行整合,進而節省更多時間。
先抓出一兩個關鍵任務去進行,你會發現原來卡住的不是能力,是沒把方向釐清。
【#不熟的任務,因為怕做錯所以拖延】
剛進新環境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我只學過幾次還不熟,我不知道會不會做錯。」但其實這時候,你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心裡先被「害怕」給打敗了。
不如先告訴自己:「我不需要去想會不會做錯,我只需要開始做第一步。」
哪怕只是先整理相關資料、分切待辦事項、問同事流程怎麼跑,都算是啟動。
之後你會發現,一旦作業開始啟動,你會將思緒放在如何進行,焦慮就也會跟著消退。
等到當任務發覺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就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所以別讓心裡的恐懼影響了行動力。
【#過程中會被中斷無法專注、容易分心】
因為通訊軟體的廣泛使用,造成工作環境中干擾很多,尤其手機、電話或電腦的訊息讓人不自覺被打斷,導致無法真正集中精神,這在思考複雜的問題時傷害更大。
這時可以使用「專注時間」,像是設定20分鐘的番茄鐘專注工作,手機或LINE暫時轉靜音模式集中精神。透過短時間的專注,能幫助更快進入狀態,長期下來逐步增加專注的時間,也能讓自己更有效率。
【#小任務拖著不做,持續堆積壓力只會變更大】
剛開始新工作時,主要任務因為有長官或同事協助督促,大多能夠順利完成,但小任務可能就會覺得「不急可以晚一點再做」,結果慢慢就會累積越來越多。
一段時間後就會影響到主要任務,讓你開始對每個任務都產生抗拒,甚至進入一種「連想開始都痛苦」的狀態。
與其等壓力山大時再逼自己硬撐,不如每天規劃「小任務時間」,讓自己處在「我有在持續處理」的狀態,而不是「我都沒做又怕被長官發現」的焦慮裡。
【#狀態不好時,不要硬逼自己硬撐工作】
轉職初期常常會在「我要趕快進入狀況」與「我其實已經很累了」之間拉扯。,當狀況不好的時候,若硬逼著自己持續過載輸出工作,效率降低的比例可能遠遠超出想像,這時稍微選擇離開環境,不管是吃個東西補充能量,又或者是起來走動舒展身體,這些都能夠有一定程度幫助恢復精神,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拖延」不一定是不自律,也可能是很想做好,壓力反而去卡住了自己。
我們不需要在新環境裡馬上變成最優秀的人,只需要每天改善一點。
試著把目標拆成一小段、學會和自己對話、找出一點點成就感。
走慢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在往前。
0 0 24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23 13:33

