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DevOps 工程師

DevOps 工程師
更多
月薪中位數
資料搜集中...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DevOps 工程師 都在看
注意,這5種類型的成員,正在拖垮你的團隊
注意,這5種類型的成員,正在拖垮你的團隊
在職場中遇到的成員類型往往有所不同,有些人能夠提升團隊的動力和效率,但也有一些類型的成員,是會對團隊造成不利影響。如何去找出這些成員並且加以管理改善,這就是每個主管及專案負責人的重要課題。 1. 不負責任型成員 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這類成員在面對責任時總是推卸或找藉口,對工作進度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一個人無法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團隊的整體運作就可能出現瓶頸。我們可以先選擇進行直接的溝通,嘗試找出他們面臨的困難,並給予具體的行動指導。但如果狀況持續,接下來一定會嚴重破壞到團隊的工作氣氛及積極前進的動力,不得不去正視。 2. 負面思考型成員 負面思維不僅會影響個人的表現,還會滲透到整個團隊,造成士氣低落,甚至產生不必要的內部矛盾。這類成員可能經常抱怨、消極,並散布負面情緒。面對這類型的成員,先嘗試通過「正向引導」來提升他們的自我覺察,並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方式面對挑戰。 3. 消極抗拒變革型成員 團隊需要保持靈活性,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或內部調整。消極抗拒變革的成員往往會拖慢團隊的適應速度。這一種類的人在團隊都會有一定的比例,他們可能抱持「我們過往都是這樣做」的心態,對於任何新方案、新工具都表示懷疑。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Small wins漸進式小變革的方式,透過成果減少他們的抗拒感。但如果成員完全無法適應,可能會影響整個團隊的發展。 4. 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型成員 在專案中團隊合作是成功的關鍵。那些只關心自己工作、無視團隊需求的成員,可能會讓其他人感到難以合作,進而削弱整體士氣。這時候可以試著用一些團隊活動,來營造出「協同效應」的重要性,讓這些成員看到團隊合作能帶來更好的結果。 5. 無法持續成長型成員 這類型的成員應該是占大宗,隨著企業與市場環境的變化,成員的成長與進步顯得愈發重要。如果某個成員持續缺乏學習動力,不願意提升自己的能力,那怕過往是優秀員工,也會逐漸讓團隊在競爭中失去優勢。 所以定期提供一些學習材料、設計團隊活動分享或是提供單位內獎勵機制,持續對於成員的表現並給予成長建議。才能夠鼓勵成員持續成長。 人力不足對於每個團隊來說都是個嚴苛的考驗,但對於影響團隊的成員,有時需要作出艱難的決策,來辨別哪些成員不適合留在團隊中。團隊的成長與成功,其實是需要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與互相支持,所以任何削弱團隊協作與效率的因素,都應該是主管要優先關心及改善的。
吳振興 Jeff 傑夫的職涯解題教室
從 0 到 1 成為前端工程師的 3 本推薦書籍
從 0 到 1 成為前端工程師的 3 本推薦書籍
👉 《#JavaScript大全》 網址:https://www.tenlong.com.tw/products/9789865027322?list_name=trs-o 俗稱犀牛書的《JavaScript 大全》,從零開始的 JavaScript,不怕不讀,就怕太厚讀不完。 👉 《#JavaScript-#優良部份》 網址:https://www.tenlong.com.tw/products/9789866840272?list_name=rd 少少的 100 多頁,把 JavaScript 好與不好的地方都寫得清楚。對於在使用 JavaScript 時,可以更深地了解每個 JavaScript 的特性。 👉 《#深入淺出設計模式》 網址:https://www.tenlong.com.tw/products/9789865029364?list_name=srh 設計模式(工作上比較用英文 design patterns)是在開發時使用的寫法,這些寫法是經過時間考驗,在遇到類似情境的時候,使用設計模式推薦的結構來撰寫程式,可以讓自己寫出更簡潔、複用性更高的程式碼,減少未來遇到需求變更、更改程式碼時,因為耦合度過高造成開發成本的增加。 👉 #同場加映《JavaScript: Understanding the Weird Parts》 線上課程網址:https://www.udemy.com/course/understand-javascript JavaScript 寫多了以後,會發現這個程式語言有難以置信,不禁讓人露出黑人問號表情的面相,Udemy 的這堂線上課程算是羅列了各種 JavaScript 奇怪的部分。 不論是犀牛書還是另外兩本,我都偏向推薦已經是前端工程師的讀者再來閱讀,理由無他,就是這幾本書讀完要花費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對於想要踏入前端世界的初學者來說,內容與無字天書無異。 如果真的是從 0 到 1,我會比較推薦讀者跟自己信任的老師學,而不是自己看書。因為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至少可以有人即時地回覆,而保哥說的觀念沒學好會吃大虧,至少在專業的老師帶領下,比較能夠建立起基本的概念。 上面推薦的書雖然不見得適合當初入前端的第一本書,但對我在往後的工作上幫助都不小,推薦給大家。
Larry 下班後的產品工程師
🧠 Google 推出《提示工程》白皮書:教你和 AI 好好說話的秘密
🧠 Google 推出《提示工程》白皮書:教你和 AI 好好說話的秘密
