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塔皮歐卡食品行 / 食品技術人員 / 符合度分析
食品技術人員 塔皮歐卡食品行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104學習精靈

產品

07/11 11:20

【早鳥團購只到7/13】產品經理學習營:領$399券再送百元LINE點數
早鳥團購結束後,價格會調漲,敬請保握團購優惠!!
▮ 本學習營104有加碼獨家:
1. 獨家履歷教學,打造讓HR亮眼的履歷!
2. 完課取得104完訓認證,加註履歷提高曝光!
▮ 本學習營今年特點:3週完成企業產品作品,完訓取得證書,助攻你轉職!
🔸業界知名講師,一年一度學習營!
🔸實體線上直播營,跨區都可參加,完課取得證書。
🔸104企業產品實戰題,讓你有履歷作品!
🔸課程安排在假日,你可以無痛學習轉職!
🔸刷指定卡3期0利率,讓你學習免壓力!
看更多
0 0 1305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07/02 12:06

【我以為自己沒思考框架,是因為沒想過思維慣性】
在工廠從工程師開始做起,一路上經過基層主管、中階主管,不管是設計思考、專案思維、改善工具、我受過很多改善訓練,然後也與生管、維護、品保、甚至客戶端進行溝通,我以為自己思想上已經夠全面,對於思考框架這一塊應該影響很小。
直到我參加過跨產業的工作坊,會場中有設計背景、行銷背景,軟體背景的夥伴,一起對於問題進行腦力思考,這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有位夥伴提出的角度跟觀點,是我覺得非常棒但從來沒想過的,原本我以為只是特例,但隨著參加次數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也持續發生。
我才突然明白,「我以為自己是個思考沒有框架的人,其實只是因為我太習慣在特定框架內思考,導致我已經看不見自己的框架」。
【越認為自己無框架,反而越容易陷入盲區】
當我們在某個領域已經累積了不少經驗,又或是解決了很多棘手案件後,很容易會認為自己已經具備開放思維+創意思考,認為已經做到多元思考了。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思考迴路,像我就習慣從數據分析角度去切入,但其他人可能會從使用者體驗、行銷思維去切入,不同的角度都有其價值在,如果我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強項思維中反覆推敲,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思維盲區。
這也是我開始覺得跨界交流很重要,除了可以向不同領域的夥伴學習,同時也因為「那些自己看不見的盲點,需要透過別人的眼睛進而點出來。」
【承認自己看不見不是丟臉,而是突破框架的第一步】
看到那些年輕夥伴,很迅速點出自己沒注意到的關鍵,說心裡不受挫是騙人的,感覺自己這些年的鹽,好像都變成血壓跟肥胖了,但其實這也是因為受到的訓練及思維不同,「思考能力並不是與天俱來,而是透過環境、刺激及事件鍛鍊出來的結果。」
所以「接受自己我沒想過這種方式」,反而就是突破框架的第一步,讓自己可以進入到意識升級的層面。
【把自己推出舒適圈,就是拓展思維的最好方式】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忙了,哪有時間再去參加那些活動,但就因為我們太習慣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環境,才更需要讓自己跳出去。
管理重視數據、設計重視圖像、行銷重視感受,那怕自己仍無法了解其他人思考背後的邏輯,但這些收穫也會影響到自己的決策及溝通方式,進而變得更靈活全面。
當然透過AI協助也是個好方式,讓AI作為一個刺激自己思考的同事,詢問自己「這個作業流程中,我有沒有忽略的盲點?」、有或者是「若用其他單位的角度,是否有可以補充的要點?」雖然給出的建議不一定都是對的或是有用,但過程中也能夠刺激自己有更多的想法,避免認為自己已經達到完美。
【框架不會消失,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我不會因為改變了思維後,就真正達到了沒有框架,反而是「我很理解我的框架在哪裡,並且我願意去找到拓展框架的可能性」,這樣才可以得到思考上的自由,因為這是個會隨著經歷持續更新的過程。
1. 嘗試自問:「我是不是又用生產的角度看這件事?有沒有財務、品保其他的角度?」
2. AI協助:「如果你是我的競爭對手,你會怎麼評價我現在的做法?」
3. 紀錄得到的瞬間:「這周XXX說了一個觀點,讓我得到了新的啟發,啟發內容是什麼」
4. 強化刺激:「如果今天時間只剩一半,怎麼做可以更快?」、「那些作業其實在浪費時間?」
用謙卑的心態去迎接未知,現在我很清楚自己的框架,也了解如何在框架內做到很好的表現,但透過更多不同角度的眼睛跟方法,相信也能夠培養出更寬廣的視野及思考能力。
看更多
0 0 206 0
104學習精靈