【進入新環境跟不上,穩住心態才能撐過陣痛期】
當換到新工作、尤其是跨領域進入不同產業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自我懷疑的心情。
「怎麼別人一下就上手,我卻還是搞不清楚方向?」
「我以前都做得不錯啊,怎麼現在連基本流程都記不起來?」
「前輩已經教了好多次,我怎總還是會做錯?」
「我是不是不適合這領域…?」
這種陣痛期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經歷過。這不表示你不夠好,而是因為你正踏進一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領域。與其讓自己陷入懷疑的困境,不如先停下來,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態與方法。
【承認「落差」的存在,但不要去否定自己】
很多人剛到新環境,第一個壓力就是「想要趕快跟上」。所以學習上會顯得較急,也會急著想要去表現。但越是這樣逼自己,越容易進入「焦躁—失誤—自責」的循環。
事實上學得慢一點,不代表你就是不夠優秀。只是因為過往背景不同造成。所以試著允許自己「還不夠熟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反而才能夠確實了解到工作內容的細節,避開那些執行上的陷阱。
【學習先了解「流程」,但不是死守「每個細節」】
一開始接觸新工作,有時Mentor會因為流程很熟,所以會講得很細而且富含個人想法,造成有些講的並非完全都是正確的。所以不用急著把每個講的細節都記起來,因為工作中有時會因為突發狀況,而對於作業細節有所調整,所以與其死背所有流程,不如先搞清楚單位同仁的「工作應變思維」。
像是理解整體部門運作方式、關鍵作業流程有哪些環節、每個環節彼此怎麼支援串接,確保主架構是理解且完整的,這樣未來當遇到執行細節變動時,才不會覺得很慌亂無助,自己也有機會思考改善優化方式。
【與其等別人來教,不如「自己拆解+自己補」】
當然也有可能遇到單位本身負擔重,Mentor本身就沒有什麼時間系統性的教你,只能做到一個教一個,這也會造成學習速度緩慢,這時就要換另外一種方法。
不要先問整套流程,而是針對眼前正在做的任務,問一個具體的小問題。
例如:「請問這個報表資料,可以在哪一個資料夾去抓取?」
或是:「這段流程,我目前已經做到這裡,請問後面這個步驟可以用哪些作業去連結」,透過拆解的方式讓自己有機會不足往前進。
另外可以在每天下班前,用10-15分鐘更新筆記、整理問題、甚至畫出今天學到的流程內容及操作順序。找到還不確定的點,隔天再找時間與Mentor對照或求證。
【建立自己的「學習反饋記錄本」】
因為當到公司,大部分時間都是兵荒馬亂,很難有機會靜下來整理思緒,建議每天下班前花30分鐘,把今天觀察到的新知識、遇到的困難、學到的技巧記下來。
甚至轉成電子檔資料,雖然執行起來並不容易,但長期下來卻是一個很有用的知識累積儲存器,可以快速查漏補缺,也能幫你看見自己的學習曲線正在穩穩爬升。
【建立起能讓自己安心互動的「小圈圈」】
有時候Mentor不太願意教,原因不一定是針對你。可能是他們過去教過別人但沒好結果、或是覺得教人很浪費時間、甚至怕教了之後被取代。但一定會有幾位比較願意分享、態度親切的人。
所以一開始不要急著要去融入整個團隊,一開始先找到1~2位可以問、能聊的對象,先建立彼此好的連結關係,就可以先撐過這段陣痛期。
【告訴自己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帶著過去學新東西」】
很多人會覺得:「我以前的經驗在這邊用不上,所以都是重頭來過。」
但事實上你不是白紙,而是帶著過往經驗來學習新的內容。
所以那怕你不懂這份報表怎麼做,流程怎麼跑,但你仍然熟悉協作邏輯、時間控管,甚至思考能否把過往優秀的經驗用來優化現有的作業。把過去經驗當成支撐,每次職涯切換就不再都是重零開始。
【跟不上,不代表自己不好,只是路遙知馬力】
每個在轉職、換產業、或第一次挑戰陌生工作的你,都可能會經歷「好像比別人慢比人差」的沮喪。
但別忘了真正厲害的定義,不是最快進入狀況的能力,而是在面對工作卡關後,還能再把自己調整回來的能力。
1 0 95 0
全民英檢

英文測驗首選

04/23 11:32

[易混淆單字大解析] normal、common、ordinary怎麼分?
「今天又是平淡無奇的一天」該怎麼說?
"normal"、"common"和"ordinary"又該怎麼區分?
跟著特務P了解這三個近義詞的差別🔍
#疑 #泰瑞呢
▍normal (agj.) 通常的;正常的
▸強調事物「沒有異常」、「符合標準」
▍common (adj.) 普遍常見的
▸強調事物「很常見」或「發生的頻率很頻繁」
▍ordinary (adj.) 普通的;平凡的
▸強調事物是「平凡的」、「不特別出眾的」
0 0 401 0
104學習精靈