你是不是常常覺得 AI 回答有點答非所問,或者明明問題很簡單,回應卻一大篇繞來繞去?其實問題很可能出在——你怎麼問。 這個月,Google 推出了由開發者關係專家 Lee Boonstra撰寫的《Prompt Engineering》白皮書(提示工程白皮書)。裡面不只是介紹怎麼寫 prompt,而是從原理到實戰,帶你一步步掌握「怎麼和 AI 說話」,讓 Gemini 模型真正幫上忙。 📘 這本白皮書有什麼特別? 這份 68 頁的白皮書不走理論路線,而是聚焦在實用的提示設計技巧,適合開發者、內容創作者、數位行銷人,甚至是剛接觸生成式 AI 的新手閱讀。 它特別針對 Google 自家的 Gemini 大型語言模型(透過 Vertex AI 或 API 使用),整理出一系列好用又經過驗證的提示設計方法。裡面不只有說明,還有範例、應用情境和最佳實踐,非常實戰取向。 🔍 白皮書重點:10 種好用的提示技巧+範例 1. 零樣本提示(Zero-shot prompting) 直接發問,不提供任何範例,考驗模型的直覺理解力。 例如:「解釋什麼是量子糾纏,用簡單的方式讓高中生也聽得懂。」 2. 少樣本提示(Few-shot prompting)** 提供一兩個例子,幫助模型模仿語氣與邏輯。 例如:「請模仿以下範例撰寫商品文案:商品:極簡筆記本,特色:環保、可平攤、質感黑色。」 3. 系統提示(System prompting) 為整段對話設定角色與任務規則,常見於API使用開場。 例如:「你是一位專業的職涯顧問,請根據用戶提供的履歷給出升遷建議。」 4. 角色提示(Role prompting) 讓AI扮演特定身份來產出對應語氣的內容。 例如:「請扮演一位資深產品經理,分享你帶過最難忘的一場簡報經驗。」 5. 上下文提示(Contextual prompting) 給AI足夠的背景資訊,提升回應的準確度與實用性。 例如:「背景:我正在為行銷團隊設計年度簡報。請幫我產出一頁‘趨勢預測’的內容,針對2025年AI行銷工具發展。」 6. 思維鏈提示(Chain-of-Thought, CoT) 引導AI按部就班地邏輯推理,特別適合用在數學、推理題。 例如:「請逐步推理並計算出以下問題的答案:一台機器每天可生產200個零件,5台機器工作3天總共可生產多少?」 7. ReAct提示(Reason + Act) 結合「思考」與「執行」兩步,幫助AI先判斷再回應,甚至進一步執行行動。 例如:「請先分析這篇文章的主題,再生成一條適合的SEO標題,並格式化成 Markdown 標題語法。」 8. 自動提示工程(Automatic Prompt Engineering, APE) 把寫提示這件事也交給AI,讓模型產出不同版本的prompt並自我優化。 例如:「我想讓AI幫我撰寫商品評論摘要,請你幫我產生5組不同風格的提示語供測試。」 9. 格式化輸出(例如JSON) 讓AI輸出的內容有結構,便於程式處理與後續使用。 例如:「請根據以下產品資料,生成對應的 JSON 格式資料,並保留key名稱。」 10. 混搭風格與語氣(Styling & Tone Prompting) 嘗試不同語氣、語言風格、格式等,找出最貼近任務需求的回應方式。 例如:「請用輕鬆幽默的語氣,寫一段開場白,歡迎新員工加入我們的設計部門。」 ✅ Google 推薦的提示設計做法 Google在白皮書中也提供一些實用的提示撰寫建議: - 提供示例:能有效幫助模型模仿任務邏輯與語氣風格。 - 保持簡潔明確:不囉嗦,重點清楚,避免語意模糊。 - 明確下達任務:比起「幫我整理一下」,說「請幫我列成三點摘要」更有效。 - 模組化撰寫:將提示寫成可重用模板,可大幅提升效率。 - 控制輸出長度:使用像是「限50字內」「請用推文風格」的指令,有助掌控生成結果。 🖱️ 資源整理 - 📄 [白皮書 PDF下載](https://www.gptaiflow.tech/assets/files/2025-01-18-pdf-1-TechAI-Goolge-whitepaper_Prompt%20Engineering_v4-af36dcc7a49bb7269a58b1c9b89a8ae1.pdf) - 🌐 [Lee Boonstra 官網](https://www.leeboonstra.dev/writing/) - 📥 [Kaggle 白皮書頁面]https://www.kaggle.com/whitepaper-prompt-engineering - 🎥 精華影片:[觀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sGIcYY2Ao ✨ 總結 這份白皮書不只是寫給工程師,它其實是一本「AI 溝通指南」,教你如何讓生成式模型變成真正的幫手。 記住一句話:「會問問題的人,才是真正懂用AI的人。」 無論你是日常使用者還是專業從業者,只要你懂得設計 prompt,AI 就能為你發揮超過預期的效果。
104學習 AI 趨勢報-科技愛好者的產地🤖
【職場討論】EP5 該如何管理重要時刻就會生病請假的部屬
【職場討論】EP5 該如何管理重要時刻就會生病請假的部屬
Q: 每遇到工作重要時刻就會生病請假的部屬,該如何管理? 大家好,我是新手主管,最近遇到一個有點頭痛的情況。部門有個同事身體好像不太好,而且集中發生在專案最忙碌,最後交件日或是要上台報告的時候發生特別頻繁。 最後一刻就會突然接到他很虛弱的電話,說自己胃痛、頭痛、拉肚子、心悸的各種理由,必須要請假。主管或其他同事只好趕快幫忙接手,臨時上陣。或者是只好延後。 一開始我接到他的請假電話也常為他擔心,但是發生頻率有點高,而且看他平常也是挺正常,愛點下午茶,也沒特別控制飲食或是做運動等做一些對健康好的事情。讓我不禁懷疑他是不是裝病來逃避工作啊? 請問前輩們是否有遇過類似的情況? 建議該如何處理呢? A: 提供我自己的做法及看法供你參考 1、除了工作標準、進度及達成率,部屬的工作心態也很重要 有時候我會因為部屬的心情而適當的調整工作腳步及氛圍(如果是時間允許的狀況),視情況在過程或是結果後找來聊天並表達關心。 我覺得不穩定的心情做出來的資料或許不太正確,而當下的檢討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摩擦,所以我會讓部屬知道,有人可以幫忙你。 再來我就會找時間跟他好好聊聊,看他是否願意跟我分享發生的事情或影響工作的原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他感受到對他的關心與協助 2、工作適合度的評估 每個人的專長、喜好或目標都不同,有沒有可能這個部屬本來就不喜歡或是不適合這個位置,或是應付那種的場面? 調整工作、更換職位跟人員訪談,我覺得都是可以做的地方。調整工作跟更換職位我想不用多說,有關人員訪談的部分,我個人會比較直接就點出他的問題,然後聽聽他的想法。如果他是我想要培養的夥伴,那我也會真誠地提出我培養的計畫跟目的,再看看他能不能接受與配合;另外就是他的想法與看法,然後思考能不能在組織內做調整分配,這就會影響到與其他夥伴的溝通。 3、多注意同事 你提到了「平常也是挺正常,愛點下午茶,也沒特別控制飲食或是做運動等做一些對健康好的事情。」,那同事間的互動、工作的狀況跟進度或是單位間的氛圍等等你有做個整體評估,或是可能的原因嗎? 