產品

06/25 10:09

【限時團購】PM學習營↘報名再多送百元Line點數
【限時團購】6/24-6/26,只有3天!限量湊團,
【團購優惠】再送百元LINE點數!
▮ 本學習營104有加碼獨家:
1. 獨家履歷教學,打造讓HR亮眼的履歷!
2. 完課取得104完訓認證,加註履歷提高曝光!
今年僅有這一場,明年不確定是否會舉辦,保握今年跟104的合作機會喔!
▮ 本學習營今年特點:3週完成企業產品作品,完訓取得證書,助攻你轉職!
🔸業界知名講師,一年一度學習營!
🔸實體線上直播營,跨區都可參加,完課取得證書。
🔸104企業產品實戰題,讓你有履歷作品!
🔸課程安排在假日,你可以無痛學習轉職!
🔸刷指定卡3期0利率,讓你學習免壓力!
🟢早鳥優惠即將結束,7月即將調整!
看更多
1 1 4823 1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04/08 13:58

【32%關稅,身為管理者該如何因應】
這幾天32%關稅的報導,鋪天蓋地的衝擊整個產業,不僅股市受到大幅度的影響,面對供應鏈、成本、訂單、毛利的衝擊,所有經營者都用最高等級嚴陣以待,除了召開內部緊急會議,也思考調整生產策略及尋找替代方案,甚至是嚴格管控各項生產費用,目的往往只有一個。
「在這樣的變動中,我們要怎麼走出一條生路?」
能夠談的項目其實有很多,但我想要先從最基本的一線人員開始。
【從人出發,第一優先讓大家真正了解關稅嚴重性】
面對嚴格進行成本管控,會先受到衝擊的就是一線人員,雖然員工可以從很多來源了解到關稅的影響,但因為現在多元媒體的影響,很多人的資訊是很片段的,甚至是正反兩面都有,結果反而是看越多報導心中越模糊。
若一味的只是用關稅影響要求進行費用管控,不久後可能會讓同仁帶來更大的反彈,如何透過正式的說明,讓所有一線人員了解到什麼是關稅,以及關稅會對於工廠的影響,讓大家可以理解到這些要求是必須的,以及工廠後續會如何進行階段式因應,才能夠讓同仁一定程度消除心中困惑。
【從數字著手管理,但重要的是去啟動團隊的力量】
要進行成本管理,最直接的就是進行KPI的調整,但若只是強硬壓縮數字,很有可能變成你講你的,底下做他們的,這樣是很難達到共識,先讓同仁了解到關稅對於整個工廠的影響,甚至是整個大環境的衝擊,讓成員一起共同去想辦法,也可以讓大家一起成長。
所謂的「成本降檢」專案,不是很單純的砍掉預算,而是要由我自己開始啟動,帶著各線主管盤點內部執行流程,盤點各單位的痛點,才能夠了解到有些耗材容易各自備料、又或者是有些包裝可以降檢,共同找到一個好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才能夠真正落實執行,讓降檢效果真正浮現出來。
【要管控費用,但更需要肯定團隊成員的努力】
當團隊成員都配合成本管控,而且開始想法改變,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去降檢成本,這時主管要注意不應該去責難成員,過往為何都沒想到也不提出,這只會讓成員後續更不想去提,反而讓自己陷入獨自無力的困境。
再來對於同仁們建議,那怕只是個小改善也是很重要的,雖然費用管控很重要,但適時給予同仁肯定及小獎勵,也能夠激起同仁更大的信心及勇氣,累積每次點滴的改善,對於過往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是危機還是轉機,團隊的向心力是關鍵】
32%關稅衝擊,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考驗的是公司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只有團隊主管獨自高喊成本管控、共體時艱,成果是很有限的。就算是強硬的要求也可能加速團隊的分裂。所以願意去安撫成員心情,帶著大家去做改善給獎勵,也才能讓成員不再覺得只有自己是被犧牲的。
策略轉型需要時間,也更需要現有成員的共同努力支持,這次不僅僅是公司的一項大考驗,也是所有高階管理者的團隊管理測驗。
看更多
1 0 358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2024/12/20