產品

04/23 09:25

🧠用 ChatGPT 任務功能,打造你的職場英語進化計畫!
想提升職場英語能力,卻總是三分鐘熱度?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缺少一個「持續又懂你」的練習夥伴!
隨著 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任務功能(Tasks),學英語不再只是打開 App 背單字或聽聽 Podcast 而已,而是能根據你的職場需求,量身打造每日學習任務,甚至記得你的進度,幫你「養成語感,練出實力」。
✨什麼是 ChatGPT 的任務功能?
任務(Tasks)是 ChatGPT 的一項新功能,讓你能:
- 設定持續性的學習任務(例如:每天早上 8:30 學 20 分鐘英文)
- 保留上下文與進度(不需要每次都重講一次自己的目標)
- 動態調整難度與主題(根據你的回饋進行個人化調整)
它就像是一位記得你學習進度的私人英語教練,而且24小時全年無休!
📘實用範例:打造你的英語學習任務清單
以下是幾種你可以立刻開始使用的 ChatGPT 任務設定範例,特別為上班族設計:
🧑‍💼 [職場情境英語]
- 任務名稱:模擬英文會議演練
- 目標:學會在會議中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 每日任務範例:
> 今天的模擬場景是「向主管彙報專案進度」,請你用英文講出三句報告語句,然後我會給你建議與改進版本。
📩 [Email 寫作練習]
- 任務名稱:英文商業Email寫作訓練
- 目標:提升英文書信溝通的專業度
- 每日任務範例:
> 幫我寫一封英文email,主題是「回覆客戶詢問產品報價」,我會先試寫一版,請你幫我修正與潤飾。
🧠 [單字 + 口說訓練]
- 任務名稱:每日5字+口說應用
- 目標:學會使用常見職場單字
- 每日任務範例:
> 給我今天的5個職場相關英文單字,每個請舉一個句子+口說練習問題,我會用英文回答你。
🔁 ChatGPT 如何協助你持續進步?
✅ 記錄你的表現與進度:比起傳統學習工具,ChatGPT 能保留你過去的學習內容,避免反覆學一樣的東西。
✅ 給予即時回饋與修正建議:你說錯的地方,它能馬上糾正,並建議更自然的用法。
✅ 根據職場目標設計任務:無論你是想升遷、轉職,還是應付外商面試,都能精準練習你真正需要的英語技能。
🔧 怎麼開始?這樣設任務最有效
1. 定義你的目標(例:三個月內提升英文簡報力)
2. 設定固定的練習時間(早上通勤時、午休、睡前10分鐘)
3. 請 ChatGPT 幫你建立每日任務腳本
4. 每週回顧一次成果,讓 ChatGPT 幫你總結學習重點與待加強項目
你不需要再孤軍奮戰!
職場英文練習,最怕的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沒有適合的方法。現在,你只需要設定任務,剩下的交給 ChatGPT,每天一點點,就能大大改變語言實力!
2 0 392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21 12:02

【管理不等於追求立即完美,放下執念才能走得長久】
這禮拜六陪女兒到小公園玩,剛好有一個小的環狀走道,就想說來繞著散步,但因為沒有維護,所以走道上有很多掉落的硬果實、落葉、大石子、碎石子,走起來東閃西閃的感覺很不順,當下就想說乾脆趁著散步一起整理乾淨算了。
一開始我的作法,是想把走道完全清理乾淨,所以就蹲下來開始從腳邊開始清理,但因為要移除的數量真的很多,所以清除進度很慢,而且看著整條走道上還有很多很多雜物要清理,腦袋中也開始了自我懷疑。
「 你這樣清法到底要清多久才能清完?」
「 就算清完了沒有維護之後還是會髒,這樣做的意義在哪?」
「 而且清乾淨後也沒有人會感謝你,幹嘛要這麼累?」
明明只是散步臨時起意要整理,卻讓自己整個心情變得越來越糟,我靜下來思考後選擇換個做法,改成在散步的同時用腳將這些果實、石子先踢到走道旁的泥土地上,而且只集中先處理最大的果實或石頭,其他的落葉跟小碎石不管,雖然走起來還是很卡,但總算散步可以開始有所進展。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糟糕的情緒也逐漸消去,因為我持續專心散步,一邊處理腳邊那些大的阻礙,然後隨著走過一圈、兩圈、五圈經過後,我發現走道上的雜物越來越少,最終我散步的速度也能恢復正常,看著相較一開始已經乾淨許多的跑道,殘留的一點小碎石放著不管好像也無仿。
這個過程讓我突然想起了,15年前我剛接主管時遇到的問題
-------------------------------------------------------
【管理先從主要處理開始,給自己建立進度】
我是個很優秀的工程師,所以在接任現場主管後,我也同樣想要將現場一次改到最好,除了定下很多的工作要求,而且現場盯得非常緊,就像是那個一開始蹲下來,想要將跑道上所有雜物都清除乾淨的我。
結果就是一段時間過去,我反應做的很累、主管也看不到有什麼改變,現場同仁怨聲載道、感覺就是我不會管理,但我明明一直在管理。
【管理不是馬上改變,是你在改變中持續前進】
後來經過了2年以後,我才領悟管理要做重點,抓大放小,先從那些影響大的問題先去改善,雖然一開始同樣做的很痛苦,但隨著幾個循環過去後,幾個重大的問題陸續被移除了,我就可以專心處理次一階的問題,而且效率也逐漸提高。
我才發現管理一個單位不像是改善一個專案,而是在不同的項目有著大小不一的問題,太過拘泥於要先將一個環節改到最好,其他人還是只注意到你沒有處理到的部分,評價自然都是不好。
【有些主管不是做不來,而是方法錯了】
一旦自己先放掉追求完美的要求,改為邊做邊視狀況修正,隨著時間一直前進,別人會逐漸感覺到,好像這個單位問題越來越少了,績效越來越高了,這時候你不用跟別人說你會管理,別人自然會想來請教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雖然只是一次平常的散步,但讓我又重新深刻體會了管理的重點,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所學到的這些經驗,因為一但疏忽掉了,問題很可能又會接踵而來。
0 0 86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17 12:26