事出必有因,而你也盡可能地找出原因,才知道你要如何面對處理 以上大概是我個人的小小看法,不一定是用在每個場合,也不一定都正確,但希望能供你參考 上述是我於職涯診所的簡略回答(因為篇幅有限,而且也還有其他職場前輩的豐富解答),但就策略的部分,我相信大家都有著不同的論點,並且也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地方,所以才想在這邊多紀錄些我個人的看法,能夠跟大家分享,或許也能夠吸取願意提供意見的前輩給予的養份。 有些員工上班來不及,謊稱生病要請假,有些人只要有輕微不舒服就不去上班,這樣既是說謊又沒責任感,有些人為了要避免某些不喜歡的工作內容,就謊稱不舒服或是用請假逃避。 「稱病告假影響的不是個人,而是團隊,因為必須有人代班,原先規畫的時程也可能因此打亂,而所被交付的人一定也有主管安排的原因與理由,無法順利配合的人,往往從團隊中消失機率就會變高。」 如果認為目前的工作是個「屎缺」,那不如在擦乾淨的過程當作考驗,也趁機把爛工作變跳板! 「負面思考的人可能會抱怨主管沒有指示,工作內容不明確,而且成果很難量化,不容易看出績效;可是工作內容不明確,正是由下往上影響主管的良機。有時遇到棘手問題,部屬竟然乾脆來個「人間蒸發」,完全看不出責任感和自我要求。給部屬經歷的錯誤,是希望他們從中學習,下次不要再犯,但遇到不求長進的人,這些只是無謂的努力。」 儘管具備了良好的基本工作態度,許多人還是覺得和長官處不來。這時候注意幾個重點,就可以讓雙方關係更和諧,甚至借力使力,不但不讓主管影響自己的心情,還能幫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了解上司對你的要求,及他的行事風格 二、積極主動 三、協助上司達成目標 四、除了提問問題外,同時提供建議解決方案也很重要 五、不要有情緒化的反應 六、工作成績超過要求範圍 七、尋求並給予意見 八、別因為抱怨而讓上司留下印象 主管與部屬的關係是永遠的課題,相信只要認真做好本分工作,具備老闆喜歡的條件,並避開老闆討厭的行為,想要在職場上出人頭地,指日可待! 職涯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有當下最好的決定。別人的意見僅供參考,因為最終作決定與負責任的是你自己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
【求助】您好,請問如果面試題目完全看不懂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求助】您好,請問如果面試題目完全看不懂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原文出處:https://giver.104.com.tw/question/3e965779-668e-411e-bf51-3b1a7b5ed882 【職涯診所夥伴提問】 各位前輩好,小弟最近正在面試。 有兩個疑問想詢問各位前輩 1.請問各位前輩,如果遇到筆試完全不會寫的清況該如何應對比較好呢?面試問題聽不懂該怎麼辦呢? 直接誠實表示筆試看不懂? 還是筆試直接硬掰隨便亂寫? 面試如果不懂面試官問什麼,該誠實說不懂還是要硬掰亂回呢? 請問各位前輩有什麼推薦的應對方式嗎?謝謝前輩 2.如果這家公司面試難度很高,自己也知道筆試一定完全答不出來 要選擇去面試嗎? 還是直接拒絕面試呢? 會不會有這次面試無法符合期待,未來就無法再到此家公司面試的情況呢? 謝謝各位前輩回答,困擾小弟已久 -------------------------------------------------------------------- 【職涯診所回覆內容】 您好,經了解過您的問題後,給予幾點建議如下。 ① 請問各位前輩,如果遇到筆試完全不會寫的清況該如何應對比較好呢?面試問題聽不懂該怎麼辦呢? ✍ 針對筆試完全不會寫,及面試完全聽不懂的狀況,筆試部分會建議您先針對有一點概念的問題想辦法盡量回,面試部份可以先直接坦誠回答,但如果面試官堅持的話也加減講個幾句,主要是要避免【考卷全部放掉】,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是【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的人】,若讓主管產生這樣的觀感,想必後續的面試結果當然也很難得到錄取了。 ② 如果這家公司面試難度很高,自己也知道筆試一定完全答不出來,要選擇去面試嗎? ✍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如果您可以知道這家公司面試難度很高,就代表您有一些路徑得知公司面試的內容,以目前面試的過程資料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其實從【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公司的考試題目或是面試流程】,基本上只要很勤的做相關的考古題或是練習題,應該都還不至於會完全答不出來,或是完全狀況外才對,這部份反而是比較能夠去掌握的部份。 ③ 面試如果不懂面試官問什麼,該誠實說不懂還是要硬掰亂回呢? ✍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複雜,如果您是聽不懂面試官的問題,可以透過詢問一些問題內容,進而去釐清問題點,這部份絕對是可以允許的,但【如果是聽懂面試官的問題,但不懂答案是什麼,千萬不要硬掰亂回】。因為坐在您面前的那位長官,或許目前掛滿笑臉,或許和藹可親,但一旦發現您在亂掰時,有很多長官就會板起來開始電你,這樣一來不僅被長官修理到慘兮兮,也得不到錄取的可能性,付出這麼多只為了得到一個不能隨便亂掰的經驗,代價也太大了。 ④ 會不會有這次面試無法符合期待,未來就無法再到此家公司面試的情況呢? ✍ 這部份絕大多數會看第一次無法符合的原因狀況而定,可以分為以下狀況 1. 【筆試及面試表現可接受但因為有其他更好的,所以不符合】 ✍ 若是因為這樣的不符合,想必後續有開職缺時,公司可能會主動詢問您目前工作狀況,以及是否有意願再來參加面試,其錄取的機率是高的。 2. 【筆試及面試表現差強人意,所以不符合】 ✍ 若是因為這樣的不符合,部份公司可能會願意再給予面試機會,並觀察該夥伴這段時間是否含有成長,以作為後續錄取的標準。 3. 【筆試及面試完全不會寫,所以不符合】 ✍ 若是因為這樣的不符合,公司想必也不會再給後續的相關機會。 ⑤ 謝謝各位前輩回答,困擾小弟已久 ✍ 所以會建議您,既然將履歷投遞給該公司,就代表您也有責任要求自己去想辦法克服筆試+面試的那些困難,對於會都已經到上戰場後,才跟長官說準備不足的求職者,想必任何長官都不敢錄取到自己管理單位內,這是絕對可以肯定的。 👍 很多時候機會只有一次,所以我們需要做到最好,以上幾點是個人的建議分享,希望能夠解答到您的問題,也願您能夠順利找到想要的方向與答案,祝好運。 👍🏻 如果您在職涯診所中有得到想要的幫助,也希望您能把這份感激,轉為幫助身旁需要的朋友們,共同建立起職場【∞ 善的循環】。 -------------------------------------------------------------------- 【還有其他困擾您的職涯問題嗎?快上職涯診所匿名發問求助:https://is.gd/32xD5b】 【在職場中您是否曾受過幫助,而錯失了向對方訴說感謝的機會,透過感謝寄將心意傳遞出去:https://event.beagiver.104.com.tw/thanks】 【您是否也有想過,有天可以透過自己的經驗,去幫助別人走出難關。快來BeAGiver網站看看:https://beagiver.104.com.tw/service】