【別再匆忙開工,關鍵在開工前的這五步】
我習慣提前20-30分鐘進辦公室,而且已經用完早餐,因為這樣我就能利用前20分鐘做一些提效方法,小小的改變可以讓你有更多時間專注於重要的任務,幫助讓工作更為順利。
1. 設定你的開工儀式動作
小林每次早上都帶著早餐壓線到公司,然後邊吃早餐匆匆忙忙開始處理各種文件,結果總是早餐只吃一半又手忙腳亂,而且工作越做越焦慮,也常感到胃痛無法專注。
但後來他試著比平常提早15分鐘出門,到公司後先花1分鐘做深呼吸,讓心情沉澱下來。然後花10分鐘專心吃完早餐,再進行正向意念。他發現自己的心情變得穩定,不再感到慌亂煩躁,工作效率也穩定了許多。
2. 整理桌面準備好工具避免分心
想想看自己是否因為找不到要用的東西,而浪費掉很多的時間?工作開始後若老是要翻找資料跟找器具,節奏就會被打亂。試著在開工前將常用的計算機、便條紙、筆跟資料放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或是有固定的擺放位置,這樣可以減少找尋跟確認的時間,讓自己馬上就可以進入工作狀態。
3. 快速瀏覽緊急郵件並設定優先順序
快速瀏覽一下你的電子郵件,優先處理緊急和重要的信件。這樣你可以及時回應需要立即關注的事項,並更新你的待辦事項,同時避免在次重要或不重要的郵件上,花費太多時間,習慣以Mail收到時間順序來處理工作的人,一定常常在這裡吃大虧。
4. 檢查並更新你的待辦事項清單
打開你的待辦事項清單,回顧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務,並且加入剛剛更新的工作內容。確認並標記出最重要的三項工作,將它們排在最前面。這樣你可以在精力最充沛的時候處理最重要的事情,提升工作效率。
5. 一天的工作,請從啟動正能量開始
每天的第一個情緒,會影響整天的狀態。試著在開工前對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或者回想上一個讓你感到成功的時刻,這些正向的情緒能激發你的潛力。雖然一開始有點尷尬,但久而久之我們就能夠進而相信自己能搞定一切。
穩定工作的關鍵,不在於你動作速度快慢,而是你如何以正向意念開始。從清空大腦、準備工具,到更新目標並給自己注入正能量,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就能帶來巨大改變。每天上班前花五分鐘做好準備,你會發現整個上午的工作狀態大不相同。
看更多
1 1 1209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02/17 11:19

【覺得「沒人看」就不寫?其實你已經在被看見!】
會想要寫文章通常有很多原因,想要提高個人曝光度、想要經營副業、想要分享自己的感想跟觀點,起初我們總是充滿著動力及熱情,覺得自己能夠因此迎來自己的高峰。但寫了幾個月後發現按讚的人不多、也沒人留言,然後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沒人在乎我?」最後索性就不寫了。
但其實我們在報導中看到那些「瞬間爆紅的作者」,往往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累積。那些過往看似「沒人注意」的內容,可能已經影響到一些默默關注你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1. 持續輸出,想法才會越來越清晰】
很多人寫文章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靈感,總想著等「更有想法」的時候再來寫。
但問題是如果不透過書寫,你的想法根本不會成形。就像健身一樣,不可能「等身材變好」才開始運動,而是「因為持續運動」,身材才會變好。
再來是擔心自己寫不好會被恥笑,有時候好不容易完成一篇文章,卻覺得好像難登大雅之堂,就又忍痛刪掉,但這樣不僅抹煞掉自己的時間及努力,也無法了解讀者真正的想法及回饋。
寫文章不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是一種「整理思緒」的過程。每次動筆都在逼自己重新梳理、思考,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的邏輯越來越清晰,甚至能夠舉出更貼切的例子,讓別人更容易理解你的觀點。
所以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就遲遲不開始,反而應該透過持續輸出,讓自己的表達能力越來越成熟。
【2. 寫下的每一篇文章,就是你的個人宣傳】
試想一下,當一個完全不認識你的人,想了解你的專業時,他會怎麼做?
很大的可能是他會搜尋你的名字,看看你過去有發表過什麼內容。如果你的文章累積了一定數量,並且有深度且條理清楚,那麼你在對方心中,就會是一個「有想法、有能力」的人。
在這個資訊爆炸快速取得的時代,每個人都在不同社群媒體上留下足跡,而你所寫的內容,就是別人認識你的方式。所以持續輸出,不只是寫給別人看,更是在建立你的「專業形象」。
【3. 不要奢求一篇爆紅,而是追求「固定頻率發文」】
有些人會羨慕那些文章爆紅的作者,覺得他們很幸運,一篇文章就能吸引大量讀者。但我自己觀察大多數真正有影響力的人,都是靠長期累積起來的。
像我去前一開始寫的時候,就算已經是做到日更,前兩個月我的貼文也幾乎沒什麼人看跟互動,「彷彿是在跟空氣對話,這樣寫真的有意義嗎?」
然而隨著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跟方法,數據也越來越有起色,如同圖表資料顯示一樣,大部分的文章還是維持一定的點閱,只有幾天是比較高的。
【4. 我們永遠無法計算那些「隱藏的讀者」】
會認為自己寫的文章沒有價值,是因為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但我自己就遇過在開始寫文章後,會在一些活動中遇到主動來認識的夥伴,其原因就是因為在領英上有看到我的文章,所以會想要多聊一下,這是我自己先前所想不到的。
我們往往會忽略了那些「看不到的觀眾」。其實那些「隱藏的讀者」,往往會是默默在關注你的內容,但沒有表態而已。所以不要因為沒有即時回饋就覺得沒人在看,因為有很多的機會,往往來自於你不認識的人。
所以當你覺得「寫了沒人看」時,請記住你的文字都是在種下機會的種子,然後等有哪天它就會開始發芽長大。所以不要因為眼前的「低回饋」而失去動力,因為真正的影響力,往往都是來自於「持續累積」。
看更多
1 0 866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