【抱怨是會上癮,不是不能講,而是怎麼去講】
面對美國近期關稅調整,以及各個國家的不同因應,整個世界局勢走向越來越動盪,各公司面對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面對交付的任務要求越來越嚴峻,抱怨是很自然的反應。但若養成了一種習慣性抱怨,反而會慢慢吞噬掉你本來的積極和判斷力,讓自己卡在原地,反而可能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1. 習慣抱怨會讓人停止思考,降低克服問題的動力
因為抱怨都是針對不合理的部分,所以一個人當習慣抱怨後,會讓人習慣專注在自我遭受的困難和不滿上,而大大忽略了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長期下來這種負面情緒容易消磨掉積極性,讓人更難鼓起勇氣去挑戰困難。
其實職場中的每個挑戰都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轉換角度多去想解決方法,不僅能減少無力感,透過成功解決問題點,也會進而增加個人成就。
2. 抱怨者容易集結成「抱怨聯盟」,進一步更影響工作推動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互相影響,抱怨者往往也會吸引其他有相同情緒的同事,久而久之會形成所謂的「抱怨者聯盟」。這樣的氛圍更容易去放大團隊內的消極能量,不僅更難去找出改善方法,還會影響到整體團隊的工作推動。變成主管眼中要特別盯緊的一群。
職場最需要的不是同仇敵愾的怨友,而是能夠一起看見問題、共同想辦法的戰友,與其將時間用在建立彼此抱怨認同感,不如改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尋找解決方法,彼此鼓勵支持,這樣可以讓團隊更有向心力去應對挑戰。
3. 小抱怨同樣可能成為致命傷,影響職場信任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啊我只是隨便講講,開個玩笑而已啦。」。但若被其他有心人士故意傳遞給主管或其他同事,甚至是被曲解或渲染放大,那一定會嚴重影響到上級對個人的信任。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無心的言語往往會成為別人攻擊的素材。所以停止隨意抱怨,有助於大大降低自己在職場中被惡意中傷的風險。
4. 抱怨不如反應需求,尋求協助才是關鍵
職場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遇到瓶頸時不妨將情緒性的「抱怨」轉為尋求協助的機會,比起說「我覺得這個要求真的很蠢很不合理」,不如換句話說:「我卡在某個地方需要資源,想問看看長官是否能夠協助?」讓主管或同事了解自己面對的挑戰,因為不是由情緒主導溝通時,對方也會樂於協助,能有效解決問題,也能讓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更和諧。
5. 感到情緒即將爆發,找對出口最重要
當真的遇到難以忍住,想要發洩情緒時,不要在辦公室裡亂放火,這樣會波及到身旁無辜的人。透過與親近的人傾訴,可以更無顧慮的釋放情緒壓力,不會影響到工作發展。
但要提醒透過親友釋放壓力,是暫時的進行紓解,最後還是要回到影響點進行討論及改善,不然隨著抱怨的等級一次次增高,還是會去影響到平常工作的表現,需要從源頭進行改善。
適度的抱怨能紓解情緒,但過度習慣性的抱怨,卻會讓自己陷入負面循環。學會轉化抱怨變成改善及提升的動力,才是面對困難的最佳心法,迎向更多的機會
0 0 132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