吳振興 Jeff
該去小公司還是大公司當產品經理(PM)?優缺分析一覽
該去小公司還是大公司當產品經理(PM)?優缺分析一覽
作為產品經理(PM),選擇去小公司還是大公司擔任 PM,取決於你的職業目標、個人喜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在小公司和大公司的角色和工作環境有很多不同之處。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區別: 【小公司】 1. 職責廣泛 在小公司,PM 通常需要扮演多重角色,不僅要負責產品的規劃和開發,還可能涉及市場營銷、客戶支持、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 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2. 決策速度快 小公司的層級較少,決策過程通常比較簡單快速。 → 可以更直接地與高層管理人員溝通,對產品方向和策略的影響力更大。 3. 資源有限 小公司的資源相對有限,這包括人力、財力和技術資源。 → 需要更靈活地運用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4. 風險和獎勵 參與小公司可能風險較高,但同時成功的回報也可能較大,包括股票期權和快速晉升的機會。 【大公司】 1. 職責明確 大公司的組織結構比較複雜,每個人有較為明確的職責分工。 → PM 主要集中在產品開發和管理方面,其他如市場營銷、銷售等有專門的團隊負責。 2. 決策過程慢 大公司的決策過程通常較慢,因為需要經過多層審批和協調。 → 雖然影響範圍廣,但需要與更多部門和利益相關者協調。 3. 資源充足 大公司通常擁有更多的資源,包括研發資金、專業團隊和技術支持。 → 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來推動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推廣。 4. 學習和發展機會 大公司提供更多的培訓和發展機會,幫助你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發展。 → 可以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學習,參加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培訓課程。 5. 穩定性 大公司通常更穩定,風險較小,但相應的晉升和發展速度可能較慢。 【總結】 小公司適合那些喜歡多樣性、靈活性和願意承擔風險的人,而大公司適合那些追求穩定、資源和系統化發展的人。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履歷自我介紹 分享參考
履歷自我介紹 分享參考
我生長在標準的小家庭當中,經濟狀況尚可,從7.8歲全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家人間彼此相處也極為融洽。自小就遺傳了爸媽生性開朗、不拘小節的個性,此種特質也使得我很容易與人相處,人際關係頗佳;父母對於我的管教採取自由發展的方式,而從小具有強列好奇心我,有更多機會可以不斷接觸自己有興趣事物,可以說自小就奠定了動靜皆宜的良好基礎。平時一個人的時候喜歡聽音樂、看電影,偶爾利用假日與三五好友到郊外踏青 爬山 露營或從事游泳及潛水等運動。 在學期間,雖非名列前茅,但成績一直保持中上程度。我本身主修英文跟舞蹈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即早累積社會經驗,所以課業之餘的時間我不同於其他同學忙碌於社團與學校活動,反而想藉由工作多多充實自己也更容易提早了解自己未來工作的方向;於是我透過各種工讀或兼職等機會,增進新事物的所見與發揮在校的所學,讓我在各方面成長了不少,以及圓融的待人接物之道。很感謝前一份工作的主管給予我在公司很多學習的機會,以及其他同事們的照顧,使我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因此我相信今後不論所擔任的職務性質為何,我都能努力學習,尤其更相信只要擁有團隊合作的默契,一定可以解決所面臨的任何問題,並且順利完成任務。 我認為工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工作佔去我大部分的時間,但我堅持工作時努力工作、付出所能,其餘的時間我則相同的重視我的家庭、朋友、與休閒生活,正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家人朋友正是不斷支持我的原動力;生活上的每一個部分我認為都應該兼顧且齊頭並進,因此我有著很好的時間管理觀念,妥善安排時間是我專長。也就是因為我擁有良好的休閒與支持的來源,更使得我在工作上無後顧之憂,具備工作抗壓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資源做最佳的運用,更擁有良好溝通協調的特質,在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新契機。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不求自己現在的表現就達到百分百,因為如此才能有更進一步的學習與成長空間,但對於每份工作,期望自己在可以努力完成被付予的使命與任務;也努力朝著專業的目標前進,並且對公司有更多的貢獻。希望自己可以兼顧家人與事業,善盡自己的本份。
陳詩妤
資安人才超搶手!非本科又零經驗是如何成功闖入資安新手村?
資安人才超搶手!非本科又零經驗是如何成功闖入資安新手村?
根據國際資訊系統安全認證協會(ISC2)去年底最新統計,全球資安人才缺口高達400萬人。iThome 2023年資安大調查顯示,企業對資安人才的需求持續強勁,每10家企業,就有4家在招募資安人才,甚至有金融業斥資行情兩到三倍薪資挖角。 資訊安全工程師,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嚮往的職業之一,往往被視為高度專業且門檻極高的職業。然而,事實上,要踏入資安領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非本科系且零經驗,也可以在這個領域嶄露頭角。 🔷法政背景進入資安領域反成優勢,從素人變身講師🔷 現任職於安碁資訊,擔任金融領域顧問的Calvin,28歲才下定決心往資安領域發展,雖然才進公司快滿一年,卻也胸有成竹翻閱資安查核資料,撰寫建議報告。 擁有政治系、社會系雙學士學位的他,其實過去5年都在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雖然經手國安三法、資安法等相關法案,但對資安實務的認識,其實是從前年離開立法院工作後,參加資安職訓課程開始。 受到當時授課講師CT(現為安碁學苑專案處長)的啟發,透過分析自身跨領域的優勢,結訓後選擇了資安顧問職位,開始投入資安行業。 「一開始很多東西都聽不懂,」去年2月1日到職的他,雖然在三個月職訓課程當中接觸攻擊、防禦、數位鑑識等基礎概念,但仍然無法因應企業面對網路威脅的資安問題。 幸好參與安碁學苑提供的證照培訓,資深同仁也絲毫不藏私,才讓他在幾個月內飛速成長,在去年9月已能獨當一面控管一整個專案,對金管會相關規定也如數家珍。 而他的跨領域背景,非但沒成為阻礙,反而成為助力,提供的顧問服務透過簡潔清晰的說明深受客戶好評。「做這一行,最重要的是溝通能力和資訊吸收能力,」Calvin認為,必須從日常互動快速掌握客戶需求並建立良好客戶關係,落實跨部門溝通,在短時間內消化大量法條。今年起他將在客戶端開設資安通識課程,已愈來愈受到客戶的信任。 「我還沒有跟別人一樣強,在這之前我還可以再努力,」從專案執行過程中,Calvin發覺到很多資深顧問前輩,不只深諳管理層面的內容,更具備技術層面的知識概念,這也成為激發他持續學習的動力。Calvin也分享透過有系統性的書籍教材與課程,能讓像他一樣的資安小白,快速理解資安概念,順利轉職。 ✍️延伸學習:最精實的資安職能養成實戰課程推薦 https://acsiacad.pse.is/5mwe2h 🔷以資安職能為核心培育計畫,能快速引導跨領域人才進入職場環境🔷 在過去幾年疫情推波助瀾下,數位化程度愈來愈高,政府也同步強化資安法規,加上大量個資外洩事件,從個人隱私到企業機密都有可能受到侵犯。 因此,資安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如何讓更多像Calvin這樣不同領域的人投身進入資安領域,也是現今政府和企業在資安人才培育重視的關鍵議題之一。    安碁學苑為了培育更多具備資訊安全基本素養的人才,致力於研發符合臺灣通用的資安職能培訓架構,並建立資安職能驗證機制。無論是有經驗的資安人才想轉職,或是跨領域人才想進入資安領域,想更了解自己未來的職能發展與職涯規劃,歡迎與安碁學苑職能顧問諮詢。 ➤ 安碁學苑資安職能免費諮詢! https://www.surveycake.com/s/pK6kW 📌針對資安職能之培訓課程可以參考: 👨‍🎓社會新鮮人:資安技術人才培訓班👉https://acsiacad.pse.is/5q59lk 👨‍💼想轉職資安:資訊安全工程師職能培訓👉https://acsiacad.pse.is/5q59rk 👨‍💻想提升技術:滲透測試管理師職能培訓👉https://acsiacad.pse.is/5q59xg
ACAD安碁學苑 ACAD 安碁學苑
[免費直播報名】 1小時快速掌握讓工作卡關變通關的關鍵要訣🔥
[免費直播報名】 1小時快速掌握讓工作卡關變通關的關鍵要訣🔥
😓 這些場景,你是不是也遇過? ✘ 跨部門簡報,重點被跳過,沒人買單 ✘ 提案講完,主管只回「再調整一下」 ✘ 客戶談合作,心裡覺得有戲,卻一直無法成交 ​ 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缺少策略! 👉 9/18(四) 讓擁有超過 22 年商務諮詢服務經驗,且擅長 #策略規劃 和 #解決方案設計 的呂欣老師,帶你用 AI 工具拆解工作任務、精準分析對象、建立說服邏輯! ​ ▍ 1 小時你將學會 ✅ 任務策略拆解術 ✅ NotebookLM 策略資料庫實作 ✅ Gemini 攻心說服架構示範 ​ ​ ▍ 直播講座資訊 🔹 時間:9/18(四) 20:00~21:00 🔹 講者:世界 500 強企業外聘商業顧問 ​ 呂欣老師 🔹 講座形式:線上直播(將於活動前 1~3 天email提供直播連結) 🔸 立即報名:https://tibame.tw/oEoM4 🎁 本次報名且出席直播即可獲得 【工作任務拆解模組 + 講師獨家 Prompt】 ​ ​ #緯育tibame讓緯育提拔你 #人才賦能 #AI軍師 #AI工具 #生成式AI據點
緯育TibaMe 緯育TibaMe
AI路上我是新手,但是我能和學校企業一起比賽並得獎!
AI路上我是新手,但是我能和學校企業一起比賽並得獎!
㊗️ 賀!緯育 與 #勞動部合作AI工程師班同學,參加AI CUP教育部全國大專校院人工智慧競賽,與446組參賽隊伍一同競賽,以 #2組社會人士組參加皆獲得前標之獎 ✨ 緯育從2018年起與勞動部合作 #職業訓練補助計畫,已成功訓練超過560位同學學習AI技術!你也想要和他們一樣,邊學習邊參加競賽,為自己的職涯增光、點開AI技能嗎? 🙋‍♂️歡迎報名最新一期AI應用工程師班訓練 報名截止:2023/2/1 訓練期間:2023/5/8 ~ 8/10 參訓對象:具專科以上學歷者,訓後3個月內有意往AI領域就業之失待業者 🔹 報名與詳情可看這邊👉 http://bit.ly/3GYGPSZ 🔹 LINE諮詢此課程,請加 ID【@173tnppq】 AI CPU得獎公告:http://bit.ly/3XbyP6W 再次恭喜2組社會人士組的同學們~ 👏
緯育TibaMe 緯育TibaMe
產品開發前的原型:POC (概念驗證),PM需要關注的重點有這些
產品開發前的原型:POC (概念驗證),PM需要關注的重點有這些
▎ POC(Prove of Concept,概念驗證)是一種展示一個概念或想法的可行性和潛在價值的方法。它通常涉及建立一個初步的、簡化的原型,目的是證明某個想法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而不是交付最終的產品。 在軟體開發和創新領域,POC有以下幾個主要目的: 1. 驗證可行性:確保該概念或技術能夠實現預期的功能和性能。 2. 風險管理:識別和解決潛在的技術問題或風險。 3. 獲得投資:向投資者、利益相關者或高層管理展示該概念的潛力,以獲得進一步的資源支持。 4. 市場反應:測試市場對該概念的反應,確定是否有進一步開發的價值。 ▎ 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通常需要了解和參與POC的過程和結果,以下是產品經理可能會關注的一些重點: 1. 市場需求和用戶價值:確保POC所驗證的概念或技術符合市場需求和用戶價值,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或帶來明確的好處。 2. 產品策略和路線圖:根據POC的結果,評估是否該概念應該納入產品路線圖,以及如何最有效地整合這些新技術或功能。 3. 產品定位和競爭分析:了解POC所涉及的技術或功能在競爭市場中的定位和差異化潛力,以確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 對外溝通和合作: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如市場部門、銷售團隊)溝通POC的結果,協調可能的市場推廣策略或銷售支持。 5.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在產品的不同階段,如概念驗證、開發和推出後,協調相應的活動和資源以確保成功的產品上市。 總之,產品經理在POC過程中的角色是確保產品方向和策略與市場需求和用戶期望保持一致,並確保所選擇的技術或解決方案能夠有效地支持產品的整體策略目標。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稽核][證照]國際電腦稽核師CISA考照資源分享
[稽核][證照]國際電腦稽核師CISA考照資源分享
CISA已自2024/8/1調整考試章節比例分配及取消繁中考試 可能台灣的考生真的不多吧 對於內部稽核人員來說考過CISA的好處有一項就是可以參加CIA挑戰考 https://www.iia.org.tw/news_more_detail.aspx?news_item=03&news_id=3384 考過CISA後只要考一科就可以再取得CIA證照 挑戰考的Package還包含教學資源及練習考題 缺點是考試費用稍貴且只有全英文版本,所以是否能用就看個人囉! 以下是我過往靠CISA時利用過的資源,有些連結已失效的我就不提供了 我並非資訊相關科系學生,在資安領域的學習路徑是先考取了iPAS資訊安全工程師、ISO27001 對資訊安全有點概念後再來看CISA相對來說輕鬆一些 若是跨領域的考生,可以考慮這個路徑能夠學習得更為札實 準備CISA考試前首先來閱讀一下網路上前輩的考試心得: ISACA CISA考試準備心得 https://hackmd.io/@9dCJrgb6QHGd8dRfgHO0zg/B10zpbZTo 知乎CISA考试高分(564分)通过-完整攻略分享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1055875 課程資源:(以下是我知道的線上課程,但我當初備考沒有購買線上課程,而是報名電腦稽核協會的實體課程) CISA® 稽核證照完全準備指南|從稽核流程到資產保護全面解析 https://hiskio.com/courses/1634?s=ad Udemy https://www.udemy.com/ 理論筆記: CISA Exam Study(英文版) https://cisaexamstudy.com/ 知乎IT審計專欄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409245314239397888 官方試題練習題庫: CISA Questions, Answers & Explanations Database https://store.isaca.org/s/store#/store/browse/tiles 查考場:https://home.psiexams.com/#/test-center?p=Z97SE74H 考試通過後申請認證的QA https://support.isaca.org/s/article/How-do-I-apply-for-certification 因為現在已經取消繁中考試了,若英文不是太好的考生,只能選擇簡體中文考試 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在一些詞彙的用法不同 建議若真的要以簡體中文進行考試,教材就使用簡體中文,再以英文輔助 才不會有詞彙不同造成的誤解問題 另外既然只有簡體中文能選擇,考試教材也可以看看淘寶等管道購買 但要注意小心,不要被騙哦!
Steven Wu 賈伯斯加個n:職涯/稽核/財會審計/履歷
【下班後還要去思考工作?是效率改善還是奴性太重?】
【下班後還要去思考工作?是效率改善還是奴性太重?】
前幾天跟一個夥伴聊到一個話題,她近期剛轉換工作1周,雖然她已經是熟悉該領域有經驗的員工,但還是感覺每天工作就跟戰場一樣,要學習新的系統及流程、適應新的人與環境,工作中常常會被電話跟會議中途打斷,很多東西都是這裡學一塊、那裡學一點,這一周下來感覺到身心疲憊又跟不上速度,覺得自己是不是換錯工作了。 這時候我建議她:妳有試過回家後,再整理過今天的工作內容嗎? 她回給了我一個訝異的表情,表示我好像沒有聽懂她剛剛都講了什麼 我繼續問道:「 妳是覺得自己能力無法適應現有的工作嗎?」 她回覆:「 倒不是如此,只是很多時候因為跳來跳去,而且又常常被打斷,讓我沒辦法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常常覺得很混亂,就很難進入狀況」 所以我問她,妳的關鍵點是:「 需要花時間去整理工作的要點及思緒? 但工作時越積越多,根本沒有機會讓妳去整理思緒?」 她點了點頭。 【整理思緒不是把工作帶回家做,而是進行覆盤梳理】 很多人會覺得,忙碌的工作都已經過了一整天了,回到家不就是該好好放鬆腦袋放空了嗎,為什麼還要繼續工作?但這裡表達的不是把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繼續做,而是利用一點時間整理工作中那些片段的記憶跟工作要點。 因為回到家跟在公司不同,沒有大量的電話及會議干擾,可以換套舒適的衣服,放個喜歡的音樂,喝著讓自己開心的飲料,然後用自己的步調重新去梳理今天的工作,這時候心情並不是緊繃的,然後也可以真正思考一些作業改善點。 【能夠將片段記憶整合紀錄,才能降低心中焦慮】 再來有些人睡前可能會因為一想到明天要做的事情,又怕自己明天起床後又忘記,就會開始翻來覆去睡不好,就是因為裝了一堆「待處理卻無法落地的煩躁」。這時如果能先把腦中的代辦內容及重要事項先寫下來,像是:「明天要提醒部門檢查原料」、「週三要完成簡報初稿,記得加入A、B項目」,看到這些工作項目都被記錄下來,這時候心中的焦慮感就會降低。 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蔡加尼克效應」,意思是人對於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會特別容易記得,所以如果不去加以整理,就會一直佔據腦袋。 【整理思緒不是要逼自己越來越奴,而是建立自己的「收尾習慣」】 就像是剛轉換環境,因為對於很多項目都不熟悉,這時候感到工作混亂及模糊是很正常的,一開始進行時可能會需要好幾個小時,但隨著思緒整理完後,就能整理出目前遇到的問題,也能夠在明天馬上跟前輩進行詢問,而不是繼續帶著這些疑問學更多,這樣只會讓問題的雪球越滾越大。 再來整理思緒,習慣後也不需要花很長時間,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有人習慣用筆記本;有人習慣用電腦或手機 APP,不管是用怎樣的方式,把那些卡住的點整理出來,就可以順利的解決並繼續往前進。 【職場中我們會看到別人的表現,但不一定會知道背後的努力】 不管是換到一份新的單位還是公司,初期那一段時間往往是很難熬的,當我們看到明明同樣進來不久的新人,為何就可以很快的上手,有可能是因為真的是天生神力,但也有可能是因為下班後的一些努力。 如果今天妳對於這份工作內容、福利都是可以接受的,那就當作是被我騙一次,也可以試看看這個方法,或許在不就之後就能感受到差異,讓自己也能夠順利跟上公司的步調,順利讓自己越做越好。
吳振興 Jeff 傑夫的職涯解題教室
【你今天吵架了嗎? - SBI原則與應用】
【你今天吵架了嗎? - SBI原則與應用】
「溝通技巧 SBI 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史坦伯格(Joseph Stenberg)提出的。 SBI 理論是指在溝通時,我們應該根據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 情況描述 (Situation): 描述具體的情況或事件,不要含有主觀評論。 2. 行為描述 (Behavior): 描述對方具體的行為,而不是對行為的判斷或評論。 3. 影響描述 (Impact): 描述這個行為對你或他人產生的影響。 這個理論強調在溝通時要客觀、具體地描述情況,不要帶有主觀判斷,以此來促進雙方更好地理解和溝通。 4.(我加的):期待 (Expectation): 可在闡述完事情後,順帶加上期待或是要求 以下我將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來驗證SBI: 情況: 好的,我們把小明改成小騰,小紅改成宜宜,重新演繹一下這個場景: 錯誤的溝通方式(電影中的場景): 小騰:「妳怎麼就是不懂我的心?」、宜宜:「你才是不懂我的心!」 小騰:「妳根本就不在乎我!」、宜宜:「你才是不在乎我!」 兩人互相指責,情緒激動,最後大吵一架。 可以參考的溝通方式(使用SBI法則): (X) 小騰「妳怎麼就是不懂我的心?」→狗血吵架劇情 (O) 「今天下午,我們在雨中(情況)有了一些分歧(行為)。我感到很困惑和沮喪(影響),因為我很想與你好好溝通,但似乎我們無法達成共識。不如我們坐下來,互相傾聽彼此的想法和感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如果小騰說出「妳怎麼就是不懂我的心?」,宜宜可以這樣回應: 宜宜:「我聽到你說(情況)我不懂你的心(行為),這讓我感到很受傷和沮喪(影響)。我們之間的誤解讓我很困擾,我也很想與你好好溝通。不如我們坐下來,互相傾聽彼此的想法和感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透過SBI溝通法,很快的電影就會進入大結局,然後九把刀就會想把自己捅九刀....) 圖片來源:https://zh-tw.photo-ac.com/photo/22100585
Van Huang 成長·自在·豐盛 陪你一起成長的生命教練
Google Cloud 推出「雲端人才搖籃計畫」
Google Cloud 推出「雲端人才搖籃計畫」
本文作者 : Google Cloud 台灣總經理謝良承 原文:https://taiwan.googleblog.com/2022/08/Google-Cloud-Talents-Program.html 我們今天宣布在台灣推出「雲端人才搖籃計畫」,透過雲端科技賦能台灣人才國際競爭力!首波將與元智大學、東海大學以及高雄科技大學三所具國際觀、創新思維的大專院校共同推動雲端學程,並協助院校導入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應用平台,完善雲端教育環境。此計畫預計在三年內培育 1,500 位通過 Google Cloud 雲端基礎認證的數位人才,而取得認證的學生也將列入 Google 人才庫,並成為 Google Cloud 合作企業夥伴未來徵才的優先考量對象,助力產學接軌,不斷為台灣產業注入人才活水。 隨疫後全球政經與產業環境持續變化,數位力成為國家、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我們近年來持續落實 Google 智慧台灣計畫的願景,將培育台灣數位人才視為重要任務,而今年 Google Cloud 推出的「雲端人才搖籃計畫」則將強化學生的雲端運算基礎知識,期待得以更加完善台灣多元數位實力面向,達成人才、產業的雙贏效益。 系統性培育人才協助取得國際認證 同步完善校園雲端教育環境 在「雲端人才搖籃計畫」中,我們將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包含課程教材、教學簡報、測驗題庫、創新實驗課程以及全球雲端認證計畫等,協助學生精進雲端專業知識並考取受國際認可的證照。此計畫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完成 Google Cloud 雲端運算基礎課程 (GCCF; Google Cloud Computing Foundation) 的所有規劃及種子教師培訓,雖是基礎課程,但仍會涵蓋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等重要應用領域;第二階段將開辦正式學程,培育對象以合作院校之大二學生為優先,並同步進行 Cloud Digital Leader (CDL) 與 Associate Cloud Engineer (ACE) 兩項同樣為全球認證的進階課程,進而提供有志深造雲端產業的學子更多選擇。 除規劃上述課程資源外,我們更將透過與合作學校導入 GCP 應用、建置數位課程的雲端資源、促進資訊系統雲端化等作法,協助學校進一步建置完善的雲端教學環境。 舉例來說,元智大學在我們的協助下研發 AI 雲端服務,未來可以在校內提供大數據應用服務結合物聯網 IoT 的智慧應用;東海大學則將學生服務系統移轉至 Google Cloud,並運用我們的雲端運算與 AI 工具優化並開發創新線上學生服務,協助合作院校邁向智慧校園。 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表示:「透過與 Google Cloud 合作,除讓學生們循序漸進地從基礎到進階學習雲端知識以及培訓出種子教師外,透過 Google Cloud 雲端技術工具的挹注,也讓學校行政、研發單位有更多的資源加速打造雲端教育環境,達成智慧校園轉型的目標。」 Google Cloud 與北中南三所大學於 3 年內培育 1,500 位雲端人才 Google Cloud 「雲端人才搖籃計畫」繼 7 月底與元智大學合作後,我們再宣布與中部的東海大學以及南部的高雄科技大學合作,預計 3 年內培育共計 1,500 位人才,除均衡北、中、南各區的教學資源,也將透過產學合作的媒合,為在地產業培育雲端人才、帶動地方發展。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指出:「中部地區除了擁有科技園區外,也具備機械、工具機產業聚落,而善用雲端工具也是為傳統製造業轉型、加值的重要策略。我們期待透過 Google Cloud 的協助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更具創意、前瞻性思維,也讓學生探索未來方向時,同步思考雲端與科技能為產業帶來的幫助,未來投身職場,能更快速地為產業創造價值。」 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表示:「為推動南臺灣新創產業發展、打造具國際磁吸力的創業生態圈,我們參與推動『 亞灣 5G AIoT 創新園區 』計畫;此外我們也將與高雄市政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因此透過與 Google Cloud 合作培育大量進階雲端人才,將可補足上述兩大計畫的人才需求。」 「 雲端人才搖籃計畫」納入「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畫」 擴大產學對接 凡參與 Google Cloud 「雲端人才搖籃計畫」並完成課程、通過測驗的學生,Google Cloud 除提供國際認可的結業證照,也會將學生列入 Google 人才庫,成為未來我們與合作夥伴徵才時優先考慮對象。 而這項計畫也將在 2023 年納入 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畫」的課程之一,開放更多人學習雲端運算基礎課程,也讓參與的學生能夠透過「數位人才探索計畫」接觸到更多的企業 。未來我們也將持續擴大合作院校範疇,在協助台灣打造智慧國家、數位島嶼的過程中,同時也培育更多雲端人才!
一零四線上嚴選 每日推薦一堂課
所以 API 是什麼?除了工程師,為什麼產品經理(PM)也要會?
所以 API 是什麼?除了工程師,為什麼產品經理(PM)也要會?
【API 是什麼?】 API代表「應用程式介面」,簡而言之,API是兩個軟體系統之間進行通訊的一組規則和工具,它允許不同的應用程式之間共享數據和功能,從而使它們能夠相互交互。 舉個例子,想象一家餐廳的訂餐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需要從餐廳的數據庫中獲取菜單資訊,處理用戶的訂單;然後將訂單訊息發送給餐廳的系統。這就是API的作用,通過餐廳的API,訂餐應用程式可以與餐廳的系統進行交互,從而獲取所需的訊息和完成訂單。 簡而言之,API就像是兩個系統之間的橋樑,使它們能夠彼此交流和合作,從而實現更廣泛的功能和服務。 【PM為什麼要會?】 產品經理(PM)需要了解API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 產品整合和擴展 ► 整合外部服務:許多現代應用程序需要與其他服務(如支付處理、地圖服務、社交媒體平台等)進行整合。了解API可以幫助PM有效地規劃和管理這些整合。 ► 擴展產品功能:通過API,PM可以擴展產品的功能,而不必從頭開始構建所有功能。例如,利用第三方API來增加語音識別或翻譯功能。 2. 技術溝通 ► 與開發團隊溝通:PM需要與開發團隊合作制定技術需求和實施計劃。了解API可以幫助PM更好地理解技術限制和可能性,從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決策。 ► 理解技術問題:當出現技術問題時,PM需要能夠理解問題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在與技術團隊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溝通時表現得更加專業和高效。 3. 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 ► 設計一致的體驗:了解API的設計和使用可以幫助PM確保產品功能的一致性和無縫集成,從而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 優化用戶流程:PM可以通過API來優化用戶流程,例如自動填充表單、實時數據更新等,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4. 市場競爭和創新 ► 識別市場機會:了解API的PM能夠更好地識別市場上的新技術和機會,並快速採用和整合這些技術,從而保持產品的競爭力。 ► 驅動創新:API可以用於開發創新的功能和服務,從而幫助產品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5. 戰略決策 ► 制定產品路線圖:了解API可以幫助PM更好地制定產品路線圖,規劃產品的長期發展方向,並確保與技術戰略一致。 ► 評估合作夥伴和供應商:在選擇合作夥伴和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時,PM需要評估其API的質量和可用性,確保能夠支持產品的需求。 總之,PM對API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大幅提高他們在產品開發和管理中的效率和效果,從而推動產品成功。 圖片出處:《我的專案筆記 #19》搞懂前端與後端,成為工程師的神隊友 — HeroMi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FYI、OOO、ETA 、TBD、EOD是什麼意思?認識五個職場上常用的英文縮寫
FYI、OOO、ETA 、TBD、EOD是什麼意思?認識五個職場上常用的英文縮寫
「手遊」、「北車」這些縮寫文化,反應現代社會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人們傾向用最簡短且高效率的方式溝通。在英語書信中,也經常會看到許多縮寫,像是FYI, I'll be OOO tomorrow, but the ETA for the project completion is still TBD. Please send any updates by EOD today. 這句話的意思是:「供您參考,我明天不在辦公室,但專案的完成時間仍待定。請在今天結束前發送任何更新。」FYI、OOO、ETA 、TBD、EOD都是英文書信中經常出現的縮寫,快來認識這些常見又實用的英文縮寫吧! 1. EOD – End of Day 意指「一天結束前」,通常用來表示某項工作或任務必須在當天結束前完成。 例句:Please submit your final reports by Thursday EOD. 請在星期四下班前提交報告。 2. OOO – Out of Office 表示某人不在辦公室,通常用來告知他們暫時無法回覆郵件或參與工作事務。這個縮寫經常會出現在自動回覆的電子郵件中,告訴收件人發信人目前正在休假、出差或其他原因暫時離開辦公室。 例句:I'm currently OOO until next Monday and will respond to your email once I'm back. 我目前不在辦公室,直到下週一回來後才會回覆您的郵件。 3. FYI – For Your Information 意思是「供你參考」,用來提供資訊而不要求對方立即回應。 例句:FYI, the office will be closed next Monday due to a public holiday. 僅供參考,因為國定假日,辦公室將於下週一休息。 4. ETA –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指「預計到達時間」,可以用來表示任務或項目預計完成的時間。 例句:The client's ETA is 3 PM. Please make sure the conference room is ready. 客戶預計下午 3 點到達。請確保會議室準備好。 5. TBD – To Be Determined 意指「尚待確定」,通常用在尚未決定或暫時無法給出確定答案的情況下。 例句:The meeting time is TBD. We will confirm the schedule later. 會議時間尚待確定,我們稍後會確認時間表。 各位喜歡這樣的縮寫文化嗎?每次看到不熟悉的縮寫都要猜一下意思再上網查詢是否正確,有時候搞錯縮寫意義可是會鬧出笑話,比如FYI(Forget Your Information)。
知識貓星球 職場英文力,你的超能力✨